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1页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2页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3页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4页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教案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五篇文章从内容看都是谈文化艺术的,但侧重点不同:安塞腰鼓和绝唱描摹的是颇具民族风格的艺术表演;社戏记叙的是一段月夜看戏的文化经历;在声音的世界里抒写了作者在音乐世界里的体验和感悟,摆渡则要人们从故事中悟出文字的功能及创作真谛。从写法上看,作为散文,安塞腰鼓和在声音的世界里以场景或片断连缀成文;作为小说、寓言,社戏、绝唱和摆渡记叙了“看戏”“听戏”“摆渡”的全过程,情节完整。后三篇文章在叙事国或铺垫蓄势,或托云烘月,或对比映射,各显其妙。从语言上看,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使每篇文章更具艺术的魅力,但又显现各自的风格:如安塞腰鼓词语简洁有力,句子激越铿锵,善用排比渲染气势。绝唱语句优美新奇,妙用比喻描摹歌声的婉转和韵味。前者给人以“骏马秋风塞北”的刚性美、气势美,后者给人以“杏花春雨江南”的柔情美、神韵美。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前三篇侧重语言的欣赏和积累,后两篇侧重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和思考。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4、练习写心得。 三、单元教学方法与教具 1、教法:讲授、导读、自读相结合 2、教具:小黑板、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课时设计(共11课时) 第1、2、3课时社戏 第4、5课时安塞腰鼓 第6课时绝唱 第7课时在声音的世界里 第8课时摆渡 第9课时汉语知识 第10、11课时单元总结课 第一、二、三课时 一)、课题:社戏 二)、课型:讲读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围绕主题选择材料的方法。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心情。 3、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环境,烘托人物心情。 4、认识农村朋友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和童年生活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真正写社戏的内容不多,却以社戏为题,如何解决本文材料的选择和主题是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必须理清文章的层次脉落和懂得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所以这两点是本文的重点。 五、教学方法 1、议论法(以学生为主的讨论法,能让在学生讨论中碰到思维的火花,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身心特点进行讨论。) 2、朗读法(许多优美的语句可通过读悟出)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你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怀念过去的岁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篇小说,也是回忆童年的。 (二)解题 1、什么是“社戏”呢? 2、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xxxx,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3、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鲁迅。 (三)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 (四)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全班交流所查字、词。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共记叙了哪些事情? 4、讨论、交流: (1)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 (3)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4)归途“偷豆”。 5、辩论:联系课题,是否该把这些事情删去? (1)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因为“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表达对封建教育的厌恶,对农村自由生活的向往。 (2)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写“我”的不乐,实际上是欲扬先抑,为烘托下文看戏之乐作铺垫。) (3)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仅歌颂了小伙伴们友爱、能干的优秀品质,而且通过对平桥村优美景色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美好的大自然。) (4)归途“偷豆”。(通过对双喜、阿发等小伙伴言行的生动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无私的品质。) 小结:通过辩论,理解了以上事件都是围绕作者对农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一主题的,是以社戏为线索把这些事串连起来的。 (五)存疑、作业 既然写“社戏”,却没有写出戏究竟好在哪里,倒写了许多对戏的不满,为什么? 第二教时 (一)回忆旧知: 1、本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2、交流作业(存疑) (二)研习课文 1、思考:你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用此人的具体表现来说明你之所以喜欢的理由。)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双喜:(A)对我叹息同情 (B)“大悟似的提议了”,“我写票!”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 (C)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他马上安慰我,表现了他的善良。 六一公公:(A)小伙伴们偷了他的豆,但他没有生气,只责备说:“不肯好好地摘,踏坏了不少。” (B)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高兴地说:“这是应该的。” (C)听见了“我”夸他的豆好他竟然非常感激,还给“我”母亲送了很多的豆。六一公公是个和善、淳朴、爽朗、热情好客的人。 阿发:让大家“偷自家的豆”,理由是“大的多”。阿发是慷慨无私的人。 2、本文既然以刻画人物为主,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具体地写景呢? (1)自读课文,用曲线标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4)交流对写景作用的理解。 通过“我”的嗅觉、听觉、视觉、想象等多角度优美景色的描写,表达了“我”和小伙伴们看戏的急切和兴奋之情,热情的歌颂了大自然。 (设计说明: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落实教学目标3。) 3、质疑 (设计说明:敢于质疑是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必备的心理条件。质疑能解决学生在课文理解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挑选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读后思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布置作业 (1)思考质疑题 (2)完成练习一 第三教时 (一)交流作业情况 1、交流质疑题 2、检测练习一 (二)思考 戏并不好看,豆也并不好吃,但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字面上怀念那夜的戏和豆,实际上怀念那夜有趣的生活和真挚、友好的小伙伴。抒发了“我”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设计说明:解决此环节,本文的主题就显现出来了。) (三)归纳主题 本文写“我”童年时在平桥村的生活和看社戏的愉快回忆,赞扬了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村小朋友的热爱。 (设计说明: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突破难点。) (四)课堂训练 写一段描写某个季节景色的文字,字数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