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树理和老舍小说创作中的民族化、大众化之比较分析摘 要:赵树理和老舍小说中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有同有异,二人小说创作中有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二人小说模式之同,源于他们对中国小说的情有独钟;二人小说模式之异,源于各自所处的现实环境及个人艺术气质的不同。他们致力于通俗的大众文艺创作,适应并提高了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关键词:赵树理;老舍小说;民族化;大众化Abstract:There ar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zation and Popularity of zhao shu li and lao shes novels.The features of nationalization and popular in these two writterss works are vivid. The similarities of writting mode lies in that they both love chinese novels deeply, while the differences of writting mode origin from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ersonal qualities. In one word, the two writters devote their time to the creation of popular works and improve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broad masses.Key words:Zhao Shuli; Lao She novel; nationalization; popularity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大众化运动几乎贯穿20世纪文学史,在理论、创作和运动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复杂的发展脉络、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在表达各自独立内涵的同时,也把对大众化运动的理解投放到了多元文学文化语境中,折射出内生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价值取向。中国由“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文学,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在文学上的正宗地位。既开始了文学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光辉历程,广大作家运用质朴.生动的群众语言,丰富多彩的斗争生活,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劳动群众形象,创作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在文学的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出现了很多有成就的文学作家,赵树理、老舍就是其中的两位。一 “赵树理时代的产儿,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家,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 1(p235)。他作为这个时代文学创作的代表,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及时代精神,以新鲜朴实的民族形式,活泼生动的语言,健康.乐观.机智的幽默风格,描绘了全新的时代,全新的人民生活,不仅赢得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受到著名作家郭沫若,茅盾等人的高度赞扬,被誉之为“人民作家”。他的创作不仅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而且也以农民代言为己任,作为现代农民作家的典范,赵树理无论是在延安时期的大众化运动中,还是在建国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政治语境中,都是坚持自己的农民立场。赵树理来自北方山区的农村,农民的出身使他总是以农民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以作为农民的人生态度来体会社会,来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确立自己艺术风格的名作。作者描写了抗日根据地太行山区一个名叫刘家峻的村庄,一对男女小二黑,小芹自由恋爱过程中遇到各种阻扰并最终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取得婚姻胜利的故事。作品以其内容的贴近,形式的大众化,一出版就获得广泛的好评和热烈欢迎,在解放区可谓家喻户晓。一个作家的人生选择和文学创作的归宿,无不早就潜藏于其地域文化的熏陶和性格气质中,虽然时代的潮汐和命运的突变会使他性格扭曲,产生夸张性的裂变和变异,但总的来说,还有其既定的人生轨迹可以探寻的。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础主题,那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 。老舍继承了鲁迅开始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示了自己新的开拓和特色。从20年到40年代的相当长的历史跨度中,老舍始终热诚地在自己的创作中坚持着多侧面地探索这一重大文化问题。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日和二马三部最早的长篇中,老舍借着对老张、赵子日、马则仁等人物的描写刻画,就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不仅个性都颇为鲜明,而且由于被放置在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加以表现,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问大众性。20世纪80年代,周扬对老舍的民族化大众化作过如下精辟的评价,“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中,老舍比较早也比较好的注意到文艺的大众化问题。从30年代起,他就放下大家的架子,同民间艺人交朋友,拜他们为师,学习通俗文艺的艺术技巧,成为一位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他从民间文艺那里汲取营养,同时也熟知人民群众喜爱什么不喜爱什么,他非常尊重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和习惯,他认为“土”比“洋”可贵,“土”比“洋”更难。这绝不是说他不懂洋玩意,我们知道,老舍曾先后在英国、美国旅居七、八年,非常熟悉欧美文学,”但他自己写作的时候,却始终坚持从本民族的人民生活出发;坚持为本民族广大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创作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艺术精品。2(p48)抗战时期是老舍写作生涯的重要转折期,文艺大众化又是抗战时期中国文学面临的首要难题,这个话题的提出和运作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老舍的写作走向。二赵树理和老舍的小说创造中非常注意适应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和欣赏习惯,注意故事的曲折生动完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塑造性格各异的中国社会中的普通人物形象。那么在赵树理和老舍的小说创作是怎样表现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呢? 我们结合赵树理和老舍的文学作品,分别对他们小说的大众化和民族化进行各自的阐述.比较。(一)在选材方面,赵树理的文学创作有着不同于其他作家的选才角度。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他将“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作为自己创作的最终目标;赵树理的创作至始至终是采取农民的思维视角,依据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并以此来传达农村的变革与变化,显现出地道的农民生活本色,也体现了他对农民和农村的浓厚感情。长期以来,由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新文化,基本上是在城市文化空间中形成的,属于一种城市文化形态。而赵树理与生俱来自觉地选择民间立场,不仅使他的小说和盘托出了一个现实的民间,快捷地反映了正在进行的农村革命和民族战争,同时具有浓郁的大众化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使作品毫无彰碍地走向了民间,这使中国的新文化改变了路向,获得了新机。赵树理极注意深入一般农民生活的深处发掘其内心深出的活动与变化,通过刻画“人变了”极富有生活情趣的描写,深刻地显示了时代风貌及其前进的步伐。如小二黑结婚,作者在塑造小二黑和小芹这对新人的同时也成功地描写了农村中的转变人物二诸葛和二仙姑,展示了农村生活和斗争的复杂性。赵树理说:“我写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哪个问题不解决妨碍我们工作的展开,应该把他写出来。”3(p148)以北京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评判所开拓的选材领域,他也因此而被称为“北京市民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4(p156) ,虽然在他的创作系统中不乏其他领域的穿插,但北京市民社会的芸芸众生确实撑起了老舍小说的巍峨大厦。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市民阶层,这种新文学作家中少有的出身和经历是他作为文学家的极大幸运。老舍作品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融合中获得精湛自然的完美表达,这不是一般运用方言土语的那种浅表层的追求所能达到的,它最终来源于北京人老舍对北京的深刻理解与情愫。京味儿之于老舍具有深广的含义。宋永毅指出:“老舍是自小便在民间艺术的包围中成长起来的 这是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费正清指出:“北京城作为概括传统中国最佳因素的一个独立世界,在老师的生活和意识中占据了中心位置” 5(p312)。老舍自己也说:“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老舍是这座城市的子民,满族文化正宗的传人,他的血脉中流动着老北京的欢笑与眼泪,挫折与梦想,油滑与耿直” 6 (p178) 。(二)赵树理小说“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还表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首先,他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中以叙述故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传统方法,适应群众的欣赏习惯,把人物放在故事情节中,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第八章,全部由人物的对话组成,人物个性鲜明。二诸葛给小黑收养了一个八.九岁的童养媳,二黑不认帐,他对父亲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小芹也不承认给她定的婚事,他把乱仍了一地,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东西谁跟人家去”!通过简短的人物对话,使人物鲜明的个性形象跃然纸上。再如李有材板话中以阎恒元为首的那些狡猾的地主坏分子们,无论搞什么阴谋诡计,他们的丑恶嘴脸和卑鄙行经都在李有材编的那些生动形象的快板诗中暴露无遗。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赵树理的小说多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在故事情节推动中,以简练传神的笔墨勾画人物的风貌神态。老舍的作品在适应读者的欣赏口味和欣赏习惯,不只是表现在组织故事上,还表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老舍曾多次谈到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他认为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万事万千,都转眼既逝,一时新颖,不久即归为陈腐,只有人物永垂不朽。老舍反对以“英雄人物为主”来塑造人物形象。老舍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佳人才子与英雄巨人全都渐次失去地盘”,人类显然是朝着普遍的平均的发展走去;英雄主义时刻已到末一站,将来的历史中恐怕不是为英雄们准备的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老舍在他的作品中总是把笔墨.感情泼向普通的平民百姓和小人物,但在对人物的是非价值判断上,老舍则仍取传统文化的标准,用广大人民群众判断是非的尺度来塑造他的人物,从而拉近了人物与读者的距离。老舍党下的正面人物,一般都具有勤劳、善良、忠厚、正直、助认为乐的精神。赵四(老张的哲学)、李景纯(赵子日)、李之荣(二马),祥子、小福子(骆驼祥子)等等都是一些具有美好品德的人物。而老舍笔下的反面人物则多是怒颜婢膝、为虎作伥、横行乡里之徒。如老张(老张的哲学)、 毛 博士(牺牲)、冠晓荷(四世同堂)之类便是代表,老舍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不仅大量借鉴了我国传统文学在对比中刻划人物,突出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更主要的是老舍所塑造的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都是中国广大读者所熟悉的,不管他们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他们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言谈举止,都能为广大读者所认同。因为,他们的故事就是中国广大群众的故事。(三)赵树理作品中“民族化.大众化”风格最突出表现就在于成功地使用了大众化语言。他们作品语言口语化、幽默风趣、简约有味,富有地方色彩和泥土气息。赵树理的语言既是大众的又是规范的,他从来不用什么土气的歇后语,既没有洋腔洋调,也没什么空洞抽象的形容词。可以说,赵树理的语言真正做到了“大众化”又“艺术化”,是可以朗读的,是雅俗共赏的。正是老舍的思想感情与劳动人民溶为一体的,才使赵树理的语言风格和美学追求与中国广大普通百姓的审美要求息息相通,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赵树理把自己的作品通称为“通俗故事”。既然存心要“通俗”,那就得用群众口里的活语言,去写群众自己生活里发生的事情,让群众看得懂、爱读。赵树理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是很生动的,每句话都能适合每个人物的特殊身份、状态和心理。有一句平常的话在一定场合从一定的人物口中说出来可以产生不平常的效果。同时他有采用了许多从群众生活和斗争中不断产生出来的新的语言。话一到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嘴上就活了,有了生命。孙谦谈到赵树理的作品语言是,曾说:“他没有一句山西的土言土语,但却保持了极浓厚的地方色彩;他没有用过脏的.下流话和骂人话,但却把那些剥削者.压迫者和旧道德的维护者描绘的惟妙惟肖,刻画得入骨三分;赵树理的语言极易上口,人人皆懂,诙谐成趣,准确生动”。他把读赵树理的作品比作久别归乡吃到的家乡饭菜,饭菜极简单,可很适口,很解馋。孙谦同志的话,极为准确地概述了赵树理高超的语言艺术风格。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说:“老舍君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小说家中最会说故事,而懂得说故事的人,”他说故事看上去毫不费力,总是他那轻松.利犀.讽刺的笔调,很自然地一篇故事开始了,很自然地继续下去以至故事终了。”7(p312)从骆驼祥子的语言造诣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老舍是一位致力于民族化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大师。在骆驼祥子的语言创作中,老舍融化了狄更斯、契坷夫、莫泊桑、欧亨利等小说语言的幽默、洗练幽雅,形成了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独具文化色彩的语言,老舍采用经他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了北京的自然景色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了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据计算机统计,骆驼祥子全作近11万字,只用了2400多个汉字,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常用字。他还善于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比如写祥子身体“挺脱”、“硬棒”,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儿的人”。 曹 先生家的女佣称赞祥子是“老实巴焦”,都是取自北平人的唇舌,又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教养、,可以说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了的。老舍作品中的“民族化、大众化”始终坚持使用充满生活气息的人民群众通俗的语言。老舍从最初执笔创作开始,就力求语言的通俗、生动。早在20年代老舍就决定要试试“一个洋车夫用自己的言语能否形容一个晚晴或要景”。“假如他不能的话,让我代他来试试。什么潺爰咧,凄凉咧,幽经咧,萧条咧我都不用,而用预俗浅的字另想主意。”到了三十年代,他这种力求用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的态度更加坚定了,特别是当他完成小坡的生日之后,他感到“就是用用平民千字课的一千个字也能写出好的文章,”他说:“有人批评我,说我的文字缺乏书生气、太俗、太贫,近于车夫走卒的俗鄙,我一点也不以为耻!” 8(p112) ,“我的野心恐怕生平只有这么一点野心,就是想从日用的俗语中创造出文艺作品来,不教雅语丽词压住我,我要从俗语中掏出来珍珠。”9(p247)早在清末黄遵宪在杂感诗中就提出,“我手我口”的主张,“五四” 文学革命初期,胡适等人又曾倡导“我手我口”,可是真正做到着一点的又有几人呢?而毕生坚持“相信白话万能”,充分信赖大白话“可以从容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的作家,除了老舍还能谁呢?老舍的语言是“活的,是极其简单的,极自然,极通俗的”是老舍自幼儿用惯了的“纯正的北京话”,北京是老舍的出生地,他与北京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老舍用自己和北京市民日常用语,描写自己深爱着并溶进自己“血里”的北京城的四季风光景色,讲述北京人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悲欢离合,是老舍的绝活。有人说,老舍的小说是市民社会的“生态图和风俗画”,也有人说,老舍是“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这些评价,充分说明老舍的作品是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具有中国的作风.中国气派的艺术精品”,无论是过去的读者还是今天的读者,阅读老舍的作品,就象喝了一瓶北京二锅头,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说,老舍作品中的语言真正做到了“大众化又艺术化”,是可以朗读的,是雅俗共赏的。三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和老舍的小说创作的不同点是由这样几方面合成促成的:老舍和赵树理的民族化大众化之所以有异同,是因为源于各自所处的环境及个人的艺术气质的不同,赵树理小说的题材基本上取材于农村,而老舍小说的题材基本上取材于城镇。赵树理出生于一个有一定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 2025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3D打印技术基础知到智慧树答案
- 新能源科技发展影响国际市场
- 金融金融银行保险证券市场前景展望预测
- Ubuntu Linux 22.04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 课件 项目5-9 配置常规网络与使用远程服务-配置与管理Web服务器
- 2025年出版物发行零售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水闸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隐蔽工程检查与验收方案
- 2025-2030中国ARM核心板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脐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考核标准
- 给药错误PDCA课件
- 医美注射培训
- 白内障护理课件
- 香菇多糖生产工艺创新-洞察分析
- 箱泵一体化泵站设计图集
- 三上10《公共场所文明言行》道德法治教学设计
- 《电器火灾的防范》课件
- 路灯CJJ检验批范表
- 农村厕所改造合同书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