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doc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doc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56例 吴和木 林鸿霞 周智杰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 (350007) 福州肛泰肛肠医院消化诊疗中心摘要:为观察自拟中药保留灌肠加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将476例UC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6例采用自拟中药保留灌肠加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对照组220例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加整肠生口服治疗。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44.0%,显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90.06%;对照组分别为28.2%、19.9%和69.91%。两组完全缓解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采用自拟中药保留灌肠加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UC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泄泻;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炎(UC),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为特征。中医属“肠辟”、“泄泻”、“痢疾”范畴。自2005年7月-2012年3月,用自拟中药保留灌肠加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2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来自本院消化科门诊的476例UC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6例(男158例,女98例),对照组220例(男134例,女8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39.0810.16)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13年,平均病程(2.261.18)年。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重庆)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并经实验室检查排除肠结核、慢性痢疾等感染性结肠炎。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 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重庆)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执行。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2.1.1 内服 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日 4.0g,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日1.5g,分3次口服。2.1.2 外治用中药保留灌肠。方用:苦参、黄连、黄柏、虎杖、白芨、地榆、当归、黄芪等。煎液浓缩至100150ml,每晚保留灌肠,灌肠液温度以38为宜。灌肠后嘱患者仰卧或左侧卧位时间不少于3h。2.2 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日 4.0g,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日1.5g,分3次口服,同时加用整肠生每次1粒口服,日3次。2.3 观察方法两组病人治疗期间均不再加服其他药物,治疗4周为1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统计疗效。3 结果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重庆)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的疗效标准执行。3.2 治疗结果(略)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经x2检验(P 0.01)有显著差异,表明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经6-12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09.3%,对照组为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为特征。 本病病因迄今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肠道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食物过敏、肠道防御功能障碍及环境与精神因素有关。近年的研究认为,本病是易感基因、环境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复杂的交互反应所致,这些交互反映导致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激活,炎性细胞因子与介质产生,进而造成肠粘膜的损伤。表现为大肠黏膜炎性改变,可见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继而黏膜破溃直至溃疡形成。故治疗主张以消炎为主。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病理机制是湿热郁结大肠,日久不化,酝酿成毒,损伤肠络,血热互结,发为脓血下利。诚如灵枢痈疽篇云:“发热不止,血热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因此本病的中医治疗应该侧重在清热燥湿、健脾止泻。方中苦参、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尤善除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白芨、虎杖味苦、性寒,可入肝胃,善消肿、去腐、生肌,能柔肝止泻、缓急止痛;黄芪、当归益气活血止痛;地榆味酸苦,归大肠经,能清下焦血热,因有酸涩之性,故兼有止泻作用,同时白芨亦能收固肠止泻、收湿敛疮之功效。临床研究表明:清热燥湿法具有改善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性增生和糜烂的作用。苦参、虎杖对肠黏膜具有收敛止泻止血作用;黄连有很广的抗菌范围,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白芨、虎杖对缺损血管有修复作用,并能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组织的营养供应和肠道溃疡组织的修复,煎煮后呈粘液胶性,有利于灌肠液直接作用于肠壁黏膜,延长停留时间,增加吸收而“护膜生肌”;地榆有抗菌作用,能缩短出血时间,对小血管出血有止血作用,对溃疡病有较好的疗效,能控制感染,减少渗出,促进新皮生长;体外实验表明,地榆煎剂对多种常见致病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更有利于达到消炎,止血、保护肠粘膜、促进病变粘膜的修复,继而促进溃疡的愈合。再加上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后,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黏膜接触发挥抗炎作用,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