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朵杏花 第二课时.doc_第1页
2.第一朵杏花 第二课时.doc_第2页
2.第一朵杏花 第二课时.doc_第3页
2.第一朵杏花 第二课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竺爷爷说的含义深刻的话。3初步感受不用提示语的对话表达方式,并懂得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不用提示语的对话表达方式,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竺爷爷说的含义深刻的话。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读题导入,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二、品读第一次看杏花。(学习第1-5 自然段) 师述:两次看杏花相隔了一年,让我们先回到那个阳光明媚的中午。1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杏树的主人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那孩子看见竺爷爷仰起脸来天真地问:【引读】“爷爷,您又看花啦?”竺爷爷是怎样看花的呢?请同学找出描写竺爷爷看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竺爷爷留给你什么印象。(1) “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指读(2)相机理解“不同程度”:观察画面,想象杏花开放的各种程度。(3)“走近”、“数了数”“四朵花”别人是赏花,竺爷爷是数花,在一片粉红的花苞中,清清楚楚地数出了四朵花开放了,而且开放的程度不同。(4)从画面上看可以想象竺爷爷是外地出差回来,风尘仆仆,他看见杏花开了不顾旅途劳累便连忙去看杏花,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他的科学研究。(5)小结:竺爷爷看花看得多仔细啊,(板书:仔细)(6)孩子见了问:“爷爷,您又看花啦?”这个“看”是一般的看吗?(仔细地看)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在这里,你能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吗?(观察)(板书:观察)对,仔细地看就叫观察。(7)再次自读孩子的话,从中你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竺爷爷? 抓住“又”字:说明竺爷爷经常看花;“花”字说明竺爷爷不仅仅看杏花,还可能会看(花草树木、鸟儿),大自然中各种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动植物竺爷爷都会仔细地观察。而且,他整整观察了二十二年,这是怎样地观察呢?(板书:坚持)过渡:从刚才的第一、二自然段中,我们读到了一个仔细、持之以恒地观察周围事物的竺爷爷,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留意竺爷爷的一言一行,想一想,你从中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竺爷爷?2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生读(1)竺爷爷为什么要“弯下腰来”?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2)理解“习惯地问”:想象感悟:爷爷看到杏花开了,会习惯地问【引读】,看到桃花开了,他会习惯地问看到北海的冰融化了,他会习惯地问听到知了叫了,他会习惯地问这就是习惯地问,这是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孩子对竺爷爷的问题感到有些奇怪 “哪天?今天开的。”爷爷补充了一句【引读】“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强调的是“第一朵”,第二朵行不行?他需要一个非常正确的答案。这话中,他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引导,板书:精确观察)3小结:抓住关键的词句,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竺爷爷观察事物不仅仔细而且要求精确。朗读第一至第五自然段,进一步感受竺爷爷的科学态度。三、品读第二次看杏花。(学习第6-15自然段) 1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来到。读读这段简洁优美的文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春景的美丽来。 2出示第6节,练读,指名读,齐读。 3第一朵杏花胀得鼓鼓的,就要开放了,小孩子又来到院子里,等着盼着,啊,花开了!小孩子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他是怎样喊的?(急切、迫不及待、兴奋、激动、边跑边喊)指读。 孩子,你为什么那么兴奋、激动、急切?4同桌合作读第814自然段,读懂对话:(1)听到孩子的呼喊,竺爷爷连忙走出书房。同学们,这里又有一段对话,非常有意思,它没有提示语,你知不知道分别是谁说的?指名一对学生读。(2)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加合适的提示语,可以是语气、心情、动作,注意两人所加的提示语尽量不要相同,避免重复。(3)交流:指名若干学生读。 相机问: 孩子,竺爷爷问的问题你怎么回答得这么响亮、这么肯定? 竺爷爷,听了孩子的话,您的心情怎样?追问:因为(4)同学们给竺爷爷和孩子加的提示语有所不同,但加得都很有道理。老师综合大家的智慧结晶,选出了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分组分角色读)(5)可是课文足足有六句对话没有加提示语,为什么呢?同桌合作读一读,想一想。交流后小结:不用提示语也是人物对话的一种,在这里能更好地体现出竺爷爷和孩子之间对话时激动、急切、兴奋的心情。(6)男女生分角色读5听到这个好消息,【引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刻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指读、理解“顷刻间”【评价:激动、欣喜】齐读。6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啊,竺爷爷看到了【引读】连杏树也为他们感到高兴,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什么样的东西你会捧,怎样捧的?(珍贵、小心翼翼)而这第一朵杏花是竺爷爷和孩子精确观察的结晶,它能不珍贵吗?阳光下它显得更美了。再读。7竺爷爷走回到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引读】清明节,虽说是一朵小小的杏花开了,但它是春天里的第一朵杏花,这朵杏花竺爷爷和孩子整整等了一年,竺爷爷怎能不严肃认真地记下呢?不仅仅是第一朵杏花,竺爷爷精确观察到的很多很多物候现象他都一一郑重地记下来了。 8齐读第15节,四、品读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 1 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 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1)指名读。 (2)理解“精确”:用竺爷爷的话,就是不能用哪些词语?(3)结合图片,猜测四朵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答时用上“估计”“推测”“大概”“也许”“可能”等词,引导理解“精确”。(4)第一次看杏花,刚刚绽开四朵杏花,但竺爷爷会在日记本上记下大概是昨天开的吗?会记下也许是前天开的吗?都不会!他需要的是【引读】“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他一点儿也不马虎,也容不得一点的马虎,这种科学态度就叫一丝不苟。板书:一丝不苟(5)指导朗读 。2 出示“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你们看,这就是课文中的竺爷爷,他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从1917年开始,他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其中,从1936年1月1日到他去世的前一天,共38年零37天,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全部完整地保存着,共800多万字。春去冬来,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回家后他都认真地记载下来,他的日记本就是大自然的缩影。就是这些平凡而又珍贵的记录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资料,为他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使在去世的前一天,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气象预报时,还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握住笔,记下:“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竺爷爷用他的勤奋和努力,为中国的气象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全世界气象学家的尊重。3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他说过的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竺可桢”五、总结全文:这就是令人敬仰的科学家竺可桢爷爷,他一生(引读板书)坚持观察、仔细观察、精确观察,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书写了他伟大的人生!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正是体现了竺爷爷的这种科学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