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北京各区初三一模化学实验探究题东城32(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请回答: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是 溶液。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 。(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3(8分)(1)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A中的现象是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 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H2SO3);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装置E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_。【反思提高】某同学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能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漂白。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此结论是否正确(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西城32(6分)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气体燃烧装置后续装置碱石灰澄清石灰水气体X A B C D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33(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1 2 3 4 5 6 7【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查阅资料】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Na2SO3 + 2HCl=2NaCl + SO2 + H2O。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3溶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滴加适量_号溶液实验1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 溶液。滴加适量3号溶液实验2均产生白色沉淀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滴加适量2号溶液_4号溶液是Na2CO3溶液5号溶液是Na2SO3溶液。【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海淀32(5分)下图荣获2011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示压瓶”,由湖南科技大学的七名同学创作,在它的瓶盖顶部用了软质材料,使之可以轻易的识别出瓶内气压大小,如在示压瓶中装入碳酸饮料,摇动后瓶盖中部凸起,警示打开瓶盖时有喷出的危险。无变化瓶内外气压平衡略鼓起瓶内气压略大高鼓起瓶内处于高压状态(1)取一个示压瓶,加入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盖中部凸起,过了一会儿又恢复原状。则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写出一组);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2)另取一个示压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倒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且瓶盖中部凹陷,过了一会没有恢复原状。此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填 “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33(8分)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Al、Fe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老师提供了Mg、Al、Fe三种已知金属和MgSO4、Al2(SO4)3、FeSO4、CuSO4四种盐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试剂MgAlFeMgSO4溶液有气泡产生。Al2(SO4)3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白色固体附着。FeSO4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灰黑色固体附着。试管底部有灰黑色固体析出。CuSO4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处应记录的是 ;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_。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试剂两根未知金属丝CuSO4溶液一根金属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另一根金属丝上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根金属丝表面都有红色固体附着。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为 。(3)实验反思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 。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朝阳32. (5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 (2)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是 。 33. (7分)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Na2CO3+CaCl2=CaCO3+2NaCl【猜想假设】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实验分析】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猜想成立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反思拓展】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 (填字母)。 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D.利用溶解性丰台32(6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1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和 ,关闭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当看到D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K3,打开止水夹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 33(9分)化学课上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和A溶液反应的实验,有沉淀产生,同学们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第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探究一 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相关资料】.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 .CaCl2溶液呈中性(1)【提出假设】第二小组同学认为A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是_ _,是 CaCl2 。(2)【设计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溶液_ 假设正确。 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第一小组同学肯定了他们的实验结论。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提出假设】(3)甲的合理猜想 ;丙的合理猜想 。(4)【实验验证】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猜想不成立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5)【继续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石景山32(5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了验证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采用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1)验证二氧化碳锥形瓶1和2中盛放的是_。连续数次吸气时,开关A和B的状态分别是_ (以“打开”或“关闭”进行说明);调整开关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证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2)验证水蒸气更换锥形瓶1和2中的药品,连续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步骤同上),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33(8分)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pH7,BaCl2溶液pH=7,Na2CO3+BaCl2=BaCO3+2NaCl【进行实验】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分析】(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B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2)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_。【实验反思】(1)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原因可能是_。(2)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一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为验证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通州32(5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以验证所学物质的性质。(1)若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将A、B中液体分别滴入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若A中盛有稀盐酸,烧杯中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A中的稀盐酸滴入烧杯,观察到气球变瘪,则证明反应发生了。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填一种即可)(3)若将集气瓶中充满CO2,先将B中盛放的NaOH溶液滴入烧杯中少量,会看到气球微微变鼓;再将A中的液体滴入烧杯。请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现象装置气球变瘪又恢复原状来源:学*科*网Z*X*X*K气球变瘪气球先变瘪后又变得更鼓滴管AH2O烧杯H2O固体Na2CO333(8分)已知草酸(H2C2O4)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同学们对生成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用实验的方法对生成的物质进行探究。【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查阅资料】(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H2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实验过程】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石灰水草酸浓硫酸Fe2O3石灰水碱石灰 A B C D E(1)观察到装置D中产生的现象为 。(2)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得出的结论为 。又知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E中石灰水变浑浊了,并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得出了结论。【得出结论】同学认为猜想正确,请写出草酸分解的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有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不一定生成CO。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 原因是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应在装置A、B之间增加检验水蒸气的装置 应在装置E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可将装置C换成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可在装置C、D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www. (360题库网 360)房山32.(6分)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b、c、d均为活塞,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请选择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 供选用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试剂均足量)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 (1)关闭b、c,打开a、d,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丙中试 剂为 (填数字序号)。若乙装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谱医生考试题及答案
- 课件显示作图过程
- 2025年中国拔罐器数据监测报告
- 客服管家考试题及答案
- 绞盘机司机数字化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井矿盐制盐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多维地理信息采集员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旅游团队领队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静脉抽血考试题及答案
- 河北石家庄市42中7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 国内威胁诱捕(蜜罐)类产品研究与测试报告
- YY 0167-2020非吸收性外科缝线
- 20客户画像与标签管理课件
- 心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诊疗指南
- 昆明历史沿革课件
- 输血制度课件
- DB45-T 1696-2018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高清可复制)
- 喷砂检验报告
- 旅游英语ppt课件(完整版)
- QC成果施工现场移动式网络布设及监控一体化装置的研制
- 《发育生物学》课件第八章 胚轴的特化与体轴的建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