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旅游文化区.doc_第1页
大禹旅游文化区.doc_第2页
大禹旅游文化区.doc_第3页
大禹旅游文化区.doc_第4页
大禹旅游文化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禹旅游文化区大禹旅游文化区营销策划方案 小组成员:刘烨、樊影杨红艳、郑军丽、20110909前言当时间的车轮进入21世纪时,我国的旅游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001年,我国的旅游业总收入为4995亿元;到了2005年,我国的旅游总收入高达7686亿元,上升了54%。近年来,四川省的旅游业也获得蓬勃发展,2001年,四川省旅游总收入为314亿元;到了2005年,四川省的旅游总收入上升到721.26亿元,整整翻了一翻多。四川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由2001年的7.1%上升到2005年的9.8%。2001年到2005年四川入境旅游列全国名次由14名上升为n名。纵观整个四川旅游业,除了传统的旅游市场青城山、都江堰,乐山大佛、峨嵋山,九寨沟、黄龙等旅游胜地对全省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巨大外,一批新兴的旅游胜地又隆重登场,有红原大草原、米亚罗、桃坪羌寨、绵阳猿王洞、中国死海、广汉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在这批新开发的旅游名胜中,以即将问世的全新风景名胜大禹文化旅游区为极品。大禹文化旅游区位于四川省汉川县,该县是大禹降生之地。大禹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治水英雄;大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此外他还开创了夏王朝,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开国之父。见于此,汉川县政府希望开发禹帝故里,建设大禹文化旅游区,打造全新旅游目的地,弘扬大禹精神,振兴汉川经济。为此,汉川县大禹文化旅游开发管理局委托我们为大禹文化旅游区进行营销策划。大禹文化旅游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地处四川黄金旅游线九寨沟黄龙旅游线上,同时是我国继“炎黄”二帝大祭之外的“第三祭”地址。九黄线全是优美的自然景观,唯独缺少人为景观,大禹文化旅游区恰好可以提供一流的人为景观,与九黄线一流的自然景观相呼应。但是,大禹文化旅游区的劣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投资巨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都不高。如何提高知名度,收回投资成本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课题。当然,如果我们运用现代营销理论,搞好市场调查研究,弄清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好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并坚定不移地执行,要提高大禹文化旅游区的知名度,打开市场也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为此我们进行了三个月的艰苦工作,终于完成了本营销方案。本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大禹及夏文化的研究及历史渊源;市场分析、预测与产品开发;营销战略与策略策划;组织保障、资金保障与营销控制等内容。目录第一部分项目概况31.1项目简介31.2开发战略概述31.2.1旅游区的建设规划定位31.2.2旅游区的建设顺序41.2.3旅游区建设注意三个结合41.2.4旅游区应采取差异化开发41.2.5旅游区建设项目的连续性41.2.6旅游区建设要抓好宣传工作4第二部分大禹及夏文化的研究与历史渊源52.1大陆对大禹及夏文化的研究52.2台湾及海外对大禹及夏文化的研究52.3大禹及夏文化的历史渊源52.4经济效益6第一部分项目概况1.1项目简介大禹文化旅游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汉川县,该县是大禹帝王出生的地方。为了纪念大禹这位伟人,为了振兴汉川县旅游经济,汉川县旅游局决定开发大禹文化旅游区,打造全新精品旅游目的地。文化是人们对事物一定的态度和看法、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时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等。大禹文化包括大禹从人到帝王,再由帝王到神的成长过程;大禹一生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和功德;大禹艰苦奋斗、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大禹的遗迹和祭祀仪式以及后人对大禹的研究等内容。大禹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大禹治水”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大禹的贡献,一是科学治水,二是开创了夏王朝,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开国之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累死在浙江,葬于浙江绍兴。据有关史料记载“禹兴于西羌”,意思是说大禹出生在四川省阿坝州坟川县。近年来,我国的黄帝陵、炎帝陵每年都有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祭奠仪式,但大禹的出生地坟川却没有多少纪念活动。这与大禹的名声及其丰功伟绩太不相符了。因此,我们要开发大禹故里,建设大禹文化旅游区。我们研究大禹的目的是要“弘扬大禹精神,振兴汉川经济”。我们要将大禹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九寨沟、黄龙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同时,提高对大禹文化及夏文化的理论研究,从而弘扬大禹精神。汉川大禹文化旅游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地理位置,地处九(寨沟)黄(龙)线上,此线路是四力I旅游的黄金旅游线,同时位于青城山、都江堰、卧龙大熊猫保护区、九寨沟、黄龙五大世界遗产保护区之间的旅游热岛上。因此,只要有九黄线上十分之一的游客到大禹文化旅游区观光,旅游区就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大禹文化旅游区最大的商机在于:九黄线全都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唯独缺少人文景观,九黄线旅游线路长,游客很容易疲劳,而大禹文化旅游区正好弥补了这一遗憾,为游客提供了休憩的地方,为游客提供了一流的人文景观。大禹文化旅游区主要包括七大景区:一、禹帝祭坛;二、绵斯古城;三、西羌古寨;四、尔玛田园;五、西羌新村;六、石纽村;七、山民江漂流等共七大景区。其中,以禹帝祭坛作为旅游区开发的切入点。1.2开发战略概述1.2.1旅游区的建设规划定位大禹文化旅游区立足于旅游区众多景点整体协调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行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在旅游区规划和建设方面,立足于国家AAAA旅游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并且为最终达到AAAAA旅游区打好基础。1.2.2旅游区的建设顺序15大禹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众多,不可能全部一步到位。应首先建好禹帝祭坛,以其产生社会震撼,以推动旅游招商,带动其它旅游项目的开发,加速旅游区的全面开发建设。以这种方式进行开发,需要的资金将大大减少,而且更容易控制建设质量。1.2.3旅游区建设注意三个结合大禹文化旅游区的建设要注意三个结合:(l)村寨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2)传统观光体验与现代时尚体验相结合;(3)旅游吸引主体与旅游服务体系相结合。只有注意这三个结合,才能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才能获得更好的市场效益,从而使整个旅游区开发更加顺利。1.2.4旅游区应采取差异化开发大禹文化旅游区应加强各景区的产品特色开发,避免资源同构导致产品同构可能产生的恶果。如果不进行差异化开发,景点之间将产生不必要的内部竞争,使景区服务价格水平下降,利润水平降低,不利于整个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进行差异化开发,才能使旅游区各景点之间的内部竞争减小到最小程度。1.2.5旅游区建设项目的连续性大禹文化旅游区级别高,管理难度大,要按照办特区的思想对大禹文化旅游区进行管理。旅游区开发规划被批准实施后,就具有法律效力。由于旅游区开发周期长,需要几届政府班子连续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规划目标。因此要保证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这就需要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1.2.6旅游区建设要抓好宣传工作汉川县大禹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无论是在弘扬大禹精神还是在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上,都是对社会做出了重要的、务实的贡献。但是,大禹文化旅游区目前的社会影响还不大,坟川县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宣传,抓好营销工作,提高旅游区的知名度,让中国汉川作为大禹故里的基本概念在全国迅速传播并深入人心。特别要提出:要努力争取将大禹诞生地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部分大禹及夏文化的研究与历史渊源2.1大陆对大禹及夏文化的研究大禹及夏文化的研究,历来是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本世纪初至70年代,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出了一批成果,提出的见解深远,至今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80年代初期,中国先秦史学会引导和组织全国各地史学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大批成果。1985年,中国先秦史学会编辑了夏史论从一书,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的先秦史研究动态到目前已经出版了30多期,每期收编的10多篇论文中,不少涉及到大禹及夏文化。孙森先生的夏商史稿问世,其中大部分是写夏史。1988年,郑杰祥先生的(夏史初探更是一部夏史专著。1991年黄石林整理的徐旭遗著尧、舜、禹(上、下)是较为系统地研究尧、舜、禹的专著。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研究大禹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陈勤帜撰写的禹生石纽考察研究综述;北川县委宣传部、旅游办联合编写的大禹故里北川;陈勤帜主编的大禹及夏文化研究等著作。这些著作的特点就是都认为大禹出生在绵阳市北川县,但是其事实、理论证据和史实证据都不足,更未形成现实的经济效应。此外,浙江、河南、山西、安徽、山东等地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著作。1995年浙江省社科院,绍兴市社科院举行了大禹学术讨论会,收集了28篇论文,出版了大禹论。1994年,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原文物编辑部和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举办了全国夏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夏文化研究论集。1996年安徽省蚌埠市政协编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一涂山一书。2002年,山东省禹城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先秦史学会,禹城大禹文化研究会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禹城大禹文化研讨会”,收到论文62篇,选编成论文集出版。2.2台湾及海外对大禹及夏文化的研究台湾历来重视历史文化研究,对大禹及夏文化研究从没间断过。近年来,许多学者、专家撰写大量关于大禹及夏文化的论文。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杜英贤先生著的笨港水仙宫之源流与发展,孙雄先生著的(尚书)所载有关铁与禹贡篇著作年代探讨。禹姓在韩国已成为拥有40多万人的一大望族,韩国丹阳禹氏族亲花树会出版了花树会会刊,丹阳禹氏人名大全,并多次组团到河南等地寻根问祖。谢兴鹏,大禹文化研究综述,2006年4月2日,中国先秦史网日本早稻田大学对大禹研究十分关注。其中餐丁工藤元男主编了,羌族文化研究一书。他们还翻译了大禹及夏文化研究一书,在日本传播。1990年,美国华裔学者周鸿翔教授编辑出版了夏史夏文化研究书目一书。2.3大禹及夏文化的历史渊源综合海内外对大禹及夏文化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羌民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2)禹生石纽。大禹降生于四川汉川县。(3)部落联盟。大禹相舜治理天下,佐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尧舜时代。(4)科学治水。大禹受命治水,首创疏导江河、引归大海的“疏浚治水”法,为水利文化传统奠定了基础。(5)娇子情谊。大禹娶妻涂山氏,三十而立,得子启。(6)中华之路。大禹随山刊木,区别九州域界,开通“危道”,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载体(7)民族团结。大禹组织“万邦”大协作治水,形成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万国同盟。(8)锦绣河山。大禹开世界国土资源调查之先。(9)国父开国。大禹建立中国第一个朝代雏形夏朝。(10)人神合一。大禹仙逝后升华为以神仙。(11)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一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