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要点.doc_第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要点.doc_第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要点.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一、文学常识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二、语音、停顿1、说yu 鬲g 拂b2、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 梗塞,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四、古今异义词1、举于版筑之间 筑: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2、举于士 士 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3、百里奚举于市:市 今义,城市 古义,市场,做买卖的地方五、词类活用1、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2、劳其筋骨 劳,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劳累3、饿 使.饥饿4、空乏 使. 穷困缺乏5、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行拂乱(使颠倒错乱)其所为6、人恒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犯过失)7、入则无法家拂士:在里面, 指国内。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6、 一词多义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给)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发于声(表现) 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七、重点词语1、故天将降大任 大任,责任,担子。2、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意愿)。3、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4、衡于虑:思虑堵塞。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而后喻:明白,了解。八、重点句子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会有灭亡的危险。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九、课文内容理解(1)文章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3)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4)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5)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8)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举的6个事例中的人物最终被举荐或任用的原因。都经受过苦难的磨炼。(9)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10)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十、开放题。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艰难困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3、请再举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张海迪、爱迪生)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中考试题集锦一、(山东淄博市)(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2解释加点的字。(3分) 衡( )于虑 而后喻( ) 以光( )先帝遗德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3分)二、2004年泰安市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问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三、贵阳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故 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惟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四、2006年河南省(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五、攀枝花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环而攻之而不胜A、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于 曹操比于袁绍 D、而 择其善者而从之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译: 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 六、2007年襄樊市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空乏: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16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1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饿其体肤。(2)人恒过然后能改。20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七、2007年盐城市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血指:伤指 刳(k)取:割取 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殒:死亡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4)悉可俯拾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2分)八、2008年贵阳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故: 任: 曾: 过: 23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 分)答: 24、填空: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论据。作者从个人 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 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4 分)材料链接:2008 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堆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沦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注】 邦:国家。25、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九、2008年衢州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十、2008年浙江金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词词义例句入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草色入帘青陋室铭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十一、2009 年北京市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饿其体肤 翻译: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 12阅读第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答:_ 十二、2009年湖南衡阳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A困于心 苛政猛于虎也 B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20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还过岳殿东D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22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2分)23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得到的启发。(3分)十三、2009山东济宁【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 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_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十四、 (2010百色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1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译文: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译文: 1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十五、2011年绥化【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牺牲: (2)衡: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1)何以战? 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1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 , ”。(用原句回答)(3分)13.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2分)14.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一、1、阻塞,梗塞 (被人)了解,明白 发扬光大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志士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二、5、同“弼”,辅佐 边境 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三、1所以 这种人 (每个1分)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点1分)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四、18.(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五、8、A 9、D 10、C1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1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1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六、13“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1分) 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 14D(2分)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16生于忧患(1分);死于安乐(1分)17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分)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三)(15分)18、(4分)(1)选拔 (2)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外 (各1分) 19、(4分)(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每句2分) 20、(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七、10、(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11、(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2、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13、卒章显志。 八、22、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曾:通“增” ,增加 过:犯错误(4 分)23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分) 24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4 分)25、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 分)九、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 17D (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十、15、在国内 映入 进入 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17、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十一、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