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适用层次:专科学时:64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是为经济学类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取得统计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如何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统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需要对调查人员和试验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统计数据的整理是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符合统计分析的需要,是介于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之间的一个必要环节。统计数据的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探索出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的过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数量分析方法。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的基本要点为:1、统计的含义、统计活动的特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常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统计调查的种类、调查组织方式、搜集资料的方法技术,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的设计;3、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分组、编制分配数列,统计表的构成和制表规范,统计图的基本内容;4、静态指标的各种分类、表现形式,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5、动态数列的种类、因素构成,动态数列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的分析测定方法;6、统计指数的含义和作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法;7、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抽样推断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方法;8、变量的相关关系、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课程内容和具体要求:第一章 概论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1、了解统计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理解统计的含义、统计活动的特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3、懂得统计职能与工作任务、统计认识的基本方法和过程;4、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把握统计指标设计的一般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进行简单的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考核重点:统计含义 、统计的研究对象和性质;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表现、变量、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体系等概念。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1、认识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2、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理解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把握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技术;3、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统计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能根据某一实际问题初步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和拟定统计调查问卷。4、认识统计整理在统计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统计整理的内容、组织形式;5、掌握统计分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6、理解分配数列的一般特征,懂得统计表的构成和制表规范,了解统计图的基本内容,能依据实际资料进行统计分组、编制分配数列和统计表。考核重点: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统计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统计调查问卷设计程序、形式;统计分组的方法、编制变量分配数列。第三章 综合指标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1、理解各种静态分析指标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2、了解静态指标的各种分类及其表现形式;3、把握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异同、相对指标的对比关系、权数在计算平均指标中的影响、标准差在标志变异指标中的地位;4、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会用静态指标分析社会经济问题。考核重点: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第四章 动态数列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1、认识动态分析的作用,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编制原则,了解动态数列的种类、因素构成;2、掌握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有关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3、能依据实际资料,计算运用适宜的动态分析指标,测定现象的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考核重点: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计算应用,动态数列的构成因素,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的分析测定方法。第五章 统计指数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1、理解统计指数的含义和作用,了解指数分类和指数数列的基本内容;2、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3、把握经济指数的现实意义、同度量因素的选择及其固定时期;4、能根据实际资料构建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指数体系并进行因素分析。考核重点:统计指数的作用,编制统计指数的各类方法,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法。第六章 抽样调查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1、认识推断统计的作用,理解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抽样推断的基本原理;2、把握抽样平均误差、极限误差、置信区间和置信度的关系;3、掌握主要统计指标的计算、抽样推断和估算方法;4、了解假设检验的意义,理解显著性水平及其在假设检验中的作用及假设检验的程序,能正确运用总体参数的检验假设理论;5、能根据推断所得的统计特征信息,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能对所研究的事物整体及其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认识事物规律性的目的。考核重点:抽样平均误差、极限误差、置信区间和置信度的概念,根据一个样本的观察值给出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并给出总体参数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简单随机样本容量的确定。第七章 相关分析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1、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的种类、回归分析的意义;2、掌握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理论与方法;3、能把握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联系与区别,能依据实际资料具体运用简单线性相关与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和预测。考核重点: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三、教材及参考资料使用教材:统计学原理(第5版) 李洁明、祁新娥 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书: 统计学袁卫、庞皓、曾五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第2版次统计学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3版次基础统计(第2版) 梁前德 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统计学 何海燕、张红元、黄发贵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统计学原理 谢启南、韩兆洲 暨南大学出版社应用统计学 何海燕、张红元、黄发贵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编写人:谭朝阳2009616统计学原理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范围与考试重点第一章 概论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统计认识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的含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表现、变量、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体系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了解: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四各种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和应用条件;统计图的基本内容,懂得统计表的构成和制表规范。掌握: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统计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把握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技术;掌握统计分组的基本方法,分配数列和统计表的编制。第三章 综合指标理解: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异同、相对指标的对比关系、权数在计算平均指标中的影响、标准差在标志变异指标中的地位。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第四章 动态数列了解:动态数列的种类、因素构成、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测定方法。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编制原则。掌握:掌握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有关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的分析测定方法。第五章 统计指数理解:经济指数的现实意义、同度量因素的选择及其固定时期。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指数体因素分析。第六章 抽样调查了解:抽样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和应用条件,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抽样推断的基本原理;假设检验的意义。理解:抽样平均误差、极限误差、置信区间和置信度的关系;显著性水平及其在假设检验中的作用及假设检验的程序。掌握:根据一个样本的观察值给出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并给出总体参数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简单随机样本容量的确定;能正确运用总体参数的检验假设理论。第七章 相关分析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的种类、回归分析的意义。理解: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联系与区别。掌握: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试题与答案(共ABC三套)试题A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测定,只能进行计数运算。( )。A、定名测定 B、序列测定C、定距测定 D、定比测定2. 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3. 如果数据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 ( )。A、开口组 B、闭口组C、等距数列 D、不等距数列4. 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 D、众数5. 已知近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7.5%、9.5%、6.2%、4.9%,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 )。A、7.5%9.5%6.2%4.9%B、(7.5%9.5%6.2%4.9%)-100%C、(107.5%109.5%106.2%104.9%)-100%D、107.5%109.5%106.2%104.9%6. 在其他条件不变下,若极限抽样误差变为原来的二倍,则样本单位数是原来的 ( )。A、二倍 B、二分之一倍C、四倍 D、四分之一倍7.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可以用( )来解释。A、中心极限定理 B、置信区间C、小概率事件 D、正态分布的性质8. 相关系数r与直线回归系数b的符号为( )。A、同号 B、反号 C、有时同号,有时反号 D、根据a的数值确定9. 人口数与出生人数 ( )。A、前者是时期指标而后者是时点指标 B、两者都是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点指标而后者是时期指标 D、两者都是时期指标10. 拉氏指数所用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A、基期 B、报告期C、假定期 D、任意时期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 质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 )。A、平均数 B、相对数 C、绝对数D、中位数 E、众数2、对某地区家庭收入状况进行调查,获得了按家庭收入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资料,在资料中( )。A、分组标志是数量标志 B、分组标志是品质标志C、分组标志是连续变量 D、分组标志是离散变量E、可以按不重叠式组限表示方法进行分组3. 统计推断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是 ( ) 问题。A、抽样分布 B、参数估计 C、方差分析D、非参数统计 E、假设检验4. 下列关系中存在负相关关系的是 ( )。A、身高与体重 B、产量与单位成本 C、产量与总成本D、正常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 E、施肥量与某产量5. 独立性检验的步骤有 ( )。A、确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B、排序 C、计算秩和D、编制列联表 E、计算理论频数6. 构成时间数列的各种因素,按它们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分解为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不规则变动D、发散变动 E、循环变动7. 指数体系的主要作用是 ( )。A、指数因素分析 B、编制平均数指数 C、指数之间的推算D、研究现象的动态变动 E、计算个体指数8.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 ( ) 。A、季节变动测定法 B、间隔扩大法 C、移动平均法D、最小平方法 E、按月(季)平均法三、简述题(每题4分,共16分)1. 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关系。2. 计算平均指标的原则。3. 抽样调查的特点。4. 假设检验的步骤有哪些?四、分析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现有某地区小麦收获量的分组资料如下:小麦收获量(千克/亩)耕地面积(亩)向上累计 次数(亩)小麦收获量(千克/亩)耕地面积(亩)向上累计次数250275275300300325325350350375 16 24 38 52 70375400400425425350450475475500100125 50 17 8 合计500要求:(1)计算向上累计次数并填入上表中;(2)计算众数;(3)计算中位数。2. 某公司人事部门在社会上招工,在文化考核结束后,公司经理问人事经理考核情况,回答是“平均成绩在 90 分”。经理随机从试卷抽取 20 份,发现平均成绩为 83 分,标准差为 12 分。如果经理想在 0 .01 的显著水平下检验人事部门所做的推测的准确性,应该怎样处理?3. 某化工机械厂日产10000只标准件,过去几次抽样调查的一等品率为90,现要求误差范围在2之内,可靠程度为95.45(注:,),求采用一次简单随机抽样需要抽取多少只产品检验?4. 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产品名称产量单位成本计量单位基期报告期计量单位基期报告期甲乙丙万件万只万个100500150120500200元/件元/只元/个1545 91055 7要求:(1) 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2) 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试题A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A 2. D 3. D 4. C 5. C 6. D 7. C 8. A 9. C 10. 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 AB 2. AC 3. BE 4. BD 5. ADE 6. ABCE 7. AC 8. CD三、简述题(每题4分,共16分)1. (1)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标志值汇总的结果。(2)在一定条件下,统计指标和标志可以发生转变。(3)例如:2. (1)总体的同质性是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的前提。(2)用组平均数补充总平均数。(3)用次数分配资料补充总平均数。(4)用变异指标补充总平均数。3. (1)只需抽取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2)用一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总体中指标数值;(3)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部分总体);(4)存在抽样误差,但误差可计算,并可加以控制。4. 一个完整的假设检验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提出原假设和替换假设;第二,确定适当的检验统计量;第三,规定显著性水平 a ;第四,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第五,作出统计决策。四、分析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解:(1)小麦收获量(千克/亩)耕地面积(亩)向上累计次数小麦收获量(千克/亩)耕地面积(亩)向上累计次数250275275300300325325350350375 16 24 38 52 70 16 40 78130200375400400425425350450475475500100125 50 17 8300425475492500合计500(2)(千克/亩)(千克/亩)2解:因为经理所关心的是真实的平均成绩与假设的平均成绩是否有区别,所以应该进行双侧检验。建立假设如下: 已知:分,分,分在时,因,所以接受原假设。即文化考试的总体平均成绩为 90 分。3已知:,求:解:若按重复抽样方法计算,则:(只)若按不重复抽样方法计算,则:(只)4解:总成本 = 单位成本 产量 总成本指数 = 单位成本指数 产量指数列计算表如下:产品名称产量单位成本总成本 (万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1001201510150012001800乙5005004555225002750022500丙15020097135014001800合计253503010026100(1)产量指数绝对差额为:万元(2)总成本指数绝对差额为:万元(3)单位成本指数绝对差额为:万元验证: 4750万元 = 4000万元 + 750万元试题B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总体的两大特点是 ( )。A、同质性和大量性 B、同质性和数量性C、大量性和数量性 D、同质性和变异性2. 某开发区现有人口12万、医院8家、病床800张,则“开发区每万人的病床数为66.67”这个指标属于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3. 将次数分布列为品质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的依据 ( )。A、分组的方法 B、分组的界限C、组的组距 D、分组标志的特征4. 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有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 D、众数5. 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的是 ( )。A、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 B、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C、某地区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 D、某公司的人均工资6. 在重复纯随机抽样条件下,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其它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必须( )。A、增加到原来的2倍 B、增加到原来的4倍C、增加2倍 D、增加4倍7. 如果是左侧检验,P值是当原假设成立时,样本可能的结果( )实际观测结果的概率。A、不高于 B、不低于 C、等于 D、不等于8. 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是 ( )A、身高与体重 B、产量与单位成本C、正常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 D、商品零售额与流通费率9. 如果一个时间数列的自相关系数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间隔若干个便有一个高峰,表明该时间数列是 ( )。A、随机性时间数列 B、平稳性时间数列C、存在着某种趋势的时间数列 D、季节性时间数列10. 指数因素分析法,其依据是 ( )。A、拉氏指数 B、派氏指数C、指标体系 D、指数体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 除了综合指标法,统计分析方法还有 ( )。A、时间序列法 B、指数法 C、相关与回归法D、抽样法 E、统计预测和决策法 2. 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分组还是异距分组,决定于 ( )。A、现象的特点 B、变量值的多少 C、次数的大小D、数据分布是否均匀 E、组数的多少2. 时点指标的特点有 ( )。A、可以连续计数 B、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C、具有可加性D、不具有可加性 E、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无关3. 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陈述正确的是 ( )。A、假设检验实质上对原假设进行检验B、假设检验实质上对备择假设进行检验C、当拒绝原假设时,只能认为肯定它的根据尚不充分,而不是认为它绝对错误D、假设检验并不是根据样本结果简单地或直接地判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哪一个更有可能正确E、当接受原假设时,只能认为否定它的根据尚不充分,而不是认为它绝对正确4.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特点是 ( )。A、两个变量之间不是对等关系 B、回归系数有正负号C、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D、有可能求出两个回归方程E.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换推算5. 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直接相加没有实际意义的有 ( )。A、时点数列 B、时期数列 C、比较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 E、强度相对数时间数列6. 综合指数属于 ( )。A、总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平均数指数D、简单指数 E、加权指数 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零售物价指数的主要区别是 ( )。A、分类不同 B、观察角度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D、调查方法不同 E、权数选择不同 三、简述题(每题4分,共16分)1.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概念与的关系,举例说明。2. 简述统计分组的目的与作用。3. 如何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4、假设检验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四、分析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某商场基期销售额为2000万元,报告期增长了12%,又知价格指数为105%。试从相对数与绝对数两个方面,分析由于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2. 某电子元件厂产品的规定寿命为 1200 小时,该厂声称其产品的质量显著高于规定标准。现从一批电子元件中随机抽取了 100 件,测得其平均寿命为 1245 小时,已知标准差为 300 小时,试在显著性水平 0 .05 下,推断该厂产品质量是否显著高于规定产品?3. 有两个班参加统计学考试,甲班的平均分数81分,标准差9.9分;乙班的考试成绩资料如下:按成绩分组(分)学生人数(人)60以下60707080809090100 4102014 2合 计50要求:(1) 计算乙班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 (2) 比较哪个班的平均分数更有代表性。4. 某企业对一天生产的10 000个灯泡进行使用寿命检验,按不重复简单抽样随机抽取1%进行测试,其结果如下表。若质量标准规定: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上者为合格品。试求:(1)样本灯泡的平均使用时间、样本灯泡的合格率;(2)计算灯泡合格率的平均抽样误差。(3)若样本灯泡的平均使用时间标准差为80.2小时,试按95%的置信概率估算该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区间。使用时间xi(小时)灯泡数fi(个)使用时间xi(小时)灯泡数fi(个)80090090010002810001100110012006030试题B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 2. B 3. D 4. B 5. C 6. B 7. A 8. A 9. D 10. 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 ABCDE 2. AD 3. DE 4. ACDE 5. ABD 6. ACDE 7. AE 8. ABCE三、简述题(每题4分,共16分)1.(1)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2)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全体。即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但取决于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3) 例如。了解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的基本情况。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所有学生是总体,社科系的学生或每一位学生是总体单位。而了解社科系学生的基本情况,社科系所有学生是总体,每一位学生是总体单位。在此不难看出,社科系的学生在一研究目的下是总体,在另一研究目的之下是总体单位。2. 统计分组的目的是把同质总体中的具有不同特征(属性)的单位分开,把特征(属性)相同的单位合在一起,保持各组内统计资料的一致性和组与组之间资料的差异性,以便应用各种统计方法,研究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的关系,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2)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 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和两因素分析方法基本上相同,但有两个特点:(1)分析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时,要将其他所有的因素全部固定起来。(2) 因素分析的基本根据仍然是指数体系。即各因素指标的乘积等于总变动指数,各因素影响的差额之和等于实际发生的总差额。(3) 当因素较多,分辨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时,要相对地看而不能绝对地看。同时还要注意指标的排序问题。4. 主要是小概率事件原理,即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出现。当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得出的结果如果是小概率事件发生的话,就要拒绝假设;否则接受假设。四、分析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解:依题意,按右侧检验:在时,因,所以接受原假设。即还不能说该厂产品质量显著高于规定产品。2(1) 已知:分,分根据乙班的考试成绩资料得:分 分(2) 用标准差系数:因为,所以甲班平均分数代表性强。3依题意:销售额指数 = 销售量指数 销售价格指数又已知:万 (万元)又 (万元)商品销售额总指数为: 提高12%商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为:(万元)其中:商品销售量总指数为: 提高6.67%商品销售量提高,使商品销售额增加为:(万元)商品价格总指数为: 提高5%商品价格提高,使商品销售额增加为:(万元)验证: 240万元 = 106.7万元 +133.3 万元4. 已知:,小时(1)样本平均使用寿命:(小时)样本合格率:%(2)灯泡使用时间抽样平均误差:(小时)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所在的区间: 查表: 即:(小时)(3)灯泡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试题C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的四个要素是( )。A. 总体、样本、标志和指标 B. 总体、样本、推断和推断的可靠性C. 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 D. 标志、指标、变量和变异2. 大量观察法的数学依据是( )。A. 贝努里定律 B. 贝叶斯定律 C. 大数定律 D. 中心极限定理3. 统计分组后,应使( )。A. 组内具有同质性,组间具有差异性B. 组内具有差异性,组内具有同质性C. 组内具有差异性,组间具有差异性D. 组内具有同质性,组间具有同质性4. 若n=20,x=200, x2=2080,则标准差为( )。A. 2 B. 4 C. 1.5 D. 35. 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类型抽样是( )。A. 定额分配 B. 等额分配 C. 等比例分配 D. 最优分配6. 如果一个统计量能把含在样本中有关总体的信息完全提取出来,那么这种统计量称为( )。A. 充分统计量 B. 无偏估计量C. 有效统计量 D. 一致估计量7. 在相关分析中,对两个变量的要求是( )。A. 都是随机变量 B. 都不是随机变量C. 其中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常数 D. 都是常数8. 相关系数与判定系数( )。A. 无关系 B. 可以用相关系数推断判定系数C. 可以互相推导 D. 是完全相同的9. 已知1998年某自治区牛奶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为l05,1999年为103.5,2001年为104,又知2001年比1997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2000年环比发展速度为( )。A. 105.2 B. 103 C. 1024 D. 109.2 10. 指数因素分析法其依据是( )A. 拉氏指数 B. 派氏指数C. 指标体系 D. 指数体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为 ( )。A.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发展 B. 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发展C.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前提 D. 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前提E.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是统计学的两大基本内容2. 组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 ( )。A. 组数的多少成正比 B. 组数的多少成反比C. 总体单位数多少成反比 D. 全距的大小成反比E. 全距的大小成正比3. 运用相对指标时应注意可比性原则,即应在下列哪些方面保持一致 ( )。A. 指标含义 B. 包括的范围 C. 计算方法 D. 计量单位 E. 时间跨度4. 下面判断正确的有 ( )。A. 若显著性水平为1%的0.43,则原假设是可信的B. 若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为4%,则此结果为统计显著C. 一个高度显著的结果不可能是由于偶然的缘故D. 若显著性水平为43%,则原假设看上去是不可信的E. 若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为1%,那么100次中仅有1次的机会原假设为真5. 判定系数的作用是 ( )。A. 说明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情况 B. 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C. 推导相关系数的大小和符号 D. 可用于区间估计E. 推断估计标准误6. 用于分析时间数列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有 ( )。A. 发展速度 B. 发展水平 C. 平均发展水平D. 增减量 E. 平均增减量7. 下列哪些属于质量指标指数 ( )。A. 价格指数 B. 单位成本指数 C. 固定构成指数D. 产量指数 E. 劳动生产率指数8、移动平均的平均项数K越大 ( )。A. 对数列的平滑修匀作用越强 B. 对数列的平滑修匀作用越弱C. 对数列数据的变化反应越快 D. 对数列数据的变化反应越慢E. 对数列中的不规则波动剔除得越多三、简述题(每题4分,共16分)1. 平均指标的作用。2.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3. 指数体系的涵义。4.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四、分析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某乡甲、乙两个村2006年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下: 按耕地自然 条件分组甲村乙村平均亩产(千克/亩)播种面积(亩)平均亩产(千克/亩)粮食产量(千克)山 地丘陵地平原地1502004501 250 500 450100150400 25 000150 000500 000(1)试分别计算甲、乙两个村粮食的平均亩产;(2)试根据表中资料及计算结果,分析甲、乙两个村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的情况。2. 某百货公司2001-2005年商品销售额数据如下: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商品销售额(万元) 9240 9490 9340 9860 10070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预测2009年商品销售额可能达到多少万元。3. 某企业各车间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数资料如下:车 间劳动生产率(元/人)人数(人)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7000750080 60乙7500820070 90丙8000830050100计算并分析由于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人数结构变动对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4. 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概率保证度(z = 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栗子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九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Section B(3a-Self Check)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们爱科学》说课稿 辽师大版
- 道法专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质量专业能力考试题及答案
- DB65T 4469-2021 伊犁鹅种用品质评定技术规范
- 电石厂应急预案(3篇)
- 电力抗震应急预案(3篇)
- 电缆接续应急预案(3篇)
- 数字化技术在零售门店智能顾客数据分析与营销策略的应用研究报告
- 舒曼教学课件
-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检验检测薪酬管理制度
- 商业综合体运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无人机概论》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和父母断绝协议书
- 2025年北京市水务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79人)笔试备考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保姆受伤赔偿协议书
- 2025-2030年动漫影视产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兵棋推演案例
- 合伙居间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