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阴阳哲学与八卦符号的文化意义.doc_第1页
《易经》阴阳哲学与八卦符号的文化意义.doc_第2页
《易经》阴阳哲学与八卦符号的文化意义.doc_第3页
《易经》阴阳哲学与八卦符号的文化意义.doc_第4页
《易经》阴阳哲学与八卦符号的文化意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易经-易经哲学与“阴阳八卦”符号的文化意义丁永忠(原载人文素质教育读本,重庆出版社2008年9日出版)一、易经的文化哲学思想 “ 阴阳协调平衡论” 1、易经的性质:在中国,易经既是一部古代社会用以占卜吉凶的卜筮之书,也是一部普通老百姓看不懂的“天书”,还是一部古代高级知识分子必读的深奥哲学书;在西方人眼中,易经却是一部预测未来的“未来学”书。在当今,研究易经实分二途:一为专注于易经占卜预测功能的所谓“象数之易”,简称“易术”;一为专注于易经哲学思想研究的所谓“义理之易”,简称“易学”。2、易经“阴阳学说”的源起与历史作用 “阴阳协调平衡论”是易经包蕴的基本哲学思想。这种“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思想,实来自于我国远古哲人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所作的巨大概括。在古代先哲眼中,万事万物皆可一分为二,都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极端力量,例如:天地、日月、水火、雷风、山泽,男女、夫妻、父子、君臣,春秋、夏冬,东西、南北,峻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在以上两类事物现象中,一类普遍具有运动、变化、光明、刚健的的属性,故被称为“阳性事物”,具有很大的创造性,故说文曰:“向日为阳”,“阳,高明也”;另一类则普遍具有静止的、安定的、柔顺的和阴暗的属性,故被称为“阴性事物”,具有很大的容纳性,故说文又曰“背日为阴”,“阴,暗也”。并且,这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力量,还是促进宇宙发展、万物生长的两种原始动力,故易经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今泽: 一阴一阳(互变)叫做道,(阴阳变化)生生不已叫做易,成(天)象为乾,效(地)形为坤,穷极蓍策之数预知未来叫做占,通达变化的叫做事,阴阳(变化)不可测度叫做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今译:超出具体形象之上的叫做道,具有固定形体的叫做器,改造而剪裁的情况叫做变化,推演而用来指导做事叫做贯通,拿这种道理来应用到天下民众身上叫做事业。)唐人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天下万物,皆由阴阳,或生或成,本其所由之理,不可测量之谓神也。 因此,无有阴阳,不成万物,人类社会亦如此,所以易经说卦传又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还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由此可知,在古人眼中男女、夫妇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中心环节,男女夫妇所体现的根本属性就是阳刚阴柔,所以前人认为古代先哲作易的根本宗旨就是“将以顺性命之理”,即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因此,自西周以来我国古籍普遍以“阴刚阴柔”的相互对立补充关系,来解释宇宙自然、人事社会中的各种事物现象。譬如国语: 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阴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一部黄帝内经更视“阴阳”为生命的根本:生之本,本于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善于针者,从阴引阳,以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治过,用之不殆。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著名的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也以阴阳学说为其哲学思想基础,大讲合而一的对立统一辩证法: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欲夺之,必固与之。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所以,南宋哲学大师朱熹说:易,只消“阴阳”二字括尽。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阳,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看他明男女牡牝处,方见得无一物无阴阳。古人为何要大讲“阴阳”之理?就因他们认为万事万物有了“阴阳”,才能处于一种最佳的环境状态中。故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和”即和谐,亦即协调平衡;否则,不和谐,不协调,不平衡;故国语郑语有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所以,“和”的内涵就是矛盾对立物之间的动态的平衡互补。 儒家孔子也很重视“和”,常说: 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易经所包孕的最根本的哲学思想,即“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动态协调平衡论(亦即常说的“对立统一辩证观”),在西方人眼中,这是很了不起的哲学思想。英人克利斯朵夫巴克特说: 阴阳,这一对立消长的概念,含有相当深刻的辩证思想,在西方西方文化中,人们的信条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弱者消亡;强调的是对抗和超越。因而很少有思想家注意到事物两极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所形成的动态平衡。 在中国文化中,阴阳之所以要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是因为中国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两面,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光明与黑暗,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强调了一边,就会失去另一边,就会出现“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的偏颇局面。比如,在我们生活中,男女两性关系是非常重要而又非常普遍的关系,不正视它,生活就会变得不完善、不协调,阳趋太硬,阴必太软;妻子太霸道,丈夫就可能很温存。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追求成为完美的男人,也不要追求成为完美的女人。因为理想的大脑和身体是不存在的,理想的男人或理想的女人在现实中也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在和谐中追求完美,在男女两性之间建立起动态的和谐关系。 同样,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们也不要牺牲黑夜来换取白天,不要用月亮来换取太阳;要知道日夜交替,日月更迭,春秋代序,才能创造宇宙自然的平衡,才能使万事万物处于一个最园满的和谐状态之中。(克利斯朵夫巴克特易经第一号成功预测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易经所体现的这种“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动态平衡论观点,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中国书法中,就看不到锋芒毕露,剑拔弩张的线条,而是那种“纯绵裹铁”或“棉里藏针”的线条;在小说戏曲中,经常看到是大团员的结局,即使是含恨死去,也要化为冤魂把仇报,即使是情侣被强行拆散,死后也要化作连理枝、比翼鸟、双飞蝶;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总是含而不露,甚至用相反的情感加以抑制,如快乐中隐含忧郁不安,忧伤中又不导致绝望,奋发向上而又不露激越,面对死亡而姿态安祥。凡此种种,只有联系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无意识才能理解。因为“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协调平衡观,作为一种深层积淀的民族意识,决定了人们的种种文化行为模式,如对伟大人格的向往,对统一、秩序的追求,对四平八稳行为的肯定,以及欲想前进而又不愿冒险的心理,成功后不露喜悦,遭挫折打击后又希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安然态度,等等,这一切反映到文化艺术上,就必然要追求虚实相生,动静相兼,含蓄敦厚,棉里裹铁,意在言外的艺术形象或意境。假如把中华民族的这种深层意识与西方民族相比较,我们就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因为在西方文化意识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幸福的价值的强调。他们都有为了幸福而敢于冒险,敢于叛逆,敢于反抗的个人奋斗精神,普遍提倡人人都有争取幸福的权利,人人都有参与竞争的风俗习惯,他们时而强调理性,时而强调感性,总是有走极端的性格,以及不安于现状,追求新奇和革新的进取态度。这些民族意识反映到文化艺术上,便形成了那种剑拔弩张的张力,电闪雷鸣般的气势,移山倒海的力量,以及讲再现时即追求全然逼真(连每根毛孔都要画出来),讲表现时又会迅速走向完全的抽象(全部用几何图形代替),讲理性时用直尺作画,讲感情时又随意挥洒,乃至直接把色彩倾倒在画布上。西方的极端文化性格还体现在艺术风格多变,题材多变,技巧多变上,一个时代追求质量感、体积感、色感、光感,另一个时代则回到原始,追求不见空间、不见光彩的素朴,等等。总之,从以上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到“阴阳对立互补”的文化哲学观对中华民族的行为心理、思维模式等,具有无比巨大的影响,而这一文化哲学观又全都体现在易经的“阴阳八卦”符号之中。 二、易经中的阴阳八卦学说1、 八卦符号的来源郭沫若认为,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八卦就是构建这座殿堂的砖块。易经的八卦符号,相传形成于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的父系氏族社会,是中国传说中的文化圣人-伏羲(包羲)氏所造。易.系辞下曰:昔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3000年前,又传说是周文王及其子周公(旦)等圣人出来对远古的八卦符号进行解释说明,如史记即曰:文王拘麦里而演周易。至2500年,孔及及其门人又通论周易全书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故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我于易则彬彬矣。又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总之,伏羲作卦,是总结宇宙人事规律;文王、周公演易(即易术),是预测社会人事吉凶;孔子学易,是研究哲学(即易学)。汉代,周易定为儒家六经之一(诗、书、礼、乐、易、春秋),始称易经;宋代,易经升为儒家十三经之首(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2、易经与“阴阳”学说的关系-阴阳太极图易经之说,全建立在古代的阴阳哲学观念上:易,变易、变化之义。故说文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经,常也,则也,即常规、常则之义。所以易经之书名,即含有变化、变易的常规、常则之意。朱熹周易序通论易之根本思想时就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氤蕴交感,变化无穷,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业。故易者,阴阳之道也。 著名的阴阳太极图”(俗称“阴阳鱼”),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宇宙太极中阳互动互补的关系。图示:太极园 阴阳太极图(“阴阳鱼”或“双鱼图”)以上太极图中,黑白对比分明,强烈表观了“阴阳”的对立程度和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对立统一辩证观。阴阳鱼头上的两个黑白鱼眼,则又蕴含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互渗之义。 阴阳太极图因其蕴含的深邃哲理而广受世界华人或其他民族所瞩目。三、易经的卦、爻符号的构成方式与文化意义、关于阴阳二“爻”的文化意义“阳爻”(用数字表示为:九)、“阴爻”(用数字表示为:六),是易经中使用的人类社会的最原始的符号(初始符号),其图形是: 阳爻(九) 阴爻(六) 易经系辞曰:“爻者,言乎变者也。”“爻也者,效乎天下之动也。”从数学观点看,阳爻 是奇数的起点,阴爻 是偶数的起点;它们既有奇、偶数的性质,又有奇、偶数最典型的形象。从生物社会学看,它们符合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观念,郭沫若、钱玄同等即认为:“”阳爻象征男根,即男生殖器;“ ”阴爻象征女阴,即女生殖器,说: 阳、阳二爻是男女生殖器,也是一切动物的生殖器的象征,是古代生殖崇拜的孑遗;阳爻类男根,阴爻类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化出男女、夫妇、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正因事物都具有阴、阳两种元素,才使万物发展,繁衍生息,构成一个花团锦簇,继往开来的大千世界。(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2)总之,阴阳二爻画是我国远古先民对客观世界所作的第一次成熟的抽象思考,是其逻辑思维的元初起点。当然,也是我国文字产生之前出现的元初符号。2、关于“卦”的构成及其文化意义重爻成卦:将阴、阳二爻任意重合3次,可得8组符号,这就是著名的“八卦”符号,又称“经卦”、“主卦”,或“单卦”“三爻卦”:卦 名: 乾卦 坤卦 震卦 艮卦成卦口诀: 乾三连 坤六断 震仰盂 艮覆碗卦 象: 天 地 雷 山卦 德: 健也 顺也 动也 止也 卦 名: 离卦 坎卦 兑卦 巽卦成卦口诀: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卦 象: 火 水 泽 风 卦 德: 丽也 陷也 悦也 入也 朱熹周易序曰: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卦虽不同,所同者奇、偶也;爻虽不同,所同者九、六也。”四阳卦(又称“阳四宫”): 乾 震 坎 艮四阴卦(又称“阴四宫”): 坤 巽 离 兑 周易系辞传: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卦奇,阴卦偶。象征“负阴抱阳”之义。乾、坤 二卦在易经“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儒家认为,乾卦、坤卦是创造宇宙万物、繁衍人类社会的两种最基本的原始力量。故周易系辞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且是以广生焉。周易系辞下说: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变,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周易彖上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周易象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易经“阴阳八卦太极图”的构成易经的八个单卦有先后次序,此即所谓“伏羲八卦次序”: 乾一 兑二 离三 震四 巽五 坎六 艮七 坤八 (天) (泽) (火) (雷) (风) (水) (山) (地)所谓“先天八卦对待图”就严格以此序排列,其“对位关系”是:天地対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韩国国旗“太极旗”该旗是受我国太极图和易经的启示绘制而成的四卦太极旗。韩国国旗 “太极旗”就是受我国太极图和易经的启示绘制而成的“四卦太极旗”。其横竖比例为3:2,白底代表土地 ,中间为太极两仪,四角有黑色四卦。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园内上下弯鱼形两仪,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阴和阳,象征宇宙。四卦中:乾卦代表天、春、东、仁;坤卦代表地、夏、西、义;坎卦代表日、秋、南、礼;离卦代表月、冬、北、智。太极旗的整体意味着一切都在一个无限的范围内永恒运动、均衡和协调,象征东方思想、哲理和神秘。(3)关于六十四重卦 由于 8单卦难以象征宇宙万物的变化,故古代哲人再重卦以推演成64复卦,以占验吉凶。 将八单卦中任意两卦相重,即得64重卦(亦称“复卦”“别卦”或“六爻卦”):泰十一 否十二(4)关于64别卦“经文”中的“卦辞”与“爻辞”易经64重卦都有“经文”,每卦经文中又都包含有推测吉凶的“卦辞”和“爻辞”。卦辞是说明每个重卦的象征意义的文字,即所谓“观象取卦”之意。爻辞是说明每卦中的每个爻象的象征意义的文字。其中又含有“爻题”(即九或六)与“爻序”(即初、二、三、四、五、上)。如 比如易经六十四重卦的第一卦“乾卦”的卦、爻辞: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再看易经六十四重卦的第二卦坤卦的卦、爻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悠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用六:利永贞。这些卦辞、爻辞(统称为繇zhu辞,繇通“籀”;繇辞,即占卜的文辞),基本上都是用当时的一些生活现象与神话传说来形象说明或揭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深邃道理。除以上乾、坤二卦的卦、爻辞外,他如第五十四卦“归妹”卦的卦、爻辞:(震上兑下) 卦辞: 归妹:征凶,无攸利。爻辞: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贞。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全是古人婚姻生活之语。四、关于易经八卦占卜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易经八卦占卜原理(从略)、易经是一部千多年来经过我国历代学者不断完善而形成的文化经典,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历代知识分子必读的四书五经之一,而且被儒家尊为群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