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血检操作规程.doc_第1页
发热病人血检操作规程.doc_第2页
发热病人血检操作规程.doc_第3页
发热病人血检操作规程.doc_第4页
发热病人血检操作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热病人血检操作规范一、目的发热病人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简称发热病人血捡),是疟疾诊断和虫种鉴别的主要方法,也是疟疾控制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为规范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地区的发热病人血检技术方法,加强对发热病人血检质量控制和管理,制订本操作规范供实施。二、血检操作技术(一)血涂片的制作1.所需设备 载玻片 玻片在使用前应清洗。新玻片应浸入有液态洗涤剂的清水中1020分钟,用干净棉巾逐个擦拭,再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换水34次,最后用干净、柔软的棉巾将玻片擦亮。已用过的玻片应先浸泡于洗涤剂溶液中12天,或浸泡于煮沸的5%肥皂水中12小时,逐个擦去玻片上的旧血膜痕迹,用清水漂洗34次,再将玻片擦干、擦亮。洗净的玻片每2030张用白纸包好后放入塑料袋内,保存于干燥环境中备用。 采血针 推荐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若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采血针,在每次使用后都应清洗,并经高压或干热灭菌处理。 75乙醇棉球 用于采血前后的消毒。2.采血部位及取血方法 采血部位以耳垂较为合适,也可在手指末端采血,婴儿可从拇趾或足跟取血。先用75乙醇棉球消毒取血部位,待干后,以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捻转耳垂边缘或夹住被检者手指尖稍下方,右手持消毒刺针,迅速刺入取血部位12毫米深,然后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右手中指协同挤出血滴。3.涂制血膜 取玻片2张,1张做载片,1张作推片(具有光滑边缘),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夹持推片侧缘中部,用推片的左下角刮取血液45l(约火柴头大小),再用该端中部刮取血液11.5l。将左下角的血滴涂于载片的中央偏右,由里向外划圈涂成直径为0.81cm的圆形厚血膜(厚血膜的厚度以一个油镜视野内可见到510个白细胞为宜)。用干棉球抹净角上的血渍,然后将推片下缘平抵载玻片的中线,当血液在载玻片与推片之间向两侧扩展至约2cm宽时,使两张玻片保持250350角,从右向左迅速向前推成舌状薄血膜。推制时速度要均匀,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片之间夹角大小及展开血膜的速度快慢等常影响血膜的厚薄。制成的薄血膜应在玻片上形成平铺的血细胞,细胞之间互相接触而不相互重叠。每张载玻片上分别做1个薄血膜,1个厚血膜。标准血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标准血膜示意图2cm4.血膜染色前的处理 待血膜自然干燥后,用铅笔将受检者号码写在薄血膜上,然后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并对厚血膜进行溶血处理。未处理血膜的放置时间夏天不宜超过48小时,冬天不宜超过72小时,否则厚血膜会自然固定且不能溶血,影响镜检。(二)血膜的染色1.吉姆萨(Giemsa)染液配制 吉姆萨粉 10g甘油 500ml 甲醇 500ml 将吉姆萨粉10g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甘油充分研磨,边加边磨,至500ml甘油加完研磨均匀为止,然后倒入1000ml 容量瓶中。每次加入少量甲醇至研钵中,多次洗涤研钵中的残留液,洗净为止,洗液和剩余甲醇均并入容量瓶中,塞紧瓶塞,充分摇匀,室温放置。每天用力摇动此溶液5分钟,3天后即可储存至玻璃瓶中塞紧备用。2.缓冲液配制溶液I:无水磷酸氢二钠 9.5g 蒸馏水加至1000ml溶液II:磷酸二氢钾 9.07g 蒸馏水加至1000ml将上述两种磷酸盐分别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部分蒸馏水摇匀使溶解后,再加入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充分摇匀。配就的溶液I和溶液II分别装入玻璃瓶中塞紧备用。临用时,根据选用pH的不同,按下表用量,再配制成不同pH的缓冲溶液用于染液的稀释和染色后的冲洗。配制不同pH缓冲溶液的用量表pH溶液I用量(ml)溶液II用量(ml)稀释成总数(ml)6.6376310006.8495110007.0633710007.2732710007.481191000根据选用的不同pH,将上述表中溶液I和溶液II的相应用量倒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部分蒸馏水,混合摇匀后,再加入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的刻度,塞紧瓶塞反复摇匀后,即配制成不同pH的缓冲溶液。3.染色用水 常用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冲洗用水,是中性的蒸馏水或经煮沸过滤的冷开水。在没有蒸馏水的情况下,也可用井水、河水、泉水或雨水。因稀释和冲洗用水的pH在7.07.2时,染色的效果最佳。因此,也可选用临时配制的缓冲蒸馏水溶液,以取得较好的染色效果。4.染色方法 单张血片染色 取蒸馏水或pH7.07.2缓冲液1ml加入吉氏染液1滴,混合均匀后,滴在厚、薄血膜上,染色2030分钟,然后水洗、晾干。 成批血片染色 将血膜片朝一个方向插入染色缸中,或每对玻片血膜朝外,背靠背插入染色缸中,倒入新配的2吉氏染液(2ml吉氏原液加入蒸馏水或pH7.07.2缓冲液至100ml,摇匀),浸没厚薄血膜,染色30分钟后,向染色缸中注入缓冲液或自来水,直到溢出,除掉染液表面上的浮渣,将染色缸中残余的染液倾出,加入新水,反复冲洗23次,然后取出玻片,将血膜朝下插在晾片板上干燥。(三)镜检吉氏染色较好的血膜,红细胞呈淡红色,嗜酸性细胞的颗粒呈鲜红色,淋巴细胞及疟原虫胞浆呈蓝色或淡蓝色,白细胞的核呈紫蓝色,疟原虫的核呈红色。镜检用的目镜一般以5为宜,物镜必须用油镜 (100),载物台要配有移动器。镜检时从血膜一边看起,逐个视野顺序查看,以看完整个厚血膜未发现疟原虫者为阴性。阳性血片要查到疟原虫方可确诊。三、血检质量控制(一)血片制作和染色质量规范好中差血片制作质量厚血膜血量位置直径外观45l玻片右1/30.81.0cm圆形厚膜均匀,边缘整齐略多或略少稍偏右0.70.8或1.01.2cm圆形稍不均不整齐过多或过少偏右过多0.7或1.2cm厚薄不匀影响着色薄血膜血量位置长宽外观11.5l玻片1/21/3处2.52.0cm舌状厚薄均匀略多或略少稍偏右或偏左稍大或稍小舌状稍不匀过多或过少偏右或偏左过多过大或过小厚薄不匀呈波浪型染色质量外观镜下蓝紫色白细胞疟原虫胞浆呈蓝色,核深红深蓝色胞浆淡蓝或深蓝,核红色红色或灰白色胞浆不易见,核淡红或蓝色清洁度外观镜下光洁无油灰无沉渣稍有油污稍有沉渣油灰粘连沉渣多或有杂菌(二)血片制作和染色质量判定标准1.血片制作质量判定标准 好:厚薄血膜均好,或薄血膜好,厚血膜中。中:薄血膜中,厚血膜好或中。差:薄血膜差,或厚薄血膜均差。2.血片制作和染色合格率要求分别以血片制作、染色和清洁度的好、中,合并计算合格率。 片制作合格率应在85%以上。 染色合格率应在85%以上。 清洁度合格率应在80%以上。四、血检工作管理(一)血检对象及工作任务1.项目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门诊镜检站(检验科),应全年对就诊的 “三热”病人(临床初诊疟疾、疑似疟疾和原因不明发热)进行血检,所有外来流动人口和从高疟区回归的当地居民中的发热病人均应进行血检。2.要全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但工作重点应放在疟疾流行季节。血检任务数应按计划中要求的数量进行。(二)各级的职责和管理各省应建立省级、县级中心镜检站,构成省、县和乡镇镜检网络,以承担项目地区的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和管理。1.省中心镜检站的职责和管理(1)制订全省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年度计划,负责发热病人血检的管理工作。(2)按工作计划举办镜检培训班,负责对项目地区镜检人员进行培训。(3)按计划对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4)负责全省镜检网络的质量控制。2.县中心镜检站的职责和管理(1)负责制订本辖区的发热病人血捡年度工作计划,血检器材的发放及资料统计。(2)按工作计划举办镜检培训班,对乡镇门诊镜检站(检验科)镜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3)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门诊镜检站(检验科)的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业务指导。(4)每月对上月各镜检站的血检登记本、血片进行收集、抽查,并及时反馈结果。3.乡镇门诊镜检站(检验科)的职责(1)按计划完成要求的血检数量。(2)发现阳性病人要随时通知医院防保人员。(3)保留发热病人血检登记本,保存当月的阴性血片和全部阳性血片。(4)按时将血检登记本、所有血片送到县项目办(县中心镜检站)。(三) 血检工作的质量控制1.省中心镜检站每年应复检辖区内不少于30%的阳性血片,抽检不少于0.5%的阴性血片。2.县中心镜检站每年应抽查辖区内10%阴性血片和复检全部的阳性血片。3.漏检率和错检率按每年复检和抽检总数分别计算,阳性血片错检率以县为单位,全年不应超过15%;阴性血片漏检率以县为单位,全年不应超过0.1%。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