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全国高考数学(山东卷)试卷分析山东省高考数学试卷阅卷组山东省考试院一、试 卷 综 述2008年的高考是我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二次自主命题。今年的高考试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次真正的检验, 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向标,对今后新课程改革具有指导作用。 命题严格遵守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和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遵循“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考试科学、公正、安全、规范”的命题原则命题根据山东省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拘泥于某一版本,重点考查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注意考查新课标的新增内容,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试卷的知识覆盖面较广,题目数量、难度安排适宜,题目立意新颖,文、理科试卷区别恰当,两份试卷难、中、易比例恰当。 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命题稳中有变,稳中有新,延续了前三年我省高考自主命题的风格,具有浓郁的山东特色。 二 试 卷 特 点1 继续稳步发展,突出考查中学数学主干知识试卷长度、题型比例配置与考试说明一致, 也和去年保持一致。 全卷共22题,其中选择题12个,共60分,占总分的40%;填空题4个,共16分,约占总分的10.7%;解答题6个,共74分,约占总分的49.3%,全卷合计150分。全卷重点考查中学数学主干知识和方法 (见表2);侧重于中学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侧重于知识交汇点的考查。2008年山东高考数学试卷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如复数、旋转体、简易逻辑和新增内容不等式选讲等内容,试卷都有所考查。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空间几何体、直线和平面、圆锥曲线、概率统计等仍然是支撑整份试卷的主体内容,尤其是两份试卷的解答题,涉及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 明确了中学数学的教学方向和考生的学习方向。 2 全面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表1不难发现,考试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算法与框图、三视图、茎叶图、统计、标准差、概率和分布列、常用逻辑用语,绝对值不等式以及文科的复数等课标新增内容在试卷中都有所体现(见表1)。这个调整变化反映了山东省高考命题的取向,体现“高考支持新课程改革”的命题思路,同时又照顾到试卷涵盖的各部分内容的平衡。并注意对这些新增内容的考查把握适当的难度,注意到这部分内容的应用。如利用统计中的茎叶图考查学生收集、分析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利用程序框图简约地表示解决问题的算法过程;利用三视图进行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等。3 体现文理差异,内容要求有区别命题注意到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对文理科学生提出不同的考查要求(见表3)。大量增加了不同题、减少了相同题和姊妹题的个数和分数。 1、难度要求相异如文(17)理(17)题都是三角函数问题,题干完全相同,但文科仅考查图象的平移,而理科却考查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和伸缩;文科(8)和理科(15)题干完全相同,由于选择题有选择项可作参考答案,显然文科较理科要求有所降低;理科(5)和文科(10)题目完全相同,由于位置不同,体现了对文理科考生在难度上的要求是不同的。2、设问方式不同理科题有很多开放式设问方式,如理(20)第(2)设问, 理科(22)第(3)设问, 而文科则少有这样的设问方式,开放式设问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考生需要首先探究性的发现结论,然后再去论证结论,这样处理增加了问题的难度。3、对相同知识点考查也有区别 例如理科(21)和文科(21),都是考查导数及其应用, 但是文科(21)侧重对导数的直接应用,方法上主要考查通性通法,属于中等难度试题,而理科(21)则考查导数的应用,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导数应用,放缩法等),分类思想等,问题综合性强,方法灵活,属于较难题。又如文(22)解析几何问题,考查通性通法,而理科(22)则考查了更多的知识点,如导数求切线斜率、切线方程,韦达定理, 定值问题,对称点等,对考生的要求也更高, 属于较难题。这样处理符合新课标对文理科学生有不同学习要求的精神,符合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4体现创新意识,保持应用题的考查对数学的应用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是学习数学的两个主要目的,中学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应用,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而要到达这样的目的,应用题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通过对应用题的考查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提炼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理(7)(8)(18)以及文(9)(18)均体现了命题者的这一思想, 这些应用题围绕着如何利用概率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应用题,立意新颖,设问巧妙,独具匠心,背景清晰明了,都是学生熟悉并关心的重要事件,如08年北京奥运会,成绩测试等。在这些背景下,考查关于火炬手传递火炬的热门问题,志愿者人员分配问题等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时代特色,理科(8)的实际背景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2007,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实际价值。 数学的学习还应体现数学的创新意识,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发现未知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本身的探索,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文理科(6)题考查三视图知识,但是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根据三视图理解原有的几何体,还要探索原几何体的性质,题目虽然简单,但是蕴含了命题者旨在体现学生的探索精神的良苦用心,对理科(21)考生做完这道题后一定还有很多想法,例如第一设问,为什么仅仅求了时函数的极值,对其他情况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第二设问中,考生解答这个问题时,会充分体会到函数对参数的依赖性,这个参数还会影响到函数的哪些性质,都是有待于考查的,如同一个充满新奇和宝藏的迷宫,试题仅仅掀开了冰山一角,许多的知识尚待探索,这样层层设问又无穷尽的设问方式,给考生留下了很多疑问,而这些疑问将带他们探索更多的未知知识。 5 适度综合考查,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本次数学试卷的另一个特点是综合性的题目明显增多,很多题目是由多个知识点构成的,这有利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区分度,在适当的规划和难度控制下,效果明显。例如文(15),将对数的换底公式、变量代换,函数值的确定等融合到一起,多方位考查考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填空题;理科(12)将幂函数图象和线性规划问题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函数的性质;理科(15),则综合了向量运算, 解三角形,特殊角的求值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 通过考查知识的交汇点,对考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出高考的选拔功能,这和当前课改的教学要求、中学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6 命题语言严谨、规范、结构慎密 严谨、慎密是数学学习后能够获得的一项技能,也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命题者充分利用这次高考试卷,体现了这样的思想,在试卷中处处存在这样的范例。例如文(19)和理(20)的数列题中的条件:,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样写不美观,有些怪异,比如写成,但是这样就不严谨,因为题目中要求,所以就要求学生证明,而要证明这个结论对文科学生是困难的,如此就转移了考查的主要目的,偏离了命题者的主要的考查对象,所以命题者还是运用了第一种写法。又如理科(22)题,作为一道综合性的大题,里面蕴含着很多动点,例如诸点,但是这些动点之间又有密切的关系,由点来确定两点,进而确定点,然后才能得到点,由此才能安排第三设问,这些细节的处理,考生应该细心体会,我们在中学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7 追求和大学知识的融合、衔接与引导考生通过考试,最终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中学知识是他们继续学习的基础,如何让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学生进入大学后,感到中学数学和大学课程的严重脱节,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命题者显然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理科(14),学过微积分的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中值定理的变形和延伸, 理科(21)是微积分中的函数列, 也是导数的应用,文科(21)也是导数的应用,这些知识在考生入学后还会学到。命题者没有生硬的照搬大学的数学知识,而是将他们巧妙的体现在中学的知识点中,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8 命题尽量和中学的教学课时量相吻合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在各个知识点的分数值和该知识点的中学教学课时量基本保持一致,这对中学教学将会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例如,07年线性规划作为一个大题,分值为12分,而线性规划只有一个课时,中学数学大约250个课时,差距很大,今年作了调整,使之更符合它的地位,又比如06年,数列作为一个大题,放在最后一题,占14分,很明显也和中学对该知识点的教学课时相悖,因而07 年就作了调整,使之和相应的教学课时量相吻合,今年的试题知识点从难度和分值上分布都是合理的。 二 试 题 特 点1 重点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通性通法2008年数学试题,延续了往年的命题思路,即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考查通性通法,避免偏题、怪题,适当控制运算量,加大思考量,在大题中,每个题的难度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学生入口容易,但是又不能无障碍的获得全分;整个大题也是按照这样的梯度设计的,前面的题容易,难度慢慢上升,使学生慢慢适应考题的难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最大的潜能,不至于使学生一见到题目就懵,本来会的也做不出来的尴尬境地, 从方法上,则重点考查通性通法。例1 (理(2)文(2)设的共轭复数是, 若 , 则等于(A) (B) - (C) (D)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复数的概念及运算。设, 则由已知得, , 故, 答案选(D)例2 文(1)理(1) 满足, 且的集合的个数是(A)1 (B) 2 (C)3 (D)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及运算。答案为(B)。例3 (文(5)设函数,则的值为(A) (B) (C) (D)1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概念,和复合函数的概念及运算答案为(A)。2 注重考查数学的各种思想和能力2.1数形结合的思想例1 (理(3)文(3)函数()的图像是(图略)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函数性质确定函数图象的能力。易知该函数是偶函数,故答案应该在中,又, 则函数非正,因此答案为(A)。 例2 (理(12)设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区域为, 使函数的图像过区域的的取值范围是(A)1, 3 (B) 2, (C)2, 9 (D), 9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幂函数的性质,考查数形结合的能力。区域M是一个三角形区域, 且M最左边的点为(1,9), 最右边的点为(3,8)。故答案为(D)。例3 (文(12)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略),则满足的关系是(A) (B) (B) (C) (D)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图象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由图象知, 且。 故答案为(A)。2.2分类思想分类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能够使我们思路清晰,处理问题井井有条,真正做到不重不漏, 养成严谨慎密的思维习惯。 这种思想应该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得到应用的重视。在2008年的试题中,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1 (理(7)在某地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中, 有编号为1,2, 3, , 18的18名火炬手,若从中任选3人,则选出的火炬手的编号能组成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的概率为(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率和等差数列的知识,进而考查考生分类讨论的思想。以首项作为标准,首项含有1的等差数列有一个,首项是2的有一个,以此类推,首项最大只能为12, 故能组成12个等差数列, 从18名火炬手中任取3人的选法有 , 故选出的火炬手的编号能组成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答案为( B)例2 (文(18))现有8名奥运会志愿者,其中志愿者通晓日语, 通晓俄语,通晓韩语,从中选出通晓日语、俄语和韩语的志愿者各1名,组成一个小组, (1)、求被选中的概率(2)、求和不全被选中的概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和对立事件的概率,考察考生的阅读能力和概率知识,考查考生应用意识,考查考生的分类思想。本题的关键是表述出样本空间, 由于样本空间相对较大,故如果考生不能运用分类思想写出的话,很容易写重写漏。全样本空间为例3 (理21题)已知函数其中,为常数,(1) 当时,求函数的极值。(2) 当时,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当时,有解析:该问题的第(2)问的证明,需要到正整数的奇偶性分类讨论证明,思路更加清晰。证明:因为,所以。当为偶数时,令则 所以 当时,单调递增,又因此 恒成立。所以 成立当为奇数时,要证 , 只需证,令则 ,所以 当时,单调递增,又,所以当时,恒有即 。 例4 ( 理科(22)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过引抛物线的切线,切点分别为求证: 三点的横坐标成等差数列 已知当点的坐标为时,求此时抛物线的方程 是否存在点使得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抛物线上,其中,点满足(为坐标原点)。若存在,求出所有适合题意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在第问的求解中,假设点的坐标为,在求解过程中,考生必须主要到对的分类讨论,和两种情形。否则,讨论将是不完整的。 2.3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今年的试卷中,更多的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例如文理科(21),(22),文科(13),都是利用了函数和方程的思想。 例1 (理科(22)设抛物线的方程为,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过引抛物线的切线,切点分别为 。求证:三点的横坐标成等差数列证明:由题意,设,由得 , 则 ,所以 , 因此 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 因此 是下述方程的解 因此 , 结论成立。例2 已知圆. 以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作为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和顶点,则适合上述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解析 设双曲线的实轴为,虚轴为,令, ,则圆和轴没有交点;令 ,得,解方程得: ,则, , 因此,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2.4 变换的思想例1 (文15)已知,则的值等于_解析:做变换,则, 故,则问题变得简洁明了,答案为2008。例2(理(21)已知函数其中, 为常数, 求函数的极值。 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 当时,有解析:做变换, 则,同样能简化解题,使思路更清晰。2.5充分体现,挖掘考生的各项数学能力数学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2008年试题中,这些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 运算求解能力:文(2),(5)(7)(8)(11)(15)(16)(17)(20)(21)(22)理(1)(2)(5)(6)(9)(15)(17)(18)(19)(21)(22)2、 数据处理能力: 文(9)(18) 理(8)(18)3、 空间想象能力: 文(6)(19) 理(6)(20)4、 抽象概括能力: 文(9)(18) 理(3)(4)(7)(12)16)(19)(21)(22)5、 推理论证能力: 文(8)(12)(19)(20)(22) 理(19)(20(21)(22)6、 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文(9)(18)理(8)(18)2.6 体现宽口径,多角度的命题思路2008年的试题中,体现命题者这样一种命题思路,即鼓励考试宽口径、多角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某一成法,不局限考生的思想,每个命题尽可能让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均能得到好的结果,避免思路单一,想到了就能做,想不到就失败的“华山一条道”的尴尬局面。例1 ( 理科(22)设抛物线的方程为,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过引抛物线的切线,切点分别为 .求证: 三点的横坐标成等差数列 已知当点的坐标为时, 求此时抛物线的方程 是否存在点使得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抛物线上,其中,点满足(为坐标原点)。若存在,求出所有适合题意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作为最后一道大题,也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法很多,对于第一设问,考生可以从切线方程入手,也可以从平面几何的观点入手,第(3)问,考生可以从几何本身入手,得到结果,显得很简单,也可以从代数方法入手,也可以得到结果。三 抽 样 分 析今年山东省共有742642名考生参加了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其中408051名普通理科考生、216841名普通文科考生、22519名艺术理科考生、84639名艺术文科考生和10592名体育考生。为了了解考生的答卷情况,我们从全省普通理科、普通文科、艺术理科和艺术文科考生的试卷中,各分别抽取了部分样本,进行了抽样分析抽样结果如下(见表5表14):表15 和表16给出了所有考生的分数分布(以10分为段)总人数742642体育10592普理408051艺术理22519普文216841艺术文846393.1 2008年山东省高考数学试卷各项指标分析图表(见附录)四 对中学数学教学与学习的启示今年是我省进入新课改后的第二次高考,今年的高考命题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提供哪些重要的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考命题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学推行新课改的力度和发展新课改的深度。因此,今年的高考试题和考生答卷情况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进行深化课程改革,更全面的推进中学素质教育,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在高考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以反思我们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促进我们的中学数学的教学与学习。 1 坚定新课程改革方向 从这两年全国课改省份的高考试卷可以看出,新课标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均占有较大比例。所以,执行和推广新课标是大势所趋。注 新课标增加内容主要指:统计中的直方图、散点图和回归直线方程、三视图、程序框图、简易逻辑用语、文科的复数和系列4的内容。在今年的山东省高考试题中,新课程中新增加的内容所占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考查了茎叶图、标准差、三视图、程序框图等, 文科还考察了复数的内容, 体现了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视,也明确了高考支持新课程改革的命题原则。为了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加教学的实效性和计划性,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标(包括考试说明)特别是对变化的内容和要求更要细心地研讨,根据新课标的变化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今后我们应该坚定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课程改革。2 狠抓基础,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从今年包括近几年的试卷统计情况来看,许多不重视“双基”的考生,很难取得高分。虽然我省率先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高考改革需要一个稳定过渡的过程。高考命题总是试图在形式与内容的改革创新和相对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点,因此,每年试题的框架主体都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零点、图象性质及变换;三角函数及其图象的基本性质;向量的基本运算;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数列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空间图形的识别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包括面积、体积和理科的夹角和距离);古典概型的方法;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散点图、茎叶图、直方图、回归直线方程、方差、标准差)等。“双基”也是与时俱进的。新的“双基”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一是和“图”有关的内容如:三视图、统计图、程序框图、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变换、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二是与“函数”有关的内容,如函数的性质及围绕研究函数性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变换的思想方法;三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如统计与概率、线性规划等相关的应用问题。3通法为主,变法为辅,培养能力 重视中学数学的通性通法,倡导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努力培养学生“六种能力、二个意识”。数学能力包括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与以前有不同,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前者与统计有关,后者与应用问题有关。另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力之一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是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通法之外,其他的方法也是处理问题的一个方面,虽然是次要的,也应该有所体现,例如理科(21), 证明不等式时,作为通法,利用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导数,只能证明当为偶数时,对于为奇数的情形,则需要通过放缩不等式的方法来处理,这是通法之外的一个不等式的重要的证明方法。 4重视语言,提高素养。数学素养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其数学语言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的差异。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经过高中(包括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具备初步的数学语言理解、转化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人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的基本标志。 尤其是当前高考考试形式主要考查的是书面表达能力。试卷能否得分,不唯你会做,重要的是你要准确的表达出来,卷面上的文字表述务必正确、简洁; 文字书写力求工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述(包括作图)能力的培养,以求达到数学语言运用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五 评阅中发现的问题1 概念不清 如文科(18)第一设问得概率表达如下都是错误的:=, 或者,或者“可能的概率如下”, 这些表述都是错误的。文(19)中,有的考生表达线面关系用也是不对的;理(18)的求解过程中,有的考生人认为(不管事件是否独立), 或者,说明考生对同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的求法模糊;有的考生求出的概率或者或其他大于1的数值, 体现了对概率的概念不理解,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理科(22), 很多考生将切线理解成弦长等。2 基本功不扎实 在文理科(17)题,反映了很多考生基本功不扎实,例如重要的两角和与两角差的公式记不牢,这是三角函数中最重要的公式之一,在考试说明中,是要求掌握的内容,但是考生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 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不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理科(21), 分式函数的求导,很多考生都求错了,这反映了考生基础不扎实,分式函数也是考试大纲里明确要求掌握的; 在文科(19)题关于立题几何问题中,反映出考生对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熟悉,不理解,概念模糊, 有的考生认为只要平面内的直线垂直于平面的交线,则, 有的考生甚至认为, 只要平面的直线和平面内的直线互相垂直,则;在文科(22)中很多考生不理解曲线所围成的图形,导致该题无法入手, 狠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打好基础,是中学数学教学的根本。3 表述不清楚, 省略了必要的步骤 有的考生,步骤省略很多,甚至只是给出答案,例如理科(22)得第一问中, 考生得到了关于三点横坐标满足的方程,很多考生不加运算就得出 , 步骤跳跃太大,其实这里有一个销参数的重要过程,也是本题考查的内容之一,很多考生在销参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体现了运算能力的不足。因为表述不清楚,使很多考生丢掉相当的分数,希望考生注意,也希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这一点。4 做题马虎,潦草 很多考生因此丢分,丢了很多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考生的特别注意,有的考生,推理都很正确,结论也对,但是在最后总结时,却写错了,或者前面对,写到后面就错了,这都是不应该发生的错误。例如在文科(18)中的题干中,明确写着“现有8名奥运会志愿者,其中志愿者通晓日语, 通晓俄语,通晓韩语。 从中选出通晓日语、韩语和俄语的志愿者个1名,组成一个小组”。但是很多考生却理解成通晓韩语, 造成无谓的丢分,理科(22)中,很多考生将切线斜率写错,应该用切点表示,因为马虎,却用动点的坐标来表示, 另外切线方程本来应该是, 因为疏忽,却写成, 导致该题整个结果都错,损失惨重。考生务必要养成细心的习惯,不惟对考试有利,对考生的一生都是重要的习惯。5 拘泥成法,思路不够开阔 在理科(20)题的求证过程中,特别是第(2)问的求证过程中,许多考生通过建立坐标系来求证,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实际上这个题,利用几何方法,直接找到最大角,然后利用边角关系,可以很清晰明了的求得结果。这反映了考生,思路单一,不够灵活,也给我们中学教学敲了警钟,忽视立体几何中的几何证明方法是错误的。6 运算能力尚待提高 计算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掌握的能力。在阅卷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考生的数据运算能力尚待提高,例如文科(15),答案是2008,有的考生写2004,也有的得1998,2007等,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考生已经掌握了这道题目所需的知识点(换元,求函数值,换底公式),问题出在最后的计算过程中, 是最后的计算出了错,导致该题丢分,今年的数列题(理(19)文(20),也是对考生运算能力的一次考验,许多考生算不出是第几行第几个元素,导致该题第二问丢分, 在文理科(17)中, 反映了考生对三角函数运算整理能力较差,文科(19)题,很多考生在求四棱锥的体积的时候,求底面面积时出错,导致丢分; 理科(22), 很多考生在证明第(1)问三点的横坐标成等差数列时,已经写出了三点横坐标满足的方程,但是在整理时,却算错了,在第(2)问确定抛物线参数时,也是因为运算失误导致丢分。分析原因, 我们现在的考生平时对计算器的依赖性太强,任何运算,只要是计算器能做的,他们就不再去做,全部交给计算器来完成,但是高考过程中,又不允许使用计算器,使得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不会算,算不准, 综合今年考生在高考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认为:必须加强中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7、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今年的题目的一个特点是多层把关,难题不局限于最后一题或两题,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还是解答题,都有把关的题目,而这些题目都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上,从考生答题中可以看出,考生对这部分题目感到发懵,不知道如何下手,反映了考生需要加强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训练,理(12)(15)(21)(22)文科(12)(13)( 20) (22) 都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几个题目,很多考生答得不理想。六 对未来高考命题的思考高考命题应往何处去?如何命制高水平的试题,以达到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新课程改革,有利于中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1 追求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完美统一 高考命题应视为新课改的一部分,应该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追求和新课改的完美接轨。真正做到“高考支持新课改”的理念, 从命题角度看,高考命题应体现新课改的内容和理念,命题要和新课改的教学规划相配合,只有两者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稳步有序的发展。2 追求“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理念 现在的考生, 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每天有做不完的试题,教师有批不完的试卷,教师和学生都在做一种机械式的学习,这绝不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解放学生, 首先应该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从复习资料中解脱出来。为解决此问题, 高考命题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我们的高考试题,应该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让考生回到课本的学习中来,而不是在复习资料中拼搏。今年的试题中,我们可以感到,命题者在做这样的尝试,例如理科(1)(2)(5)(9)(10)(13)直接考查数学概念和相关定理,尽管改变外在的形式,并未改变原来的思想意图,理科(21)第二设问,不等式的证明也是脱胎于教材的一道习题 ,而且这个不等式是证明的核心,如果考生基础扎实,对课本复习充分, 则该题的得分会更高。3遵循“多课时,多分值”的原则 中学教学过程中, 有的知识点,学时多,但是如果在高考命题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很难保证这部分知识的满课时学习,只要高考存在,教学中就必然受到影响,哪里分值大,哪里就受到重视,那里的教学课时量就大,有考试,就有应试,这无疑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高考在现阶段是必须的, 我们无法取消考试,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这样的弊端, 多课时,多分值的原则,就是应对这种局面的一种方法。4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高考命题中,题量大,考生的思考时间很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大的题量,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熟练程度,而弱化了对他们的各种能力的考核。如何改进考试形式,加大考试的思维量,扩大考生的思维空间,让考生有相当的时间思考,又不影响试卷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七 附表表1: 知识点分布理科文科题号分值题号分值代数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5(1)(4)9复数(2)5(2)5三角函数(1)(5)(15)(17)26(1)(8)(10)(17)27函数(3)(4)(14)(21)26(3)(4)(5)(12)(15)(21)36线性规划(12)5(16)4数列(7)(19)17(20)12导数与积分不等式(14)(21)(16)(21)1610(21)(7)(21)129几何向量(15)4(8)5立体几何(6)(20)17(6)(19)17解析几何(10)(11)(22)24(11)(13)(22)23概率统计统计(8)5(9)5概率分布(7)(18)17(18)12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9)50算法算法与框图(14)4(14)4表2:新课标新增部分内容课时数与在试卷中占分数比例对照表理科(180+108课时)课时数课时比例分数分数比例算法与框图124.2%42.7%统计与概率24+2216%2214.7%合计5820.1%2617.3%文科(180+72课时)课时数课时比例分数分数比例算法与框图12+67.1%42.7%统计与概率249.5%1711.3%合计4216.7%2114%表3 文理科试题对照表理科文科相同题题号(1)(2)(3)(5)(6)(19)(1)(2)(3)(6)(10)(19)分值37分(08年)46分(07年) 41分(06年)37分(08年) 48分(07年) 41分(06年)百分比24.7(08年)30.7(07年) 27.3(06年)24.7(08年) 32(07年) 27.3(06年)姊妹题题号(15)(17)(8)(17)分值16分(08年)20分(07年) 60分(06年)17分(08年 )21分(07年) 60分(06年)百分比10.7(08年)13.3(07年) 40(06年)10.7(08年) 14(07年) 40(06年)不同题题号(4)(7)(8)(9)(10)(11)(12)(14)(16)(18)(20)(21)(22)(4)(5)(7)(9)(11)(12)(13)(15)(16)(18)(19)(21)(22)分值93分(08年)84分(07年) 49分(06年)92分(08年)81分(07年) 49分(06年)百分比61.3(08年)56(07年) 32.7(06年)61.3(08年)54(07年) 32.7(06年)表4 应用题分布表理科文科应用题题号(8)(20)(8)(19)分值17分(17分)17分(17分)百分比11.3(11.3)11.3(11.3)表5:卷一解答情况统计表 (样本容量 :普理50000,普文50000)科类普理 普文 题号满分答案A(%)B(%)C(%)D(%)难度答案 A(%)B(%)C(%)D(%)难度15B1.5787.25.405.830.87B3.0573.0214.427.400.7325D3.478.474.1283.890.84D4.5212.047.5174.080.7435A82.134.816.76.320.82A63.1212.9312.689.400.6345A70.8815.699.064.220.71C1.8530.4950.8714.90.5155C6.786.2181.335.590.81A91.043.172.601.320.9165D3.0813.167.2576.490.76D5.6023.3710.2258.960.5975B4.6182.606.036.710.83D2.0311.367.7976.980.7785B3.6189.484.602.270.89C6.678.1776.746.550.7795C3.532.890.662.960.91B8.3475.156.348.300.75105A89.113.443.543.880.89C16.9012.5061.647.110.62115B8.4878.726.206.550.79B4.6575.798.469.240.75125C2.3119.6664.2913.670.64A40.3917.0818.0022.630.4平均分48.8440.89难度0.810.68表6 卷一成绩分段统计表(样本容量:普理50000,普文50000)分数段普理普文人数累计人数比例 %累计比例人数累计人数比例 %累计比例6005000001003586500007.17210050-59253315000050.66100158284641431.6692.8340-49145142466929.0349.34131023058626.2061.1730-3956171015511.2320.3187111748417.4234.9720-29279545385.599.085432877310.8617.5510-19149817432.993.49218633414.336.680-92452450.490.49117311732.352.34科类艺术理 艺术文题号满分答案A(%)B(%)C(%)D(%)难度答案A(%)B(%)C(%)D(%)难度15B4.30 67.86 19.50 8.34 0.68B10.82 67.43 16.06 5.68 0.6725D9.98 16.57 16.49 56.96 0.57D6.83 15.70 11.65 65.83 0.6635A40.18 17.37 22.60 19.85 0.40A42.51 21.33 21.87 14.30 0.4345A48.24 20.94 19.72 11.10 0.48C6.35 54.40 29.44 9.82 0.2955C40.28 30.63 29.10 0.00 0.29A100.00 0.00 0.00 0.00 1.0065D5.84 17.83 12.54 63.79 0.64D5.64 23.25 24.89 46.21 0.4675B8.22 61.36 16.49 13.93 0.61D2.60 13.93 10.38 73.09 0.7385B7.01 76.06 10.05 6.88 0.76C10.72 15.26 64.97 9.05 0.6595C16.11 10.14 64.13 9.62 0.64B12.22 63.97 12.56 11.24 0.64105A53.56 15.92 13.64 16.88 0.54C20.83 20.97 48.32 9.88 0.48115B21.79 56.57 15.14 6.50 0.57B50.17 49.63 0.12 0.08 0.50125C6.97 32.99 37.47 22.57 0.37A16.54 18.87 40.34 24.24 0.17平均分34.1833.48难度0.570.56表8 卷一成绩分段统计表(样本容量:艺术理10000,艺术文10000)分数段艺术理艺术文人数累计人数比例 %累计比例人数累计人数比例 %累计比例60010000010050-59548100005.4810040-493322945233.2294.5230-393145613031.4561.320-292349298523.4929.8510-196026366.026.360-934340.340.34表9:卷二解答情况统计表 (样本容量 :普理50000,普文50000)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合计普理满分444412121212121490均分3.043.192.892.257.958.394.095.412.622.1441.96标准差1.711.611.791.984.173.104.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碱石合成醇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液晶显示器件阵列制造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医疗器械装配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锅炉除灰、脱硫、脱硝设备检修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辽宁省沈阳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数学模拟试卷练习卷含解析
- 银行技术岗测试题及答案
- 卫生法规及多领域知识点执业考试模拟试卷
- 银行智力测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远程营销面试题及答案
- 银行应届生试题及答案
- 胖东来店长培训课件
- 老年急危重症容量管理急诊专家共识解读 2
- 2025年4月自考00841第二外语(法语)试题
- 《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 访问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生青春期教学课件
- DB61T-建设项目使用草地现状调查技术规范
- 安徽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应用BIM技术招标投标评标办法实施导则(2025版)
- NEDD4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继发耐药中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启示
- 急诊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 (高清版)DG∕TJ 08-207-2008 房屋修缮工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