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中的一元与多元 陈婧柳内容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要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在多元智能的理论中创造高效课堂,但在教学中不能放弃文本忽视一元与多元的辨证统一关系。关键词:一元、多元、阅读教学、辨证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导读与小学案例评析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1。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学生跟作者和文本进行对话,进行个性化朗读,才能使文本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心抒发。这种由“一元”到“多元”的富有个性色彩又无大错的阅读,正是超越了文本的具体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深刻得认识到“一元”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并运用到教学中,将能争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元性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正是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如:在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模式。(1)整体感知。个性化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明确“读”的目标“让学生最大限度的熟知课文,走进文本” 2后,让学生自主安排进行“读”。“读”的内容有常态的基本模式:单元导读、课前导读、课文内容、生字词语、课后练习、资料库;“读”的形式多样:默读、朗读、选读、浏览、读重点、反复读(2)领悟思考。在预习新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对书圈、划、批、注。手把手地教:圈的是读完课文后不懂的生字,重要的词语;划的是课文的含义深刻的重点句、重点段。批、注的是自己阅读的独特领悟和不懂的问题。到了阅读课上,老师讲课时的重点以及大家交流的共同收获可以用红笔圈注。个性化课前预习的“圈”“划”“批”“注”,是阅读教学的“犁铧”,思考的种子,经过精耕细作就能更好地生长。(3)收集课外资料。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的课前预习:精彩朗读文章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部分,读出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要重点引导读好晏子的话,读出他的语气,充满他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收集有关晏子的资料,了解晏子的为人,事迹等。罗列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像晏子这样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人。本篇课文选自春秋故事,你还知道此书的哪些故事?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智能有了发展的空间,学生会从文本出发,用自己擅长的方式预习课文,可谓百花竞艳。同时多元解读,也增强文本的童趣。儿童在接触文本时,往往有着与成人并不完全相同的阅读视界,他们喜欢放飞童心,驰骋想象,喜欢对照着自己的现实生活去阅读。当文本所固有的视界与儿童的阅读视界相融合时,语文教学便会满足他们精神成长内在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仅要尊重文本,还要尊重儿童,有时要将自己的阅读视界趋近于儿童的阅读视界,从儿童的思维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让文本真正成为儿童语言智慧与精神成长的营养品。曾欣赏过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秦兵马俑一课。她引导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时作了艺术处理。自学之前先问学生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然后带动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方法学习:或当一位军事家,画、摆军阵图;或当导游,练说导游词;或当文学家,研究作者写作思路;或当播音员,读出阵容之气魄。在处理文本时,学法之丰富,充分关注儿童视角的解读,促进儿童生命视域与文本生命视域的融合,但目标却只有一个:体会军阵的威武雄壮,感受兵马俑的伟大。随后,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学生对文本有多元感悟,但让学生深深震撼的,仍是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的伟大。否则,学生怎能在朗读中对秦俑栩栩如生的神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呢?由此不难发现,“感受秦俑的伟大”成了课堂流畅的主线。如教师在课堂末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借助资料了解国际要人曾来此参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把学生的思绪引向课外,这样的课有回味、有童趣,余音绕梁,课尽而意未尽。成尚荣先生曾撰文指出:“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3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充分关注儿童的思维方式、儿童的喜怒哀乐,增添文本的情趣,让文本融入儿童的生命。二、“一元”与“多元”相互渗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但离不开文本,也就是所谓的“一元”。学生为教学中的一元,教师为教学中的一元,课本与作者作为教学中的另一元,在教学中这三者之间互为一体。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应要通过正确引导,让作者与学生产生一种换位,即心灵的换位,让学生把个人的经验、阅历引用到文本学习中去,同作者产生对话,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作者内心,寻找“自我”与“作者”之间的异同去读你的文本,从而与文本深度的对话,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进行着一系列探究的活动。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以下教学过程相关内容均引用于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四年级下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导读与小学案例评析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4,“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本设计力图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互动和对话,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复习导入,回顾梳理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分别请同学上黑板默写词语。1、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2、因突然发生的事而着急、吃惊(紧张震惊)3、不停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师导:“紧张震惊后悔不巳”,这两个词,在老师的眼里,它巳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而是一段心路历程,它把我的思绪带到了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神秘的大自然,那个辽阔美丽的加拉巴哥小岛?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梳理、回忆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重点词语的默写检查学生学习、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巧妙地过渡到到本课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体会人物情感:为什么会从“紧张震惊”到“后悔不巳”?)做到开题的有效性:“牵一发而到全身”。、换位思考,朗读悟“道”师:今天,让我们整理自己的心情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哪些行为让他们发生了如此深沉的心路变化?细细读课文,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指导朗读:1、“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换位一:看来,这是可怜的小海龟无法躲得过的劫难!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突然令人吃惊的这一幕,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难受,着急,紧张)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这段文字中的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通过引导以下重点词来理解(理解嘲鸫的凶狠):“突然”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啄”“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欲出又止”它因什么而“出”?又因什么而“止”?文段中还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3、朗读: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4、引导学生自己把读书的成果和同伴交流;让学生分小组组织语言通顺地表达;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焦急的心里的?换位二假如你就是向导,你会怎样想?通过怎样的朗读来向我们表达你的这份情感?指名三同学入角色练读,教师适时点评。出示句子:“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理解:向导的神态是那样平静,说话的语气也是若无其事,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换位三:如果我们就是那一行游人,为什么我们竟然不相信,还责怪向导?当发现这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而成百上千的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时我们的心情怎样?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 “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理解1:向导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极不情愿地把小乌龟抱回大海的。理解2:因为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理解3: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引读课文第八节第一句)悔恨理解4: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设计意图:营造读书、思考气氛,让学生进入角色入情读书、换位思考,他们通过置身于多重身份,实现轻松、活跃、而有创意的对话,感受到违背自然规律的恶果是令人可怕、悔恨的!、探究人物内心,深刻解“道”师:我们认识到了自己愚不可及,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出示:向导心里难受极了: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理解1:向导是生物学家,理应知道自然之道,竟然没有拦住这些无知的游客,也许是一种失职吧;理解2:明明知道他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没有去制止,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可恨啊!理解3:向导对幼龟的生活习性还是很了解的,也许是迫于游人的压力而又不得不做;理解4:黄昏的海岛上,阳光仍很明媚,只是美丽的沙滩与无数的幼龟支离破碎的尸体和斑斑点点鲜红的血迹,构成了一幅让我们永远记住的画面。总结: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如果我们能遵循他们原本的规律,这场悲剧不会上演!设计意图: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可让学生以向导为起点,说出自己的见解;而且还可让学生再次认识自然界给人类的启示。、内化拓展,回归文“道”,师: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1、充分展示课外知识:如候鸟迁徙;家养野生动物;温室育树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2、交流各自想法:拓展1: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做决定或指挥。拓展2: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拓展3: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则受到保护;违背就受到伤害。3、总结:这个真实的故事,成为作者永生难忘的惨痛教训。而我们从中得到些什么启示呢?回归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这一环节设计可以展示积累、检验他们的认知水平、情感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走进、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规律的浓厚兴趣。一节平常的语文课,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交流,心与心产生共鸣,情与情产生交融,这便使课堂更具有魅力。可以说,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超越文本,走出文本。 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要认清“一元”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它既需要体现读者个性的多元性,也需要尊重和还原作者创作主旨的一元解读,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敢于和善于发挥自身的作用,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释:1 杨鼎夫,语文课程标准导读与小学案例评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17页。2 吴勇,让文本解读充盈着生命的力量,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 20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厂工艺科管理办法
- 专项奖励考核管理办法
- 荒芜地平整管理办法
- 评估科注销管理办法
- 管理费报销管理办法
- 设计部应急管理办法
- 《药品监控管理办法》
- 计划单收发管理办法
- 舞蹈队训练管理办法
- 西藏无菌采样管理办法
- 古仁人之心作文共九篇
- 供应室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
-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八纲辨证施护
- 农机防灾减灾培训课件
- 低压电工作业第六章电力线路
- 剑桥Think第一级+Unit+2+Money+and+how+to+spend+it+课件
- 2023年企业法人A证考试试题
- LY/T 2899-202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规程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表(平行断面法适用)
- 第十八讲文学批评(三)·形式主义课件
- 《国歌法》、《国旗法》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