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1页
2011届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2页
2011届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3页
2011届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4页
2011届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届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分析一、命题思路:1体现三大特点,形神模拟高考。2011年我省将迎来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由于我省新高考拟采用新课标全国卷,因此,今年的二测与一测一样,仍然体现以下三大特点:题数题型同高考,答题形式仿高考,作文评卷似高考。(1)由于二测命题时河南省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尚未出炉,所以二测命题从试卷结构到考试内容仍然考虑的是与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保持一致。(2)与一测一样,二测仍然采用网上阅卷,按新课标全国卷的形式分别设计了试题卷和答题卡。(3)作文评卷与高考一致,采用两人分别打分取平均分的形式。一、二评打分误差在一定分值以内的,取二者的平均分;一、二评打分误差超过该分值的,三评,三评分与一、二评分接近者(在一定分值以内)取平均分;三评分与一、二评分均超过一定分值的,上交组长仲裁。2. 体现阶段复习,规范复习安排。按照我市毕业班复习安排,第二阶段复习(2011年1月上旬2011年3月中旬)为专题复习阶段:结合“选修”,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结合“选修”,突出重点。(1)新教材教学:完成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等自主选修模块(各校可从中自主挑选至少2个模块选修)的教学。(2)专题复习:本阶段复习可结合选修教材,对“高考方案”中必考和选考的知识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要求:(1)自主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三个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新闻阅读与实践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了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重点为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结合起来进行;建议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的复习可与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题变化趋势。新课标考试大纲与大纲版考试大纲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地方值得研究,诸如考试内容,难度要求,各部分比例等。复习时要破除旧观念,认真逐条对照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针对性。3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这一特点在第五大题13、14题句子的选择(涉及香港导游与内地游客发生殴斗事件、上海世博会、2011年春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沈阳火灾事故、苏丹南方公投等内容),16题为“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辩论会拟写辩词,第六大题写作以最近轰动美国教育界的“虎妈”事件为材料,以及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我所认识的盖茨上都有所体现,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4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考查重点。二测命题紧扣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能力要求和内容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如第二大题8、9两题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和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三、四大题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五大题15题通过“语句衔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其中涉及到语意表达的逻辑顺序、前后照应的运用等能力的考查;16题为“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辩论会拟写辩词,涉及到语意表达的准确、鲜明等能力的考查;17题仿写语句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同时,我们有意识地在二测命题时突出考查重点。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考查的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第二大题(一)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史传类”文章,(三)名篇名句默写考查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50篇79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篇目,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小说,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人物传记,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是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第六大题“写作”考查的是“新材料作文”。而一些二测没有考查到的内容(如自然科学类论述文、散文、新闻报道等文体)在2011年高中毕业年级考前测试三套题(三套题分别由省实验中学马兰和郑州九中赵自乾、郑州二中董宁和郑州101中学金毅、郑州外国语中学陈敦贤和郑州中学李兰六位老师命制)中加以考查。二、考生答题情况及复习建议: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答题情况1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答案为C(偷换概念,“院体画”不同于原文所说的“南宋山水画”);学生选A项1873人(3.5%),选B项2815人(5.3% ),选C项38332人(72.3%),选D项8509人(16.0%),多选2人,未选1487人(2.8%)。2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C(以偏概全,不是“都是”而是“大都是”);学生选A项4111人(7.8%),选B项18623人(35.1%),选C项18658人(35.2%),选D项10131人(19.1%),多选3人,未选1492人(2.8%)。3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B(对南宋山水画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过于绝对);学生选A项1883人(3.6%),选B项46046人(86.8%),选C项2130人(4.0%),选D项1461人(2.8%),多选3人,未选1495人(2.8%)。复习建议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新课标全国卷”)对“现代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题号题型考查点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客“文学创作”(文学)概念“变形”(艺术)概念“诗与歌词”(文学)理解“书法”(艺术)概念2客理解分析理解理解理解3客理解分析分析推断理解分析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现代文阅读”部分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11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虽然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的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自然科学类论述文的复习不能舍弃。(2)考查角度上,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点,注重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辨认、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3)树立整体阅读观念。首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进而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自然科学类论述文抓主旨,抓信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抓观点,抓材料)。(4)坚持“三字方针”:读(题干选肢,审清题意)、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比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现象如此物变彼物(张冠李戴),或然当必然(说法绝对),将来变现在(时态不当),部分成全部(以偏盖全),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指此却是彼(指代不清)等。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情况4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答案为B(输:缴纳。结合语境推断);学生选A项13216人(24.9%),选B项21460人(40.5% ),选C项13567人(25.6%),选D项3252人(6.1%),多选6人,未选1517人(2.9%)。评:注意积累,结合语境。5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D(是说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非余良肱所为);学生选A项794人(1.5% ),选B项14935人(28.2% ),选C项1113人(2.1%), 选D项34682人(65.4%),多选5人,未选1489人(2.8%)。评:细辨行为,筛选排除。6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D(理解有误,执政大臣并没有采纳余良肱的意见);学生选A项2397人(4.5%),选B项5158人(9.7% ),选C项7543人(14.2%),选D项36386人(68.6%),多选3人,未选1531人(2.9%)。评:借助选支,理解文意。7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B级。(平均分5.98分,得分率59.8%)评分细则(1)有人附着(靠近)府吏的耳朵说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是盗贼,/马上逮捕审问他,赃物全部搜获。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或”(有人,有的)、“阴”(暗中,暗地里)、“诘”(追问,审问)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2)朝庭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就被搁置。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贷”(借)、“会”(正好,恰逢)、“遂”(于是,就)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补充:基本原则: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句子大意只要大致正确即可得分,但是关键词必须翻译且翻译准确方能得分。关键词能译出近义词也可得分。比如,“或”,可译成有人、有的、有的人;“阴”,可译成暗中、暗地里、私下里、私底下;“诘”,可译成追问、审问、诘问、盘问、拷问、审讯;“贷”,可译成借、借钱、借贷、贷款、向借款;“会”,可译成正好、恰逢、正赶上、碰巧、适逢;“遂”,可译成于是、就、便。答题情况(郑州一中郑清河老师总结)此次文言文翻译的难度不太大,很多考生能得到7分,得满分的考生也不少。考生答题中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关键词不译。文言文翻译一定要有关键词意识和字字落实的意识,但有些考生漏掉关键词导致失分。比如翻译第一句时答“有的人在小吏耳边说话,良肱知道了他是盗贼,马上抓住他,将赃物获得”,没有翻译关键词“阴”和“诘”。翻译第二句时答“朝廷上讨论在京城借贷百姓的钱财,余良肱极力反对此事,大臣也都这样认为,这件事就被停了下来”,没有翻译关键词“会”和“遂”。关键词翻译错误。两句中的六个关键词都是文言文常见词语,难度并不大,但还是有考生译错。出现错误较多的有:“或”,错译成“偶尔”“有时”“间或”“当时”;“阴”,错译成“心中”“心里”;“贷”,错译成“征收”“收税”“拖欠”;“会”,这是今年一检翻译中考察过的词,但还是有考生译成“开会”“会议”“等到”;“遂”,错译成“最终”“终于”。大意译错。文言文翻译需要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叙述的事件、主语、情感倾向等,然后再逐字对译,这样才能保证大意正确。有些考生或者没有结合语境,或者不理解某些重要词语的含义,导致大意跑偏。比如:“有附属的官吏悄悄地在耳边说话,良肱暗中把他当成盗贼”这种错误较多。根据上文可知,盗贼应该是所抓平民中的某人,而非官吏。“有的官吏听说,余良肱暗中知道盗贼是谁,没有抓捕审问,而是把赃物全都占有。”“朝廷决定搜刮京城百姓的钱财,余良肱争取做这件事”余良肱变成了反面人物。要知道,考试中出现的传记表现的都是正面人物!“朝廷决定借钱给京城的人民”文中明明说“方关、陕用兵”朝廷正需要用钱,怎么可能再借钱给百姓呢?典型的不结合语境想当然地胡乱翻译。译文中出现错别字,有语病。比如“贷款”写成“货款”,“审讯”写成“审训”等。答错区域。有个别考生,把诗歌鉴赏题答在翻译题的位置上。满分示例:(1)有人附在官吏的耳边说话,余良肱暗中推测他就是盗贼,马上逮捕并审问他,偷的赃物全都找到。有的人附在吏的耳边低语,良肱暗知他就是盗贼,马上抓捕诘问他,赃物全部追缴回来。(2)朝中商议向京城的百姓贷款,余良肱竭力争辩(反对),恰逢大臣们也这样认为,提议就被搁置一旁。朝廷商议借在京城老百姓的钱,余良肱极力反对,正好大臣也认为他的话有道理,于是这个建议就被放弃了。备考建议:立足课本。考试中的文段来自课外,但知识源于课本。文言文翻译中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课文。要引导考生充分利用早读阅读课本选文,注意总结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多练,增加文言词汇量,积累答题经验。能否准确翻译文言语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言词汇量的多少。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多读文段,积累文言词汇;多做练习,积累答题经验。树立语境意识,学会以文解文。要引导考生把要翻译的句子还原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的大致内容,比如叙述的是什么事件、句子的主语、情感倾向等,以文解文。忠实原文,字字落实。要引导考生坚持“直译”的原则,字字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关键词不失分,大意翻译准确。复习建议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题号题型考查点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4客新唐书?韦丹传(史传)实词晋书?嵇绍传(史传)实词宋史?朱昭传(史传)实词明史?花云传(史传)实词5客筛选信息筛选信息筛选信息筛选信息6客分析概括分析概括分析概括分析概括7主翻译10分翻译10分翻译10分翻译10分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查与“大纲卷”一样选择的是“史传类”文章,设题角度也与“大纲卷”相同,考查实词、人物评价(筛选信息)、文意理解、翻译句子四个知识点,题型和赋分也与“大纲卷”相同。因此,我们2011年新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回归课本,做好知识积累。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一定要抓好课本复习,把必修1必修5中每一篇文言文中常见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一下,如文言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8个)、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主谓倒装等)等,使文言知识系统化,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2)要精讲精练,掌握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可将给出的词义代入原句,通顺就对不通就错。“筛选并提取信息”题,先找出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要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文言文翻译”题,要牢记“六字法”,即“留”、“对”、“换”、“删”、“补”、“调”。其中“留、换、删”是用于解词,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补、调”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3)要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理解翻译句子时注意要逐字逐句直译,字字落实;要联系语境理解句意,高考考查词语句子都离不开具体语境,即“动态意义”,而非“静态意义”词典中的意义。翻译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二)古代诗歌阅读8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级。平均分2.69分,得分率53.8%。评分细则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3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2分;“/”前后内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补充:本题分两问作答。第一问,要有具体描述和概括结论两部分。第一部分2分,只要答出溪水边、城郭旁等春寒消退给1分,答出天转暖、花开花影和莺鸟啼鸣等又给1分。第二部分只要写出春景、春天景色即可得分,不一定要写出暮春、热闹等字眼。当然,写出更好。如答成凄清、冷寂的景象则不得分。结构可先分后总,也可先总后分,共3分。第二问,共2分,三个要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答案可以不出现专有术语,如“以乐景衬哀情”“触景生情”,然答案中须有术语意思的语言。如不写“以景衬情”,而答成“虽面对这么美好的春景,但作为远谪他乡的孑然一身的词人来说心情却是悲凉、哀怨的”也可;不写“触景生情”,而写成“眼前春色(美景)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对朋友同僚的想念)”也可。答题情况(郑州五中白新亮老师总结)得分情况:本题满分5分,考生得3分者最多,约占总数的一半(48%),其次是得2分者和得4分者,得2分者又约是得4分者死亡2倍。存在问题: (1)分不清乐景与哀景(雾里看花使人迷)。由于受词中“乱”“碎”字眼的影响,尤其是受整首词思想情感的影响,相当部分考生误认为哀景。如:“写春天即将走完,花叶凋零,鸟儿也不再清脆的鸣叫,主人翁举酒冷饮,空对着傍晚的天空。作用:以哀景衬哀情,为下文抒情作铺垫,并且营造一个荒凉的伤感范围。”(0分)“描写了城里、河水、花、莺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寒去春来的早春图,花影乱,莺叫碎,描绘了一种凄凉、孤独的心情。” (0分)注唐宋词鉴赏辞典里对“花影乱,莺声碎”这两句词的赏析:从字面上看,好似出自唐人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然而词人把它浓缩为两个三字句,便觉高度凝炼。其中“碎”字与“乱”字,用得尤工。莺声喃喃,以一“碎”字概括,已可盈耳;花影摇曳,以一“乱”字形容,几堪迷目。昔人有诗云:“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俱以乱字状花之纷繁,可谓各极其妙。(2)贴标签现象较为常见。什么“奠定了全文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等,而词中前四句并没有这样的作用,却硬是用自己平常所学东西妄贴标签。思想情感不够具体,仅用简单的愁苦、抑郁等字眼。如:“这四句词奠定了全词的基调,为最后一句埋下了伏笔,欲扬先抑,使全词更加出彩。”(0分)(3)基本概念不清。“开头四句”,在诗词中,每一小句就算一句,而不像平时所说的一句号为一句。导致对整个上阕的分析、描述。不知“作用”与“手法”的区别,把“借景抒情”“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当作“作用”来回答。意象与景象混淆不清。本题要求简要描述景象,而有的学生仅仅把几个意象进行罗列。如“词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暮春图,写了花、莺、碧云等景象”满分示例:词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水融融、春寒渐退、繁花影乱、莺鸟乱啼的生机勃勃的富有活力的春天热闹景象。作用:开篇以生机盎然的画面呈现于读者眼前,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接下来笔锋一转,满眼宜人的春色而自己因被贬内心愁苦而无心赏悦。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增其愁苦抑郁哀痛之情。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春天来到寒意退去到处都是乱花迷人、莺歌燕舞的早春(应为“暮春”)景象。作者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作者内心的伤悲。点明了时间环境,抒发了作者被贬的愁闷之情。9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平均分2.66分,得分率44.3%。评分细则“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手法2分,双关、借代、比喻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各2分,意思对即可)答题情况(郑州九中赵自乾老师总结)存在问题:(1)不看命题要求,导致答非所问。高考作为选择性考试是有自身特点的,一定会对题目作必要的限制。因此审题一定要细,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对诗歌某一方面设问,还是对诗歌综合要求进行整体鉴赏评价?对诗歌问题地解答,需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否则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失误。如:(因为上传不了,所以此处学生答题图片略去)【说明】这几个学生均是没能够读懂命题指向而答非所问或者没有抓住“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进行赏析,而是从词作的整体进行详细的分析。(2)题目研读不精,造成答题空泛。作为高考试题的诗歌不会太艰深,不会让许多考生都读不懂,而且所选材料内涵一定较为丰富,呈多角度、多侧面的特点,能给考生提供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情况,赏析诗歌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入手。内容赏析点:爱国主义;谴责暴政;谴责骄奢淫逸生活;关心同情民族疾苦;表现自的高尚情操;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讴歌;热爱自然讴歌大好河山;哲理启迪人生。形式赏析点:语言、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具体地讲: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景写情、以情写景、情为景生;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巧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象征等;语言清新、淡雅、明快、含蓄、绚丽、热烈、凝重、沉郁等;风格豪放、婉约,田园诗、边塞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往往会出现泛泛而论,架空分析;或是逐句解释翻译,不作具体中肯的评析。这都是明显违背诗歌鉴赏要求的。因此,必须分析到“这首诗这句话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因为上传不了,所以此处学生答题图片略去)【说明】由于审题不精,而出现类似的空泛不实,或者直接翻译改写原作的现象为数不少。(3)忽视题干赋分,答题要点不全。高考命题有其规律性的东西,每个小题的赋分往往是按照答案要点来设计的,考生就可以按照题干后面的分值来设计答案要点,一般是8分四点,6分三点,4分四点或两点,平时演练时,我们一般主张多答一点,以便能够涵盖住答案的要点,这是比较理想的做法。如果忽视题后的分值,往往会出现要点不全的毛病。 (因为上传不了,所以此处学生答题图片略去)【说明】该题分值是6分,岂能一句话概括的了呢,字数较少也是答题的症结所在;6分题起码要在80100字的范围才可以。(4)忽视注释地位,影响答题准确。 高考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命题,往往会在诗词后面出现一两条小注,其作用不可忽视。一是对作者人生经历的点拨,或是该诗词写作时代背景的解说,或是对诗词中难点重点词语的解释,一般情况是,一旦出现注释,再设计试题时都会考虑到,那么考生答题时就一定要用到它。如果遗漏了这个注释,一则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二则无意中就会影响到答案要点的准确性。比如该题: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那么,词作所反映出来的情感就应该是人生坎坷失意之愁,往昔之回忆中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之愁。请看下面的例子:(因为上传不了,所以此处学生答题图片略去)(5)技巧术语不清,缺少点睛词语。要注意整理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象征、渲染、烘托、动静、抑扬、对比、虚实、照应、托物言志、正侧面描写、联想与想象、寓褒于贬、名褒实贬、借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术语。在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时候掌握并运用上这些术语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文字评论中常用的话并非随处可用的万用灵膏,只有使用恰当才有效果,如果一味的生搬硬套,那就会南辕北辙了。(因为上传不了,所以此处学生答题图片略去)【说明】这些学生组织答案时,往往忽视或者不懂得使用相关的术语,因此答题时也就缺少了点睛之词,往往笼统的加以解释说明,答案显得浮泛不实在,故得分也就相当困难!(6)不懂答题程式,造成条理不清。考生有必要懂得诗歌鉴赏答题的表述程式:这首诗(句话)采用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某某)特点,突出了(表现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这样既不会遗漏要点,也可以让你的答案有条理。否则,东拉一句,西扯一句,造成答案混乱不清的失误。(因为上传不了,所以此处学生答题图片略去)【说明】这些答案基本上是没有层次和条理可言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一个明确的答题思路,因而显得杂乱无章。(7)忽视答题区域,导致无效失分(“夸张”一词超出答题区域,减掉一半分数)(答案跨出了答题区域,导致严重失分)满分示例:(因为上传不了,所以此处学生答题图片略去)复习建议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题号题型考查点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8主宋诗小斋即事(刘一止)句意宋诗题李世南画扇(蔡肇)意象、意境宋词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意境乐府诗雨雪曲(南朝陈?江总)意境、词语9主意象、情感情感、技巧技巧、感情、主题技巧、感情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两个小题,均为主观题;选材上看,两次选宋诗,一次选宋词,一次选乐府诗;考查点设置上看,是“一诗两问”,重点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大多以单独鉴赏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因此,我们2011年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备考时要注意培养以下三种意识:(1)培养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2)强化解题流程。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第一,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诗歌要注意“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诗歌,四看注释,五看试题。第二,看清要求,明确方向。第三,注意表达,规范作答。(3)规范答题意识。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比如: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点评性语句(点评特征、手法技巧、情感意境等);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又如“炼字”题的答题顺序:解释字义,将字放在句中翻译诗句,说一下该字本身的好处(活用或修辞手法),探讨一下该字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再看一下该字在表达诗人思想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在答题格式上,般是先观点,后理由;先概括,后具体。(三)名篇名句默写10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A级。平均分3.55,得分率59.2%。评分细则(1)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答题情况(郑州11中宋向红老师总结)存在问题:(1)记忆不准确,多字、少字、错字、别字现象严重。如:“而后人哀之”中漏掉了“而”,“哀”写成了“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句中漏掉了最后一个“之”,很多同学不会准确书写“鉴”,写作“见”“谏”“签”“柬”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两句中的“则”被替换成了“而”。(2)张冠李戴现象严重,诗句互相串门现象较普遍。如:第(2)句,有很多同学背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第一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或第二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第(3)句中有约20%的同学误记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有一小部分约2%的同学误记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或者把两句顺序弄颠倒了。(3)关于学生的卷面与书写。有些同学的书写不太规范,字体潦草,字迹不清,卷面涂改的地方过多,又脏又乱,很不美观。特别是有些卷子,字体过于潦草,笔下误较多,如缺笔画、多笔画、笔画位置不当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改卷过程中,这些地方都被当作错字处理了。所以,提醒学生一定要准确、规范地书写,以保证会的题不随便丢掉一分。复习建议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名篇名句默写”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题号题型考查点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0主庄子?逍遥游蜀道难(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诗经?氓锦瑟(李商隐)泊秦淮(杜牧)醉翁亭记(欧阳修)出师表(诸葛亮)陋室铭(刘禹锡)虞美人(李煜)劝学(荀子)马说(韩愈)游山西村(陆游)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名篇名句默写”部分的考查,选句涉及初中、高中,以高中为主的倾向并不明显。因此,我们2011年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散记忆,默写准确。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50篇79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会背默,尤其是篇中的易混易错字一定要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2)写后检查,认真细心。要养成写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平均分14.49,得分率57.96%)(5051人选,总人数53018)11(1)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D级。平均分3.77,得分率75.40%。评分细则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对主人公心理的推测不一定准确,但有一定道理;B小说并没有表现“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C对写“发小”的作用是借他之口表现主题思想,没有批判的意图。)答题情况(郑州11中孙书民老师总结)选DE(5分),DA(4分),AE(3分)者较多,其中选DE项者最多,得分率较高。个别考生选B或C项,说明考生没有把握选项中的错误点;还有不少考生,把原本选对的项,改成了分值少的项或错误项,表明他们缺乏自信,希望老师们提醒学生注意。11(2)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级。平均分4.00,得分率66.7%。评分细则开始是单纯的“后悔”,后悔不该玷污瓶体;后来是“接二连三”后悔,后悔小学时、上山下乡中、进城及提干后、与妻子生活过程中自己各种各样的缺点、失误;最后通过反思自己一生,不断检讨灵魂,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他的脾气好多了”)。(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答题情况(郑州47中学刘翠丽老师总结)给分分布:0分64人,1分42人,2分337人,3分738人,4分2251人,5分1451人,6分168人。存在问题:(1)文不对题:误把作用当成心理活动;(2)要点不全:把“反思人生之后得到的愉悦”漏掉的较多;(3)不看要求,乱答一气;(4)语句不通顺,不连贯,层次混乱。11(3)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级。平均分2.81,得分率46.83%。评分细则写妻子女儿的话是为了衬托“他”的形象,突出“他”的性格特点。如小说第段写妻子女儿的话,表明她们认为花瓶破了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与“他”的“大急”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他”对花瓶的珍惜,对不小心玷污花瓶的后悔。第段通过妻子女儿的对话侧面表现“他”对“画叶子”一事的投入专注和“他”性格的改变,突出了反思之后“他”内心获得的平静、满足。(6分;“作用”2分,只要答出“衬托”“侧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等即可;“具体分析”各2分,意思对即可)补充:“具体分析”要围绕两段分别展开,各2分,要借此体现人物的前后变化。答题情况(郑州101中学张颖老师总结)此题平均2.81分,得分区间集中在24分。有部分考生未答手法,侧重于结构方面的作用,有相当部分考生把两段合说,未分清其层次变化,泛泛而论。存在问题:(1)理解失误。如:“女儿的话体现年轻人心中那种不受羁绊、无拘无束的心理常态。” (0分)(2)只答一面。如:“写出主人公对花瓶的喜爱之情,写出内心的纠结,通过花瓶反映出自己的错误和后悔。”(2分)(3)泛泛而论。如:“第段起了引导作用,引导主人公深思。第段表达主人公深思后的结果。”( 0分)又如:“为下文做铺垫,也形成人物性格上的对比。第段体现女儿满不在乎的语气,第段母女对话可突出主人公通过画树叶,情感已发生变化。”(2分)(4)表述不准或啰嗦。如“从侧面对故事情节提供了动力。作反衬、作说明。从不听妻子的话隐藏其丑陋,从女儿急要回忆录等情节表明主人公画千叶瓶就是作回忆录;从妻子的赞叹可看出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作用。”(3分)(5)错别字频出。把“间接”写成“渐接”,把“反衬”写成“反称”等,请提醒考生注意。满分示例:这两段前后呼应,并逐层深入,通过妻女的话反衬出主人公情感前后的变化。第段通过妻女的话,丰富了小说情节,侧面烘托出主人公对花瓶的珍惜,同时也为下文画千叶瓶做了铺垫。第段既照应上文,使故事情节更为合理,同时从对话中也间接体现出主人公情感和性格的变化,突出灵魂需要滋养的主题。推荐篇目:周国平人的高贵在于灵魂11(4)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级。平均分3.91,得分率48.88%。(省实验中学崔矿山老师总结)评分细则观点一:这篇小说情节简单,线索清晰,但构思颇具匠心。小说以花瓶为线索(或“以不小心损瓶专心画瓶“发小”评瓶三个主要情节”)结构全篇。开篇先介绍花瓶的由来、经历,突出花瓶的平常与不平常。平常在于它的普通,不平常在于它陪伴主人公多年,见证了主人公的大半生生活,这些介绍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铺垫自然、巧妙,买笔的环节看似与画瓶无关,却为下文画绿叶埋下伏笔。写主人公画瓶的过程时,又常通过妻子、女儿的话语侧面表现主人公的专注、投入。结尾处“发小”来访,借“发小”之口评瓶,巧妙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8分;“总说”2分;“分述”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观点二:运用了象征(或“暗示”)的手法。开头写花瓶的“造型一般,素白”,这其实是以花瓶的“空白”暗示人物“心灵的苍白”;写主人公买绿笔时的选择,含蓄地表明了主人公以往对绿色的忽略以及内心深处对绿色的渴望;写回忆录时“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是暗示主人公从来就没有梳理、思考过自己的大半生,其心灵一片混乱和芜杂。主人公画千叶瓶的过程,就是回顾、反思人生的过程。千叶瓶由“一般”“素白”到“雅致秀美”则象征着主人公心灵的丰富、人生境界的提升。(8分;“手法”2分;“赏析”6分,一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另外手法答“伏笔”等,分析合理酌情给分。)补充:另外手法答“伏笔”“侧面衬托”“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对比等,分析合理酌情给分。观点三: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小说通过主人公画千叶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只有学会反思和自省,才能让心灵避免混乱和芜杂,获得滋养和提升,享受心灵的平静和充实,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融洽。犯了过失,不应逃避,自欺欺人;也不应漠视,置之不理。要勇于面对,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美好,更和谐。即使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减少损失,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教训为财富。(8分;答出一点给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答题思路 探究题等于写一篇小论文,要有观点,有论据,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1)观点:鲜明正确。首先,要提出一个鲜明而正确的观点。具体方法是,根据题干要求,针对某一方面提出见解,做到旗帜鲜明。(2)内容:有理有据。有理,就是要切中肯綮,运用术语,阐述观点;有据,就是要联系文本内容,深入赏析,精心组织,论据典型,论述有力。(3)形式:层次井然。按赋分列要点,做到全面、准确、丰富。这是探究题得高分的基本要素之一,举足轻重,务必精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使要点具备,也会影响成绩。答题情况 本题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和思想主题等不同角度考查考生对作品意蕴的领悟和阐释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考生要充分调动有关小说的知识储备,并对小说具有很强的领悟能力。从卷面情况来看,选择这三方面的概率均衡,但整体得分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泛泛而谈,不会分析。例:本文的情节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作者以时间顺序,围绕花瓶展开情节,铺垫伏笔,构思巧妙,结构严谨,使小说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确实是一篇佳作。 点评:这一答案不可谓不中肯,遗憾的是只有骨架,没有具体分析。如果结合具体情节做到深入赏析,无疑是一份很好的答案。(2)知识混淆,张冠李戴。例: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法是以花瓶为线索,层层深入地展开故事情节,运用了顺序的方式,但又一波三折,尤其是故事的结尾,通过“发小”的话,深化了主题,令人深思。点评:考生选择的是艺术手法赏析,但内容却写成了对情节结构和思想主题的赏析,显然是弄不清相关知识,从而造成失误。(3)浅尝辄止,字数太少。例: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人们应想主人公一样时常自省,检讨灵魂,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点评:这是在概括主题,而不是在对主题进行赏析。赏,就是找出好的特色;析,就是要分条剖析。复习建议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题号题型考查点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1(1)客林冲见差拨(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11分析概括二十年以后(美欧?亨利)11分析概括孕妇和牛(铁凝)分析概括保护人(法莫泊桑)分析概括(2)主12表达技巧12表达技巧人物形象人物形象(3)主13人物形象13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表达技巧(4)主14探究14评价探究究评价鉴赏探究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11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虽然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小说(两中两外),小说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散文的复习不能舍弃。(2)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备考的重点是小说,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平均分16.84,得分率67.36%)+ 2.35分(46329人选,另有160人未选)12(1)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平均分4.12,得分率82.40%。评分细则(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A“通过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信”与原文明显不符;C对作者感动的原因理解错误;E不太全面。)答题情况(郑州11中孙书民老师总结)(1)选DB项得满分的占大部分,比做小说的考生得分率高。(2)选BE项得3分的考生较多,选DE项得4分的次之。(3)误选A项的较多,估计考生没有认真比对信息。(4)把正选答案又改错的较多。(5)有个别考生没有填写答案。12(2)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D级。平均分4.09,得分率68.17%。评分细则为工作中受到了盖茨很多帮助和有益影响而心存感激;为盖茨退休后自己不能与之共事受益而难舍;为盖茨退休后能全身心地致力公益事业回馈社会而感到高兴。(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答题情况(郑州47中学刘翠丽老师总结)给分分布:0分84人,1分166人,2分811人,3分3409人,4分32926人,5分8238人,6分825人。存在问题:(1)照搬原文,缺乏概括。例:留恋:盖茨是微软的灵魂人物和大家长,另一方面也是我的朋友,我们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过争论和探讨,有时达成共识,也有出现分歧的时候。(2)所答非所问,文不对题。例:作者感觉既留恋又替他感到高兴正式因为作者和盖茨的相处中发现盖茨工作非常细心,非常谨慎,看问题很深刻,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作者希望能和他急需探讨这些工作问题,还有他已经累了,推销可以使他好好休息,所以高兴。 例:作者通过和比尔盖茨交往中的几件事情介绍了与盖茨结下的友谊,所以盖茨宣布退休感到留恋。作者感到高兴是盖茨未真正放下手中的工作,不但每周都到公司一天,而且致力于公益事业。(3)层次混乱,前后颠倒,言不及义。 例:盖茨退休令作者“感觉既留恋,又替他感到高兴”是因为盖茨开始投入一项充满激情并对整个社会有益的事业中,盖茨创立了微软,实现了梦想,作者与盖茨是好朋友,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过争论与探讨盖茨没有完全离开微软,他还每个星期来公司一天。(4)不看题干要求,胡编乱造。例:作者是盖茨的学生,所以留恋他的离开,盖茨是个具有正义的人。高兴的是盖茨快要退休了,但还没有退休,他每周还到微软公司看看。原汁答案记得分情况展示:(因为上传不了,所以此处学生答题图片略去)备考建议: (1)强化审题意识,看清题干,教学生多看题的要求,看清题的要求,答题要有针对性。(2)强化结构阅读的理念,指导学生理清内在逻辑结构。(3)注重主旨内涵和情感倾向。(4)强调定位还原的做题原则,尽可能避免粗读之后凭大致印象做题,努力使每一个要点都来源于原文。(直接或间接)(5)注重答案的整合,概括,尽量答案要点连贯,通顺。另外,我个人还建议各位老师指导新闻类文章阅读、外国小说阅读等文体的阅读及答题思路的总结指导,通过二模查漏补缺,把面铺开,强化训练。12(3)考查“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平均分3.60,得分率60.00%。评分细则谦虚好学,善于思考,对不熟悉的领域充满好奇。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眼光,渴望了解并能尊重不同的文化。看问题很深刻,思路清晰,能很快抓住问题核心,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亲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