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_第1页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_第2页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_第3页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_第4页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机工程设计规范1. 杯托尺寸校核序号校核项标准要求推荐范围1杯托深度65mm2杯托底部直径80mm3杯托上部操作空间杯托周边40mm范围内,上部350mm范围内无遮挡4两杯托中心线距离80mm2. 车外车门开关及舒适性2.1 前后门把手距离空载地面距离设计要求740-1160mm;2.2 前后门把手长度最小值为90mm,推荐值为105mm;2.3 前后门把手高度推荐值为29-33mm;2.4 前后门把手进入操作间隙最小值为36mm;2.5 前后门把手下方操作空间最小值为26mm。3. 点火锁操作空间要求R30mm。4. 拉手4.1 前排顶棚拉手的布置位置在拉手中心点距前排R点+X向10mm至A柱之间;4.2 后排顶棚拉手的布置要求拉手中心至后排座椅R点-X向距离为80-165mm;4.3 拉手的有效操作空间推荐35mm;4.4 A、B柱拉手中心离地高度推荐值1230-1590mm;4.5 A、B柱拉手与R点Z向高度推荐410-630mm;4.6 拉手的有效操作长度推荐100mm。5. 发动机罩锁人机舒适性序号类别要求(mm)备注1发动机罩锁手柄后部边缘与发动机罩钣金前沿的距离(A)2526-6566-90902发动机罩弹起后操作发动机罩锁进入空间(B)253545603发动机罩锁手柄后部边缘操作空间(C)256. 发动机盖开关及舒适性校核6.1 SAE5%女性手伸及包络(倾斜);6.2 SAE5%女性手伸及包络(不倾斜);6.3 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倾斜);6.4 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不倾斜)。发动机盖板翻转起来之后处于6.2和6.3之间,则满足操作舒适性要求。7. 扶手箱7.1 扶手箱长度及高度的布置7.1.1 扶手箱的长度及高度的一般布置要求如下图所示:注:A SgRP点向前参考值:100-175mm,没有上限值;B SgRP点向后参考值:90-100mm,没有上限值;H 高度参考值:160-180mm,最小150mm,最大190mm。7.1.2 A、B如果在参考值范围内,驾驶员手肘不能还是不能碰到扶手箱,则扶手箱应采用滑移型,滑移距离最小为50mm。7.1.3 要说明的是确定扶手箱长度及高度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重要的有变速杆及驻车制动器的操作舒适性。其中换挡舒适性的的详细校核方法是:当变速杆处于中间的最后位置时,以变速杆球头的最高点为圆心,以40mm半径画圆(若以50mm、60mm画圆,换挡舒适性会更好),再做一条与此圆相切并且与X轴成8的直线,此直线即为扶手箱的上边切线,如下图所示:扶手箱高度方向确认7.1.4 驻车制动器舒适性的详细校核方法是:当驻车制动器拉杆处于拉起状态时,以驻车制动器的前端中心为圆心,50mm为半径画圆,再做一条鱼拉杆轴成105夹角与此圆相切的直线,再把此直线向后方偏移40mm得到扶手箱的前边界线,如下图所示:扶手箱长度方向确认7.1.5 前门扶手(前侧门扶手)与副仪表板扶手箱之间的高度差推荐值不大于15mm,最大为25mm。其中前门扶手的高度又与侧碰及舒适性有关,故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才能确定扶手箱比较合适的高度。7.2 扶手箱的宽度布置和角度布置7.2.1 扶手箱可能存在主副驾驶员同时使用的情况,所以尽量要宽一点。扶手箱的宽度应不小于140mm,前端圆角最小为5mm,扶手箱两侧边界与SgRP点的距离应在(29010)mm范围内。7.2.2 中央扶手箱一般可以翻转,扶手箱的翻转角度要求不小于83;7.2.3 扶手箱的X向布置角度推荐在-3到3范围内,应尽量与侧门扶手角度相匹配。8. 副仪表板上的操作部件的方便性8.1 变速箱操纵机构空间校核序号名称要求(mm)1变速操纵手球与仪表板间隙502变速操纵手球与扶手箱的间隙3变速操纵手球与人机交互开关404变速操纵手球距主驾驶座椅最近距离505变速操纵手球距副驾驶座椅最近距离506换挡杆距离换挡面罩最小距离158.2 杯托上部操作空间校核杯托直径周边40mm的范围内上方305mm的操作空间范围内,不允许有其他部件。8.3 扶手箱位置和操作空间校核8.3.1 扶手箱相对于R点高度推荐范围是150-190mm;8.3.2 扶手箱宽度推荐范围140mm, 扶手箱相对于R点距离推荐范围是29010mm;8.3.3 扶手箱位置和空间校核扶手箱相对于R点高度范围是150-190mm,扶手箱X向布置最佳角度范围是3,最大范围是-2至7。9. 雨刮安装轴位置校核通过对雨刮安装结构的分析,判断雨刮安装轴对行人保护的影响。根据经验,发动机盖到雨刮安装轴需要有80mm以上的间隙,否则安装结构必须可溃缩,利用可溃缩式雨刮臂结构来减小行人头部伤害值。具体测量方法见下图:雨刮轴关于行人保护见下表:发动机盖到雨刮安装轴顶面距离D(mm)当D70mm头部伤害值HIC1000当50mmD70mm头部伤害值HIC2000为了在行人保护头部碰撞得到高分,要求发动机盖到雨刮安装轴顶面距离:D80mm,否则雨刮安装结构必须设计成可溃缩型式。10. 行李箱开关及舒适性10.1 SAE5%女性手伸及包络(倾斜);10.2 SAE5%女性手伸及包络(不倾斜);10.3 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倾斜);10.4 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不倾斜) 行李箱盖及其外把手应满足以下设计要求:行李箱盖设计位置应位于10.2和10.3设计要求之间。10.5 行李箱盖外把手相关要求:1) 门外把手离地高度(距离空载地面)位于740-1160mm之间;2) 门外把手长度大于80mm,推荐值为105mm;3) 门外把手手指操作间隙大于21mm,推荐值为28mm;4) 门外把手手指操作深度大于21mm,推荐值为30mm。11. 车门舒适性校核11.1 加注口盖尺寸设计见下图:11.2 燃油加注口位置:11.2.1 加注口盖的位置应满足SAE95%男性直立姿势时操作,不需要下蹲或者弯腰;11.2.2 加注口盖离地高度(空载)推荐值为:740-1160mm。11.3 操作空间:11.3.1 燃油箱加注口盖凸耳高度:最小值15mm;11.3.2 燃油箱加注口盖凸耳上部长度:推荐值30mm;11.3.3 燃油箱加注口盖底座高度:最小值10mm;11.3.4 手部操作空间:以燃油箱加注口盖凸耳中心为圆心,半径为61mm的范围内;11.3.5 手指操作空间:以燃油箱加注口盖上轮廓线的一点味圆心,半径为25mm的范围内。12. 洗涤器喷射区域12.1 前门草空间舒适性推荐区域,见下图:前车门矫正C的数据列表见下表:靠背角()202122232425262728项目AB矫正C142146148150154156159163166跑车135225轿车19020012.2 后门操控件舒适推荐区域后车门矫正值的数据列表见下表:靠背角()202122232425262728项目AB矫正-向前175169164157149144139131126轿车(后)160200矫正-向后12212612813113513714014414712.3 前后门关闭手伸及校核SAE5%女性前后门关闭手伸线做法一致,如下图所示。紫色圆弧是SAE5%女性(驱赶不固定)手伸线,黄色圆弧是SAE5%女性(驱赶固定)手伸线,要求前后门关闭时均能满足手伸及范围要求。12.4 尺寸校核项类别序号项目来源要求备注前门1扶手高度(SgRP-1处横截面内测量)经验值170-205mm2扶手距离SgRP-1横向距离经验值280-315mm后门3扶手高度(R点活R点之前50-100处横截面内测量)经验值160-190mm4扶手距离SgRP-2横向距离经验值250-330mm前后车门5扶手高度经验值55mm6扶手平面长度经验值257扶手X向倾角经验值78扶手Y向倾角经验值79扣手进入间隙经验值28mm10扣手坑深度经验值21mm11扣手长度经验值55mm12扣手宽度经验值21mm13地图袋宽度经验值57mm14内拉手长度经验值100mm15内拉手宽度经验值30mm16内拉手深度经验值50mm17外拉手长度经验值100mm18外拉手间隙经验值35mm19门窗开关总成操作空间经验值20mm13. 洗涤器喷射区域13.1 喷嘴喷射到前风窗的洗涤液,被停留在停止位置的雨刮臂遮挡不能超过25%;13.2 喷射到前风窗玻璃洗涤液面的中心应尽可能接近前风窗DGO开口上下中心线上方;13.3 供应商要求:喷射到前风窗玻璃洗涤液的中心应在风窗DGO开口的到处(从下往上)。14. 拖车钩设计14.1 前后拖车钩固定在车架或车身上的部件位置不得影响整车的接近角、离去角;14.2 前后拖车钩在使用过程中,不得因布置位置原因,造成牵引杆或牵引钢索等连接部件与前后保险杠干涉或摩擦,布置校核角度Y向(横向),左右30,Z向(垂向)上下10。14.3 前拖车钩布置位置不得对行人保护腿部碰撞效果产生影响,不得对NCAP碰撞效果产生影响。15. 杂物盒15.1 杂物盒的扣手应在手伸及界面范围内,且打开杂物盒时,不得与人体干涉;15.2 杂物盒的空间应该能容下车辆用户手册、车辆档案等文件;15.3 杂物盒的最大开度时,开口尺寸不应该小于110mm,最大开度时与SAE95%假人膝部不得干涉(此项为建议项,实际设计时可酌情考虑接受10mm以内的干涉量);15.4 杂物盒在开启过程中与侧门护板最小间隙应大于10mm;15.5 杂物盒箱体内,应可以放下27517045mm尺寸的块体,打开的尺寸应至少为275100mm;15.6 杂物盒关闭时,与较大人体假人小腿距离要求不小于100mm,推荐值150mm有利于碰撞发生时减轻对乘员小腿的伤害值;15.7 杂物箱锁手柄宽度W50mm,杂物箱锁手柄深度D25mm,杂物箱锁后部指尖空间S20mm,杂物箱锁手空间h25mm。16. 遮阳板16.1 遮阳板的圆角半径3.2mm,当遮阳板的厚度小于3.2mm时,则圆角半径R取厚度的15%-50%;16.2 遮阳板处于正遮阳板位置时,上边缘沿X方向的平面应被顶棚或前风挡玻璃黑边遮挡A5mm,防止正面漏光;16.3 遮阳板处于侧遮阳板位置时,上边缘沿Y方向的平面应被顶棚遮挡A5mm,防止侧面漏光;16.4 镜盖打开角度:遮阳板化妆镜打开角度90;16.5 过前排座椅R点做ZX平面,该平面与遮阳板化妆镜的交线基本处于化妆镜中心位置;16.6 遮阳板本体绕旋转轴旋转至下边缘处于最低位置时,其下边缘在GB 11562中3.5.1规定的V2点所确定的仰视角为5的范围内。不使用时,遮阳板不应该减小驾驶员的视野。17. 座椅周边间隙座椅周边应保持一定的间隙,如下图所示:1) 座椅蒙皮到副仪表板板的间隙10mm;2) 手掌背部与门芯板间隙57mm,手指与门板间隙45mm;3) 前排座椅u侧围间隙50mm。18. 轮跳校核轿车、城市SUV平台前轮工况及间隙要求见下表:周边件上跳极限+左/右转向5上跳90%+下跳极限+全转向上跳80%+下跳70%+左右转向20上跳50%+下跳50%+全转向全跳动+全转向备注考虑防滑链空间,仅适用于前驱车型,包含前轮驱动主驱动的四驱车型轮口010胎冠、胎侧20,胎肩12包括翼子板、轮眉装饰板、前保险杠、防溅垫外侧及安装卡扣(防溅垫外侧指防溅垫在轮眉上的安装面),有时还包括迎宾踏板轮眉及内侧固定件胎冠、胎侧20,胎肩1210包括机舱纵梁、轮罩钣金、前围板、前副车架、防溅垫(除防溅垫外侧),动力总成侧护板相对运动但运动间隙不变的零部件胎冠、胎侧、胎肩20,轮辋1515麦弗逊悬架的减震器支柱、双横臂悬架的转向节臂等运动件胎冠、胎侧20,胎肩12,轮辋1010包括摆臂或连杆、转向拉杆、稳定杆及连接杆、减震器或减震器支柱、弹簧、驱动半轴轿车、城市SUV平台后轮工况及间隙要求周边件上跳80%+下跳70%(考虑防滑链空间,仅适用于后轮车型驱动包含后轮主驱的四驱车型)全跳动备注轮口胎冠、胎侧20,胎肩125包括侧围总成(有时还包含后车门总成)、轮眉装饰板、后保险杠、防溅垫外侧及安装卡扣(防溅垫外侧指防溅垫在轮眉上的安装面),有时还包括迎宾踏板轮罩及内侧固定件扭转梁悬架胎冠20胎肩、胎侧30胎冠10胎肩、胎侧20包括纵梁、轮罩钣金、后副车架、后保险杠、防溅垫(除防溅垫外侧)、迎宾踏板、挡泥板、加油管或加油管护板等独立悬架胎冠、胎肩、胎侧20胎冠10胎肩、胎侧15相对运动但运动间隙不变零件胎冠、胎侧、胎肩20轮辋1515后转向节、总臂式悬架的纵梁(包含固定其上的附件)等运动件胎冠、胎侧20胎肩12轮辋1010包括摆臂或连杆、稳定杆及连接杆、减震器或减震器支柱、弹簧、驱动半轴等越野车及皮卡平台前轮与周边间隙要求:周边件上跳80%+下跳70%+左右转向20上跳50%+下跳50%+全转向全跳动+全转向备注考虑防滑链空间轮口、轮罩及周边固定件胎冠、胎侧20胎肩1210包括车架纵梁、轮罩钣金、前围板、翼子板、前保险杠、防溅垫、动力总成侧护板、轮眉装饰件、迎宾踏板、挡泥板等相对运动但运动间隙不变的零件胎冠、胎侧、胎肩20轮辋1515包括双横臂悬架的转向节臂等运动件胎冠、胎侧20胎肩12,轮辋1010包括摆臂或连杆、转向拉杆、稳定杆及连接杆、减震器或减震器支柱、弹簧、驱动半轴等越野车及皮卡平台后轮与周边间隙要求周边件上跳80%+下跳70%考虑防滑链空间全跳动备注轮口、轮罩及周边固定件胎冠20胎侧、胎肩30胎冠10胎肩、胎侧20包括侧围总成(有时包括后车门总成)、后保险杆、防溅垫、轮眉装饰板、迎宾踏板、车架纵梁、轮罩钣金、挡泥板、加油管或加油管护板等相对运动但运动间隙不变的零件胎冠、胎侧、胎肩20轮辋1515板簧等运动件胎冠20胎肩、胎侧3010包括摆臂或连杆、稳定杆及连接杆、减震器或减震器支柱、螺旋弹簧等19. 踏板布置19.1 踏板排列:从驾驶员位置观察时,踏板应按以下次序自左至右排列:制动踏板、加速踏板;19.2 塔板间距:踏板间距以两个踏板在参考平面P上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来测量。所谓踏板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以及制动踏板和离合踏板之间的最小距离;19.3 制动踏板与车身固定部分的距离:制动踏板在参考平面P上的投影至被P平面所载的车身内饰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19.4 操作单个踏板的最小侧向间距:紧挨踏板左右侧向有碍于踏板操作的两障碍物在参考平面P上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除相邻踏板外,还应考虑转向柱、固定装置等;19.5 脚踏板之间的落差间距: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之间的落差,大众汽车公司要求30-50mm,制动踏板和离合踏板之间的落差要求0-10mm。国内没有强制要求法规或标准,只能依靠经验和对标车型来分析落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19.6 相关标准所规定或推荐的一些具体数值见下表:尺寸代号ECE法规MAX(mm)MIN(mm)E10050H130J16019.7 脚踏板中心到R点距离(不带离合器踏板的车辆) 不带离合器踏板的车辆踏板中心与R点Y向间距包括制动踏板中心与R点间距a,加速踏板中心与R点Y向间距c,见下图:不带离合器踏板车辆踏板与R点Y向距离见下表:项目推荐值(mm)a40-60c160-18019.8 踏板尺寸校核踏板尺寸校核如下图所示:踏板尺寸推荐值见下表:项目推荐值(mm)制动踏板宽度A100-140加速踏板宽度B3519.9 加速踏板推荐高度H:加速踏板高度,指从踵点到踩踏前的加速踏板踏面基准点的高度;H30:从踵点到SgRP的高度。注意:本要求的适用范围为H30在(180-330)mm之间的范围。19.10 制动踏板的高度H:指从踵点到踩踏前制动、离合踏板踏面基准点的高度。19.11 加速踏板的安装角度加速踏板的安装角度,是指踩踏前加速踏板上端点和下端点的连接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度。19.12 搁脚板为离合踏板左侧的固定踏板,用于支撑左脚,防止疲劳。搁脚板校核:项目推荐值搁脚板角度FK45-55搁脚板长度L(mm)200-330搁脚板宽度W(mm)80搁脚板与离合踏板的落差E(mm)60-70人体中心线与搁脚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Y(mm)190-23019.13 在驾驶员位置观察参考P平面时,搁脚板与制动踏板的间隙如下所示:19.14 搁脚板的尺寸校核如下图所示: 符号项目推荐值单位H1搁脚板下沿与鞋跟距离0-148mmH2搁脚板上沿与鞋跟距离200-305mmH3搁脚板宽度测量基准200mmW搁脚板宽度80mm搁脚板角度45-55()19.15 SAE50%男性驾驶员脚踩搁脚板时,腿前距离仪表板最小距离如下图所示:符号项目推荐值单位H4搁脚板与离合器表面的落差60-70S1搁脚板平面与地毯交线和驾驶员踵点X向距离40S2小腿与仪表板最小距离2519.16 驾驶员(SAE95%男性、SAE5%女性)脚踩在搁脚板上,臂角A3、膝角A2和脚角A1的尺寸要求如下图所示:符号项目推荐值A1脚角87-110A2膝角100-145A3臀角95-11520. 人体坐姿轿车舒适驾驶员坐姿推荐表符号尺寸名称舒适参考范围H30R点到踵点的垂直距离()250-405A40靠背角()20-30A42躯干与大腿夹角()95-115A44膝角()100-145A46脚角()87-110轿车舒适乘员坐姿推荐表符号尺寸名称舒适参考范围H31R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