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Cl 35.5Ca 4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D细胞骨架:蛋白质答案:B解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糖类,A项正确;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糖核酸是RNA,B项不正确;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C项正确;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泡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面的突触间隙;mRNA在细胞核中以DNA为模板转录合成后,由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被溶酶体中的酶水解;O2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线粒体被利用的。3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答案:A解析:病毒侵入机体细胞,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的。外界温度降低,人体通过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导至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然后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与此同时,皮肤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不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体温维持稳定。摄入高糖食品使人体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水平回落。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生长素含量,背光侧细胞生长得快,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长舌蝠从长筒花中取食花蜜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答案:B解析: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长筒花不可能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项错。由于长舌蝠具有长舌而得到花蜜可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长筒花的各种性状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长舌蝠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5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B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答案:C解析:噬菌体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细菌病毒,因为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必须寄生在细菌细胞中才能生存;提取组织中的DNA是利用组织中的各种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6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答案:D解析:A、C分别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热能;B是锂离子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金属护栏表面涂漆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答案:A解析:形成电解池,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A选项正确。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A用浓盐酸检验氨:NH3HCl=NH4Cl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H2OOH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Fe3e=Fe3D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答案:C解析:C选项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9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答案:A解析: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A选项正确;阳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生成Cl2、阴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Cu,C、D选项错误;电解质的电离与是否通电无关,B选项错误。10实验: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滤液b中不含有AgC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答案:B解析:由及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可知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由及难溶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沉淀可知C、D正确。1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将NO2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Bt/2550100KW/10141.015.4755.0CDc(氨水)/(molL1)0.10.01pH11.110.6答案:C解析: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C选项与化学平衡移动无关。12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乙烯的制备试剂X试剂YA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H2OKMnO4酸性溶液B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H2OBr2的CCl4溶液C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 NaOH溶液KMnO4酸性溶液D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 NaOH溶液Br2的CCl4溶液答案:B解析:A、B制取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醇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所以B选项不需要除杂;C、D选项中制取的乙烯中含有乙醇、SO2等,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均褪色,所以均需要除杂。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答案:A解析:布朗运动指的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而非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A正确,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的内能的改变取决于做功和热传递两个方面,故选项C、D错误。14(2013北京理综,14)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和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B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C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Da光光子能量小于b光光子能量答案:B解析:由折射定律可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选项A错误;a光的频率也大于b光的频率,选项B正确;由c可知,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选项C错误;由Eh可知,a光光子能量大于b光光子的能量,选项D错误。15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4 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振幅为4 cmB这列波的周期为1 sC此时x4 m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D此时x4 m处质点的加速度为0答案:D解析:由图象可得该波的波长为8 m,振幅为2 cm,选项A错误;由得周期T2 s,选项B错误;由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间的关系可知此时x4 m处的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选项C错误;此时x4 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受到的回复力为0,因此加速度也为0,选项D正确。16倾角为、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cosB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sin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sincos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答案:D解析:取木块m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甲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摩擦力大小Ff1mgsin,支持力大小FN1mgcos,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FN1mgcos,选项A、B错误;取斜面体M及木块m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力如图乙所示,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Ff20,支持力大小FN2(Mm)g,选项C错误,D正确。17如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MN在平行金属导轨上以速度v向右匀速滑动,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1;若磁感应强度增为2B,其他条件不变,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变为E2。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及E1与E2之比E1E2分别为()Aca,21 Bac,21Cac,12 Dca,12答案:C解析:由右手定则,可判断出金属杆中的电流方向为NM,则电阻R中的电流方向为ac。根据EBLv,可得E1E212,选项C正确。18某原子电离后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若该电子在核的静电力作用下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电子运动()A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大B半径越小,周期越大C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D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小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静电力提供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mamrm2r,可得,可见,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半径越小,周期越小,线速度越大。则选项A、B、D错误,C正确。19在实验操作前应该对实验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如图。小球每次都从斜槽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改变水平板的高度,就改变了小球在板上落点的位置,从而可描绘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某同学设想小球先后三次做平抛,将水平板依次放在如图1、2、3的位置,且1与2的间距等于2与3的间距。若三次实验中,小球从抛出点到落点的水平位移依次为x1、x2、x3,机械能的变化量依次为E1、E2、E3,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分析正确的是()Ax2x1x3x2,E1E2E3Bx2x1x3x2,E1E2E3Cx2x1x3x2,E1E2E3Dx2x1x3x2,E1E2E3答案:B解析: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为匀加速运动,因此小球通过竖直方向上相等距离所用的时间t越来越短,由xv0t可知,x2x1x3x2,小球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有E1E2E30,选项B正确。20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用频率为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A BCU2hW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一个电子一次吸收了n个光子,则有eUnhW,整理得,因n只能取整数且n2,故选项B正确。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21 (18分)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 的电阻Rx的阻值。(1)现有电源(4 V,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 ,额定电流2 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A电流表(03 A,内阻约0.025 )B电流表(00.6 A,内阻约0.125 )C电压表(03 V,内阻约3 k)D电压表(015 V,内阻约15 k)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电压表应选用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实验电路应采用图1中的_(选填“甲”或“乙”)。图1(2)图2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1)问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2中实物间的连线。图2(3)接通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电压表示数U。某次电表示数如图3所示,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Rx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3(4)若在(1)问中选用甲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若在(1)问中选用乙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电流表测量值小于流经Rx的电流值B电流表测量值大于流经Rx的电流值C电压表测量值小于Rx两端的电压值D电压表测量值大于Rx两端的电压值(5)在不损坏电表的前提下,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一端滑向另一端,随滑片P移动距离x的增加,被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U也随之增加,下列反映Ux关系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_。图4答案:(1)BC甲(2)见解析图(3)5.2(4)BD(5)C解析:(1)电源电压为4 V,为减小测量误差,电压表应选C,通过电阻的最大电流IA0.6 A,因此电流表选B。因待测电阻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故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实验电路选甲。(2)连线如图所示。(3)由图3读得电流表示数I0.50 A,电压表示数U2.60 V,则Rx5.2 。(4)若选甲电路,由于电压表有分流作用,电流表测量值大于流经Rx的电流值,因此选B;若选乙电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得电压表的测量值大于Rx两端的电压值,因此选D。(5)电阻Rx两端的电压,当x逐渐增大时,滑动变阻器阻值R逐渐减小,电压U逐渐增大,当R0时,UE,选项C正确。22 (18分)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距为d,电势差为U,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金属板下方有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由静止开始从正极板出发,经电场加速后射出,并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忽略重力的影响,求:(1)匀强电场场强E的大小;(2)粒子从电场射出时速度v的大小;(3)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答案:(1)(2)(3)解析:(1)电场强度。(2)根据动能定理,有qUmv2得。(3)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vB得。23 (18分)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两个阶段。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kx(x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为常量)。质量m50 kg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00.10 m;在预备运动中,假定运动员所做的总功W全部用于增加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t2.0 s,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x1。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1)求常量k,并在图中画出弹力F随x变化的示意图;(2)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m;(3)借助Fx图象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x1和W的值。答案:(1)5.0103 N/m见解析图(2)5.0 m(3)1.1 m2.5103 J解析:(1)床面下沉x00.10 m时,运动员受力平衡mgkx0得k5.0103N/mFx图线示意图如图所示(2)运动员从x0处离开床面,开始腾空,其上升、下落时间相等hm5.0 m(3)参考由速度时间图象求位移的方法,Fx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等于弹力做的功,从x1处到x0,弹力做功WTWTx1kx1kx12运动员从x1处上升到最大高度hm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kx12mg(x1hm)0解得x11.1 m对整个预备运动,由题设条件以及功和能的关系,有Wkx02mg(hmx0)得W2 525 J2.5103 J24 (20分)对于同一物理问题,常常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本质。(1)一段横截面积为S、长为l的直导线,单位体积内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电量为e。该导线通有电流时,假设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均为v。(a)求导线中的电流I;(b)将该导线放在匀强磁场中,电流方向垂直于磁感应强度B,导线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安,导线内自由电子所受洛伦兹力大小的总和为F,推导F安F。(2)正方体密闭容器中有大量运动粒子,每个粒子质量为m,单位体积内粒子数量n为恒量。为简化问题,我们假定:粒子大小可以忽略;其速率均为v,且与器壁各面碰撞的机会均等;与器壁碰撞前后瞬间,粒子速度方向都与器壁垂直,且速率不变。利用所学力学知识,导出器壁单位面积所受粒子压力f与m、n和v的关系。(注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时做必要的说明。)答案:(1)(a)neSv(b)见解析(2)fnmv2解析:(1)(a)设t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q,由电流定义,有IneSv(b)每个自由电子所受的洛伦兹力F洛evB设导体中共有N个自由电子NnSl导体内自由电子所受洛伦兹力大小的总和FNF洛nSlevB由安培力公式,有F安IlBneSvlB得F安F(2)一个粒子每与器壁碰撞一次给器壁的冲量大小为I2mv如图所示,以器壁上的面积S为底、以vt为高构成柱体,由题设可知,其内的粒子在t时间内有1/6与器壁S发生碰撞,碰壁粒子总数为NnSvtt时间内粒子给器壁的冲量为INInSmv2t面积为S的器壁受到粒子压力为器壁单位面积所受粒子压力为fnmv225 (17分)可降解聚合物P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2HCl(R为烃基)(1)A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2)羧酸a的电离方程式是_。(3)BC的化学方程式是_。(4)化合物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D的结构简式是_。(5)EF中反应和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6)F的结构简式是_。(7)聚合物P的结构简式是_。答案:(1)羟基(2)CH3COOHCH3COOH(3)HNO3H2O(4)(5)加成反应、取代反应(6)(7)解析:由结合反应条件,逆推可知C为、B为、A为、羧酸a为乙酸;结合D的分子式可知D为,结合反应条件可知D到E发生的是醇的催化氧化,生成醛E为;结合已知过程可知F为,由G的分子式可知G是由两分子F脱水缩合而成,除两个苯环外,另一个环为F中的羧基与氨基脱水形成的,其结构简式为,由已知过程可知聚合物P的结构简式。26 (14分)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1)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_。(2)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_。(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NOx生成盐。其吸收能力顺序如下:12MgO20CaO38SrO56BaO。原因是_,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4)通过NOx传感器可监测NO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Pt电极上发生的是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答案:(1)3NO2H2O=2HNO3NO(2)N2(g)O2(g)=2NO(g)H183 kJmol1增大(3)2CO2NON22CO2根据Mg、Ca、Sr和Ba的质子数,得知它们均为A族元素。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4)还原NOO22e=NO2解析:(2)首先写出所求方程式N2(g)O2(g)2NO(g),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945 kJmol1498 kJmol11 443 kJmol1,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1 260 kJmol1,所以H183 kJmol1,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化学平衡常数增大;(3)性质与结构有关,所以应该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4)此装置为原电池,通入氧化剂(O2)的为正极(或依据阴离子O2向负极移动判断),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负极NO失电子生成NO2,电极反应为NOO22e=NO2。27 (12分)用含有Al2O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l2(SO4)318H2O,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向铝灰中加入过量稀H2SO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调节溶液的pH约为3;加热,产生大量棕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加入MnSO4至紫红色消失,过滤;浓缩、结晶、分离,得到产品。(1)H2SO4溶解Al2O3的离子方程式是_。(2)将MnO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3)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Al(OH)3Fe(OH)2Fe(OH)3开始沉淀时3.46.31.5完全沉淀时4.78.32.8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 molL1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的目的:_。(4)已知:一定条件下,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向的沉淀中加入浓HCl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的现象是_。中加入MnSO4的目的是_。答案:(1)Al2O36H=2Al33H2O(2)58H54H2O(3)pH约为3时,Fe2和Al3不能形成沉淀,将Fe2氧化为Fe3,可使铁完全沉淀(4)生成黄绿色气体除去过量的解析:铝灰中SiO2不与硫酸反应,操作过滤后滤液中主要含有Al3、Fe3、Fe2、等,滤渣为SiO2;由表格可知Fe3在pH2.8时沉淀完全,而Fe2完全沉淀时pH8.3,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Fe3、Fe2,沉淀前应把Fe2变成易沉淀的Fe3;(4)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黄绿色氯气;由信息与Mn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MnO2沉淀,结合操作的现象可知操作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28 (15分)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作现象取4 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 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A液面上方出现白雾;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_。(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_。(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实验a的目的是_。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_。(4)现象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_。(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_。答案:(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碱性、漂白性(3)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扰白雾中混有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4)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5)CaSO4SO2Cl22H2O=2Cl4H解析:(2)pH试纸先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后褪色说明漂粉精具有漂白性;(3)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是检验氧化性气体的,所以a是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氯气,排除氯气的干扰;白雾中可能含有SO2气体,SO2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银微溶于水,所以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4)依据信息可知只要使溶液中只含有H、Cl、ClO,便可排除SO2与ClO生成氯气的可能性,即向漂粉精中滴加盐酸(或硫酸)看是否变为黄绿色;(5)由信息可知,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使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Cl与ClO生成Cl2,Cl2把SO2氧化为,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白色沉淀,溶液黄绿色褪去。29 (16分)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图1图2(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在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光合作用。(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则支持上述推测。答案:(1)H叶绿体基质(2)逐渐下降28(3)淀粉和蔗糖含量输出量(4)抑制(5)未遮光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解析:(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在叶绿体基质中将CO2还原,最终合成有机物。(2)题图中显示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实验中的对照组为不摘除棉铃的棉花,所以CO2固定速率的相对值为28。(3)由题图2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的淀粉和蔗糖含量增加,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输出量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4)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使CO2固定速率下降,所以会抑制光合作用。(5)照光处理后的叶片光合产物淀粉、蔗糖的量降低或CO2固定速率相对上升,则支持上述推测。30 (18分)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个体N的17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组成(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_和_。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_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_后,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亲代M的基因型是_(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五校联考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金华、丽水市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贵州省黔南州名校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省海城市第六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太原市名校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开发商原因退房合同5篇
- 离职补偿协议范本:针对离职员工职业发展培训及提升
- 研发机构劳务派遣个人合同范本(含知识产权归属)
- 砼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协调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生态保护区物业管理股权收购与生态保护合作合同
- 人教版七上《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教案
- 职工食堂服务(技术方案)
- 厂房租赁合同书格式
- GB/T 15934-2024电器附件电线组件和互连电线组件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完整版)
- 育肥猪购销协议书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 水库清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工程项目计价结算付款情况统计表
- DL∕T 797-2012 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