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政治学导论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版 张小劲景跃进著 第一章绪论 阅读 张小劲和景跃进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一章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 Comparison是认识事物的 最古老 最简明和最优越的方法 是 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 马克思语 没有比较的思维是不可思议的 如果不进行对比 一切科学思想和所有的科学研究 也都是不可思议的 美国人类学家斯旺森 概说 比较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 你 我 他 她 比较研究 ComparativeStudy是确定事物间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认识方法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照 从而确定其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 由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类 是根据比较分类的方式 去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或相异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 从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 概说 比较研究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 ComparativePolitics是比较研究方法系统地应用于政治学学科的结果 是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 有着特定课题和研究侧重的政治学分支学科 系统化的科学研究方法 基础性的理性方法 学科领域强调独特方法的分支学科 概说 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相对于社会科学的其他主流学科的综合性 内容方面的通融性方法层次的通约性 相对于理性思维的其他方法的基础性 分类与归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 相对于政治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复合性 内容方面的统摄性方法层次的独特性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 特殊优势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 独特性质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的渊源 政治学本身就是比较的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学科领域内惟一以方法论为依据的分支学科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基础知识 特别是经验知识的主要来源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学科获得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理论滋养的主要渠道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是从对比和鉴别中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是从经验事实中提炼理论命题的基本方法 是依据更多的比较案例而检验理论假说的基本方法 是从反复发生的现象中做出规律性总结并据以预测未来的方法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 基本功能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规范性理解 从应当 就然角度给出的学科界定经验性理解 从实际 实然角度给出的操作性界定 比较政治学是外国问题研究 比较政治学是比较方法的模式化和理论化 比较政治学是重大理论知识的集成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不同的理解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History学科发展史主题变迁史 Theories国家与体系理论政治文化理论现代化理论社会政治结构理论新发展 Methods理论范式研究方法操作技术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本课的框架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本课的框架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变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国家理论和系统理论比较政治文化研究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发展 不发展社会 政治结构理论 新发展之一 新理论与新方法新发展之二 传统主题的深化 作为方法论的比较政治学CPasMethodology 作为理论知识的比较政治学CPasTheoreticalKnowledge 发展中的比较政治学CPinDevelopment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思考题 比较 比较研究以及学科化比较研究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比较政治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比较政治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阅读 张小劲和景跃进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章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一 早期的比较研究二 近代的比较研究三 第二次大战后的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亚里士多德关于古希腊城邦的比较政治研究 亚里士多德比较研究的操作步骤 提出适合于进行比较分析的问题 收集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个案材料 在个案史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三个相关性准则对城邦国家进行分类 准则一是最高统治者的数量 准则二是行为方式 准则三是阶级结构即不同阶级间权力分配的方式 将这一分类结果与稳定和不稳定联系起来 研究何种政体最不稳定或者最为稳定 由此得到最后的结论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思想家的比较研究 思辨性的假设 肇始于 自然状态 的人类历史发展考察空想性的推演 归宿为 乌托邦 的人类社会发展分析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马克思恩格斯的比较研究 要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全面地进行这样的批判 只知道资本主义的生产 交换和分配的形式是不够的 对于发生在这些形式之前的或者在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和这些形式同时并存的形式 同样必须加以研究和比较 所以 到目前为止 总的说来 只有马克思进行过这种研究和比较 所以 到现在为止在资产阶级以前的理论经济学方面所确立的一切 我们也差不多完全应当归功于他的研究 恩格斯语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马克斯 韦伯比较研究中的 理想类型 idealtype 具体地说 韦伯的 理想类型 其实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第 类是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理想类型 或者说是由历史的特殊性确定的理想类型 第二类是由社会现实的抽象因素组成的理想类型 第三类理想类型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理性化的 重构 或者用海克曼的话说 是 建立在行动者动机基础上的纯粹的行动类型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从孔德到杜克海姆的科学化发展 孔德 比较研究是最为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对地球上不同区域的人类社会的不同生存状态进行比较 这些状态相互之间没有依赖关系 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同时观察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人类连续状态的历史比较研究不仅是新的政治哲学的手段 也是这门科学的基础 杜克海姆 比较的方法是 间接的实验方法 我们只有一个方法证明一个现象是另一个现象的原因 这就是比较它们同时出现或同时消失的情况 考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结合时表现出来的变化是否证明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杜克海姆 比较社会学不是社会学的分支 而是社会学本身 因为它将不再是纯粹记述性的 而是力求说明事实 比较政治学的当代发展 主题和题域的变迁 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与分类体系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含义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政治制度的深层文化结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政治制度的社会构成和社会基础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当代发展 方法论模式的发展社会科学化的努力可比性的超越 异质比较与同质比较从描述走向分析和深度描述集成比较aggregativecomparison经验比较empiricalcomparison综合比较comprehensivecomparison建模比较model buildingcomparison宏观与微观的融合 中层 中程理论的出现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当代发展 比较政治学发展的动力机制学科主流的影响mainstreaminthediscipline主流学科的影响mainstreamdisciplines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张力关系withinthediscipline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当代发展 主流学科的影响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在中国 近代的情景 只身远赴海外以亲历强国强种之境潜心研究欧美以寻求振兴中华之路梁启超先生在 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 中指出 以今日论之 中国与欧洲之文明 相去不啻霄壤 然取两域数千年之历史比较而观之 可以见其异同之故与变迁之途 而察其原因 可以知今日之现状之所由来 寻其影响 可以知将来形势之所必至 陈独秀先生在 最后见解 中对英美与俄德意政治制度的比较 陈独秀著作选 卷三第558页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在中国 当代的情形 1910年代 1930年代 1950年代 1980年代 政治学发展 比较政治学著述的译介中国学者的研究学科建设的复兴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思考题 比较政治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是什么 方法论的变迁对比较政治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比较政治学在中国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三章比较政治学的范式及其争论 阅读 张小劲和景跃进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三章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范式 定义 定义 范式Paradigm所谓范式 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 是指研究者所假定 接受和采用的基本信念 概念 模式 理论架构 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 特定的范式可以理解为研究者据以提出或建构特定的研究对象 并对有关这一研究对象的资料数据进行评判 分析和解释并进行概括 抽象和理论化工作的思考传统 按照其提出者托马斯 库恩的论说 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或学科的研究者群体在某一特定时段内所共同持有并遵奉的特定的世界观 方法论和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共同的基本理论 观点和方法共同的信念和理念 以及共同的自然观及其形而上假定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范式 层次与分野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元理论范式 相互影响与制约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元理论范式 相互间的分歧与争论 MethodologyEpistemologyOntology 元理论范式 相互间的分歧与争论 上述不同范式的存在及其竞争关系 从一个特定的面向说明 不同的研究者为何会在面对同一个研究对象时会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策略 并形成不同的研究结论 也揭示了研究者为何会在进入研究现场或研究课题之前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具备了某种思维框架 即库恩所说的范式 而这种思维框架从一开始多少就限定了研究的方向乃至研究成果的取得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元理论范式 对IR理论的制约 资料来源 秦亚清 权力 制度 文化 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研究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页370 略有修改 马克思和马克斯 韦伯的影响 政治取向型范式 相互间的区别与分歧 关于理论范式的思考 研究范式的启发性研究范式的遮蔽性研究范式的多样性研究范式的融通性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思考题 如何理解 范式 的基本含义 研究范式有何主要功能和意义 如何理解比较政治学中不同范式间的关系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四章比较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阅读 张小劲和景跃进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四章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比较政治研究的主要框架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研究的基本取向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研究的基本取向 个案研究 CaseStudy个案研究取向的研究 主要是指针对某一宽泛的分类类型内部的特定单位或特定对象即研究个案 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特定的理论归纳或演绎 进行提出新的理论或修正既有的理论 这一取向的研究重点在于集中考察这一特定单位或特定对象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和演化及其衍生出的特定场景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理论推论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研究的基本取向 个案研究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研究的基本取向 个案研究 个案基础上的集中比较成对比较三边比较矩阵比较 萧楼 村庄政治精英的权力资源 A 能人当政B 传统当政C 未当政的能人D 普通村民 比较政治研究的基本取向 变量研究 VariablesStudy变量研究取向的研究 则主要是指在多个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个案展开综合性的分析和测度 不仅辩析出其间的变量而且研究这些变量间的相互关联的研究 这类取向的研究重点在于就意欲解释的因变量而区分和判明影响其变化的自变量和作为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中介物的干预变量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这些变量及其关系作出特定的数量分析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研究的基本取向 变量研究 VariablesStudy因变量 需解释的对象自变量 导致其他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干预变量 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中介物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基本取向 个案与变量的过渡 单一个案 特殊性样本王二成功的背后 应用个人时间计划的典范少数个案 类型学样本殊途同归 张三与李四的成功路径分析多数个案 类型学分析宏志班的成功之路 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学校因素巨量个案 抽样调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分析 基于XX区26所小学的调查 比较政治研究的基本形式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研究的误区与控制 多与少 的问题 太多的变量与太少的国家样本 一与多 的问题 一因多果与一果多因的问题 已与他 的问题 研究者的个人偏好问题 可能性的出路 自省与自觉合理的控制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研究的推论类型 推论 是指在理论建构工作中所必须使用的 从已经完成解析处理的经验事实中概括出理论发现特定方法 归纳推论 是从对于诸多个别事实的具体观察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认知过程 其特点在于从特殊到普遍 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 其认识发生的起点所涉及的是对个别事实的认识 而其推理判断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则是在诸多个案中反复发生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特征 演绎推论 是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诉诸于个别事实进而得到有关个案的更加深刻的知识的认知过程 其特点在于从普遍到特殊 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 其认识起点是那些已经建构起来且已经过某种验证的普适性理论 其推理判断过程所关注的是这一理论在具体个案中的适用以及在适用过程有可能发生的变异情况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研究的推论类型 演绎与归纳 ColinHay PoliticalAnalysis BasingstokeandNewYork Palgrave 2002 p 31 推理法 归纳法 1 假说 3 肯定或否定假说 2 观察 1 观察 2 发现模式 3 尝试性结论 学习时间 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 比较政治研究的推论类型 比较 比较政治研究的推论类型 融通 实际的科学探索通常牵涉到演绎和归纳两种逻辑的交替使用 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 而归纳法是从观察开始 逻辑和观察都很重要 在实际研究中 演绎法和归纳法都是建构理论的必经之路 艾尔 巴比 比较政治研究的推论类型 融通 ColinHay PoliticalAnalysis BasingstokeandNewYork Palgrave 2002 p 81 由现有理论中提炼的定义和设定 预测性假说生成的演绎性概括 经验证据的观察 结论 理论与证据相一致或矛盾 根据新获取的事实修改理论 如理论与事实相矛盾 放弃现有理论 如理论与事实一致 不要求有后续行动 在出现优越的竞争理论时 抛弃现有的理论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1概念 2模型或微观理论 3宏观理论 4意识形态传统 范式 比较政治研究的立论 概念分析的层次 1 例如 权力 社会阶级 权利和法2 例如 系统分析 公共选择 博弈论3 例如 多元主义 精英主义和功能主义4 例如 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思考题 个案研究与变量研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个案研究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比较政治学的缺陷及其控制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五章政治体系与国家问题 阅读 张小劲和景跃进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五章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国家理论与政治体系理论 概念 国家理论 TheoryofState 是指对于国家及其相关问题的学术思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 主要涉及国家政治统治的形式 实质 特征 作用和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 对国家的研究构成了传统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传统的政治学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把政治学定义为或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关于国家的学问 政治体系理论 PoliticalSystemTheory 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范畴 主要是指那些试图以含义宽泛的 政治体系 作为政治学核心概念 并以此展开政治分析的学术努力及其由此所得到的学术成果 体系理论是从对传统的国家概念和国家理论的批判和摒弃开始建构起来的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国家理论与政治体系理论 发展 国家理论和政治系统理论两大理论脉络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竞争 以及这两大理论脉络中不同学说流派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竞争 构成了有关政治学基本分析单位问题上相当繁复的图景 考察这样一种理论嬗变的图景 将会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比较政治学的内容 国家理论 国家概念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国家理论 当代流派 国家理论 多元主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国家理论 新保守主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国家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国家理论 当代复兴 市民社会理论 矩阵理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二元分野恶性对抗说良性互动说国家在社会中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体系理论 流派分野 体系理论 指那些试图以含义宽泛的 政治体系 作为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并由此展开政治分析的学术努力及相应成果 主流体系理论伊斯顿的政治体系理论阿尔蒙德的输入 输出模型其他变体模型替代性体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批判和激进取向的系统理论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体系理论 伊斯顿的 动态反应 模型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体系理论 阿尔蒙德的输入 输出模式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体系理论 阿尔蒙德的修正模式 政治体系的作为转换功能的细化和突显 体系理论 阿尔蒙德的修正模型 英国 日本 墨西哥 美国 三个层次的功能 变体 选举 选举制度的功能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变体 伊斯顿模型的简化 戴维 伊斯顿的政治系统模型社会决定论模型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变体 强调国家自主性的模型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中国场景 决策模型与政策之关系模型 变体 中国场景的模型化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思考题 国家理论和政治体系理论之于比较政治学有何重要意义 国家理论与体系理论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国家理论再度复兴有何意义 国家与社会的概念区分有何意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六章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阅读 张小劲和景跃进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六章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历史发展 PoliticalCulture ComparativePoliticalCulture悠久知识传统的培育其他学科研究的启发行为主义革命的推动1960年代兴起的研究议程 民主挫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德意日法西斯出现的文化因素 民主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概念发展 公民文化 理路 阿尔蒙德CivicCulture文化人类学理路 文化的政治维面 政治的文化维面CulturalAnthropology概念的复杂性 客观维度objective主观维度subjective互为主观维度inter subjective复杂性的成因 文化概念的复杂性指代对象的复杂性学术流派的复杂性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学理意义 政治文化分析的意义有助于政治系统的宏观分类与比较有助于分析的精确性有助于沟通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有助于解释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与政治现象间的关系有助于关注不同类型的人类行为有助于了解特定社会的政治发展文化对于政治的意义 文化对于个人之于政治有限定作用文化将人个和团体认同联结起来文化设定团体界限及内部的行动方式文化提供了解释他人行动和动机的框架文化为政治组织和动机提供了资源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文化 politicalculture是指政治体系的心理维面 包括一国居民群体中在特定时点所盛行的态度 信仰 价值观和技能 是指内化于政治系统之居民的认知 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系统 公民文化 定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公民文化 构成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公民文化 类型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公民文化 混合特性 现实中的政治文化都是混合型的 从历史发展看 政治文化是渐次发展和过渡的 从静态构成看 政治文化因混合因素的不同构成而有不同的类型 因此 公民文化也是一种混合形态 公民文化 混合特性 参与者文化 臣民文化 村民文化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社会化 内涵与过程 政治社会化politicalSocialization是政治文化形成 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是形成并传递一国政治文化的过程 是公民个体成长为 政治人 的过程 即政治角色的训练和生成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参与者 伊斯顿关于儿童政治社会化的模型 政治化 生成一般的政治兴趣 人格化 获得对具体的政治制度的体验 理想化 形成特定指向的政治情感偏好 制度化 认知构成为既定制度的权力整体 政治社会化 从儿童开始的过程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社会化 学习与参与 童年 老年 中年 青壮年 青年 少年 政治学习 政治参与 程度高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若干主题 政治文化与权威人格特定的政治体制与该体制下大众心理 政治文化相关联特定的社会化过程和惯习风俗造就特定的权威人格政治文化与革命和政治冲突革命爆发的心理因素政治暴力频发的文化因素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政治发展的内涵 平等 能力和分化政治发展的 综合症 与贯彻危机 参与危机 整合危机 分配危机并存的 认同危机和合法性危机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场景 海外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径心理历史取向psycho historicalapproach心理文化取向psycho culturalapproach社会心理取向socio psychologicalapproach沟通取向communicationapproach意识形态研究取向ideologicalapproach1980年代关于新权威主义 国民性问题的讨论2000年代关于国学热的讨论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场景 中国政治高考的政治社会化实现机理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场景 政治社会化传播模式的比较 思考题 政治文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政治文化研究涉及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有何关系 政治文化分析之于政治学研究有何意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七章比较现代化与发展问题 阅读 张小劲和景跃进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七章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ComparativeModernization经济学视角下的现代化 发展经济学二元结构发展论经济成长阶段论社会学视角下的现代化 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结构 功能主义理路中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社会心理文化价值理路中的理性化 价值变迁历史学视角下的现代化 比较现代化年鉴学派的长时段社会史比较史的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与次序 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学科视角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学视角下比较现代化研究的两大进路 所谓社会进程分析 主要是指那些着力于对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展开量化的比较研究 将特定的政治行为与工业化 城市化和大众媒体的普及化作用等发展程度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力图找到其间所包涵的联带关系的学术努力 比较历史分析 是指那些试图根据自己对历史经验事实的理解和总结 使用宏观的比较方法 对于特定的政治发展问题进行探讨的学术尝试 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政治学 政治发展 PoliticalDevelopment 关于政治发展问题的主要命题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政治发展意味着具有工业化社会的典型政治结构 政治发展是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政治发展意味着单一民族国家的建构 政治发展即健全立法 完善行政 政治发展是社会流动和大众动员 参与政治生活 政治发展是民主政治的建立 政治发展是稳定有秩的变迁过程 政治发展意味着提升政治领袖和政治结构对于民众的动员能力和政权效力 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发展的研究主题 过程与样式 布莱克 现代化的动力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政治发展的研究主题 过程与样式 政治发展的研究主题 过程与样式 A 早发 内发型B 缓发 内发型C 迟发 内发型 理论形态 D 早发 外发型E 缓发 外发型F 迟发 外发型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发展的研究主题 路径选择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亨廷顿 现代性产生稳定 而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 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变迁与政治发展的不匹配 政治发展的研究主题 政治秩序 亨廷顿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DevelopmentandLessDevelopment发展理论的普遍问题二元化与进步主义发展观西方中心主义的基本考量相对于发展的欠发展中心 边缘的欠发展理论不平等的发展不平衡的发展相对于欠发展的依附性发展依附性的发展依附性结构中的发展世界体系中的依附性发展 模式比较 发展与不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发展 经济生长阶段论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发展 政治稳定问题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欠发展 依附性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欠发展 依附性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欠发展 依附性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思考题 何为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特征 欠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依附论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八章比较社会政治结构 阅读 张小劲和景跃进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八章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社会政治结构理论 概述 社会 政治结构理论TheoryofSocio PoliticalStructure界定 主要是指比较政治学者在对不同的社会进行宏观比较研究时所提出并使用的 具有研究指导功能和学理总结意义的思考框架及其理论知识 内容 社会 政治结构理论的内容相当广泛 包括了众多关于社会阶级 阶层 群体和集团的概念界定和类型划分及其相互关系样式 结构和模式的理论概括 特性 因其中所表现的学术取向以及意识形态偏好 具有整体性思维的特点而往往被人加之以 主义 ism 的后缀 功能 既为比较政治的研究者提供了进入具体研究课题的理论进路 又成为他们经由具体的研究而试图在更为抽象和思辩的层面上加以论说 验证和批判的理论对象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社会政治结构 精英主义 精英elite个人义涵 素质 即个人的才智 才干 或内在涵养 社会义涵 高度 即可以客观判断的成功指标 如职位 地位和盈利等 关于精英概念的争论 A 真正的精英B 被排斥的精英C 精英赝品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社会政治结构 精英主义 精英主义 Elitism认为社会总是由少数精英Elite所统治的理论主张 社会政治结构 精英主义 精英主义的基本命题认识基础 社会大众与精英的二分法 即社会的异质性理论特征 规范理论与经验理论的混合逻辑推演 精英循环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社会政治结构 精英主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社会政治结构 多元主义 多元主义 Pluralism概念之争关于权力配置状态的理论 分散化 弥散化经验民主的理论 现实社会的基本状况关于政策制定过程的理论 多元参与 相互竞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 强调输入 强调竞争流派之争哲学多元主义传统 经典多元主义与新多元主义欧洲多元主义与美国多元主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社会政治结构 多元主义 模式I 政治权力的平等 模式II 获取权力地位的机会平等 模式III 对政府重要决策行使权力的机会平等 权力的行使 寻求权力的个人 权力的行使 寻求权力的个人 权力的行使 寻求权力的个人 权力地位 关于平等问题的不同理解 民主模型的比较 精英主义 多元主义和多元精英主义 社会政治结构 多元主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多元主义的理论命题 利益集团的广泛性独立性资源性影响性整合性 社会政治结构 多元主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利益集团的发展及其类型 内部团体与外部团体团体与政府关系 以及团体发挥影响所采取的策略 社会政治结构 多元主义 利益集团发挥影响的渠道 利益集团 公共舆论媒体 政党 各类政府机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官僚阶层法院系统 影响利益集团的各种政策 社会政治结构 多元主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社会政治结构 多元主义 社会政治结构 多元主义 社会政治结构 法团主义 法团主义 Corporatism 法团主义可以定义为一种利益代表制度 由数目有限 功能分化的利益集团构成 这些利益集团在其代表的范围内是独一的 强制性的 非竞争的 并具有等级结构 它们被国家承认或由国家同意 如果不是创立的话 而建立 并在各自的领域内被特意授予代表的垄断权 作为交换 其领导人的选择 要求和支持的表达 要受到国家的某种控制 在法团主义模式中 利益集团是高度组织化的 这分别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数量方面的有限特征 二是内部关系结构方面的官僚制特征 三是利益集团之间关系方面的垄断特征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多元主义模型 法团主义模型 社会政治结构 法团主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社会政治结构 法团主义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综合比较 精英理论与其他诸种理论之间的交叠 综合比较 思考题 精英主义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多元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法团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九章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 CP IPE CPE 阅读 张小劲和景跃进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九章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Neo Institutionalism国家制度构成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制度绩效组织理论 新制度主义 RationalChoice布坎南 立宪理论 唐斯 政党空间竞争模式 奥尔森 集体行动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 经济学的渗透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 理性选择理论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 理性选择理论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 理性选择理论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单众数分布 双众数分布 多众数分布 不均衡的双众数分布 政党竞争的空间理论 典型图形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137 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 新制度主义 制度主义中的制度之特征 制度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 是一种人工产品惯例或习惯是它的表现形式之一规则是制度的另一核心内容制度的历史性制度的 集体性 即为社会中的众多人接受或遵守制度的功能性和工具性制度限定了人们行为选择的可能性空间 因为它有相应的鼓励和制裁措施维护和施行制度意味着某种 外在 权威的存在 国家是这种权力的典型交易是对制度进行分析的基本单位 因为习惯和规则只能体现于人们之间的交易之中 同时 交易的各种具体形式为描述不同的制度创造了条件财产权在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其本身就是制度的同义词制度本身是不能独立的 必须有其载体 各种组织 制度是观察和理解人类经济活动的钥匙和范式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 新制度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委托 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公共选择制度主义制度的效果与影响内生制度 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规范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制度主义结构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源流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外在制度的层级结构 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 新制度主义 合法性机制 组织 适应 制度 强约束 组织结构 强迫性机制 组织 社会规范机制 制度 弱约束 组织行为 组织地位 模仿机制 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 新制度主义 制度变迁中行为分析 制度衰竭 制度创新 制度再均衡制度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 城市内涝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 登记注册合同示例
- 内河航运船舶委托经营管理与船舶技术创新合作协议
- 影视作品外景拍摄场地安全监管与应急支援合同
- 快递企业快递员工作绩效评价合同
- 非住家保姆合同模板
- CACD-Fe-Cu催化类芬顿降解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效能与机制
- 产业振兴视角下的祁阳市嘉源农业园景观规划与设计
- 云计算服务网络数据迁移备份安全存储补充条款
- 病案科岗前培训课件
- 武汉市2025年高三语文四调10篇高分作文范文:去过与感动过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2项餐饮类
- 内河旅客运输安全风险评估-全面剖析
- 幼儿园示范公开课:中班数学《相邻好朋友》课件
- 员工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培训
- JJF 2245-2025取用水计量和传输设施运行维护规范
- 2025年新高考历史模拟预测试卷广东卷(含答案解析)
- 脑病个案护理完整方案
- 油田物联网技术发展-全面剖析
-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咏草诗与生态文化》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