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月征文比赛获奖作品赏析【共2篇】 获奖者介绍 陶小雨,12级哲学专业,汉江之畔、古城之都襄阳。他说:“笔尖触纸,亦能泠泠作响。无才写尽天下事,惟愿一支笔,倾出心中无尽意。南岸,魂牵梦绕作者:12级哲学专业陶小雨那是xx年的夏天,珠海的天气依旧是给人惊喜那般的好,柔风拂动的不是北国常见的柳枝,而是岭南特有的长长的榕树根须。可是,心心念的红砖绿瓦却不在这里。 因为不是在南校区,所以不知不觉中就对康乐园这片热土充满了热切的期盼和向往,总有一天,我要到康乐园,看一看古老的红砖,数一数苍翠的绿瓦。 第一次来到康乐园是系里的开学典礼,可是时间匆匆,尚未来得及记住她的模样就要离开。此后,仿佛每次想要来到这里,总有各种事情阻碍着你完成这个看似简单的约定。后来渐渐地就觉得,也许这就是一场宿命吧,仿佛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总在某个时刻、某个角落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左右,也许就和我们无法解释历史一样,一些奇迹,一些美好总是在各种巧合中慢慢发酵,最后美酒藏千年。 今夏,终于回迁。离开珠海的大巴上,每个同学的脸上都展现出无尽的兴奋和激动,而我却在想心心念的南校会展现给我怎样的画图呢?每日每夜魂牵梦绕的康乐园又该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到现在,已经不知不觉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天地里生活了三个月,在我深入了解这个乐园之后,发自内心地觉得,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我花上一生的时间去细细发现他的美丽。 苍老的白皮树给这座古朴的校园增加了更多的素朴和典雅,剥落的树皮带给我的不是苍凉和没落,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这座校园独有的历史沉淀。不脱去旧衣,又怎能换上新衣,向每一位慕名而来的访者展现出他新世纪的魅力呢?古朴的视觉总是充满了亮丽色彩的冲击感,随之而来的就是南国特有的紫荆树。无论是大地复苏的春天还是万物枯零的仲秋,一朵朵紫色的小花总是星星点点落在某一个枝桠上。虽然那些角落很不起眼,却总是能点缀出单调幕布难有的绚烂和活泼。无论你是北国的大雪纷飞还是岭南的热风暖阳,你都会被遍布整个校园枝虬盘错的大榕树深深吸引。作为羊城的市树,在这座校园里绝对是一道不能错过的风景线。独木成林在这里绝对不是不是独景,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精彩。黝黑的树干,庞大的枝叶系统都把它和其他的树种群区分得彷如两个世界,仿佛在向每一个路过的路人甲说“我就是独一无二的美丽”,这种自信,绝对具有强悍的震撼力。 要说哪里的美丽最动人,绝对要去中大特有的北门牌坊。“国立中山大学”,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标志。每每看到它,心里的崇敬感总是久久无法挥去,心底纯净到无法怀疑的境界,庄严仰望着的同时也在聆听着,那历史深处的孙老对后辈的呐喊和呼唤。背对横贯中大的中轴线,面向孙老归去的北方,一切都有一种神圣的仪式感。亲手扶持的中大,在风雨飘摇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注视着孙老在那个年代努力的北方,无不在向后辈们述说着那个年代的峥嵘岁月和为国立命的传奇。 某一日,有缘在某个微凉的午后走进一位老教授的房屋。纵然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老人家那清澈透底的眼神至今还留在我心里,清晰深刻。作为后辈,我很羞愧,担心在某一秒那样深邃的眼神就能透视我浅薄的内心,察尽无数繁华之后现在已经真正地如止水了吧。拜访完那位老人,内心再也无法平静,犹如自己里里外外都暴露无遗。我们常说,大学,需要的是大师而不是大楼。这位老人,算是一位真正的大师吧,偏处一隅却能洞察世事,不遗那个年代珍贵的气质和精神。这座大学,这片乐园,在珠江的南岸,也是我们大多人需要不懈奋斗向往的精神的彼岸。一支笔,一本书,足以让我们书写出那个彼岸的美丽,也足以让这个时代记住江畔的那个乐园,有一群追求自由和梦想的渡船人。 南岸,魂牵梦绕,唯有涅槃,方可抵达。 三等奖获奖者介绍肖振羽,13级哲学专业。放浪形骸,不喜约束。热衷文字,好做批判。他说,至今不敢自称能写作,只是享受码字的喜悦而已。我和中大作者:肖振羽这只是一个自私的人借着中山大学90周年庆贺的机会不知所谓的自我表达。谨以此略表本人对中大的敬意和感激。 前言进入中大其实可以说是一个偶然。在高三之前,实际上我并不知道还有中山大学这样一个大学。我知道清华,也知道北大,不过作为中国人不知道这两所大学也说不太过去。简单的说,我并不关心大学的信息,对它唯一的获取渠道是信息时代轰炸下的余波也就是道听途说。 上学其实是件很严肃的事,因为这是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一生只能经历一次的事情。你不会上两次高中,也不会经历两次大一我是说,你并不能重复某一个时间段落里你的感受或者体验,或许之后会出现相似的感觉,但终究,你已经处于一个不同的时间段落里。也许在时间管辖的范畴里一切都是唯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学”是一件可以跟生死处于同等地位的事。 不过实际上我用一种非常不严肃乃至戏谑不恭的态度来对待它或者对待整个世界。一向如此,虽然这样做的缘由在每个阶段会有所不同。一开始只是自己的天性使然,后来是因为莫名的乐观以及对天分的自信。而到了现在,是因为相信人生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煎熬的汤,所以愿意在尽力以后,把一切交给时间。 因为对“上学”这件事的体验的唯一性,我并不能拿两个不同的学校来对比;因为我本人的随性态度,我也不想要用一些客观的标准来评判我所在的这所学校。很多时候,我们承认,爱护,乃至眷恋一个地方,并不是因为这个地方是由伟人创建或者有着90年历史,而只是因为在这个地方发生的非常个人化的独特生命体验。 大学很大,中山大学更大,所以空气稀薄。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和一段固定的时间里,温暖和爱意却总是一个固定的量。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一个人生命里能拥有的无论爱,或者恨,都是一个固定的量。科学研究说人一生大概要吃3吨食物,谁先吃完谁先死。心大概也是一样的:能有的爱就这么多,用完了,就不会爱了。所以如果我觉得人情淡漠,是不是因为我之前爱过什么东西,热烈地燃烧?年少时梦想的理想化的世界里,对谁都可以奋不顾身,因为相信完全对等的付出和回报,又或者只是单纯享受热烈的快感和幸福。阳光浓稠而有若实质的清晨,溢满草木香气的校园,还有你倚在红色斑驳栏杆上的旖旎。记忆的容量如此之小,以至于放不下大学里那么大的纷纷扰扰。又或者只是过去太沉重,而我太沉迷。然而可以确认的是,在一个太大的地方里,人与人之间总会离得太远,而无法分享彼此的温度。在中大可能在每一个大学,我不能感受到如高中时与朋友们的亲密。在中大,每个人有着自己的忙碌和不安,也在各自努力以求飞翔。中大人并非都是独来独往,然而纯粹的情感联系却是这么稀少,多的是利益纠葛和虚与委蛇。 我不能像从前那样相信周围的人,相信能够得到帮助每个人都很忙,并且每个人都没有义务帮助另一个人虽然我愿意,但我不能轻易地去帮助另外的人,因为我不知道对象是否需要,而我会不会帮倒忙。我再不能一见倾心,而是处处戒备。这让我觉得失落而且困惑,这是坚持十多年理想世界的崩塌。 这似乎是件无法避免的事。无论多么年轻热烈活泼激荡的心,总会在现实这堵厚厚的墙前撞到头破血流。高中的老师称赞我是“当下少有的理想主义者”当时我只是单纯地把这当做称赞,但我似乎没有听出老师话语间沉默的叹息。一位非常好的语文老师,她并不仅仅把语文当做高考的一个科目,她还想通过语文让我们了解一种生活的态度好像李白,好像杜甫,还有那些独特的体验和创造。很奇怪在高考这样一个饱受诟病的制度下生存的我的高中老师们,他们的生活态度却让我由衷地感动,难以忘怀。很多时候我甚至会觉得,其实中国教育界的良心是在这一群既与现实妥协又坚持着本心的高中老师身上。因为他们明白这种在矛盾中挣扎的疼痛,所以更愿意教会学生们怎样能让自己不随波逐流起码让灵魂能够有越狱的欲望和能力。 在中大里面人情淡薄,这样的说法也许并不恰当当整个社会都开始人情淡薄的时候,无论我在哪里,哪里都是人情淡薄的。这也并非是单纯的坏事。理想主义者也不能完全拒斥现实的一些东西。或者理想和现实这两者本来就是不对等的现实的力量如此巨大而理想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一厢情愿。他们之间的碰撞,往往不是理想死了,就是理想死了。好一点的结果是理想还能活着,活在内心的某一处桃花源,而现实依旧笑看春风。理想能够改变现实吗?不是没有,只是太难,太难。 然而我们还是需要理想,想要理想。即使在我知道“理想主义者”并不是一个轻巧的称谓后,我依然想要这份荣耀,以之为豪。“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是我记忆深刻的一部史诗,而我想要留下一片邓林。 现实是理想的土壤就算现实是一片荒漠,理想也不能是无根之木。它总要有个落脚的地方,然后挣扎着从沃土、淤泥、沙砾或者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是蒲公英的漂流,命运的风起时候一往无前的决绝虽然落在哪个疙瘩里,是运气的事情。 我想我的运气还是很好的。中大是个好地方,虽然它仍然是现实的土壤而不是理想的圣地。也许理想从来就是只能深藏在心的东西:在内心的一个小世界,承载一个人所有的信仰和渴望,抵抗现实强迫的压力,推着心脏猛烈跳动的引擎。这是为什么我们歌颂理想它让我们不至于被压垮成为真正的尘埃,而有可能成为星尘。虽然在这苍茫的现实里我们是如此微小,但光芒让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属。但如果有一片温柔的土地,理想也许能成长,蔓延整个星空我想中大是有足够的这样的温柔的,所以说我幸运地落在一片包容的土地上,理想不会因为现实的太过贫瘠而消亡。虽然在中大里人情淡薄,也有社会上一些不好的流风,但这并不能完全归结于中大的错。 在中大生活是自由的。这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设计或者规章,只是一种氛围,不知从何而起,也不知止于何处。但确定的是,我可以感受到它,在每一个我所见过的中大学子身上。他们脚步匆忙,神色严肃,拥有方向自由不是无限的路途,而是选择道路的权力。是的,权力,而不是权利。这是对于自我严格的掌控和信仰,是我为我王的雍容。有些大学的学生是没有这样的气度的,他们的面容带着压抑和茫然,不知所措虽然他们很努力,但是心是干枯的。这是对现实屈从的奴隶。 这可能是一种传统。虽然我抗拒承认那些在90年前存在的人和事会和90年后的我产生关联,但我不得不承认时间会沉淀下一些东西,而在这之后的人都会沾染上这些痕迹。我并不能抗拒这些痕迹,我只是抗拒标签。我希望别人认识我,只是因为认识我,而不是认识我所停留过的某个地方以及那地方曾有的荣耀。我曾经在这些荣耀下闪烁,但那光并不是属于我的色彩。我想保有一个完整的自己,而不是在身上刻上狐假虎威的烙印。痕迹和烙印毕竟是不同的。好像一个战士身上的刀疤,那是属于他的勇武;而一个“刺配”的烙印,是他的屈辱。 所以说中大是个好地方。她会允许像我这样极端强调自我的人存在,以至于允许我平视她的沧桑和厚重,而不必仰望,不必崇拜,甚至我不必去爱她当然我应该保有必要的尊重。世事总是这样奇怪,要求爱的往往是缺少爱的,而无所欲求的总有人向往。中大是个让人独立的地方,不仅因为人情淡漠所以让人学会依靠自己,这并不是中大本质的表现,只是生存技能的磨练;更多的是因为中大的自由,所以能够让人有独立的可能这是自我的思考和成长。而相较而言,后者是让理想发芽的更重要的因素。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个非常自私的人,因为我如此强烈乃至偏执地想要一个完整的纯粹的“自我”,以至于对所有“非我”的东西都保持戒备。我怀疑我对世界的看法(是不是他人灌输的影响?),怀疑我与他人联系的真实性(是不是单纯的心灵的共鸣?)怀疑我对于中大的“爱”,是不是只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知识培训会议内容课件
- 聚酯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新质生产力与我国经济的关系
-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点图解
- 山西培育新质生产力
- 学前教育新质生产力
- (正式版)DB15∕T 2677-2022 《盐碱地粉垄作业技术规程》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ab卷
- (正式版)DB15∕T 2558-2022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 耐磨行业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机械厂设备使用维护细则
-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LNG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人保新人考试题及答案
- 软件项目质量、进度、安全保障措施
- 老年专科考试题及答案
- 护理学基础:晨晚间护理
- 2025年社保自缴协议书
- 数字化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吉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