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项选择第一章 绪论1,机械设计课程研究的内容只限于_。 ( C )A专用零件的部件 B在高速,高压,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特殊条件下工作的以及尺寸特大或特小的通用零件和部件 C在普通工作条件下工作的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部件 D标准化的零件和部件2,下列8种机械零件:涡轮的叶片,飞机的螺旋桨,往复式内燃机的曲轴,拖拉机发动机的气门弹簧,起重机的起重吊钩,火车车轮,自行车的链条,纺织机的纱锭。其中有_是专用零件。 ( C )A3种 B4种 C5种 D6种3,第三章 机械零件强度1,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 。 ( C ) A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 B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 C零件的极限应力比工作应力 D零件的工作应力比极限应力2,45钢的疲劳强度极限-1=270Mpa,设疲劳曲线方程的寿命指数m=9,应力循环基数N05106,则当应力循环次数N104时,有限疲劳寿命极限为Mpa(A)A539; B.135; C.175; D.4173,零件表面经淬火、渗氮、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A)A增高; B.降低; C.不变; D.增高或降低视处理方法而定。4,一零件由45号钢制成,受静应力。其工作拉应力=若零件材料硬度为250HBS、屈服极限s=许用拉应力=则零件的许用安全系数S等于 B 。A 1.33 B 1.5C 2.0 D 2.45,两个平行圆柱体相外接触并互相压紧。已知两圆柱体的半径R1R2,材料弹性模量E1E2,则两者的最大接触应力 C 。AH1H2 BH1H2CH1H2D大小不确定6,受静应力的45钢制零件,在强度计算时应取 D 为极限应力。 ABCD7,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如绝对尺寸(横截面尺寸)增大,疲劳强度将随之_C_。A, 增高 B,不变 C, 降低8,零件的形状,尺寸,结构相同时,磨削加工的零件与精车加工相比,其疲劳强度_A_。A,较高 B,较低 C,相同9,零件的表面经淬火,渗氮,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_A_。A,增高 B,降低 C,不变 D,增高或降低视处理方法而定 10,零件受变载荷作用时,则在其内部(B);零件受静载荷作用时,则在其内部(C)A,只会产生静应力 B,只会产生变应力 C,可能产生静应力,也可能产生变应力11,图示极限应力图中,工作应力循环特性r=0.5,工作应力m点位置如图所示,进行安全系数计算时,其材料的极限应力应取(C)。A,-1 B,B C,s 12,对于受循环变应力作用的零件,影响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是(C)A,最大应力 B,平均应力 C,应力幅 13,塑性材料制成的零件进行静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为(B)A,b B,S C,0 D,-1 14,零件受对称循环应力时,对于塑性材料应取(C)作为材料的极限A,材料的强度极限 B,材料的屈服极限 C,材料的疲劳极限 D,屈服极限除以安全系数15,当三个相同的零件甲乙丙承受的maxz是相同的,但应力循环特性r分别是+1,0,-1,其中,最易疲劳损伤的零件是(C)A,甲 B,乙 C,丙16,一等截面直杆,其直径d=15mm,受静拉力F=40kN,材料为35#钢,B=540N/mm2,S=320N/mm2,则该杆的工作安全系数S为(D)A,2.38 B,1.69 C,1.49 D1.4117,同样形状、尺寸、结构和工作条件的零件,采用下列不同材料制造:a,HT20-40;b,35#钢;c,40CrNi。其中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和最小分别是(E)A,a,b B,c,a C,b,c D,b,a E,a,c F,c,b18,两圆柱体沿母线相压,载荷为F时,最大接触应力为H,若载荷增大到2F时,最大接触应力变为(B)。A,1.26H B,1.41H C,1.59H D,2H19,零件表面经淬火,氮化,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A)A,增高 B,不变 C,降低 20,由实验知,有效应力集中、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只对(A)有影响。A,应力幅 B,平均应力 C,应力幅和平均应力 21,干摩擦时,摩擦力与所受载荷及表观接触面积的关系为:(A)A, 与表观面积无关而与载荷成正比 B,与表观面积有关与载荷无关 B, 与表观面积有关与载荷成正比22,摩擦副表面为液体动压润滑状态,当外载荷不变时,摩擦面间的最小油膜厚度随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加而(B)A,变薄B,增厚C,不变23,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B)A,干摩擦 B,边界摩擦 C,混合摩擦 D,液体摩擦24,一个钢制零件,已知H=750N/mm2,s=550N/mm2,-1=350N/mm2,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为max=185N/mm2,最小应力min=-75N/mm2,综合影响系数K=1.44,=0.25,则当r=常数时,该零件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为(B)A,2.97B,1.74C,1.9D,1.4525,一钢制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r=152N/mm2,取寿命系数m=9,应力循环基数N0=5x106,则当应力循环次数N=8x106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rN=(A)N/mm2A,144 B,152 C,160 26,减少磨损的一般方法有很多种,其中(D)是错误的A,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 B,生成表面膜 C,改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D,增加表面粗糙度27,零件强度计算中的许用安全系数是用来考虑(C)A, 载荷的性质,零件价格的高低,材料质地的均匀性B, 零件的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状态C, 计算的精确性,材料的均匀性,零件的重要性D零件的可靠性,材料的机械性能,加工的工艺性28,在外载荷不变的情况下,试判断下列零件上各点应力的变化特性(用应力循环特性系数r表示)a, 转动心轴,外径上的弯曲应力r为(B)b, 推力球轴承滚动体上一点的接触应力,r为(C)A,r=+1 B,r=-1 C,r=0 D,0r+1 E,-1r029,表面疲劳磨损(点蚀)的发生与(D)有关A,酸、碱、盐介质 B,瞬时温度 C,硬质磨粒 D,材料浅层缺陷30,各种油杯中,(C)可用于脂润滑A,针阀油杯B,油绳式油杯C,旋盖式油杯31,两圆柱体相接触,其直径d1=2d2,弹性模量E1=2E2,泊松比1=2,长度b1=2b2,其接触应力1与2的关系有(A)A,B,2 C,1=42 D,1=8232,零件表面在混合润滑状态时的摩擦系数比液体润滑状态时的摩擦系数(A)A,大 B,小 C,可能大,可能小 D,相等33,为了减轻摩擦副的表面疲劳磨损,下列措施中,(D)是不合理的A,降低表面粗糙度 B,增大润滑油粘度C,提高表面硬度 D,提高相对滑动速度34,采用含有油性和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主要为了减少(A)A,粘着磨损 B,磨粒磨损 C,表面疲劳磨损 D,腐蚀磨损35,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C)A,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B,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C,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零件的工作应力D,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零件的极限应力36,某齿轮传动装置如图所示,轮1为主动轮,则轮2 的齿面接触应力按(B)变化A, 对称循环B, 脉动循环C, 循环特性r=-0.5的循环D, 循环特性r=+1的循环37,图示的齿轮传动,1为主动轮,当轮1做双向运转时,则1的齿面接触应力按(B)变化A, 对称循环B, 脉动循环C, 循环特性r=-0.5的循环D, 循环特性r=+1的循环38,下面的极限应力图中,M为工作应力点,应力循环特性r=常数,ON线与横坐标轴间夹角为40o,则该零件所受的应力类型为(A)A, 不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B, 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C, 对称循环变应力D, 脉动循环变应力39,某截面形状一定的零件,当其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B)A,增高B,降低C,不变D规律不定40,对于循环基数N0=107的金属材料,下列公式中,(A)是正确的。A,mN=C B,Nm=C C,寿命系数kN=mNN0 D寿命系数kN1.041,已知某转轴在弯-扭复合应力状态下工作,其弯曲与扭转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S=6.0,S=18,则该转轴的实际安全系数值为(C)A,12 B,6 C,5.69 D,1842,摩擦副接触面间的润滑状态判据参数膜厚比值为(B)时,为混合润滑状态,值为(C)时,可达到流体润滑状态。A,6.25 B,1.0 C,5.2 D,0.3543,当某转轴所受的径向力大小方向不变时,其外圆面上任一点的弯曲应力属于(C)应力。A.静应力 B.脉动循环变应力 C.对称循环变应力 D.循环特性r0.5第五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1,当被联接件中有一个厚度较大,而且两被联接件不需要经常拆装的场合,一般选用_(B)A,螺栓联接 B,螺钉联接 C,双头螺柱联接 D,紧定螺钉联接2,被联接件与螺母或者螺栓头部相接触的支承面均应平整,这是为了_(D)A,外形美观 B,拆装方便 C,防止螺母或螺栓头表面擦伤 D,避免螺栓受到附加弯矩3,为了提高受轴向变载荷螺栓连接的疲劳强度,应 (B) A增加螺栓刚度 B降低螺栓刚度 C降低被连接件刚度 D同时提高螺栓和被连接件刚度4,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连接,为保证被连接件不出现缝隙,因此 ( B ) A残余预紧力应小于零 B残余预紧力应大于零 C残余预紧力应等于零 D预紧力应小于零5, 所列的4种公称直径、螺距、材料均相同的传动螺旋中, 传动效率最高。( C ) A单线矩形螺旋副 B单线梯形螺旋副 C双线矩形螺旋副 D双线梯形螺旋副6,常用于连接的螺纹是 。 ( C ) A矩形螺纹 B梯形螺纹 C三角形螺纹 D管螺纹7,承受预紧力和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2的最大值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m不变时,螺栓的刚度Cb越小,则_。(B)A.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大; B.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小;C.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不变; D.螺栓中的疲劳强度降低。8,螺钉联接适用于联接( B )。A.一个零件较厚,经常拆卸 B.一个零件较厚,不常拆卸 C.两个较薄零件,经常拆卸 D. 两个较薄零件,不常拆卸9,对于受轴向外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强度计算时D作为螺栓的轴向载荷。A工作载荷e B预紧力oC工作载荷Qe与预紧力Qo之和D工作载荷Qe与残余预紧力Qo之和10,传导螺旋的特点是 D 。 A用于举升或压紧工作B用于调整或固定零件位置 C多为间歇工作,可自锁D传递运动,有精度要求11,对于普通螺栓联接,在拧紧螺母时,螺栓所受的载荷是( D )。 A. 拉力 B. 扭矩 C. 压力 D. 拉力和扭矩12,对于普通螺栓联接,在拧紧螺母时,螺栓所受的载荷是( D )。 A. 拉力 B. 扭矩 C. 压力 D. 拉力和扭矩13,在常用的螺旋传动中,传动效率最高的螺纹是_D_。A 三角形螺纹 B 梯形螺纹 C 锯齿形螺纹 D 矩形螺纹14,在常用的螺纹联接中,自锁性能最好的螺纹是_A_。A 三角形螺纹 B 梯形螺纹 C 锯齿形螺纹 D 矩形螺纹15,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时,宜采用_B_。A 双头螺柱联接 B 螺栓联接 C 螺钉联接 D 紧定螺钉联接16,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_C_。A 螺栓联接 B 螺钉联接 C 双头螺柱联接 D 紧定螺钉联接17, 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_B_。A 螺栓联接 B 螺钉联接 C 双头螺柱联接 D 紧定螺钉联接18,在拧紧螺栓联接时,控制拧紧力矩有很多方法,例如_C_。A 增加拧紧力 B 增加扳手力臂 C 使用指针式扭力扳手或定力矩扳手19,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_C_。A 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 B 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 C 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 D 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20,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之一是_A_。A 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 B 增加被联接件的刚性 C 减小螺栓的刚性21,承受预紧力和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0的最大值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m 不变时,螺栓的刚度Cb愈小,则_B_。A 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大 B 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小 C 螺栓中总拉力变化幅度不变 D 螺栓中的疲劳强度降低22, 有一气缸盖螺栓联接,若气缸内气体压力在02Mpa 之间循环变化,则螺栓中的应力变化规律为_C_。A 对称循环变应力 B 脉动循环变应力 C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D 非稳定循环变应力23, 拧紧可以使一定公称直径的普通螺栓取得一定大小的预紧力。如果要以比较小的拧紧力距T来得到所要求的预紧力F可采用_A_。A 细牙螺纹 B 双线螺纹 C 加弹簧垫圈24,为了改善螺纹牙上的载荷分布,通常都以_D_的方法来实现。A 采用双螺母 B 采用加高的螺母 C 采用减薄螺母 D 减少螺栓和螺母的螺距变化差25, 被联接件受横向载荷作用时,若采用一组普通螺栓联接,则载荷靠_A_来传递。A 接合面之间的摩擦力 B 螺栓的剪切和挤压 C 螺栓的剪切和被联接件的挤压26, 滑动螺旋传动,其失效形式多为_B_。A 螺纹牙弯断 B 螺纹磨损 C 螺纹牙剪切 D 螺纹副咬死27, 联接螺纹一般要求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同时要求良好的自锁性能,其牙型通常选用 。 ( A )A三角形 B梯形 C锯齿形 D矩形28, 一承受变载荷的螺栓联接,其静强度足够而疲劳强度不足时,应首先考虑采用 的方法来提高疲劳强度。 ( D )A增加螺栓直径 B更换螺栓材料 C改用双螺母 D另选柔性大的螺栓29,采用螺纹联接时,若被联接件之一厚度较大,且材料较软,强度较低,需要经常拆装,则一般宜采用(B)A,螺栓联接 B,双头螺柱联接 C,螺钉联接 30,在常用螺纹中,效率最低,自锁性最好的是(C),效率较高,牙根强度较大,制造方便的是(B),联接螺纹常用(C),传动螺纹常用(B)A,矩形螺纹 B,梯形螺纹 C,三角螺纹 31,螺纹副在摩擦系数一定时,螺纹的牙型角越大,则(D)A, 当量摩擦系数越小,自锁性能越好;B, 当量摩擦系数越小,自锁性能越差;C, 当量摩擦系数越大,自锁性能越差;D, 当量摩擦系数越大,自锁性能越好;32,计算紧螺栓联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和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大到原来的(B)倍。A,1.1 B,1.3 C,1.5 D,1.733,当轴上安装的零件需要承受轴向力时,采用(A)来轴向定位,所能承受的轴向力较大A,圆螺母 B,紧定螺钉 C,弹性挡圈 34,紧螺栓联接强度公式=1.3Qd24中,系数1.3是考虑(C)。A,应力集中 B,安全系数 C,拉扭复合 D,承载面积是按内径面积计算,但螺纹牙也承担一定的抗拉作用35,被联接件是锻件或者铸件时,应将安装螺栓处加工成小凸台或者鱼眼坑,其目的是(B)A,易拧紧 B,避免偏心载荷 C,增大接触面 D,外观好36,一螺栓受轴向变载荷:Fmin=0,Fmax=F,则螺栓的应力幅为(C)式中,Kc=C1/(C1+C2),Ac=d12/4A,a=(1-Kc)F/Ac B,a=KcF/AcC,a=KcF/(2Ac) D,a=(1-Kc)F/(2Ac)37,当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A)A,好 B,差 C,相同38,普通罗双受横向工作载荷时,主要靠(B)来承担横向载荷。A,挤压力 B,摩擦力 C,剪切力 39,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为保证被联接件不出现缝隙,因此(B)A,剩余预紧力应小于零 B,剩余预紧力应大于零C,剩余预紧力应等于零 D,预紧力应大于零40,图示钢板用两只普通螺栓联接,已知横向工作载荷为R,接合面之间的摩擦系数f=0.15,为使联接可靠,取安全系数K=1.2,则每个螺栓需要的预紧力Q0为(C)A,0.5R B,R C,2R D,4R41,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工作载荷F和残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螺栓强度,可以采取的措施为(A),(D)A, 将被联接件间的橡胶垫片改为皮革垫片;B, 在螺母下放置弹性元件;C, 将被联接件间的金属垫片改为橡胶垫片;D, 去掉螺母下放置的弹性元件而改用普通平垫圈。42,为提高螺栓联接的疲劳强度,应(A)A, 减小螺栓刚度,增大被联接件的刚度B, 同时减小螺栓与被联接件的刚度C, 增大螺栓刚度,减小被联接件刚度D, 同时增大螺栓与被联接件的刚度43,一螺纹联接的力-变形图如图所示,若保证残余预紧力QP等于预紧力Qp的1/2,则该螺纹联接能承受的最大轴向工作载荷Fmax的大小为(C)A,QP B,0.5QP C,1.5 QP D,2/2 (QP)44,普通螺栓联接中,松联接和紧联接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松联接的螺纹部分不受(B)A,拉伸作用 B,扭转作用 C,剪切作用 D,弯曲作用45,用于薄壁零件联接的螺纹,应采用(A)A,三角形细牙螺纹 B,梯形螺纹 C,锯齿形螺纹 D,多线三角形粗牙螺纹46,在下列四种具有相同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相同配对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C)A,单线矩形螺纹副 B,单线梯形螺旋副 C,双线矩形螺旋副 D,双线梯形螺旋副47,螺栓的材料性能等级标称6.8级,其数字6.8代表(A)A,对螺栓材料的强度要求 B,对螺栓的制造精度要求 C,对螺栓材料的刚度要求 D,对螺栓材料的耐腐蚀性要求48,螺栓强度等级为6.8级,则该螺栓材料最小屈服极限近似为(A)A,480MPa B,6MPa C,8MPa D,0.8MPa49,不控制预紧力时,螺栓的安全系数选择与其直径有关,是因为(A)A,直径小,易过载 B,直径小,不易控制预紧力 C,直径大,材料缺陷多 D,直径大,安全50,对于紧螺栓连接,当螺栓的总拉力F0和残余预紧力F“不变,若将螺栓由实心变成空心,则螺栓的应力幅a与预紧力F会发生变化(D)A, a增大,F应适当减小 B,a增大,F应适当增大C,a增小,F应适当减小 D,a减小,F应适当增大51,对于外载荷是轴向变载荷的重要联接,螺栓所受总拉力在F和F0之间变化,则螺栓的应力变化规律按(B)A,r=常数 B,min=常数 C,m=常数52,用作调节或阻塞的螺纹,应采用(D)。A.三角形粗牙螺纹B.矩形螺纹C.锯齿形螺纹D.三角形细牙螺纹53,常见的联接螺纹是(C)。A.左旋单线B.右旋双线C.右旋单线D.左旋双线54,第七章 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联接第九章 链传动1,节距是滚子链传动的一个重要参数,一定条件下,节距越大,结构尺寸越大,承载能力越_,传动的动载荷将越_,所以高速、重载时,多选用_(C)A,高;大;大节距单排链 B,低;小;小节距多排链C,高;大;小节距多排链 D,高;大;大节距多排链2,节距是滚子链传动的一个重要参数,当链传动所传递的载荷较大,链轮转速较高时,应选用_(B)A,大节距单排链 B,小节距多排链 C,小节距单排链 D,大节距多排链3,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i为 ( B )A B C D4,链传动中链节数取偶数,链轮齿数为奇数,最好互为质数,其原因是 ( A ) A磨损均匀 B具有抗冲击力 C减少磨损与胶合 D瞬时传动比为定值5,在选择参数时,限制主动链轮的齿数不宜过少,其目的是为了 ( C ) A提高传动精度 B减轻胶合 C降低传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 D保证链轮的强度6, 链传动中,链节数常采用偶数,这是为了使链传动 ( D ) A工作平稳 B链条与链轮轮齿磨损均匀 C提高传动效率 D避免采用过渡链节7,在一定转速时,要减小链条传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应_。(C)A.增大链条节距和链轮齿数; B.增大链条节距和减少链轮齿数;C.减小链条节距,增大链轮齿数; D.减小链条节距和链轮齿数。8,滚子链传动的最主要参数是( C )。A.滚子外径 B.销轴直径 C.节距9,在链传动中,链速的不均匀性主要取决于 ( C) 。 A主动链轮齿数B从动链轮齿数 C链的节距D链的长度10,按链传动的用途,套筒滚子链和齿形链属于_A_。A 传动链 B 起重链 C 曳引链11,相比而言,_B_传动时具有工作平稳,噪声小,允许链速较高,承受冲击载荷能力较好和轮齿受力较均匀的优点。A 套筒链 B 齿形链 C 套筒滚子链12,链传动中,限制链轮最少齿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_A_。A 减少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 B 防止链节磨损后脱链 C 使小链轮轮齿受力均匀 D 防止润滑不良时轮齿加速磨损13,设计链传动时,链节数最好取_A_。A 偶数 B 奇数 C 质数 D 链轮齿数的整数倍14,链传动设计中,当载荷大,中心距小,传动比大时,宜选用_B_。A 大节距单排练 B 小节距多排练 C 小节距单排练 C 大节距多排练15,链传动的张紧轮应装在_A_。A 靠近主动轮的松边上 B 靠近主动轮的紧边上 C 靠近从动轮的松边上 D 靠近从动轮的紧边上16,链传动人工润滑时,润滑油应加在_C_。A 紧边上 B 链条和链论啮合处 C 松边上17,链传动中作用在轴上的压力要比带传动小,这主要是由于(C)A,这种传动只用来传递小功率; B,链的质量大,离心力也大;B, 啮合传动不需要很大的初拉力; D,在传递相同功率时圆周力小18,链传动中链节数取偶数,链轮齿数为奇数,最好互为质数,其原因是(A)A,磨损均匀 B,具有抗冲击力C,减少磨损与胶合 D,瞬时传动比为定值19,在一定转速时,要减小链条传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应(C)A,增大链条节距和链轮齿数B,增大链条节距和减少链轮齿数C, 减小链条节距,增大链轮齿数D,减小链条节距和链轮齿数20,滚子链传动中,滚子的作用是(B)A,缓和冲击 B,减小套筒与轮齿间磨损D, 提高链的破坏载荷 D,保证链条与轮齿间的良好啮合21,链传动中,链节数常采用偶数,这是为了使链传动(D)A,工作平稳 B,链条与链轮轮齿磨损均匀C,提高传动效率 D,避免采用过渡链节22,链条磨损会导致的结果是(D)A,销轴破坏 B,链片破坏 C,套筒破坏 D,影响链与链轮的啮合,致使脱链23,链传动大链轮齿数不易过多的原因是(C)A,为减小速度波动 B,避免传动比过大 C,避免磨损时导致过早脱链 24,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等于常数的充要条件是(C)A, 大链轮齿数z2是小链轮齿数z1的整数倍B, z2=z1,C, z2=z1,中心距a是节距p的整数倍D, z2=z1,a=40p25,为了限制链传动的动载荷,在节距p和小链轮齿数z1一定时,应该限制(A)A,小链轮的转速n1 B,传动的功率P C,传递的圆周力26,应用标准套筒滚子链传动的许用功率曲线,必须根据(B)来选择链条的型号和润滑方法。A, 链条的圆周力和传动功率B, 小链轮的转速和计算功率C, 链条的圆周力和计算功率D, 链条的速度和计算功率27,为了(C)推荐链轮最大齿数zmax=120。A,保证链轮的强度 B,保证传动平稳D, 当磨损量达到2%3%时,仍可使链条继续工作28,为提高链传动使用寿命,防止过早脱链,当节距P一定时,链轮齿数应(B)A,增大 B,减小 C,不变29,链条在小链轮上的包角,一般应大于(B)A,90 B,120 C,150 D,18030,与齿轮传动相比,链传动的优点是(D)A,传动效率高B,工作平稳,无噪声C,承载能力大D,能传递的中心距大31,链传动中,链板受到的应力属于(D)A,静应力 B,对称循环变应力 C,脉动循环变应力 D,非对称循环变应力32,链传动中心距过小的缺点是(C)A,链条工作时易颤动,运动不平稳B,链条运动不均匀性和冲击作用增强C,小链轮上的包角小,链条磨损快D,链条铰链易发生胶合33,链条由于静强度不够被拉断的现象,多发生在(A)情况下A,低速重载B,高速重载C,高速轻载D,低速轻载34,链条在小链轮上包角过小的缺点是(C)A,链条铰链易发生胶合B,链条易被拉断,承载能力低C,同时啮合的齿数少,链条和齿轮磨损快D,传动的不均匀性增大35,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C)A,使链条产生初拉力,以使链传动能传递运动和功率B,使链条与轮齿之间产生摩擦力,以使链传动能传递运动和功率C,避免链条垂度过大时产生啮合不良D,避免打滑36,链传动中,最适宜的中心距是(C)A,(1020)P B,(2030)P C,(3050)P D,(5080)P第十一章 蜗杆传动1, 在蜗杆传动中,为了提高蜗杆刚度,应采取_措施。(C)A,增加蜗杆硬度 B,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蜗杆C,增大蜗杆的直径系数q D,缩短蜗杆的轮齿段长度2,蜗杆传动的传动比是_.(C)A,i=n1/n2=z2/z1=d2/d1 B,i=n1/n2=z2/z1C,i=n1/n2=z2/q D,以上选项都不对3,在蜗杆传动设计中,除进行强度计算外,还必须进行_。(C)A.磨损计算; B.刚度计算; C.热平衡计算; D.稳定性计算。4,在标准蜗杆传动中,蜗杆头数一定,加大蜗杆特性系数,将使传动效率_。(B)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增加或减小。5,在蜗杆传动中,如果模数和蜗杆头数一定,减少蜗杆分度圆直径,将使( B )。A传动效率降低, 蜗杆刚度提高B传动效率提高,蜗杆刚度降低C传动效率和蜗杆刚度都提高D传动效率和蜗杆刚度都降低6,蜗杆传动通常用以传递 C 之间的运动。 A两个平行轴B两个垂直相交的轴 C两个垂直而不相交的轴D两个相交而不垂直的轴7,在(B)截面内,蜗轮齿廓是渐开线。A法向 B中心C所有8,在蜗杆传动中,要获得大的传动比,可取Z1=1,这时的传动效率(B),而蜗杆蜗轮传动的承载能力比齿轮传动()。A较高、大 B较低、大 C较高、小 D较低、小9,引入蜗杆特性系数q是为了( A ) A、减少刀具的数量 B、简化加工 C、便于计算10,当两轴线_C_时,可采用蜗杆传动。A平行 B相交 C垂直交错11,在蜗杆传动中,通常_A_为主动件。A蜗杆 B蜗轮 C蜗杆或蜗轮都可以12,在蜗杆传动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_A_。A 圆柱蜗杆 B 环面蜗杆 C锥蜗杆13,根据蜗杆螺旋面的形成原理和加工方法,_A_磨削困难,精度较低。A阿基米德蜗杆 B渐开线蜗杆 C法向直廓蜗杆14,为了减少蜗轮刀具数目,有利于刀具标准化,规定_D_为标准值。A蜗轮齿数 B蜗轮分度圆直径 C蜗杆头数 D蜗杆分度圆直径15,对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_B_。A防止润滑油受热膨胀后外溢,造成 环境污染B防止润滑油温度过高而使润滑条件恶化C防止蜗轮材料在高温下力学性能下降D防止蜗杆蜗轮发生热变形后,正确啮合受到破坏16,计算蜗杆传动的传动比时,公式_是错误的。 ( C )Ai=1/2 Bi=n1/n2 Ci=d2/d1 D i=Z2/Z117,在蜗杆传动中,其他条件相同,若增加蜗杆头数,将使_。 ( A ) A传动效率提高,滑动速度降低 B传动效率降低,滑动速度提高 C传动效率和滑动速度都提高 D传动效率和滑动速度都降低18, 在蜗杆传动中,若模数和蜗杆分度圆直径一定,增加蜗杆头数,将使 。 ( C ) A. 传动效率提高、滑动速度降低 B. 传动效率降低、滑动速度提高 C. 传动效率提高、滑动速度提高 D. 传动效率降低、滑动速度降低19,在标准蜗杆传动中,蜗杆头数一定,加大蜗杆特性系数,将使传动效率(B)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增加或减小20,为了提高蜗杆的刚度,应(A)A,增大蜗杆直径系数 B,采用高强度合金钢作蜗杆材料C,增加蜗杆硬度,减小表面粗糙度值21,蜗杆传动中,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加蜗杆头数,则传动效率(B)A,降低B,提高C,不变D,可能提高,可能降低22,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中,应除去(C)A,ma1=mt2 B,a1=t2 C,1=2 D,螺旋方向相同23,在蜗杆传动中,引进特性系数q的目的是(D)A,便于蜗杆尺寸的计算 B,容易实现蜗杆传动中心距的标准化C,提高蜗杆传动的效率 D,减少蜗轮滚刀的数量,便于刀具标准化24,计算蜗杆传动比时,公式(C)是错误的A,i=1/2 B,i=n1/n2 C,i=d2/d1 D,i=z2/z125,在蜗杆强度计算中,若蜗轮材料是铸铁或铝铁青铜,则其许用应力与(D)有关A,蜗轮铸造方法 B,蜗轮是双向受载还是单向受载C,应力循环次数N D,齿面间相对滑动速度26,其它条件相同时,仅增加蜗杆头数,则滑动速度(A)A,增加 B,保持不变 C,减少 D,可能增加或减少27,在蜗杆传动中,对于滑动速度v4m/s的重要传动,应该采用(B)做为蜗轮齿圈的材料。A,HT200 B,ZCuSn10P1 C,45号钢调质 D,18CrMnTi渗碳淬火28,采用蜗杆变位传动时(B)A,仅对蜗杆进行变位B,仅对蜗轮进行变位C,同时对蜗杆蜗轮进行变位29,闭式蜗杆传动失效的主要形式是(C)A,齿面塑性变形 B,磨损 C,胶合 D,点蚀30,对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其主要目的是(B)A,防止润滑油受热后外溢,造成环境污染B,防止润滑油温过高使润滑条件恶化C,防止蜗轮材料在高温下机械性能下降D,防止蜗杆蜗轮发生热变形后正确啮合受到破坏31,在蜗杆传动设计中,除进行强度计算外,还必须进行(C)A,磨损计算 B,刚度计算 C,热平衡计算 D,稳定性计算32,对于普通圆柱蜗杆传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传动比不等于蜗轮与蜗杆分度圆直径比B,蜗杆直径系数q越小,则蜗杆刚度越大C,在蜗轮端面内模数和压力角为标准值D,蜗杆头数z1多时,传动效率提高33,在蜗杆传动中,轮齿承载能力计算,主要是针对(D)来进行的A,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B,蜗杆齿根弯曲强度和蜗轮齿面接触强度C,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杆齿根弯曲强度D,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34,在(D)种情况下可采用蜗杆传动。A,轴线是平行的 B,相交成某种角度C,相交成直角 D,成直角交错35,蜗杆传动的传动比采用的范围是(D)A,i1 B,i1 C,i=18 D,i=88036,蜗杆传动中,模数应取(B)为标准模数A,蜗轮法面模数mn B,蜗杆轴向模数maC,蜗杆周向模数mr D,蜗杆法面模数mn37,与蜗轮轮齿弯曲强度无关的因素是(B)A,材料 B,接触系数 C,旋转的可逆性 D,蜗轮齿数38,与蜗轮轮齿接触强度无关的因素是(C)A,蜗轮齿材料 B,蜗杆螺旋表面硬度和光洁度C,模数 D,滑动速度39,蜗杆传动中,作用在蜗轮上的三个啮合力,通常以(A)为最大A,圆周力Ft2 B,径向力Fr2 C,轴向力Fa240,起吊重物用的手动蜗杆传动,宜采用(A)蜗杆A,单头、小导程角 B,单头、大导程角 C,多头、小导程角 D,多头、大导程角41,蜗杆当量摩擦系数fv随齿面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大而(C)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可能增大或减小42,对于一般传递动力的闭式蜗杆传动,其选择蜗轮材料的主要依据是(A)A,齿面滑动速度vs B,蜗杆传动效率 C,配对蜗杆的齿面硬度 D,蜗杆传动的载荷大小43,蜗杆常选用的材料是(C)A,HT150 B,ZCuSn10P1 C,45号钢 D,GCr1544,蜗杆传动在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是通过(A)来进行计算的。A.传递的功率P1与传动效率hB.蜗杆的转速n1与传动效率hC.传动比i和传动效率hD.润滑油的粘度和滑动速度vs45,(B)轴承能很好地承受径向载荷与单向轴向载荷的综合作用。A. 深沟球轴承B. 角接触球轴承C. 推力球轴承D. 圆柱滚子轴承46,按滚动轴承寿命计算公式算得的寿命L的单位为(D)。A. h B. r C.106 h D. 106 r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1,滚动轴承的额定寿命是指同一批轴承中 的轴承所能达到的寿命。 ( A ) A90% B95% C99% D80%2,以下滚动轴承中,轴承公差等级最高的是 ( B ) AN207/P4 B6207/P2 C5207/P6 D3207/P53,一批在同样载荷和同样工作条件下运转的型号相同的滚动轴承, ( D ) A它们的寿命应该相同 B90%轴承的寿命应该相同 C它们的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教育常规知识培训课件
- 红蓝搭配动漫课件
- 2025新款商业店铺转让合同样本
- 2025私人车位租赁协议
- 商业智能软件租赁合作协议
- 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合作协议
- 农村新型种植技术引进与推广合同
- 保险公司理赔条款协议
- 红楼梦第16章课件讲解
- 红楼梦片段课件
- 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解读
- Unit1Weletotheunit课件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离职交接事项协议书范本
- 【高考真题】海南省2025年高考真题物理(含答案)
- 体育教师自我介绍课件
- 银行员工职业操守课件
- 初中开学第一课心理健康课
- 艺康servsafe培训课件
- TDT1067-2021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
- 加气站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再生铝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