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doc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doc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汉族戏曲之一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1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XX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xx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英文CantoneseOpera;粤剧拼音Yuj;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 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名列于XX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xx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成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剧源自南戏旧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2粤剧的定名说来有趣它似乎先定名于国外早在汉代佛山的表演艺术已十分盛行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19世纪40年代中广府戏已从开埠后的香港传到东南亚的星马(新加坡、马来西亚)了以后星马的粤剧也颇兴盛故新加坡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广府戏到了外国西人称之为CantoneseOpera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 佛山“琼花会馆”建于明代中叶是最早的粤剧行业组织至今粤剧行内仍有“未有八和先有吉庆未有吉庆先有琼花”之说明代佛山民间演戏活动繁盛本地戏班相继出现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立了戏行会馆称为琼花会馆馆址设在佛山大基尾因供奉戏行祖师“华光”故又称之为琼花宫为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也是当时戏班管理的机构在会馆附近的水涉头边立下一石碑上刻琼花水涉四字艺伶在水涉上落戏箱乘船到各地演出作为粤剧的行会琼花会馆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会馆内设慎和、兆和、庆和、福和、新和、永和、德和、普和等八堂分别统管所属会众琼花会馆的出现说明佛山已成为当时粤剧发展的中心 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叶建国以前的三十年间粤剧基本上分为“省港大班”与“过山班”(或称“落乡班”)两大派系“封仔封王”的李文茂是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的由艺人成为农民起义领袖首任粤剧“八和会馆”会首的邝新华不但是“同治中兴”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演过苏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陈情等名剧清末民初之交更是群星闪耀名伶辈出如千里驹、肖丽湘、小生聪、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驰名于海内外千里驹有“花旦王”之称李雪芳则被康有为誉为“南雪北梅”与梅兰芳并提三十年代在粤剧史上称为“薛马争雄”的时代薛觉先接近京剧风格表演技巧比较全面生旦净丑无所不能有“万能老倌”的绰号但以演小生出色代表性剧目有胡不归等四大悲剧的马师以丑角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