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教学实录2.doc_第1页
得道多助教学实录2.doc_第2页
得道多助教学实录2.doc_第3页
得道多助教学实录2.doc_第4页
得道多助教学实录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节观摩课映照出的教学观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过程:师:大家紧张不紧张?我问时,要么回答“紧张”,要么回答“不紧张”。生:(参差不齐地喊)不紧张!师:要声音大些喊,充满信心地喊。(学生声音较上次大而饱满)不紧张就好。我们上课。(学生起立,师生问好后)师:现在大家仍就站着做口头作文。找出一个题目:说说这个舞台的设施。要东张西望,七嘴八舌。可以乱说,说病句也行,下座位也行,但不能不说。生:(学生开始边观察边说,但无一人下座位。)师:好!刚才都说了,但没哇里哇啦地说。不说就提不高,应抓机会说。请坐。现在,大家猜一猜:我们应该学哪课书?生:(众说不一。)师:回答都不对。老师想教说明文,课本却没有。现在问问大家:愿意学什么?一般都不愿意学议论文和古文。那么,我问一下:不愿学古文的有多少:请举手。生:(几乎都举手)师:那我们今天就学篇古文。这样做,可以锻炼心态,给自己施加一个“喜欢”的意念。做事情,往往观念一变,就不烦人了。(说罢,板书题目,故意空下“寡”)字,我写的标题是什么字体?生:是隶书。师:回答正确。我在其它地方讲课,有人回答是“魏书”,因我姓魏。现在:我问一下:咱们班谁最爱写错字?生:(齐答)张莉。师:此人何在?(张莉站起)你上来填空。(张莉上前,也写了一个隶体的“寡”字)今天这节课,我们只做四件事:第一,了解作者;第二,解决一个通假字;第三,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和“道”;第四,理解道理。(回转身看黑板)大家看张莉写的“寡”字如何?生:很好。师:连最爱写错字的同学写的字都这么好,这说明我们班水平很高。今天我们只用45分钟,请一位同学负责监督,保证不压堂。下面我们先做第一件事:了解作者。请大家推荐一个文学常识学得好的同学回答。生:(一同学站起,念注释)师:(肯定之后)大家不要看教材,一块儿讲解。生:(都开口练习讲述)师:我请同学们推荐平常一位文学常识学得不好的同学。生:(齐答韩磊。韩磊站起回答)师: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家都会。我们接着做第二件事:看谁找通假字最快?生:(抢答)“畔”。师:对了。请大家假装自己是老师,来给学生讲“畔”字。好,各位“老师”开讲。生:再请各位“老师”扣过书,坐直,精神头十足,有板有眼地讲。可以说错,但不可以不说。生:(都按要求讲述)师:以上关于作者和通假字,教师都没讲,但大家已经会了。下面我们做第三件事:先读“天时”、“地利”、“人和”,再结合注释讲解。生:(都按要求做)师:这几个词里,“人和”是重点,就是“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八个字。下面,以最快速度将三个词各写一遍,开始!生:(都开始写)师:写完的举手。生:(都纷纷举手)师:最快的同学只用了40秒。谁还没写完?生:(一人站起)师:请你回答三个词的意思。生:(回答不出)师:请大家告诉他。生:(齐答)师:还剩一个“道”字,我们留在第四段讲。下面要干的一件事是翻译。请大家进入境界,全身心地扎在书里。生:(一块练口头翻译)师:第一段的翻译有无需要问老师的?生:没有。师:这篇文章一共几段?生:四段。师:看看第二、三段与第一段的关系是什么?生:第一段是总说,第二段与第一段的第一句有关;第三段与第一段的第二句有关。师:回答正确。第一段是提出问题,第二段、第三段是分析问题。这篇文章有2000多岁了,但至今读来仍很明白,请问:句子好懂不?生:第二段不好懂。师:下面就请大家七嘴八舌地翻译第二段。译时,要全身心投入。如遇到不会的,就提出。生:(一齐练习口头翻译第二段)师:我想找一个学古文困难的同学来译。大家推荐一下:谁最困难?生:李扬!(李扬站起,开始翻译。老师走到其身边适当揭示、纠正)师:刚才李扬的翻译正确,这说明“不困难”。我们班连最困难的水平都这么高,说明大家的水平更高。请看“委而去之”怎么译?生:(一学生站起)弃城而逃。师:不对。要准确地译成:放弃城离开。特别注意“去”字,要当“离开”讲。接下去请大家找出最后一段中没加注解的句子。先读。生:(齐读)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师:再将书扣过来,背诵一遍。生:(齐声背诵)师:最后一段中没加注解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中,我们要重点解决“多助”和“寡助”,“得道”和“失道”的问题。先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多助”和“寡助”?生:(一同学站起)“多助”,就是帮助他的人多;“寡助”就是帮助他的人少。师:回答正确。“道”是文眼。什么是“道”?生:(学生陆续回答)“对人民好”;“有仁义之心”;“有道德”;“统治者应施仁政”。师:再简炼些。生:(一人站起)仁政。师:同学们齐声说。生:仁政。师:关于这个“道”字,意思最复杂。辞海有15种解释;语言大典有46种。在这篇课文中,应准确译成“仁政”。“得道”就是“施仁政”;那么“失道”呢?生:(齐答)不施仁政。师:“道”对百姓、对国君而言,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你们将来长大了,假如要办公司、当经理,这“道”实用吗?当什么讲?生:(两位学生站起)我认为,“道”,是指治理公司的方法;“道“,就是指拥护的人多,帮忙的人多。师:那么,当一个老百姓,怎样做才能帮助他的人多?这个“道”又怎么解释?生:(一学生站起)“道”,就是指搞好邻里关系。师:对。多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也不纯粹是为别人,对己也有好处。通过帮助别人的方式,获得别人的帮助。这是个处世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多研究“多助”的问题,不要造成“寡助”。下面,我们开始背诵。生:(齐声背诵)师:下面教给大家朗读方法。大家齐声背第一句话,要喊着背,使劲喊。生:(齐声背第一句)师:再慢一点背,声音的抑扬要体现出来。生:(齐声放慢速度)师:再练严肃地背,低沉地背,悲哀地背,快乐地背,哭哭唧唧地背,兴奋地背,自豪地背。生:(按要求一一试背)。师:读一段文章,要注意声调的高低快慢,喜怒哀乐。这样,你的感觉就找到了。生:该下课了。师:好。正好45分,大家提提:这节课哪点满意?生:(一人站起)我们自己翻译时,加深了理解。只翻译了一次就练习背,背的速度加快了。师:同学们学习时,要把烦恼、发愁、忧忠都忘了,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好,起立!同学们再见!谢谢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生:(七嘴八舌地祝颂老师)评点无论语文课,还是其它课,教学毕意是一种精神活动。精神状态良好,便为成功的教与学创造了条件。魏书生本人精神焕发,竭力解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感。据说世界拳王阿里每次赛前都驱车“招摇过市”,疯狂地喊:“我一定能打败所有对手”。魏书生反复要求学生大声喊:不紧张。其用意也在于此: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说”的一种极好形式。不求完美,只求参与。可惜的是,这些学生在另一种刻板的教学形式上“学”大的,竟无一人下座位观察。与学生“商量”学什么,怎么学,是一种教学民主原则的体现。选择学生不爱学的文言文作为观摩课内容,本身就富有挑战性。目的仍然是为了使学生树立信心,使之从不爱学到爱学。“寡”字是个使用频率高,又易写错的字。空下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认知的机会。“魏书”一说既传授了汉字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两得。这种穿插,忌讳引伸开去,旁技蔓延。魏书生上课有六个步骤,“定向”是其中之一。所谓定向,其实就是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目标。他多次讲,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从那儿都可以列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知识点,该学什么呢?不定向(许多语文教师把知识点写在教案上,有的干脆无“向”)就无目标,使学生茫茫然。知识愈少,必讲的东西愈少,就愈利于重点突破。所以,他只列了四个知识点。这种以退为进、以少胜多的教法,与上海特级教师陆继椿所倡导的“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不谋而合。有所“舍”才能有所“取”。这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命题。学生认识汉字,你何必代劳呢?所以魏书生把机会给了学生,这总比教师生硬地灌输强。转换角色:学生老师,教师不包打天下,越俎代疱,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一例。“天时、地利、人和”句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非重点突破不可。以类似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习效率,这样课堂的密度大,节奏快学生能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这一句很有必要,它可以照应上课前学生不爱学文言文这一现实。学生不好懂便是难点。不平均使用力量“串译”,突出了教学难点。这是鼓励性原则的又一体现。李扬也许从此后仍感到学文言文困难,但,这一次他却尝到成功的乐趣。这三句在文中至关重要,学生读到此处不流畅,恐怕在理解上仍存在问题。但执教者没有重点突破,甚至没找学生翻译。似有疏漏。本课可讲的实词很多,如“池”“郭”“域”等,但魏书生,只扣一个“道”字。为什么这样处理?“道”是文眼,又是难点(因为没注释)但他仍采用讨论形式。让学生说出第一感受。此处似有疏漏,不仿从“道”的本义说起,讲一下常见的几个引申出来的义项为好。什么叫渗透德育?这大约是一种范例。不刻意雕琢、不生硬,有水到渠成之感。同是背诵,讲究也很多,魏书生不放任自流,有指导地背。背中有竞赛,花样翻新,讲求语速、情绪,提高了背诵的趣味性与效率。一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征求学生意见,这不就是“学生为主体”的体现吗?一节观摩课是短暂的,加上学生又不是依照自己的教学思想方法,一手训练出来的,因而难以达到最理想的境界,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