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0 卷第 2 期2015 年 4 月柳 州 师 专 学 报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Vol.30 No.2 Apr.2015论卞之琳诗歌的孤独意识陆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广西 来宾 546100)摘 要:卞之琳的诗歌中表现出浓郁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更是对人生智性思考 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美学价值。诗人认为时间上难以留住美好事物和碌碌无为是造成人类孤独的主 观原因,空间上的相对隔绝使人们互不理解是使人类孤独的外在因素。而诗人逃避感情的抒写原则是其诗歌充满孤 独意识的重要原因。关键词:卞之琳;诗歌;孤独意识;美学价值;抒写原则中图分类号:I561.0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020(2015)02-0018-04文学的书写对象是人,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的孤 独随处可见。“诗言志,歌抒情”,诗词作为诗人们表述 内心世界的一种凝练的艺术形式,更是离不开孤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一种在 时间面前无奈 、无 力的孤独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一种在时间和空 间里遗世独立,形影相吊的旷世孤独;“此去经年,应 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和人说”是一 种难觅知音、无人可倾诉的孤独。在现代诗人中,卞 之琳是一位执著于关注人类命运和孤独的诗人。他 的诗往往用寥寥数笔、极尽浅显的句子,就能勾勒出 人类命运中挥之不去的深深的孤独感。这与诗人的 人道主义关怀是分不开的。卞之琳的诗思想深刻,有 着复杂而深刻的意蕴。“卞之琳的哲理诗思想流向复 杂,但主导的还是传统的人道主义对人和人生的执着 与热诚。”1他的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人”是其诗歌的 中心,人存在于世界中的孤独感,是卞之琳对人在时 间和空间中的无奈和无力的执著思考的结果。具体 说来,卞之琳笔下的孤独意识,主要体现在人无力阻 挡时间的流逝、无力保留美好事物的无奈的孤独和人 作为被上帝抛在世界上的个体,无法与他人甚至自己 彻底沟通的悲凉的孤独。一、个体在时间长河中被抛弃的孤独卞诗中经常用到“水”的意象,直接呈现人在时间 面前的无奈。寄流水、水成岩、远行、古镇的 梦中,都有“水”的意象,而夜明表、记录、投、墙头草、秋窗和寂寞等作品里,则满是作者对 时光易逝的感慨。相对于永恒的时间而言,人是短暂渺小、微不足 道的瞬间,美好的事物却又总是易逝的。对于卞之琳 来说 ,时 间长河里的诗是他的另一种生命体验。 因 此,诗人在面对美好事物的时候常常并不是看到事物 美好的一面,而是由“此在”联想到了“彼处”,由现实 放眼于未来。卞之琳在散文成长里说,他在花刚发 芽吐叶的时候想到了萎谢,在出门前却想到了一个半 个月后疲倦的归来。这就使他成了一个在精神生活 上“曾经沧海,饱经风霜”2281 的人。诗人在诗中所展 现的 ,常 常是人们回望过往的失落的孤独感 。寄 流 水中,清道夫从秋街的败叶里扫出来一张少女的小 影,背面写着:永远不许你丢掉!少女的面容总是美 好的,何况是恋爱中的少女?那真挚的感情,娇羞的 面容,曾拨动着恋人的心弦。现如今,不许丢掉的倩 影却掩埋在秋街的败叶里,逝去的情感也难再挽回了 吧!朦胧的红颜让人想起磨损古镜里认不真的愁容。曾经以为永不会忘记的那张脸,成了记忆的古镜里的模糊印象。诗人感慨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命运,最后得 出的结论是:“还是这样好寄流水”。流水带走的 不只有美丽容颜,还有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伤。与 流水般逝去的时间类似 ,人 的经历 、感 情都会过去 的。当一切不再,怀念亦无用处,“寄流水”是一种无 可奈何的孤独。秋窗中,中年人在回望过去的足迹, 初期肺病者在梦想着少年时的红晕。一步一沙漠的 人生历程走得何其艰辛,而乱梦醒来之后面对的,却收稿日期2015-03-12作者简介陆赟(1989),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新诗研究。是半天晚鸦。初期肺病者不可能再回到少年时期满 布红晕的容颜 ,夕 阳照在灰墙上 ,古 镜也已暮色苍 茫。认不清,也就索性不认了。人越是怀念美好的过 往,就愈是觉察到现实的无奈。人们都想一直拥有寄流水中少女的容颜,都想 停留在少年红晕的年纪。而事实往往是容颜淹没在 了秋街的败叶里 ,少 年健康不再 ,日 复一日地老去 了。随着人的成长,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回望过 去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历史感,而人一旦有了历史感, 就容易从“小我”里跳出来,思考更为广阔的人生。卞 之琳受艾略特的影响不仅是“非个人化”的写作策略, 还有历史与人的主题。蓝棣之先生也曾说过,“阐述 历史与人 这 个题旨 ,是 理解卞诗的一把钥匙 ”3。 卞之琳写诗不仅仅是单独感慨一事,而是将一事与另 一事联系起来看,将人物放置在时间长河的历史背景 里来记录人们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孤独就 有了更为深远的力量。如果说人对难以留住美好事物的孤独感是对过 去的缅怀,那么,生命短暂、人生碌碌无为之感则是对 人生意义的追问。卞之琳对存在主义的“人生虚无”、 “荒谬”、“命运就是一种被抛”有自己的理解。在他 看来,人们往往不知道前方该走向何处,只是盲目地 向前。这种对命运的认识使卞之琳的诗歌具有明显 的现代意识。卞之琳诗中的主人公是这样的:小孩说 不定就是被人不爱也不憎地投向尘世的(投)。在 命运之神人眼里 ,或 许小孩的被投只是一件好玩的 事,他并不在乎小孩一生的命运如何,也不需要对此 负责。我们来看看小孩被投到这世上之后的命运怎 样:小孩因为害怕寂寞在枕边养了一只蝈蝈,大了在 城里劳作没有蝈蝈相伴的时候 ,他 买了一个夜明表(寂寞)。白天,他有时候做做梦,看看墙,知道墙头 的草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黄(墙头草)。等晚上灯 亮了,却只有一片皱折的白纸作为他一天的记录(记 录);或者,他是一个倦行人,像蜗牛驮着壳那样驮着 家(道旁),日夜在路途奔波,有时候也会与黄昏对 话,问问自己到哪儿去好(奈何);又或者,他是道旁 买酸梅汤的老头 ,一 直等待却又不知道在等待着什 么 ,只 能偶尔与路人聊聊街边的风景 ,他 处的风光(酸梅汤)聊以自慰。后来,他得了肺病,只能在午 后的乱梦醒来之后听听晚鸦想想少年时脸颊的丰盈(秋窗);最后,他的生命终结了,他喜爱的蝈蝈在他 上方的墓草里嬉戏,夜明表还是如往常一样地嘀嗒着(寂寞)。在永恒流逝的时间面前,人生何其短暂, 悲哀的是,在短暂的人生里,我们竟找寻不到存在的 意义。在卞诗里,充斥着人生的碌碌无为和灰暗色彩。 有的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有的人一直在 奔波,还有的人无所事事用一整天来思考命运。诗人在写作的第一阶段(即 19301932)“较多寄情于同归 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开始用进了过去所 谓 不入诗 的 事物 ”(如 小茶馆 、酸 梅汤 、扁 担之 类)2284。而正是这些“小人物”和“不入诗的事物”为 我们开拓了更广的诗的内容。诗人说过,“没有真实 情感,我始终是不会写诗的”2283。诗人在这些“小人 物”身上倾注了他的人文关怀,也发现了“不入诗的事 物”独特的孤独感。即使是小孩喜欢的蝈蝈和那只主 人死后三小时还在走动的夜明表,都是一种孤独的存 在。因为它们的存在,只是人们消遣的玩具,而作为 玩具的它们,并不能使拥有它们的人真正摆脱孤独。 它们不可能改变人们碌碌无为的生存现状。这些想 凭靠外在的事物满足内心孤寂的“小孩”并不能如愿 以偿。叔本华说:“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 之物的需求就越少”4,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是内心丰 富,不需要通过外在事物来填补空虚的。因此我们也 可以说,卞之琳作为一位能深刻感受孤独的人,其实 是活得最自足而快乐的人。二、个体在广漠空间里被隔绝的孤独如果说抒发个体在时间长河里的孤独感时,诗人 更多的是将人物放置在流动的时间和历史进程中,那 么在表现个体在空间中的孤独时,卞之琳强调的则是 个体在世界整体中的渺小。在卞诗中,由于现代社会 的节奏日益加快,人与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孤独 在欣赏风景、单独旅行、街头叫卖、一人写作等各种场 景如影随形。卞之琳所使用的策略是将人与人隔绝 开来,使个体独处,让主人公处于看与被看的相对世 界里。卞之琳在散文成长中说:“把一件东西,从这一 面看看,又从那一面看看,相对相对,使得人聪明,进 一步也使得人糊涂。因为相对相对,天地扩大了,可 是弄到后来容易茫然自失 ,正 如理发店里两边装镜 子,你进了门左右一望,该不能再笑初进大观园的刘 姥姥了。”5相互隔绝的客观规律无法改变,看明白的 人是苦恼的,卞诗中的人都是孤立存在的个体,无法 彻底沟通。断章里,路人行在桥上带着困倦看了看桥下的 风景,楼上的人因为孤独难耐看着包括桥上人在内的 风景,明月装饰着窗子,人却在不知不觉中装饰了别 人的梦。而桥上人并不知道楼上有人在看他,看着明 月的人只知道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却不会想到自 己在装饰别人的梦。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却又在 无形中联系着。“装饰”二字,写尽了人生的悲凉。音 尘里,诗人被邮差按动门铃的声音惊扰,翻开地图才 开始想邮寄的物件来自何方。这才翻看历史书西望 夕阳里的咸阳古道,听到了马蹄飞腾的声音。相对于 邮差的忙碌和收信人的喜悦,诗人西望的古道和听到的马蹄声都是虚无的;天文家离开了望远镜才听到自 己的足音,他再专注于的自己的世界也还是要回到现 实的热闹中来。相对于这个庸常世界里的热闹,天文 家望远镜的世界里也自有它的魅力,可是没有人能理 解(归);古镇的梦里,诗人开头就告诉读者:“小 镇上有两种声音/一样的寂寥:/白天使算命锣,/夜里是梆子。”白天和黑夜的分界是这样明显,敲着算命锣的瞎子在白天摸着石头走路,敲着梆子的更夫在黑夜 里做梦似的从别人家门口走过。敲锣人和更夫互不 相干,每个人做着自己的事,却连成了无数居民一天 的完整生活。桥上的行人白天黑夜地更换着算命的 和敲锣的,而不变的是桥下的流水。瞎子的世界里只 有黑暗,他看不到这个世界里的色彩,也无法与别人 交流他对这个世界的丰富感受。世界上有形形色色 的人,每个人都有自成一体的世界,每个世界都孤立 存在着,个体冲不出自己的世界,也进入不了别人的 世界。但无论是看风景的人,还是送信的邮差、看历史 书的诗人,又或者天文家和看天文家生活的人,甚至 看似不起眼的算命人和更夫,他们之间都是相对孤立 存在又互相联系着的。毛儿的爸爸不是听着夜里梆 子的声音想着第二天找瞎子给毛儿算算命么?诗人 用他的相对观念联系了整体,却又给这些存在的事物 划下了明确的界限 :“这 个 ”和“那 个 ”是 明显区别着 的。这些孤立的个体之间没有沟通,他们只是客观地 存在于这个世界,联系是别人看到的。看似联系的事 物,却是更为孤独的个体存在,诗人巧妙地深化了孤 独的力量。思考人的命运是卞之琳诗歌的习惯,对普通人的 人道关怀,使他的诗中有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愈发显 出了人的渺小。圆宝盒里,诗人在天河捞到的圆宝 盒是一颗晶莹的水银而已,却拥有全世界的色相。对 诗人而言,圆宝盒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有一场 生命的华宴,还有你昨夜的叹息。在这里,微小的事 物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有佛语“一花一世界”的意蕴。 一句“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或他们也许就是/好挂在耳边的一颗/珍珠宝石?星?”点明了这圆宝盒的相对存在:它可以小到只是一颗珍珠,也可以大所以诗人在无题(五)里写道:“我在散步中感谢/襟 眼是有用的,/因为是空的,/因为可以簪一朵水花。/ 我在簪花中恍然/世界是空的,/因为是有用的,/因为 它容了你的款步。”诗人通过“有用”和“空”的交相叠加,探究了“相对”的哲学意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 得到对“相对”的多种不同的解释:由“空”和“有用”联 想到庄周的哲学,也可以联想到佛学的万物皆空,而 “襟眼”如果与圆宝盒里所说的独立世界联系起来, 又可以发现大与小的相对。诗人即便是写最私密化 的爱情诗都不局限于写个人的哀伤甜蜜,而是将之扩 展到了对世界的大爱和对万物的哲学思考。三、卞之琳的孤独意识与逃避感情的 抒写原则艾略特在他的传统与个人才能中阐述了一个 重要观点 :“ 诗不是放纵感情 ,而 是逃避感情 ,不 是 表现个性 ,而 是逃避个性。 自然 ,只 有有个性和感 情的人才会知道要逃避这种东西是什么意义。”6卞 之琳对艾略特的这一诗学观念“一见如故”,自然是领 略到 了“ 逃避这种东西是什么意义的 ”。 卞之琳说:“我写诗,而且一直写的抒情诗,也总在不能自已的时 候,却总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6 而且他“偏又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 华”2281。他又说“没有真情实感,我始终是不会写诗 的 ”2281。 可以说 ,卞 之琳是带着他的满腔热忱在写 作,却又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冲动努力为我们提炼出简 短而寓意深长的诗歌。这种淘洗、提炼和升华,使卞 诗具有一种解读不尽的意味。经过淘洗之后的诗句 字字玑珠,是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层面的思考。诗人写 的是普遍经验而不是个人经验 ,通 过他智性化的思 考,人生的孤独意味就成了他诗作的基本态度。即使 是写情诗,都不只是书写小我的爱恨,而是将着爱恨 上升到了人类的普遍感情。 就如前文提到 的无 题 五,诗人的个人感情升华出了老庄,佛学,虚无主义 等的哲学思考。然而在这大爱的背后,我们仍可看出 诗人克制自我感情的那种孤独 ,是 一种站在更高处 的,难于被理解的孤独。诗人自己说:“我这种诗,即 使在喜悦里还包含惆怅、无可奈何的命定感,色空观到是一颗巨星。诗人通过这刹那的怀想,为我们揭示念。”2283断章用四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人生不过了时间永恒的规律和宇宙之大的玄妙。“舱里人永远 在蓝天的怀里”,展望宇宙,我们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微 小生物 ,而 地球不过是蓝天怀里一颗并不起眼的星 球。由此而观,在相对的空间里,人的劳作和伟大、人 与命运的抗争微不足道。就像旧元夜遐思里说的, 灯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镜子,而远窗是更深的镜子,世 界的无限叠加,我们却只是活在眼前的镜子里,看不 到更为宽广的未来和远方,没有办法挣脱已有的思维 模式和眼界。 这更让诗人这样的智者觉得渺小吧?是活在各种“装饰”里的悲凉;墙头草里,作者借被 看的墙头草来告诫人们珍惜光阴;夜明珠里通过几 个简单的意象写尽了孩子寂寞的一生诗人始终 站在他所观察到的世界更高处,将自己和感情隐藏起 来。“戏剧化”情境是诗人克制情感后常用的表达方 法。诗人不再作为抒情主体自己言说,而是让诗里的 人物和场景自己说话。这样一来,读者只能深刻感受 到被戏剧化组织起来的画面和感觉,诗人的情怀则是需要读者去揣摩的东西。卞之琳在他的诗中所表达 的几乎都是思考而不是抒情 ,因 为抒情是影响思考 的,一个处于抒情状态的人是无法深入思考的。几个 人中有卖冰糖葫芦的、提鸟笼的、卖萝卜的、矮叫花 子、街上的年轻人,只是通过写几个人的画面和场景, 就构造出了荒原般的深意:在荒街上,年轻人在沉 思着人生的意义;捧着碗饭的人在叹气,因为想到了 苍凉的为了糊口而奔波的命运;有人半夜里因为生活 的愁苦或者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而睡不着,只能听着别 人的梦话暗自着急;还有人年老了却还想追回年轻时 的感觉,却只能在白发上戴一朵红花。而雪夜的边上 落日通红,第二天还是照常升起,人们过着庸常的日 子,麻木地过着,即便有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却仍是 逃脱不了苍凉的命运。这些场面的简单组合,是诗人 “ 结晶 ”的 成果 ,是 诗人通过思考后所获得的最佳组 合。无论是逃避感情还是“戏剧化”的呈现方式,都是 诗人深化孤独意识的途径。正是因为卞之琳站在了 生活的更高处,写的是经过淘洗、提炼和升华的诗句, 表达的是逃避的经验,所以他的诗作带给我们的是对 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更为深入的思考。读这样的诗,费 时、费力,却深刻。他的诗作几乎都与人相关,与人的 历史 、人 的前途和反省人的现状紧密相连。 究其根 源,这与诗人的写作宗旨对普通民众的人道关怀 是分不开的。所谓人道关怀就是一种关心人的本质、 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想。卞之琳在他 创作的第一个时期就“较多寄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 层平凡人,小人物”,也“常用冷淡盖深挚,或玩笑出心 酸”2286。简短的一首投就可以看出诗人对人的本 质和人的命运的思考。诗人之所以会有难以留住美 好事物,在漫长时间里碌碌无为,以及人生渺小孤独 感,正在于他心中有大我,向往着更广阔的人生,对人的价值有自己的理解。他曾在倦里看厌了僵死在 窗槛上的蜗牛,感叹知了只让人睡觉。对于社会人生 的现状,他已经厌烦、麻木,墙头草里的人把所有的 日子都过在了做做梦看看墙。“蟪蛄不知春秋”,是多 大的悲哀啊!然而即便如他有清醒的意识,还是无法 改变,一天的记录不过是一片皱折的白纸;年轻人 在荒街上沉思,仍是改变不了捧饭人的叹息和卖萝卜 的人的穷困(几个人);登上城楼的我“真想到外边 去呢 ”,而 事实却是连自己也不知道去哪儿 好(登 城);夕阳和庙墙对立着,想要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无 话可说(傍晚)。诗人就这样冷峻地思考着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 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价 值。 对人生价值的追问使作者得出了人生孤独 、虚 无、惆怅的结论,甚至是“无可奈何的命定感和色空 观念”。卞之琳诗歌中的孤独意识是现代主义的,他 直面的是人类生命中最本质的 、人 力无法改变的孤 独。参考文献1陈丙莹.卞之琳的诗歌J.诗探索,2002:87.2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M/人与诗:忆旧说新(增订本).合 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3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91.4阿叔本华.人生的智慧M.韦启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5:23.5卞之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卞之琳集M.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65.6TS 艾略特,著;卞之琳,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殖金融投资合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家居场景识别与控制大模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畜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保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工具钳工(初中高级)证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物联网智能设备故障诊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脑硬件降噪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
- 2025年消费与零售行业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入侵检测系统数据挖掘与分析优化研究
- 2025年教育行业投资并购风险控制与整合策略报告001
- 2023年山西日报社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衔接
-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及其治疗
- PMC运作流程详解课件生产计划制定与物料控制方法培训
- 2022年省直辖行政单位政务中心综合窗口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YY/T 0127.11-2014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盖髓试验
- GB/T 3836.3-2021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
- 制药工程导论课件
- T-CIATCM 002-2019 中医药信息数据元目录
- 班主任培训讲稿(共12张PPT)
- 推拿手法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