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doc_第1页
元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doc_第2页
元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doc_第3页
元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doc_第4页
元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上) 一、元代瓷器的发展概况盛世收藏网 元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北方地区瓷窑逐渐衰落,但南方瓷窑有很大发展,以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它上启宋代,下启明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景德镇在我国制瓷业中逐渐崛起,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数量多,质量精。代表了当时制瓷的最高水平。其地位日趋重要。元代龙纹在瓷器上的出现频率大大增加,北方磁州窑、钧窑南方龙泉窑、景德镇窑烧制的瓷器大量使用龙纹装饰。盛世收藏网 二、元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龙纹作为瓷器装饰题材之一在元代瓷器上的出现更加频繁,白地黑花、青白釉、卵白釉、青花、蓝地白花、釉里红、红釉、蓝釉孔雀绿釉等瓷器上均出现龙纹装饰。常见于壶、罐、瓶、盘、碗等器物的主要部位,作为纹饰的主题装饰。以龙纹装饰的瓷窑产品盛世收藏网 (一)、北方地区瓷窑1、磁州窑磁州窑在宋金时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生产,产品仍以白地黑花瓷器为主。器形主要以罐为主,罐大口,敛足,鼓腹。常饰以龙凤、云雁等纹饰。除罐以外有碗、瓶、枕、盆等。碗胎厚质粗,很多碗心里书写“王”字。瓶为四系瓶,金代已有烧制,元代继续生产,造型更加浑厚。一般均为上白釉下黑釉。枕多为长方形,开光内绘有山水人物纹或书写元曲诗词等。盆为折沿式,口径近五十厘米,多绘鱼藻等纹饰。元代瓷器的特点是胎体厚重,与宋代白地黑花比较,白釉不白,泛黄色,黑彩不黑,呈褐色, 较为独特的是元代白地黑花器物上加有棕黄色,在色彩上较纯正的白地黑花更为丰富。这种褐与棕黄色兼用的装饰是元代磁州彭城窑的产品,彭城窑元代盛烧白地褐花大件器物,故宫博物院于七十年代调查彭城窑时,采集了不少标本图一,多为罐的残片,器形较大,胎体厚重,画面呈现深浅两种颜色。纹饰以花卉、人物、龙凤、卷草纹为常见。龙凤纹在罐等器物上常以开光形式出现。盛世收藏网 1.jpg (78.41 KB)2010-3-23 12:02盛世收藏网 磁州窑以龙纹作装饰的器物有罐、玉壶春瓶、四系扁瓶、四系瓶等。龙纹罐,日本梅泽纪念馆收藏。纹饰采用开光布局,开光内绘有龙纹。在磁州窑制瓷工匠笔下所描绘的龙纹有精细与粗旷两种,此件罐上的龙纹属于较精细的,龙体粗壮,龙身画有细密的鳞纹,背部有鳍,三趾爪有力,四肢上的肘毛短而多,头部描绘得较为精细,龙长角,张口吐舌,圆目,鬃发后飘。绘画采用深浅两种颜色, 是元代彭城窑的产品图二。2.jpg (112.7 KB)2010-3-23 12:02另一件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收藏的龙纹罐,可以说是元代磁州窑中绘画最精细者,纹饰三层布局:肩部饰花卉纹,腹部开光内各饰有云龙、凤纹,足部饰卷枝花纹。龙口微张,露齿,头上有角,角微上勾,棕发后飘,通体饰细密的鳞纹,三趾爪强劲有力,肘毛多而飘逸。在开光内龙以外的地子上绘满卷枝云纹,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盛世收藏网 另外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收藏的磁州窑龙纹罐也代表了元代磁州窑龙纹器物的风格特点图三、四。盛世收藏网 3.jpg (95.62 KB)2010-3-23 12:024.jpg (100.05 KB)2010-3-23 12:02磁州窑以龙凤纹作装饰的罐不少,多以开光布局形式出现,多为两开光,一开光内饰龙,另一开光内饰凤纹。盛世收藏网 元代磁州窑龙纹玉壶春瓶,瓶颈饰弦纹及竖线纹,腹部为云龙纹。龙侧正面,双目圆睁,张口,露齿,长角,下有须,头上有发,肘毛短而多,身有扁片形鳞,背有鳍。隙地饰云纹图五。5.jpg (38.15 KB)2010-3-23 12:02龙纹四系扁瓶,北京安定门出土,北京文物工作队收藏。瓶高34厘米,小口,短颈溜肩,肩上有四系,是元代特有的造型。两面各绘有龙凤纹。龙纹采用先绘画, 后划刻的装饰方法,龙张口,吐舌露齿,角上勾,鬃发长而后飘。通体划出简单的鳞纹,背有鳍,龙三爪有力,肘毛多。隙地绘有云纹及飘带纹。盛世收藏网 龙纹四系瓶,内蒙区博物馆收藏。瓶小口,短颈,肩颈肩有四系,长圆腹。上部施白釉,下部施黑釉。上部装饰龙凤纹。龙张口吐舌露齿,圆目,毛发后飘,下颚有须,身上划刻鳞纹,背有鳍,四爪,有尖利的趾甲,有肘毛。隙地绘有螺旋状长尾云纹。从以上器物来看,磁州窑的龙纹基本特征是:头有角,有鬃发,双目圆睁,张口吐舌露齿,身有鳞,背有鳍,爪有三爪四爪之分,肘毛有短而多或数根者,龙呈行走状,总体风格比较粗旷。从画法上来看,有细笔描画及先绘画后划刻两种。2、钧窑钧窑是北方地区的重要瓷窑。元代仍以烧窑变的乳浊釉为主。元代所烧器物以碗为大宗,此外有罐、连坐瓶、炉、盆、盘等。钧窑向以月白、天蓝釉上饰以紫红斑最为精美。钧窑器物多采用多次施釉,故其特点是釉层较厚,不利于表现纹饰。但钧窑制瓷工匠还是尝试用其它方法来装饰瓷器,如元代采用贴花、堆塑装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出土一件钧窑炉,器身高42.7厘米,口径25.5厘米,四方形双耳,颈部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铭文,己酉当为元代中期至大二年(1309年),颈部堆贴似龙样的纹饰图六。盛世收藏网 6.jpg (79.59 KB)2010-3-23 12:02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连座瓶,颈部饰双螭龙耳。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连座瓶,颈部饰龙首样双耳图七。由此可见钧窑器物也以龙纹装饰瓷器。只不过因为钧釉的特点,我们看到的龙纹不很清晰。7.jpg (32.73 KB)2010-3-23 12:023、元三彩元代三彩器物中也有以龙为装饰的器物。如元三彩透雕三足炉,炉双耳,三兽足。博山炉式盖。盖及炉腹部分别凸雕龙纹,盖上的龙盘旋于山间,腹部的龙穿行于花间。别具特色图八。8.jpg (45.19 KB)2010-3-23 12:02盛世收藏网 (二)、南方地区瓷窑1、龙泉窑元代龙泉窑在宋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产品数量大大增加,从几厘米的小小的鸟食罐到70、80厘米的大瓶都烧制的非常成功。装饰方法也很丰富,有刻划花、印花、贴花、浮雕、褐色、红色斑点装饰等。元代龙泉窑以龙纹作装饰的器物有玉壶春瓶、八方盘、堆龙纹钵、四系扁瓶、四系龙纹瓶、荷叶盖罐、双耳三足炉、凸龙纹盘等。装饰以贴花最为常见。盛世收藏网 龙纹玉壶春瓶,元墓出土。首都博物馆收藏。瓶高26.5厘米,瓶口微撇,细长颈,颈中部饰三条弦纹。腹部凸雕龙纹。龙张口,吐舌,头有鹿形角,鬃发上飘,通体饰鳞纹。龙四爪尖利,鱼形尾,四肢有肘毛。在龙的上下空隙饰以云、海水、火珠等辅助纹饰图九。9.jpg (29.63 KB)2010-3-23 12:02龙纹四系扁瓶,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瓶体扁式,肩有四方形系,在瓶的正反两面近足部亦各有双系。龙张口,有角,鬃发后飘,三爪,尖尾,龙体饰满凸起细密的鳞纹图十。盛世收藏网 10.jpg (93.12 KB)2010-3-23 12:02龙纹四系瓶,日本大和文华馆收藏。瓶的肩腹部饰龙纹,龙张口,四爪,通体饰有凸起的细密的鳞纹。空间有辅助纹饰长尾形如意云纹图十一。盛世收藏网 11.jpg (29.69 KB)2010-3-23 12:02龙纹双耳三足炉,日本收藏。口径26.5厘米,炉有双耳,下承以三兽足。腹部椭圆形开光,开光内凸雕龙纹装饰。龙为三爪龙,身有细密的鳞纹,花形尾。周围饰有火珠、朵云,开光外饰花卉。炉颈饰朵花纹图十二。12.jpg (78.57 KB)2010-3-23 12:02菲律宾出土的龙泉窑凸雕龙纹三足炉,带兽形纽盖,双耳有长方形孔,下承以三足。腹部凸雕龙纹图十三。盛世收藏网 13.jpg (91.71 KB)2010-3-23 12:02龙纹盘,土耳其托普卡比宫收藏。盘口径41.5厘米,折沿,中心饰贴花素胎龙纹,龙张口,吐须,有角,鬃发前飘。身有鳞,背有鳍,三爪,腿部肘毛短而多, 龙身辗转反侧,外围以六朵云纹。盘内壁刻划卷枝纹,折沿上贴十二朵小朵梅花纹。青釉色青翠,纹饰精美,是龙泉窑元代精品图十四。14.jpg (85.03 KB)2010-3-23 12:02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龙纹盘,口径34.8厘米,盘心饰一条龙,龙回首,张口露齿,有角,鬃发后飘,头顶几下腭有鬃发,身有鳞四肢有肘毛,肘毛短而多,龙体翻转,四爪,花叶形尾,盘内壁辅以花叶纹图十五。15.jpg (64.31 KB)2010-3-23 12:02盛世收藏网 首都博物馆收藏的龙纹盘,口径37.3厘米,盘折沿,平底。盘里心饰两条首尾相对的龙。龙张口,吐舌,鬃发后飘,下腭有须,身有鳞,三爪,有肘毛,带双翼,背有鳍,花叶形尾图十六。16.jpg (65.1 KB)2010-3-23 12:02龙泉博物馆收藏的八方龙纹盘,口径18.5厘米。盘呈八方形,折沿,圈足。盘心饰云龙纹。纹饰采用素胎贴花,左侧饰二朵云纹,右侧为一立形龙,龙张口,吐舌,头有角,鬃发后飘,身有凸起的鳞纹,背有鳍,四爪,有双翼图十七。17.jpg (78.91 KB)2010-3-23 12:02盛世收藏网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堆龙纹钵,钵内堆塑一条龙,龙张口,引颈,身上饰凸起的鳞纹,形象生动图十八。盛世收藏网 18.jpg (75.08 KB)2010-3-23 12:02从上述器物可以看出,龙泉窑器物上的龙纹装饰龙的基本特征是张口吐舌,头有角,鬃发后飘,有三爪与四爪之分,四肢有肘毛,肘毛一般短而多,身有鳞,背出鳍,出现翼龙,尾部有鱼形、如意形与一般尖尾形式。从龙的形态来看,有行走龙、立形龙、回首龙,龙的形态变化更加丰富。盛世收藏网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记载,宋代尚未见到,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清两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磁州窑瓷器在造型、釉色、烧造地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和描述。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1973年,在彭城大路沟曾出土有“大元国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鱼藻盆残片。其型制、装饰风格与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鱼藻盆极为相似。近年来,在彭城的旧城改造中更是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