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韵之离骚”解 09级外汉班 孙晨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和文学巨作。鲁迅在其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认为“史家之绝唱”是对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重要贡献而言。而“无韵之离骚”则大多是对史记在文学性方面地位的肯定。所以欲解“无韵之离骚”,应从史记的文学性入手,与离骚篇予以比较,从而找出其相同之处,此乃要紧之处。第一、史记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与离骚在文学上地位同等。(诗史创造、散文史创造)。史记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虽说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及专题的历史著作,但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再加上史记具有作者浓郁的抒情成分,这使史记具有了诗史的特点朱熹楚辞集注卷一说道:“然诗之兴多而比赋少,骚则兴少而比赋多”。这是就离骚内容而言。戴志钧也在也谈的整体结构和求女、问卜、降神的问题(中州学刊1987年第3期)和论离骚的形象体系和抒情层次(论骚二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91-111页)提出一个中心链条、两部分和三个抒情层次的观点。一个中心就是对美政不能实现的忧愤的基调。具体表现为对楚王的忧怨,对党人的忧愤,对兰惠变质的忧哀。两部分就是前一部分写抒情主人公现实政治斗争经历和不幸遭遇,以实为主,以虚为辅;第二部分则是写抒情主人公政治斗争失败后的心灵矛盾、理想追求和幻灭,以虚为主,以实为辅。综上可以看出,离骚虽为骚体诗歌,但其也有历史传记的某些印记。可以说离骚为屈原为自己做的传记。但唯一与史记不同的是,离骚毕竟是骚体诗,有自己作为诗歌的韵律。而这些,史记作为历史传记,则不具备。可以说,史记是诗史或散文史。就其相同的文学地位,也是鲁迅先生将史记喻为无韵之离骚的重要原因。第二、司马迁与屈原有相近遭遇,并在屈原的鼓舞中吸取力量。鲁迅在其汉文学史纲要这样记载司马迁:“被刑后为中书令,因益发愤,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终成史记一百三十篇。”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这样记载屈原的:“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 也。王怒而疏屈平。” 这也许就是历史是的偶然,司马迁和屈原这两位不朽的文学大家,都在自己正值作为的年纪,遭受了可让其致命的打击。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不平而鸣”,他们有冤屈,他们有不满,他们有不平。然而,却无法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到解脱。于是,他们选择了文学创作。屈原批发垢面,独吟离骚于汨罗江畔,司马迁深陷冤狱,忍辱负重而作史记。 是否屈原曾经影响过司马迁,司马迁曾用起精神来激励过自己?我想,从司马迁的经历来看,也许,出生在史学传家的大家望族的司马迁,也许真的有一天,在史籍库中看到过屈原的资料。这种情况是很可能的。因为屈原太有影响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早就盛行于湘江流域,而司马迁幼年力学,“年十岁则诵古文”。古文,秦朝以前篆文写的古书,以区别始皇焚书以后流行的隶书所写的典策。青年壮游,“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雪,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婆)、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穷)、笮(作)、昆明,还报命。”所以,屈原的那种对理想的追求,对司马迁一定有或深或浅的影响。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视为榜样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也许,鲁迅正是考虑到两位大家如此相近、相通的人生经历,才将司马迁的史记与屈原的离骚在文学想方面相提并论。第三、司马迁的史记与屈原“遭忧作辞”,“发愤抒情”一致,在作品中寄予了愤恨不平。史记文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抒情性。史记中有些作品篇幅不长,而通篇像一首诗,如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就是这样的。但史记中大量篇章的抒情性是在于作品的夹叙夹议,以及融浓厚的爱憎感情于叙事、描写之中。如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李将军列传等就是这样的。整部史记是一曲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部饱含作者满腔血泪的悲愤诗。鲁迅曾说司马迁“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汉文学史纲要)史记的主观色彩与其抒情性,在历朝“正史”中是最浓厚、最突出的。而屈原的离骚,其中的愤恨不平,处处可见。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音免)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音屯)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音克)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耻辱之义,诟与此亦同)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此也是鲁迅先生为何喻离骚于史记的重要原因。第四、司马迁的史记与离骚都有一种悲剧美。陈炳良的的悲剧主题(新亚学术集刊1978年,比较文学专号),则运用了西方悲剧的理论,把屈原看作为一个悲剧英雄,然后结合屈原的悲剧命运,对离骚的结构特征,就是由悲剧英雄-命运逆转-矛盾冲突-对真理认识等构成了诗歌的流程。史记作为纪传体史书,对于人物的命运非常关注,而且,司马迁更加倾向于历史人物的悲剧美,者无不与司马迁所遭遇不幸之后,有一种英雄相惜之感。这让读者读过之后,无不为之感动。如司马迁描写的项羽,实际上是一种性格和责任不相符合的悲剧,李广则是生不逢时的悲剧。李广屡次参加战争,虽有军功,但都未能够得到奖赏,最后随卫青出塞,迷失道路,自刎而死。李将军列传说:“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鲁迅先生也有可能是将这一点考虑在内,所以作此论断的。 第五、司马迁的史记和屈原的离骚都重视“人”的感情。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有震铄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有家喻户晓的朝臣如管仲、晏婴、萧何、张良;有百战百胜的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有改革家如吴起、商鞅、赵武灵王;其他节烈型的有屈原、王蠋;口辩型的有张仪、苏秦、郦食其;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轲、朱家、郭解;滑稽型的有淳于髡、优旃等等。他们千姿百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约有一百多个。 而且,史记人物与先秦文学人物的显著差异在于它们鲜明的个性。由于作者十分注意设身处地揣摩每个情节、每个场面的具体情景,并力求逼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股权稀释比例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股东退股注销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股东书面协议书
- 2025年家政服务师职业技能考核模拟题集及培训教程
- (2025年标准)购买运输服务协议书
- 湘教版二年级美术课时安排计划
- 护理院护理管理
- 2025年建筑设计师面试预测题及行业趋势解读
- 2025年船舶驾驶员英语考试模拟题
- 护理文职岗位介绍
- 工作交接表模板
- 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课件
- 数据治理与数据中台建设方案
- 全册(教案)人教精通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DL-T5455-2012火力发电厂热工电源及气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技术
- 公司自行车管理制度
- 《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
- 蒋诗萌小品《谁杀死了周日》台词完整版
- 6G网络中的垂直通信和切片技术
- 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