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刑事裁判文书的语言表达 摘要 一篇优质、高效的刑事裁判文书不光体现在对案件性质的准确认定,对犯罪事实的客观叙述,对被告人的依法判决,还体现于裁判文书语言表达的合法性与恰当性,虽然刑事裁判文书的格式是固定的,但框框架架之上不光是要求爬上绿色的枝蔓,更要讲究枝叶分明、藤条清晰、脉络清楚,蔬密相间不失稳妥,错落参差又不失规整,彰显法律且威严尤存。关键词: 刑事裁判文书 语言表达 法律语言裁判文书的语言应当是经反复权衡斟酌的最精粹的法律语言,能反映较深层次的法院审判方式和裁判文书改革成果的裁判文书,则应当是无懈可击的法律语言作品。法律文书语言是法学与语言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是法律语言不断融合的结果,因此法律语言既带着法律的味道,又带有语言学的气息,在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中如何假“它山之石,以攻玉?”如何运用法律语言与汉语言这两种表达工具为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服务呢?如何游刃有余地使用这两种工具并使它们完美结合呢?这就是本论文将要讨论的问题。一、 刑事裁判文书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一)、重要性丹宁说:“想要在与法律有关的职业中取得成功,你必须尽力培养自己掌握语言的能力。”法律文本作为国家意志的反映,需要处理社会纷繁复杂的各种法律问题,以显示国家法律的权威性,法律文本的语言表达国家的意志,反映法律的本质。要成功的制作刑事裁判文书,语言表达是关键,虽然洞悉和掌握刑事裁判文书的特定格式、事项是基础,但是妥帖的语言表达更是刑事裁判文书的股肱之臣。因此,刑事法律文书的语言表达是评判文书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在刑事裁判文书的事实表达中,用平实、朴素端庄的文笔写清案件事实,用于判断刑事被告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在刑事裁判文书的理由表达中,用简短、凝练、犀利的语言概括案情事实,语言朴实而不浮华,精练而不冗长,行文势如破竹,一泻而下,体现法律的神圣与审判的公正;在刑事裁判文书的结论中,用干净利落的语言体现全文的主旨,言止意尽、端庄有力、掷地有声,凸现法律的威严与公平,这就是刑事裁判文书所期待的效果,也是合法、合适的法律文书所产生的效果。二)、特殊性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法律语言是法律的载体。刑事裁判文书的语言则承载着国家意志、法律本质,是实现司法公正、保护国家、人民,打击犯罪的重要形式。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导致了刑事裁判文书的语言表达也区别民事、行政法律文书的语言表达,刑事裁判文书的行文与章法干净不拖沓、准确不累赘,多半使用主谓型的常式句,尤其在理由部分则要求语言表达节奏明快、气势如宏、语气果断、字字珠玑,所以,刑事裁判文书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强大的国家意志,同时也摄影着司法工作者是否公正司法、依法办案的全程。而民事、行政裁判文书的行文和章法要求则没有这么苛刻,语气比较缓和,多半使用长句,这也正体现出民法所调整的对象: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虽然行政案件的的原、被告双方不平等,但是行政法的立法初衷则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民事、行政裁判文书中的行文和章法应该体现平等、体现人民合法利益至上,所以语气比较缓和。二、刑事裁判文书的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一)、规范性刑事裁判文书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其格式、用语、标点符号、数字写法、计量单位、印制规范等,因此,在这些方面刑事裁判文书要遵循一定的规则。1、用语规范例如南京一判决书出现的错误: 2005年12月16日的一审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2005鼓刑初字第379号)刑事判决书中的内容与判决结果,一审判决书中有1处漏诉判决,1处证人名字写错,2处原、被告人地名写错,2处法语错误, 8处掩盖被告人诽谤行为重要情节,合计有15处错误与3处违法。把上诉人朱光寿的原住址扬中市扬子东路,错误写成“扬中东路”。而扬中市没有这条路名。2、把被告人耿心华的住址“三茅镇”,错误写成了眉毛的“毛”字。而扬中市没有“三毛镇”这个镇名在刑事裁判文书中除了注意使用动词、名词、形容词(修辞再详叙述)等,不容忽视的还有代词,代词在诉辩称时禁用,也就是指代当事人时不得在诉辩称部分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也不能用“其”作主语,在诉辩称的表达中要表达自然人或法人,应当使用第三人称或该公司。例1诉称:公诉机关指控,年月日,被告人张X三要求张X甲带其去看电影(被告人张X三与张X甲系姐弟)。这里的“其”本来是要用来指是张X三的,但是在裁判文书中如果用“其”表达就指代不明了,要看电影的是张X三,还是公诉机关?辩称:辩护人赵辩称,年月日,张三并未要求张甲带其去看影(被告人张三与张甲系姐弟),而是,这里的“其”本来也是用来指张三的,但是实际上给受众的视觉其却是辩护人赵之姐张甲,这个“其”字指的到底是张三之姐还是辩护人之姐?问题出在哪里?在裁判文书中,法院叙述的是检察院或辩护人所叙述的被害人、被告人所做的陈述或辩解的语言。简单地说就是叙述别人的别人所说的话,用第三人称,如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其”之类的表人称的代词就理所当然不恰当了。在这里还应强调的一点就是“当事人走到哪里,帽子就戴到哪里。”如在裁判文书中叙述被告人张X三时,无论在裁判文书的哪个地方都要加上“被告人”这顶帽子。例2另外一种就是“我国、我省”之类的称法,我认为也不妥。如:公诉机关指控:年月日被告人张X三在我国云南省(或在我省),这种表述会引发两种歧义:第一,裁判文书中所指的被告人似乎是外国人或者是无国籍人;第二,裁判文书中的公诉机关好象不是中国的人民检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就明文规定: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中院管辖的一审刑事案件)。就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外国人在我国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这种案件的裁判文书中把“我国云南省”或“我省”写出来似乎也有待商榷,如果是外国人或者无国籍犯罪的刑事案件的裁判文书,我认为正规的表述则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这样表达才符合法律要求和汉语语法要求,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出刑事裁判文书的表达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一致性,体现出被告人是外国人或者是无国籍人的身份。所以,应直接表述为:公诉机关指控,年月日被告人张三在云南省(或在X省)或者被告人杰克逊在中国云南省2、标点符号的规范。诉讼参加人称谓与诉讼参加人姓名或名称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分句,中间不用标点符号,也不用空格,句后用逗号;“自诉人诉称”、“检察院指控”、“经审理查明”、“本院认为”等词语之后,凡所提示的下文只有一层意思的用逗号;有数层意思的用冒号,数层意思之间用分号;“判决如下”、“裁定如下”等提示裁判结果的词语后,应使用冒号;裁判结果的各项汉字数字之后用顿号;裁判结果为两项以上的,各项之间用分号,最后一项用句号。2、数字用法规范。在刑事裁判文书中使用汉字数字标示的有引用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条、款、项,裁判结果的序号,判处的刑罚(含主刑和附加刑),裁判文书尾部的时间和引述已有裁判文书的时间,一些表示的概数的数字,如二三米、三五天、十七八岁等,在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等;使用阿拉伯数字标示的有案号、地址、门牌号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部队番号、证件号码等。使用阿拉伯数字应当注意,多位整数和小数的分节应采用国际通行的三位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为一节,节与节之间采用空四分之一个汉字位置的方法断开,如54 321.123 456 7,案号、地址门牌号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部队番号、证件号码等和其它序号,序数即使是多位数也不分节,五位数以上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可以“万”、“亿”为单位缩写,如321 000 000可写成32 100万或3.21亿;年份不能简写,如“1997年”不得简写为“97年”。 在印制规范中还有“骑年盖月”、“朱在墨上”的原则,可见刑事裁判文书在各个方面都是非常有要求的。二)、准确性刑事裁判文书是一部分体现和贯彻国家法律文书形式,一部分还是自诉人、被害人向国家执法机关提出诉讼或某项法律要求的文书,它的文字必须做到表意精确、严谨规范。有些字看起来是很相近的,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却又是欠考的,从逻辑上、实体法上、程序法上如果出现疏漏或者错误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小则财产予夺,大则生死荣辱。从“接刀刺人”与“抢刀刺人”,“拣刀杀人”与“持刀杀人”,到“举刀相迎”、“举刀以弑”、“举刀以挡”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刑事裁判文书遣词造句追求准确性,刑事裁判文书的语言不确定性和人们思维的局限性是横在法律文本与读者、使用者中间的一道挥之不去的魔杖。当然,这种准确性是建立在对案件洞察之细微的基础上,是以判断之缜密为前提的。因此,如果没有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就难以将这种细微性与缜密性用法律语言表达出来。此外,刑事裁判文书不仅反映案件全貌,更重要的是它是司法工作者向当事人表明国家意志和司法态度的重要语言形式,是整个诉讼活动的书面鉴证,也是司法工作者综合水平高低的试金石。三、刑事裁判文书的语言表达及炼词方法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导致了刑事裁判文书的用语规则:字正腔圆、气势恢宏、体现淋然正义,尤其是在理由部分更要求用4、6、8字句进行表达。也因此,这里着重阐述4、6、8字句的相关内容。即:成语、四字格、压缩语。(一)、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长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字型的词组或短语。成语从形式上看比较密合好像浑然一体,脱离了字面意思形成了统一概念。四字成语无意间从形式和内容上符合了刑事裁判文书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借成语之石,攻刑事裁判文书之玉”。如: 目无法纪 用心险恶 坚守自盗 事与愿违 无理谩骂 欲壑难填 心术不正 投机取巧在平时生活或读书看报中收集这些通俗易懂、表意明晰的可以表达案件事的成语,用于刑事法律文书的语言表达中,既简明厄要,又干净利落;既彰显法律又服务文书,读起来更是义正应言辞、朗朗上口。法律裁判文书大体上都是以文字表达连同其格式和技术手段形成国家的广泛进入适用阶段,诉诸于受众的视觉。刑事裁判文书在运用成语时也要宥于受众的视觉,宥于案件事实的客观性。有些成语含有生动、夸张、比喻、拟人等词性,而含有这种强烈文学色彩和主观色彩的成语是忌(禁)用的。如:教猱升木 揆情度理 信口雌黄 呼朋引类 怙恶不悛 罄竹难书 朋比为奸 一丘之貉 明正典刑 饮鸩止渴 明察秋毫 十恶不赦(二)四字格 四字格看上结构比较松散,似乎是两个词义或单独相加,但仍然可以保留各字的意思,可以在刑事裁判文书中灵活运用。根据想要表达的语句,进行提炼,组成所需要的四字格表达应该表达的内容,许多司法惯用语就是经过提炼、应用而保存了下来。如:一首民间制鼓歌诀:计二十字:紧紧蒙张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落雨,打起一个音。删剩十二字:紧蒙皮、密钉钉、晴和雨,一个音;变成八字也能保持愿意:紧蒙密钉、晴雨同音。不难看出,提炼出来的八个字都可以从原来的二十个字里找到。因此在刑事裁判文书的写作中依然可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没事找事寻衅滋事 翻窗进XX家进行盗翻窗盗窃张X三早就想致XX于死地(既遂)蓄意杀人。王XX经医院救治后康复医治康复。赵XX趁值班之机盗窃X物坚守自盗。 (三)压缩语。压缩语具有特定法学含义或与诉讼、非诉讼法律事务关系密切、但尚不如法律术语那样稳定,融合司法惯语,以六、八字为主。如:王XX经医疗无效死亡抢救无效死亡把防盗窗的钢筋锯断钻进去实施盗窃锯断钢筋,翻窗入室盗窃觊觎他人财物见财起意在以上四字格、压缩语中不难看出,所提炼出来的都是表手段、目的、动机的关键词,所以炼词时切勿跳出客观事实和叙事要素刑案中的九大要素:时间、地点、目的、动机、手段、经过、结果、态度(认罪态度)、涉及的人、事的范围。否则将会适得其反,而炼这些词,大多数抓的就是动词或表状态的词语等。四、刑事裁判文书的炼句方法。一)、如何组织事实部分的句子“以事实为根据”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精粹,查明事实也是准确运用法律语言的前提,案情或法律事实叙过的藏否成败直接关系到案件法律事务的处理结论是否有扎实可靠的基础。真实、准确、客观地反映案件事实是刑事裁判文书定罪刑的重要依据,最常用的则是顺叙、分叙。根据刑法将犯罪分为单独犯罪和共同犯罪这一划分,可以将裁判文书大致归纳成为两种,一种是纵向叙述另一种是纵横叙述。根据刑事案件事实叙述的九大要素:时间、地点、目的、动机、手段、结果、事后态度、涉及的人、事。抓住这九大要素用自然的顺序进行叙述是一般要求,但是有了九大要素依然应该注意语言表达(九大要素的排列顺序不是事实叙述顺序,即自然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事实部的评议表达应当客观、准确、不渲染不修饰。1、纵向叙述所谓纵向叙述,就是根据被告人(单独犯罪)的犯罪事实用自然的叙述方法进行叙述。 单个犯罪案件往往动因单一、明显,动机目的一目了然。如盗窃、抢劫、抢夺、强奸、一类案件的目的、动机可以略写。如系同一罪名罪行的重复犯罪,更不必每次交代目的、动机。如:年月日,被告人张X三为谋取钱财、利用值班之机翻窗(撬锁)潜入工厂库房,盗取物件,价值人民币元如:年月日,被告人张三为事与村干部王发生争执,为报复王,年月日,被告人张三趁王不在家之机,偷偷潜入王家厨房,把含有剧毒的物投入王家厨房的盛盐玻璃瓶之中2、纵横叙述(共同犯罪的叙述)所谓纵横叙述,就是根据被告人(共同犯罪的种类)的用自然的方法并且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叙述。1)、先叙述所有被告人的共同犯罪事实,再分别叙述每个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原则是由重到轻。2)、先找出主犯(首犯),叙述其所有的犯罪经历(自己一个人的,与其他被告人一起的犯罪事实),再叙述剩下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如果第二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在前文中已经说明的则不必在叙述,只叙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和除与第一被告一同的犯罪事实以外的其他犯罪事实。第三、第四被告以次类推进行叙述。 由于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有的共同犯罪的起因隐蔽、一个结果可能由多个原因引起。如在责任事故中,事故的发生往往涉及很多人,而且往往有可能还是由于主客观原因交织在一起,各个共同危害行为的总和是构成犯罪结果的总原因。因此在叙述案件时要写清目的、动机、手段、简明扼要地揭示出因果关系。图例:A、共同犯罪主犯从犯B、主犯+共同犯罪(主犯)从犯C、共同犯罪单独犯罪二)、如何组织理由部分的句子。理由的部分的制作其实是摆案件之客观事实,讲法律与道理。高明的法律文书论点看似简朴稳妥,实则言简意赅,字字击中要害,都是经过有关人员绞尽脑汁精雕细琢而拟定的,法律文书论说的功力和“艺术”也正在于此。在理由部分的叙述中必须以措词准确,结构严谨为准则、切忌冗长团累赘、繁缛华丽、用4、6、8、字的形式体现出来,理由部分三层,第一层为事实概括、第二层为情节要点、第三层为侵害客体。被告人张三对下岗不满,怀恨在心,蓄意滋事,抡钳伤人,至人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款之规定构成罪;被告人张三事后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认罪态度较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为了保护公民人身权利,保障公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款之规定判决如下:三)、如何组织结论部分的句子文学语体话语的终结以言尽而意不尽,意味隽永为追求目的、而法律文书的结论部分以准确为生命;必须做到言尽意尽,不可有毫厘之弦外音,裁判文书必须主旨明晰,语言干练、更不能有感叹、漫骂、嘲讽等口吻。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款之规定,判决如下:1、2、判决完毕,还应当交代有关事项,如:交待上诉权。在判决结果之后,另起一行写:“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局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X份。”如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法刑以下判处刑罚的。应当在交待上诉权后,另起一行写明:“本判决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生效。”之后由合义庭组成人员或者独任审判员署名。合议庭有陪审员的,署名为“人民陪审员”;合议庭成员有助理审判员的,署名为“代理审判员”;助理审判员担任合议庭审判长的,与审判员担任合议庭审判长一样,署名为“审判长”;院长(副院长)或者庭长(副庭长)参加合议庭的,均署名为“审判长”。然后写明作出判决的日期,最后书记员署名,并在日期的左下方,书记员姓名的左上方加盖“本件与原件核对无异”戳记。五、修辞和调整在法律语言的表述中,多数法律词汇带有感情色彩,然褒贬之说还得分情况,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不能排斥人的主观态度的感情,法律语言的感情色彩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褒其当褒,贬其当贬,对于那些该褒或者该贬的情况还要注意褒贬适度“法律之规范”。法律又是全社会都必须遵循的社会规范,对被治阶级固然有约束力,对统治阶级也有约束力,因此在裁判文书的制作中尤其需要的是理性的褒贬,而不是感性论述,切勿情绪发泄大于理性思考,法律语言主要是靠语言的基本意义表达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靠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阶级意志的,在刑事裁判文书中。在刑事裁判文书中使用较多的还是贬义的词汇,如: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影响极坏。在贬斥时也应当注意排斥诙谐、戏谑、俚俗、粗鄙、嘲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课程方案及课标解读
- 群众性创新汇报
- 诗经《氓》上课用
- 护理主任年度总结报告
-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肛门直肠疾病肛瘘
- 亲一亲课件教学课件
- 脑血管病的护理管理
- 腰椎骨滑脱症护理查房
- 快递财务工作总结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解读
- 直升机结构与系统版
- 新生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诊疗常规2022版
- 外科学 胃十二指肠疾病
- 《智能投顾 大数据智能驱动投顾创新》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职工自愿放弃社会保险协议
- 高中英语Unit5Firstaid文章BasicFirstAid人教版必修五
- 2021北京昌平初二(上)期中数学(A)(教师版)
- SH/T 0356-1996燃料油
- GB/T 39901-2021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 法硕刑事诉讼法学三辩护制度
- GB/T 35162-2017道路基层用缓凝硅酸盐水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