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读书笔记.doc_第1页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读书笔记.doc_第2页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读书笔记.doc_第3页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读书笔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读书笔记江苏省丰县中学 王素芬 读书时总有一些文字敲击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心底变得异常柔软或坚强,记录下来是对自己心灵的抚慰。做有爱心的教师我最喜欢中国先哲的一句话:“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教师的人生哲理: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纯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 智但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卢梭在 爱弥儿 中告诫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从孔子的“ 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 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前提和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说:“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 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而惟有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这样的“战士”,平等意识才会真正深入他们的心灵,成为理性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一种礼貌甚至只是一种敷衍。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别,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一部意大利电影 美丽人生 。电影的情节不太复杂一个犹太小男孩在他五岁生日的前一天,突然和父亲一起被德国纳粹抓进了集中营。但小男孩并不知道他刚刚开始的人生正面临着极度的危险,甚至他幼小的生命也可能随时中断,他以为这一切都不过是一场惊险而有趣的游戏。而这游戏般的幻觉,正是小男孩父亲的精心设计。为了不让孩子晶莹而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在被迫排队等候去集中营的火车的时候,父亲就告诉孩子:“我们正在参加一个漫长而刺激的游戏。如果我们积满了1000分,我们就会获得第一名,奖品是一辆真正的坦克。”可以想象,在充满恐怖的纳粹集中营,要让孩子长时间维持这“游戏”的感觉,对这位父亲来讲,是多么的困难!不,简直是难以置信的!然而这位父亲做到了当孩子问那些德国人为什么那么凶狠时,父亲回答:“他们是那一方的,他们怕我们赢呀!”当孩子想看关押在女室的妈妈时,父亲回答:“这是规则,不能去看妈妈,否则我们就要扣分的。”等等。其间的惊险曲折甚至不乏喜剧色彩的情节和细节,我不打算一一赘述,我只是想叙述一下让我感到震撼的影片结尾感觉到濒临溃败的德国人决定大屠杀,父亲悄悄地把孩子藏在一个柜子里,告诉他:“我们现在已经积满940分了,只差60分 我们就是最后的赢家了!现在,你必须藏在这里面,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让任何人发现你。否则,我们积攒的940分就白攒了!记住:不管呆多久,你都要忍着,一直到外面没有任何人了,才能出去!”父亲不放心,又叫孩子把他最后一句话重复了一遍:“一直到外面没有任何人了,才能出去!”父亲离开孩子后,在逃亡过程中不幸被德国兵逮住。当德国人押着他走向刑场经过藏着小男孩的柜子时,透过柜子的缝隙,孩子看到被德国人押着的父亲正悄悄地向他眨眼睛扮鬼脸,并且做着滑稽的动作一切都像是游戏。只是孩子不知道,父亲正在向他作最后的告别几分钟后他的父亲就在纳粹的枪声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不知过了多久,一切归于寂静。小男孩从柜子里爬了出来,正当他茫然对着空旷的集中营不知所措时,身后响起了春雷般滚动的声音。他回头一看,阳光下,一辆坦克正隆隆冲破集中营的高墙向他缓缓驶来。“真的!是真坦克!”小男孩惊喜地叫了起来,脸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年轻的盟军士兵将小男孩抱上了坦克,在欢呼胜利的人群中穿行。突然,小男孩发现了人群中还穿着囚服的妈妈,他跳下坦克向妈妈跑去,一边跑一边高喊着:“妈妈,我们赢了!1000分,坦克!我们赢了!”影片到此戛然而止这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 美丽人生 ,也许可以被称作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悲剧,或者说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喜剧。荒诞而不可思议的情节,父亲的诙谐与乐观,小男孩的天真无邪,当然还有纳粹的残暴这一切使不同的观众从这部电影中会有不同的发现。但作为教育者,我很自然地从电影中发现了一种真正的人文关怀,不,是“人性”关怀,并由此想到了教育虽然这部影片并非教育片。如果以我们今天一些教育者“冷静”而“理智”的眼光看,影片中小男孩的父亲无疑是在对孩子进行欺骗。但在父亲看来,孩子晶莹的眼睛不应过早地蒙上邪恶的阴影,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应该过早地承受沉重的灾难。尽可能维持孩子无瑕的精神空间,让他对这个世界尽可能保持一份美好的期待,让他的蹒跚起步的人生多一些美丽的浪漫这便是身陷绝境的父亲在告别世界之前献给孩子的礼物,这就是我从他最后向孩子扮出的那张滑稽鬼脸上读到的人情、人道和人性!电影情节可能是虚构的,不过几年前我曾经从报上看到过一则类似这部电影中情节的新闻。法国的一个幼儿园突然闯进几个蒙面持枪歹徒,正在做游戏的年轻女教师和她的孩子们几乎在瞬间便成了人质。面对猝不及防的事变,文弱温柔的女教师对孩子们说:“欢迎这几个叔叔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于是,在歹徒的枪口下,天真的孩子们继续欢快地游戏着,直到最后警察赶到。事后记者采访这机智的女教师,问她当时为什么会如此镇定勇敢,她回答道:“我完全谈不上勇敢,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尽我所能不让孩子欢乐的心灵受到伤害。”在孩子们的意识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对善的一往情深的爱怜与呵护以及对美的一往情深的憧憬与向往。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不朽名著 帕甫雷什中学 中这样写道:“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做有思想的教师!”有思想必然有个性,而有个性必然有争议。陶行知“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感情真挚而充沛,他的思想朴素而深刻,他的语言平易而精彩。一 是要日积月累,不能急功近利。二是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三是要自然朴实,不能故作高深。让思想感情从心底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四是要读写结合,不要读写分离。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但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需要回答的,恰恰没有人回答。”“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这句话选自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给教师的建议 。苏氏几十年前说出的这句朴素的教育名言,可以为今天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的含义作出形象的注释。特别意味着教育 者对“困难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在素质教育的原野上,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能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都能散发芬芳!有同志在报上撰文提出应强化“师道尊严”,理由是“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我绝不同意这个观点。的确,就社会角色而言,师生之间教育与被教 育、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主客体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无所谓“平等”。但是,第一,我这里所说的师生平等,主要是指师生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互相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第二,师生的主客体关系并非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切身感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影响、互相感染、互相“征服”的关系。区别仅仅在于,前者的教育、影响、感染、“征服”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而后者则是被动的,无意识的,随机性 的,因此,师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心灵相通的同志与朋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其意义已远远不仅仅是体现师爱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教育方法,它的内涵是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民主精神。而平等意识则是它的最易被学生所感受并接受的外在表现。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曾在其译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卷首语中这样写道:“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同样的道理,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几乎可以这么绝对地说,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这里所说的“如何对待”,不仅仅是指想方设法弥补错误所造成的损失,而主要是指对错误的反思对成长中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泰戈尔有这样一句诗:“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渠中流过。”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我们沿着这样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事业成功的高峰。相反,那些敷衍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被某些狭隘的功利思想束缚头脑的人,往往会拼命地掩饰错误,会给自己找许多“借口”和“理由”来原谅自己。对这样的人来说,每一次自我原谅都是新的错误,这个错误同时也是一个陷阱他们即使可能从这次错误的陷阱中艰难地爬上来,但随时都可能掉进另一个错误的陷阱,而永远不能够走向教育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时认为,自我教育的前提是自我尊重。他这样谆谆告诫年轻的教育者:“自我尊重取决于什么?怎么培养?年轻的朋友,请记住,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