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doc_第1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doc_第2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doc_第3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doc_第4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导与练“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学习目标1了解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2 学习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3 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二、学习要点【基础知识】1注意下列红色字的读音庚(gng) 遨(o)游 眷(jun)恋拘(j)留 触(ch)怒 募(m)捐 h 恐吓吓 xi 吓唬2把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文中是拜师求学的意思。营救:设法援救。营,谋求。3写作背景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课文节选的就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4钱学森简介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9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在美学习研究期间,钱学森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四个月后,他向国务院呈交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课文理解】1分析本文的结构内容: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第二部分(第6-18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中国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1层(第614段),写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这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第2层(第1518段),写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 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2理清思路、明确主题本文是按照“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饱受折磨胜利回来”的思路组织课文的。主题可概括为:这篇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3文中是怎样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上海交通大学”“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拜读于”名师、“获博士学位”等,都说明了钱学森求学期间学习成绩的优异。4在美国时,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作者写这些内容的原因是什么?关于钱学森的成就,文中既有正面叙述,也有侧面表现。正面说明有:“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担任各种重要职务、“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与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侧面表现的有:美国空军的赞扬和专栏作家的评价,还有后来美国海军次长说的话。这些都表明钱学森不仅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而且在更广泛的学术、科技研究领域所取得了辉煌成就,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攀登科学高峰方面的勤奋、刻苦和卓尔不群。作者写这些内容正是为了和后面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5文中第5自然段中的两个“不止一次”,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念。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桑梓(注:故乡)的眷恋之情。6文中第7段美国海军次长的话和态度,表明了什么问题?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7为了回国,钱学森经历了来自美国的哪些阻力,他是怎样反映的?一是美国移民局的阻挠:不准他离开美国,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搜查他的书籍和笔记本,污蔑他。二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可见受折磨之大。三是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每月报到一次,不准离开洛杉矾,监视,捣乱,检查他的信件和电话等等。面对这一切,钱学森夫妇并没有改变回国的意志,作者选取了三件事:“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准备搭飞机回国,“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教育孩子心中装着祖国和亲人,以此表现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定意志。8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这说明了什么?钱学森在与世隔绝、饱受折磨而归国无期的情况下,想到了新生的祖国,于是,他写信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周恩来总理“立即指示”王炳南“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表现了周总理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6月写信,9月回国,表现了祖国母亲对著名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深入探究】简要分析本文的一些写作特点1线索清楚,脉络分明。课文是按照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明线是时间顺序,作者从钱学森出生的1911年写起,着重记叙了从1935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回归祖国这20年间的经历: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归来。文章运用了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一类直接标明年、月、日,一类间接指明时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在这时”“那时”等。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第5段中“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是全文的关键句,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他事业、学术上的辉煌,才萌发了他报效新生的祖国的强烈愿望,才最终战胜了美国当局强加给他的种种折磨。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2选材精当,有详有略。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作者紧紧扣住他对祖国执著的爱来为这一中心选材。组织材料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如文章开头“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这一句看似简洁平常,实际上决非闲笔,它既和第5段的关键句“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照应,与“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照应,也同第14段中教育孩子的话语照应。课文用较多篇幅详述了钱学森为回到祖国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这些叙述简明扼要,其中不乏精彩的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比较生动,增强了感染力。三、当堂训练一、字词文常积累1.你掌握了吗根据拼音写汉字。bi( )读 污mi( ) o( )游2.你了解了吗钱学森是我国著名 ,文中提及的“庚子赔款”指的是清政府在 年签定的 中的赔款。二、主题文意梳理1.你提炼了吗通读全文,将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2.你发现了吗李鹏同志曾称赞钱学森身上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品质”,从课文看,钱学森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三、精彩句段品析1.你品味了吗结合文意,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他(美国海军次长)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钱学森),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2.你揣摩了吗阅读“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凭什么说钱学森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文段中写了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和美国专栏作家评价钱学森的话,起什么作用? 文中评价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这三个评价的顺序能否随意调换?为什么? 选段中哪句话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抓关键句) 本文要写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在文章开头却用了整整四段文字列举钱学森在美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否离题?为什么? 四、读写能力拓展1.你想象了吗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可以离美回国。在回国的轮船上,钱学森会想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你积累了吗邓小平要我们把钱学森等一批老科学家作为学习的榜样。在那一批老科学家中,除钱学森外,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李四光、钱三强、竺可桢等。课外搜集有关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感受他们身上“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品质”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五、中考题型链接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奚启新、苏扩善)今天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刚结束,受中央委托,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总装备部政委李继耐,立即驱车来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寓所,将中央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送到钱学森手中。 朱光亚、曹刚川、李继耐向钱学森传达了江主席在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和中央的表彰决定,讲述了大会的盛况,并向钱学森获得“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示热烈祝贺,对他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卓越贡献,致以崇高敬意。 2、仔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少于两点)。居里夫人,当有人要以重金购买镭的专利时,她不仅断然拒绝,而且毫不保留地将镭的“秘密”公之于世。她不谋私利,甘愿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尚人格堪称楷模。 布鲁诺为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他在火焰和浓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