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大做强“山水”文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平武地处偏远山区,没有区位优势可言,只有“山”、“水”是其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1998年天然林禁伐以前,依靠山上木材的支撑,全县的经济得以正常运行。但问题随着木材的大量砍伐也随之而来:天然林面积骤减,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天然林禁伐令颁布后,这种以牺牲环境及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短暂增长的“木头财政”走到了尽头。在全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的大形势下,对于处于江河源头的平武来说,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显得尤为重要。但停伐天然林对于平武经济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有几年全县财政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如何寻找一条适合平武山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自2004年开始,历届党委政府依然在“山水”上做文章,变砍树为栽树,把绿色生态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走生态立县之路,大力实施“水电强县、旅游兴县”战略,平武经济发展有了很大起色。经过多年的努力,平武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青山、绿水成为平武山区的特点与资源,绿色、生态成为平武山区的品牌、形象、潜力与希望。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起高品质生态环境就是稀缺要素和重要生产力的理念,所有发展都建立在生态基础上,与“生态”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力发展现代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保护好生态、发展好生态、建设好生态并利用好生态,做大做强“山水”文章,真正使生态优势成为平武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平武的人居环境才会越来越美,平武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更快更持久,平武人民的幸福感也才会越来越强。一、平武“山水”资源优势分析1、森林资源丰富平武土地面积5974平方公里,森林面积43万公顷,其中70%以上都是优质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近4000万立方米,由珙桐、银杏等多种珍惜植物。经济林木主要有茶叶、蚕桑、核桃、果梅、板栗、生漆、银杏、杜仲等,成片面积达2万余公顷,中药材、食用菌、天然野生植物食品等林副产品资源也十分丰富。县境内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县级自然保护区。特别是王朗和雪宝顶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为建立保护区的时间较早,又远离人类聚居地,所以,森林植被保护较好,境内有400600年的原始森林、高山草场、稀有的苔藓植被等。而自98年天然林禁伐后,历届政府一直将“生态立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对生态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至2007年底,共完成了公益林建设71.5845万亩。其中人造林5.349万亩、封山育林40.793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4.5825万亩、飞播造林20.86万亩。随着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水土涵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优势逐渐凸显,成为平武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2、生物多样性特征显著正因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所以,平武县生物资源也很丰富。森林植被常见优势树种23科37属78种,有银杏、苏铁等孑遗植物,珙桐、连香树、杜仲等珍稀植物和平武腾山柳特有植物。森林植被优势建群树种有32种,其中针叶树种有云杉、冷杉等11种,阔叶树种有香樟、楠木、桦木等21种。草本植物有96科322属593种。人工种植的经济林木主要有茶叶、蚕桑、核桃、果梅、板栗、生漆、银杏、杜仲等,成片面积达2万余公顷。农副土特产品有1800多种,其中野生中药材1500多种。县境内野生哺乳动物有23科、近80种,其中珍稀哺乳动物18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显示,在中国三十四个拥有大熊猫的县中,平武县的数量最多,在岷山山系12个区县中居于首位,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3、水资源丰富。一是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大。平武地处涪江上游,是涪江水系中水力资源相对集中的县份,水能蕴藏量居绵阳市首位,在全省全国也属水能资源大县之一。境内河流落差大、支流多、水源丰富,水能开发与利用潜力非常巨大。涪江干流在县境内流域面积5510平方公里,流经县境全长157,总落差2990m,水能理论蕴藏量165.77万kW,最优可开发量142万kW;火溪河全长108km,流域面积1477平方公里,总落差2485m,水能理论蕴藏量35万kW,可开发量33万kW。其它还有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2条。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48万kW,最优可开发量142万kW,年发电能71亿度。二是水质优良。由于多年来坚定不移的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境内植被恢复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涵养能力进一步增强,加之境内污染企业少,水质受污染影响小,这不仅为下游地区的人民提供放心的水源,同时也给生活在水里的动植物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4、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是生态旅游资源。全县受保护面积达到124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0.8%,这就为全县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县旅游景点多达100多处,目前已开发的生态旅只有王朗生态高端旅游,而虎牙大瀑布、高峡平湖自一里水库都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紧邻县城的龙池坪森林公园和南山综合公园正在规划之中。二是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民族风情游,平武境内少数民族众多,而最具特色的莫过于生活在夺博河流域的白马藏族以及生活在清漪江流域的羌族。这两个民族各自特色鲜明,民俗文化保留较为完整。开展较早的白马风情游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而以牛飞村为代表的羌族风情游刚刚开始,正逐步形成气候。另一方面是人文景观游,已经开发出来并具有较高影响力的AAAA级风景名胜报恩寺古建筑群及佛教文化游,而历经地震劫难,如今已经重生的新平通、新南坝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5、生态型农业资源潜力巨大。平武地处盆周山区,气候适宜,且境内少工业,少污染,特别适合搞生态种养殖业。家畜家禽多喂养粮食,极少用饲料和药物,肉质鲜香,口感舒适,是真正的绿色食品,高山老腊肉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中蜂养殖量位居全省第一,年产蜂蜜20万公斤,年产值400万元。所产蜂蜜、蜂王浆,纯天然、无污染、蜜源优、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而丰富的土地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平武发展茶叶、蚕桑、林果、中药材和魔芋、蔬菜等生态农业。现已建成茶叶基地 11.46万亩,核桃基地12万亩,蚕桑基地10万亩,魔芋基地 2.18万亩,药材基地约20万亩,马铃薯基地2万亩,蔬菜基地4万亩。基地建设为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平武“山水”资源劣势分析1、自然灾害频繁一是地震,平武位于龙门山大断裂、虎牙断裂之间,是地震多发区。二是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斜坡等。三是气象灾害,冬干、夏旱,半山以下、河谷地带表现特别明显。而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往往是相伴生的,夏季旱涝交错或短时强降水就容易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现象。2、区位劣势,地理环境差从地理环境上看,平武县属山区县,山高坡陡,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难度很大,困难很多;从地理位置上看,平武离市中心较远,是全市所有县中最远的一个,造成物流成本增大,边远偏僻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明显的区位劣势。3、经济基础弱,投资不足,生产要素缺乏平武县属山区县,经济基础底子薄弱,经济的发展明显地落后于省内平原发达地区。农业发展注重山区特色,但资金投入偏小,农业生产潜力尚待开发,规模效应未能产生。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以采矿和矿产品加工为主,一是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二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一产业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是不可持续的产业。县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和有特色,但旅游基础设施薄弱,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开发。平武县生产要素缺乏,突出表现在全县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社会资源缺乏,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力的思想观念和市场意识淡薄。4、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环境意识有待加强近年来,平武县城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及全县乡镇大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就全县来说面临的环境问题仍然不容乐观:采掘业、食品加工业及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江河污染较为严重;城乡结合部垃圾堆放问题亟待解决;一些新建项目环评审批手续不完善,没实行“三同时”制度,造成新的污染;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生态建设的一大障碍。5、思想解放程度低,观念更新迟缓平武县地处偏僻,历史形成的交通不畅、通讯闭塞,使一部份干部群众长期受自然经济观念的影响,思想解放程度低,观念更新迟缓,对生态建设的意义和内容认识模糊,难以形成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新理念。三、做大做强“山水”文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这就要求地方在发展经济时要考虑综合因素,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而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平武是个山区小县,同时也是林业大县,平武经济社会发展就应立足自身优势,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筑牢生态基础、做活生态旅游、做大生态城镇、挖掘生态文化,保护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树立现代林业理念,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由保障林产品供给的传统林业向林下种养、生物产业、森林观光等的现代林业转变,由单纯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效向森林固碳、物种保护、生态疗养等新领域延伸,由着眼于经济增长向改善人居环境、传承文化、提升形象等高层次推进。要顺应林业发展趋势,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1、明晰产权。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从而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2、培育林业生产经营新主体。当前这种分散经营管理模式,由于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导致林业生产积极性不高,个别地方出现了林业局发树苗农户连补栽都不愿意等问题,更不用说管护了。因此,应在自愿的基础上,规范林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公司,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实行专业化生产,从而做大做强林业产业。3、筑牢生态基础。由于平武县地处江油、绵阳、三台、遂宁等市县人口集中集聚区上游,是下游广大地区的主要水源供给地,肩负着水源涵养和保护的重任,对涪江水生态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继续实施国家天保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好涪江源头,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筑牢生态基础。4、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在生产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核桃、板粟、三木药材等特色经济林建设;继续实施碳汇造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大力推进短周期速生丰产林和纤维林建设,为木材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在加工方面,加大木材加工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防止初级产品生产。在综合效益方面, 发展林下种养殖业,开发森林蔬菜,加大森林旅游业发展。采取“以加工促生产带种养殖和旅游”的策略,促使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5、利用森林碳汇将平武丰富的森林资源变为森林资本,以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森林碳汇作为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并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已经被我国政府所提倡,中国已经明确把增加森林碳汇作为了一个重要的增汇的措施。平武县幅员面积597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4.14%,全县共活立木总蓄积4000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3984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2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10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4万立方米。可利用人工用材林蓄积总量64万立方米。同时,平武是全国大熊猫数量和栖息地面积最多最大的县。按照国际专家论证,大熊猫栖息地的森林是碳汇集最好的森林,因此平武县可以以“大熊猫碳汇”的理念来扩大影响,开展森林碳汇工作,建立平武保护与经济双赢的模式。(二)以水能开发为主,做活“水文章”。1、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抢抓“西电东送”和“川电外送”的有利时机,使境内水能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将平武建成全省“生态能源基地”。 截止2010年,平武已竣工投产电站13座(水牛家、自一里、木座、阴坪、仙女堡、宝灵寺等),装机规模54.88万KW,完成投资43.05亿元;在建电站9座(三岔、叶塘、泗耳二级、土城一级、土城二级、古城等),装机59.59万KW,计划投资26.06亿元;拟建电站16座(铁龙堡、高坪铺、小坪子、黑水沟等),装机29.6万KW,计划投资80.67亿元(其中,2011年计划开工电站4座,装机15.9万KW,计划投资14.07亿元)。2010年,平武水电产业上缴税金1.1亿元,占平武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24亿元)的49.1%。待平武规划的水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上缴税金3亿元以上,水电开发收入将成为平武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水电产业将成为平武工业经济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利用库区水环境,打造沿江新景点。水牛家水库和其它各电站闸坝的建设,在库区可以形成优美的水环境,增添新的旅游景点,吸引游客;被邓小平同志誉为“第二都江堰”的武都水库预计今年底将全部竣工,建成后,在涪江上游将会形成峡谷河段,两岸悬崖绝壁、奇峰峻岭、山峦叠嶂,且山谷众多悠长,自然风光美丽如画,堪与三峡媲美,绝对是游客的一大好去处;流经县城的涪江河段现在已得到治理,以往挖沙挖金留下的千疮百孔的河道已经得到疏浚,而三个闸坝的修建使河道变宽,河水变清,更是提升了整个县城的品味,使这个海拔较高,冬暖夏凉,山青水秀,空气新鲜,有“自然氧吧,天然空调”之美称的山区小县城更加名副其实了,成为九环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平武县城发展的最终目标应定位在“秀美山城、生态县城、休闲美城”,要达此目标就应以创建国家生态县和省级卫生县城为契机,进一步实施好道路通达、县城绿化、河道整治、卫生保洁、街道改造、扩容提质等工程,使县城的外在形象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3、实施生态补偿条例,积极参与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现在保护水资源是中国政府的首要环境保护任务之一,而这也是联合国千禧年发展目标的重点之一。由保护国际基金会(CI)、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当地林业部门共同运作的平武水资源保护基金是中国首个县级淡水生态补偿示范项目,为了保证依靠淡水供应运作的当地水电大坝的正常运行,以及避免水土流失造成的威胁,基金通过当地政府财政和企业捐赠取得收入,用以补偿平武县涪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的农村社区。上游农村社区、下游的水电企业和城市居民用水都将从该项目中获益。基金会将协助当地社区从事各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活动,例如养蜂或者蘑菇种植,代替以前过度开垦森林、烧炭等破坏熊猫栖息地以及水源的活动。平武县是建立县级生态补偿模式的理想试点,这个位于高纬度的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清洁淡水,支撑着平武县的18.7万多居民,以及涪江下游的1200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这个社区生态补偿示范项目将为至少2.4万公顷范围内的主要生态系统提供保护,其中包括水、物种、社区以及森林。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已经列为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内容之一,平武应凭借王朗、雪宝顶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涪江源头水源地,用好用足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政策,全面实施国家即将出台的生态补偿条例,积极参与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促进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的有效管护,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完美统一。(三)挖掘、保护并利用好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与三国文化,开发生态旅游业,着力提升旅游品牌效益。平武生态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结合全市旅游发展的大格局,大力整合旅游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旅游品牌。1、生态文化方面。利用平武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发展高端生态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正日益成为普通大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根据王朗白马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的性质与特点,景区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场,如生态(探险)市场、科考修学市场、自驾车市场、避暑休闲市场、商务会议市场以及养心度假市场。可以看出,这些市场与传统的大众观光市场不同,他们出游目的非常明确,属于特殊兴趣市场,旅游将逐渐向主题化旅游转化,生态旅游将更具吸引力,景区旅游资源优势将更加明显,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因此景区未来面临良好的市场机遇。2、民俗文化方面。平武境内主要的民俗文化当属白马藏族民俗文化及清漪江羌族民俗文化。白马民俗文化氛围最浓的是白马藏族聚居地白马山寨,人们在领略了王朗保护区自然风光之后,来到山寨小憩片刻,再体验一回白马人文风情,欣赏欣赏原汁原味的白马歌舞,品尝品尝纯高粱制作的“咂酒”,还有濒于失传的原始粗犷的“跳曹盖”(带着面具跳神),还有同样面临失传的民间技艺擀毡帽、织腰带等,让你感叹这个民族历史的悠久,文化的丰富。同样,在清漪江流域,居住着另一个优秀的民族羌族,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平通镇牛飞村羌族聚居地。4、努力发展生态工业,壮大县域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环保型能源工业。二是大力推行工业清洁生产。应加大矿山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尽快恢复矿山植被,对污染较重的矿产品、食品等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加治污设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茶叶、蚕丝,蔬菜、中药材、魔芋等深加工都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规模,并注册自己的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并以“香叶尖”为龙头做大茶业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线充电系统安全-洞察及研究
- 桥梁风致振动控制新技术研究-洞察及研究
- 住宿服务联盟对市场细分策略-洞察及研究
- 写字楼租赁运营协议
- 代码实例语义理解-洞察及研究
- 公司项目跨部门合作协议制定框架
- 农民参与农业生产激励措施协议
- 可持续绿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持续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1000亩建设形态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持续绿色物流体系规模扩张运营模式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教案-按课时
- 台达伺服asda-b2系列技术手册
- 云南省三校生语文课件
- 园艺产品的主要贮藏方法与原理课件
-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 环境风险评价(共84张)课件
- 函数极限说课
-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 果蔬贮藏保鲜概论:第五章 采收与采后商品化处理(第2节 分级 Sorting)
- 弱电桥架安装及电缆敷设施工方案(PPT)
- FQFNew8.0+供应商自审表格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