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著名和尚、道士.doc_第1页
中国史上著名和尚、道士.doc_第2页
中国史上著名和尚、道士.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史上著名和尚文理工医成绩斐然中国历史上有几位著名的和尚,他们的事迹之所以流芳百世,为世人所传诵并不单单是因为佛法高深,而是因为他们在文学、理工、医学乃至慈善事业都取令人瞩目的成绩。日本神农鉴真鉴真通晓医学,精通本草鉴真,俗姓淳于,原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幼时家境清贫,十四岁时,随父在扬州大云寺(后改名去兴寺)出家,后屡从名师受教。开元元年(713)回到扬州时,他已成为对佛学具有较深造诣的高僧,任扬州大明寺主持。鉴真和他的弟子东渡日本前后十年,终于在唐天宝十二年,已经失明的鉴真率弟子四十余人第六次渡海成功,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鉴真通晓医学,精通本草,他把中国中药鉴别、炮制、配方、收藏、应用等技术带到了日本,并传授医学,热忱为患者治病,至德元年,鉴真及弟子法荣治愈圣武天皇病,当时鉴真虽已双目失明,但他以口尝、鼻嗅、手摸来鉴别药物真伪,辨之无误,因此他在日本医药界享有崇高的地威望,人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日本医史学家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中指出:“日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像者,仅鉴真与田代三喜二人而已”。鉴真于唐广德二年圆寂。葬于日本下野药师寺,立塔立方形,正面题鉴真大和尚五字。天文学家一行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率领一支经过训练的测量队,对中国的疆域进行了一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这次测量,北起北纬五十一度的铁勒回纥部(当时唐朝设置的瀚海都督府,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的喀拉和林附近),南达北纬十七度的多邑。正确计算出了中国各地昼夜不同的准确时间,相当准确地提供了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纠正了中国最古的天文算学著作周髀算经关于子午线“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错误计算公式。主持这次天文大地测量的是一名和尚,僧一行。天文学家一行据旧唐书一行传记载,一行和尚原籍魏州昌乐县(今河南南乐县境),生于唐高宗李治弘道元年(683),本姓张,名遂。少年家贫,但天资聪慧,记性过人。二十岁在长安,经过几天几夜的潜心研读,就写出论文大衍玄图和义诀各一卷,阐释晦涩难懂的太玄经,得到著名的藏书家尹崇的奖誉,名声大振,成为京城有名的学者。后来,遭到武三思拉拢,为避祸于嵩阳寺礼普寂为师,落发为僧,得法名一行,时年约二十五岁(708年)。出家之后,他四处游方参学。他只身三千里,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从一位隐名的大德研习数学,后拜悟真律师学习毗尼,并探讨天文。后接受唐玄宗李隆基的邀请,一行进京整理历法。因为当时观察、计算天文与使用历法都是沿袭古代的旧方法,谬误百出,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据新唐书天文志记载:开元十一年(723),一行和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机械制造家)合作,用铜、铁制成测定日月星辰位置和运行规律的“黄道游仪”。测候结果,证实了恒星的位置较上古有移动。接着,一行又受诏和梁令瓒等人制造“浑天铜仪”。一行实地测量得到子午线“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的结论,比公元814年回教王阿尔马蒙的实测子午线要早九十年。一行还建造天文台,彻夜观察星宿的变化,测出一百五十多颗恒星的准确位置。发现恒星的黄道坐标与古代历法记载有出入,于是提出恒星位置在天体中不断移动的学说,修正了自汉以来沿袭了八百多年的有关二十八星宿位置的论点,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恒星变动的观察注意。一行指出:“凡日晷之差,冬夏至不同,南北亦异;而先儒一以里数齐之,丧其事实。”从根本上否定了古人的“盖天说”。一行关于大衍历的著作,流传至今的已经很少了。唐宋时人,对一行技艺之巧,历算之精,十分敬佩,以致别人的许多有关著作,也用一行的名字刊布。笔者检索史籍,发现用一行名字刊布的著作,竟达三十二种七十五卷之多。其中大部分可断为伪托,但由于多已佚失,目前无法一一详细考定。至于后魏书所载天文志,则可能是一行的作品,然也散失,无从稽考。大衍历刚完成不久,一行因劳累过度,身染沉疴(李隆基所撰碑铭有“吐血忘倦”之语),不幸于开元十五年英年早逝,时仅四十五岁。诗僧贯休贯休俗姓张,字德隐,婺州兰豁(今浙江兰溪)人。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又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贯休能文善画精通书法贯休云游天下,到了四川。他向前蜀主王建献了一诗:“河北江东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一瓶一钵垂垂若,千水千山得得来。秦苑幽栖多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来登郭隗台。” 诗中的佳句“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情景贴切,属对工整,因此,贯休也常被称为“得得来和尚”。贯休博学多才,唐才子传称赞他“一条直气,海内无双。意度高疏,学问丛脞。天赋敏速之才,笔吐猛锐之气。乐府古律,当时所宗果僧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过矣”。贯休之世,天下已乱,他的一些诗有猛锐之风,非一般诗僧所能比。如阳春曲:“为口莫学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今。为手须似朱云辈,折槛英风至今在。男儿结发事君亲,须前贤多慷慨。历数雍熙房与杜,魏公姚公宋开府。尽向天上仙宫闲处坐。何不郤辞上帝下下土,忍见苍生苦苦苦”,就批评了“口不臧否人物”的阮籍,表扬了不惧权贵、敢于犯颜直谏的朱云,希望能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那样的名臣拯百姓于水火之中。贯休不仅善于吟诗,而且精于书法。据宣和书谱记载:宋御府曾收藏贯休草书七件、行书一件。至于民间,更是“世多传其本”。贯休还很善于画画。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记载:贯休所画的罗汉像,“真本在豫章西山云堂院供养。于今郡将迎祈雨,无不应验。”夸张的说法反映了时人对贯休罗汉像具有深刻印象。工程师怀丙怀丙和尚,北宋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天生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困难重重的工程难题。怀丙和尚利用水浮力捞铁牛赵州洨河上建造了一座石桥,为了使桥梁坚固,工匠在石头里灌了熔化的铁水。但有些贪得蝇头小利的人盗走了石头里的铁,大桥因此倾斜。上千名工匠试图扶正大桥,都无功而返。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河中府(今陕西永济县西)一座浮桥被洪水冲走八尊用于牵引固定的万斤铁牛,许多人出谋划策都不能将铁牛打捞出水。怀丙和尚依靠水的浮力捞铁牛,将铁牛拖到原来的位置。为此,他得到朝廷赏赐的一件只能由三品以上官员才可穿的紫袍。国际慈善家大峰北宋时期的大峰和尚,大约生活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事迹已记载在我国和东南亚各国史籍中,是慈善史上有名的大善士,主要慈善事业以修桥为民造福为主。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这位佛学大师从福建来到广东潮阳,自己募捐筹集资金,在潮阳修建和平桥,含辛茹苦历经十二年,至宣和末南宋初年建成。当地居民感恩戴德,在桥旁建立了“报德堂”以祭祀他。1929年所写的祖师纪录碑,详细地记载了这约距今位一千年的慈善大家的生平善事:“宋大峰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