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走出德育沉闷课堂的困境》教学案例(胡友明).doc_第1页
6.《走出德育沉闷课堂的困境》教学案例(胡友明).doc_第2页
6.《走出德育沉闷课堂的困境》教学案例(胡友明).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出德育沉闷课堂的困境教学案例永川职教中心德育组 胡友明【案例背景】在生源争夺战中,为确保充足的生源,我校实施了春季招生。在春季各班级中,学生普遍学业基础较差,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无兴趣,劳动无责任,生活无激情。在德育课堂中,学生可谓千姿百态:或恹恹欲睡,或交头接耳,或充耳不闻,或启而不发。此情此景,往往让执教者力不从心,束手无策,甚是头痛。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职校,班班教室均实现了数字化教学。如何利用这一教学平台,走出德育课堂沉闷的困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插入“轻松时刻”等环节,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现简述如下。【案例描述】近三十年的教师生涯,养成我提前10分钟到班的习惯。时常展现在我眼前的画面是: 课前时段:八成以上的学生手握手机,旁若无人的玩弄起来。上课铃响:近五成学生握手机起立、坐下。上课5分钟:近三成学生恋恋不舍自己心爱的手机,一会手机、一会课本,有时目不暇接。 上课10分钟:在教师第1次手机禁玩令下,近两成学生仍管不住玩手机的手。 上课20分钟:教师发布第2次手机禁玩令,近一成学生摆不掉手机的魔力。 上课30分钟:教师第3次手机禁玩令下,学生时停时玩,人数不低于一成。下课铃响:回顾课堂,手机玩转整个课堂的学生总有那么2-3人。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探过究竟,其师生问答值得我们深思。师:上课玩手机为什么乐不知疲?生:游戏太好玩!生:小说太好看!生:歌曲太好听!生:聊天太有趣!师:德育课内容不也吸引人、感染人吗?生:小学生都会看懂的内容,老师却反反复复的讲啊讲,有点烦。生:静态的课本内容比不上手机内容鲜活。生: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让人打不起精神来。生:喜欢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师:手机禁玩令发出,你的想法是什么?生:如果有感兴趣的内容,立马停机。生:视情况可以停机。生:较难停机。生:机龄多年,很难停机。教师便使出浑身解数:或提醒,或暗示,或告诫,或即兴提问,或个别谈话,或纪律惩戒,可谓苦口婆心,费尽心思,但手机禁玩、令行禁止仍然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德育教学课堂有可能步入教师自己讲自己听的尴尬困境。困则思变,变则通达。笔者收集网络搞笑动态图片近500张,精心制作“轻松时刻”PPT30个,每个播放时间3-5分钟。在每节课上,课前播放1个,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有效性。刚开始,需要教师的外力作用,才能确保学生收看的质量。两个月后,学生便能自觉观看,融入情境之中,他们欢声笑语,兴高采烈,进而深深爱上了“轻松时刻”的课中插曲。教师便水到渠成,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各时段中,不时插入“轻松时刻”栏目,让学生的目光迅速聚焦,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德育课堂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关注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是十分重要的。单就“轻松时刻”栏目内容和形式的探究而言,便大有文章可做。一则可以将单纯的动态图片形式,变为动漫视频;再则可以将纯粹娱乐内容,变为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的教育资源;三则可以将单个教育片断,变为海选网络的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等等。凡此种种,无不需要教师用心、用力、用劲,才能走出德育课堂沉闷的困境。【案例反思】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才能实现成功德育。我们必须锐意进取,按照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改变评价方式;创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使德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克服教学和德育“两张皮”的现象,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立体的教育格局,促成学生身心和谐发展。1、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务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们忘我的玩手机的痴情劲,我们应该反思德育目标的精准性,德育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从而增强德育课堂的磁力,这应成为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2、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务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做到寓教于乐。 愉悦的心境,可以提高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教师应该攫取丰富的教育资源,推陈出新,让自己乐教,让学生乐学,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增长才智,提升能力。3、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务必因材施教,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