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是在得气的基础上 根据疾病的虚实状态采用的相应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 也是衡量医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必须认真学习 加强训练 第一节针刺补泻一 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概念 根据疾病的虚实状态 确定的以补虚泻实为目的的两类针刺手法 范畴 补泻原则 补泻手法 补泻效应 1 一 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正虚邪实是疾病的基本病机 补虚泻实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理 也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 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 采用相应的方药 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治病 也是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 采用补虚泻实的针刺手法 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 补虚泻实 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二 针刺补泻是针对病证虚实而实施的针刺手法凡是能扶助正气 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补法 凡是能疏泄邪气 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泻法 三 补泻手法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效应补泻手法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 获得补虚泻实的临床效应 衡量补泻效应的指标 针刺感应 脉证变化 2 1 针刺感应实证 针下沉紧涩滞 针刺泻法 针下徐缓舒和 虚证 针下虚滑空虚 针刺补法 针下徐和有力 寒证 烧山火针下热感热证 透天凉针下凉感2 脉证变化通过补虚或泻实的针刺手法 脉象平和 症状缓解 寒证或热证消失 3 二 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迎者逆也 随者顺也 迎随有逆顺之意 灵枢 九针十二原 说 逆而夺之 恶得无虚 追而济之 恶得无实 逆经气来时而施 为泻为迎 顺经气去时而施 为补为随 灵枢 小针解 解释 迎随 时说 其来不可逢者 气盛不可补也 其往不可追者 气虚不可泻也 知其往来者 知气之逆顺盛虚也 指出要根据经气的逆顺 盛虚来进行补泻 经气来时 经气充盛 不可用补法 只能用泻法 称为迎 经气去时 经气亏虚 不可用泻法 只能用补法 称为随 灵枢 终始篇 说 泻者迎之 补者随之 也就是说迎就是泻法 随就是补法 难经 七十二难 说 所谓迎随者 知荣卫之流行 经脉之往来也 随其逆顺而取之 故曰迎随 说明经脉走向有顺有逆 营卫气血运行有浅有深 有盛有衰 根据经脉走向 部位深浅 气血盛衰 采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方法 都叫迎随 所以说 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 根据迎随即补泻的原则 后世发展为针向迎随等多种可行操作的迎随补泻方法 4 1 针向迎随法针尖顺经而刺为补 逆经而刺为泻 依据 难经 七十二难 所谓迎随者 知荣卫之流行 经脉之往来也 随其逆顺而取之 故曰迎随 金元医家张壁在 云歧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 中说 顺经而刺为之补 逆经而刺为之泻 很多教科书与著作 期刊所称的迎随补泻法 都是指针向迎随法 2 深浅迎随法 补生泻成法 补用生数 1 5分 浅刺 泻用成数 6 10分 深刺 依据 难经 七十二难 迎随者 知荣卫之流行 卫属阳属气较浅 荣属阴属血较深 补阳气 泻阴邪 金元医家还依据了古代河图五行生成数 补用生数 针深1 5分 泻用成数 针深6 10分 3 流注盛衰时间迎随法即子午流注针法 分为纳干法与纳支法两种 5 地支与脏腑经脉的关系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 有纳干法和纳支法两种 纳支法 又称广义的流注法 它是专以一天中的十二时辰为主 按着一天中的时辰的顺序去配合十二经气血周流的顺序开穴治疗的 针灸大成 经脉者 行气血 通阴阳 以荣于身者也 其始从中焦 注于太阴 阳明 这就说明十二经的气血 从中焦开始 上注于肺经 经过大肠 终于肝经 再返回到肺经 周而复始的自然通行着 这个顺序以一天来说是从寅时起 经卯 辰 止于丑时 再周而复始 如环无端 6 气血按十二经的循行是永远不变的 而一天地支的循行也是固定的 根据 内经 记载的十二经走向先后次序来论 一天有十二时辰 人体恰好有十二经脉 经气自然之序是起于肺 一天之序时始于寅 经卯 寅字代表着开始 所以配正月 黎明是一天的开始 因此才有肺寅大卯 的配合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7 4 提插迎随法 标幽赋 动退空歇 迎夺右而泻凉 推内进搓 随济左而补暖 插针左捻为补为随 提针右捻为泻为迎 5 捻转迎随法汪机 针灸问对 吸而捻针 右转为泻为迎 呼而捻针 左转为随为补 6 呼吸迎随法呼内为补 吸内为泻 张景岳 类经 故泻必因吸内针 补必因呼内针 此即迎来随去之义 7 补母泻子迎随法虚证补母穴 实证泻子穴 难经 七十九难 迎而夺之者 泻其子也 随而济之者 补其母也 如心病 泻心包经输穴大陵 迎者迎于前 补心包经井穴中冲 随者随其后 8 三 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 一 辨别虚实1 证候虚实通过四诊合参 辨别证候虚实 作为针刺补泻的依据 虚证采用针刺补法 实证采用针刺泻法 虚实不明显者采用平补平泻法 属气机紊乱的采用导气法 2 脉象变化 灵枢 终始篇 脉实者 深刺之 以泄其气 脉虚者 浅刺之 使精气无得出 以养其脉 独出其邪气 寸口脉虚弱无力 针刺补法 浅刺 寸口脉强实有力 针刺泻法 深刺 施行补泻手法后 脉象仍有虚或实之象 继续施行补法或泻法 9 3 虚实夹杂一般情况 根据虚实的多少确定补泻的先后 复杂情况要先补正气 后泻邪气 一般情况 病情单纯虚多实少 先补后泻虚少实多 先泻后补复杂情况 虚实相倾 阴盛而阳虚 先补其阳 后泻其阴 阴虚而阳盛 先补其阴 后泻其阳 阴阳俱虚者不宜针刺 宜用甘药 10 教材引述的 内经 原文说明 外在形气不足 内在精气虚损的情况下 若用针刺治疗 会加重损伤形体与精气 因此不宜针刺 宜用甘药调之 对此 可以这样理解 针偏于泻 灸偏于补 严重虚损最好不针 而以灸治疗 古代针粗 容易损伤形体与精气 现代针细 对形体精气的损伤极小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现代针刺仍然可以治疗一般的虚证 但对严重的虚证 危重病人 则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抢救 针 灸 药 中 西医 二 审察经气1 根据切循按弹和针下感应辨别经气虚实虚 表现为麻痹 厥冷 陷下 瘦弱 针下空虚 感觉迟钝 实 表现为疼痛 红肿 硬结 肥大 针下紧涩 感觉过敏 11 2 根据得气辨别正邪虚实 决定补泻 灵枢 终始 邪气来也紧而疾 谷气来也徐而和 凡针下得气徐缓 如鱼吞钩铒之沉浮 病人自觉针下柔和舒适 为谷气至 宜慎守勿失 以激发经气扶正 凡针下沉紧 牢实 行针涩滞 病人感觉针感强烈难忍 为邪气盛 宜采用泻祛邪泻实 使针下徐和 凡针下虚滑无力 如插豆腐之空虚 经行针手法之后仍然针感微弱者 为正气虚 宜采用补法扶正补虚 3 根据补泻效应辨别手法是否适宜若施行补泻手法后 虚者针感由弱转强 或出现热感 说明补泻手法适宜 起到了补虚扶正的治疗作用 若施行补泻手法后 实者针感由盛转衰 强烈感应变得柔和 或出现凉感 说明补泻手法适宜 起到了祛邪泻实的治疗作用 12 四 决定针刺补泻的主要因素针刺补泻效果的产生 主要取决于以下三因素 一 机体状态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病理状态时 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补泻效应 13 虚证 实证 祛邪邪实 胃肠功能亢进 痉挛疼痛时 针刺可以解痉止痛 扶正补虚 胃肠功能低下 肠蠕动缓慢 腹胀纳差 针刺可使胃肠蠕动加快 提高消化功能 消胀进食 14 心率加快 心动过速 针刺可使心率减慢 恢复正常 心率减慢 心动过缓 针刺可使心率增快 恢复正常 无数次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 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是针刺补泻效果产生的主要因素 针刺具有双向 良性的调节作用 15 二 腧穴特性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是产生补泻效应的重要条件 1 偏于强壮补益作用的穴位有 关元 气海 命门 膏肓 足三里 百会 神阙等穴 五脏背俞穴 原穴 任脉穴大多具有补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控技术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个人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官方版下载
- 2025官方版股权投资合同范本
- 2025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学习任务单
- 2025抵质押物的借款合同范本
- 公园养护基本知识培训总结
- 公司职工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高职卫生专业招生面试题库
- 2025关于汽车租赁的合同样本
- 市场调研与创意策划的关系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景泰蓝工艺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流程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课件
- 场景理论的内容框架及应对策略研究
- 《血液肿瘤免疫及靶向药物治疗相关性感染预防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 标准厂房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
- 电缆井及过轨管施工技术交底1
- 苏豪控股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试题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考试全面解析试题及答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脑洞大开背后的创新思维(大连理工大学)》2025章节测试答案
- 护理服务规范与礼仪标准:护理服务规范礼仪标准及考核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