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籽》-编制说明_第1页
《茶叶籽》-编制说明_第2页
《茶叶籽》-编制说明_第3页
《茶叶籽》-编制说明_第4页
《茶叶籽》-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茶叶籽行业标准制定编制说明前言茶叶籽是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O.Ktze.)的果实,即茶叶树的果实,为茶叶生产的副产品,与任何其他植物一样,其实茶叶籽是整棵茶树最具营养价值的部分 1-2。与普通油茶籽不同的是,茶叶籽的蒲较薄,往往是单籽粒,外形为椭圆球型,而油茶籽一般为多籽粒,呈不规则形状。茶叶籽全籽含油,油分主要集中在籽仁中,壳中含油甚少。除水分外,茶叶籽仁主要由油分、淀粉、皂素和蛋白质组成,而茶叶籽壳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 3。茶叶籽仁中水分较高 ,壳中水分甚少,但色素较多。茶叶籽油是选用茶叶籽果中被蒲包裹着的籽仁粒,压榨出来的一种高端木本养生油。茶叶籽含油率 18%30%,另含有约 10%的茶皂素、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同时含有茶多酚、生育酚(VE)等成分 4。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品种繁多,茶叶籽是茶树的果实,为茶叶生产的副产物。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茶叶的种植、加工及茶叶产品的开发等关注较多,但对于茶叶籽的开发利用不太重视 5。因此,成熟的茶叶籽除繁殖茶树外,其余大部分都自然脱落,在地里腐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国有1600 多万亩茶园,有充足茶叶籽资源,按照亩产 35 kg 茶叶籽计算,潜在的茶叶籽资源约为 56 万 t,如对茶叶籽进行充分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增加茶农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持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6。茶叶籽中含有大量可以利用的物质,内含丰富的茶多酚、VE、亚油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茶叶籽的组成随茶叶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某品种茶叶籽的组成为:含油量 33.47%,淀粉 19.89%,茶皂素12.38%,蛋白质 10.93%,另外还含有可溶性糖和半纤维素等。用茶叶籽制得的茶叶籽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其 VE 的含量丰富,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为同类油脂如油茶籽油、橄榄油中最高。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568 号) 关于“健全木本油料市场体系”的内容中,明确提出  “制定木本油料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等生产标准,完善油脂产品和相关副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的要求。1随着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改变生态环境的国家战略的实施,茶叶籽种植面积将逐年扩大,茶叶籽的产量也将逐年提高,我国茶叶籽加工业将有较快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的背景下,制定茶叶籽标准,对保障茶叶籽质量安全,保护生产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木本油料产业和茶叶籽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也是非常重要的。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茶叶籽行业标准的制定根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关于下达 2015 年粮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质检办便函201515 号)下达的工作任务。1.2 工作过程1.2.1 查阅资料标准起草组查阅了国际标准目录,目前,尚未有茶叶籽的国际标准。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科技文献及相关标准,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本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查阅到的有关茶叶籽相关文献如下:1 马跃青,张正竹.茶叶籽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10,35( 9):66 -692 肖龙艳,齐玉堂,张维农,等.超声波辅助水剂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的研究  J.中国油脂,2011,36(7)  :5-8.3 朱文鑫,相海.油茶籽制油及综合利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械,2004,(11):41-43.4 裘爱泳,刘娟,孙冀平,等.还原剂降低茶叶籽油过氧化值试验J.中国油脂,2003,28(12):68- 70.5 曾益坤.茶叶籽制油及综合开发利用J. 中国油脂,2006,31(1):69-71.6 麻成金,黄群,吴道宏,等.超临界 CO2 和微波萃取茶叶籽油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10):281-285.7 王兴国.大力发展茶叶籽油产业J. 农业机械,2012( 3)  :248 钟红英,徐焱. 茶叶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初步研究J. 粮食与油脂,2010( 4) : 22-23 29 张伟敏,魏静,钟耕. 茶叶籽与其他油料作物油脂理化与功能性质的比较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 2):145-149 10 陈德经,冯自立,张辰露.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的成分比较研究J. 中国油脂,2011,36( 3)  : 69-71.11 GB/T 1532-2008 花生12 GB/T 11764-2008 葵花籽13 GB/T 20452-2006 仁用杏杏仁质量等级14 GB/T 24307-2009 山核桃产品质量等级15 GB/T 30761-2014 扁桃仁16 NY/T 867-2004 扁桃17 DB13/T 882-2007 山杏(杏仁)质量18 GB/T 11762-2006油菜籽1.2.2 产业调研和分析起草组在不同生长季节到茶叶籽种植基地进行考察,采集样品,并与加工企业进行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了茶叶籽种植、收获、储存和油脂加工情况;并指导研究生进行茶叶籽品质和制油工艺的研究,对科技文献中茶叶籽的研究检测数据进行了数据整理和汇总分析,为茶叶籽标准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图 1 茶叶籽1.2.3 标准的起草制定及编制说明起草组在文献报道及实验室以对大量茶叶籽样品特征指标数据测定研究汇总分析基础上,起草了茶叶籽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同时为了充分说明该标准制定时对相关指标制定的依据,编制了茶叶籽标准的编制说明。31.2.4 召开茶叶籽研讨会为了使制定的茶叶籽行业标准更符合我国生产现状、便于执行,标准起草组将在北京召开了茶叶籽行业标准研讨会,邀请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生产经营企业等十五家单位的代表参加,会上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将就茶叶籽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本标准制定的总体原则是:以发展茶叶籽产业及提高茶叶籽品质为目的,遵守安全性、适用性、可行性、先进性的原则,在适应茶叶籽特性生产和贸易的同时,促进我国茶叶籽加工业规范发展,为我国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本标准是根据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制的。3 主要内容的论据3.1 主要内容茶叶籽行业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1)封面(2)前言(3)标准主体内容: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3.2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参照了 GB/T 8873-2008粮油名词术语 油脂工业,GB/T 22515-2008粮油名词术语 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GB/T 26631-2011 粮油名词术语 理化特性和质量,确定了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3.3 质量要求本标准根据原料来源和状态,设置茶叶籽质量要求。3.3.1 茶叶籽质量要求茶叶籽籽的“质量要求”设置 4 个项目,包括:含油量、水分、杂质和色泽气味。起草组对浙江、云南、江西等茶叶籽主产区 19 个茶叶籽品4质进行分析,结果见表 1。表 1 茶叶籽品质分析结果采样地点 样品编号 含油量(以干基计)/(%) 水分含量 /(%)1 21.79 7.082 6.723 24.40 7.804 25.73 4.435 31.91 5.08浙江6 27.35 6.691 24.21 6.902 29.08 6.653 6.614 26.60 6.065         6.546 28.33 7.767 29.02 7.058 34.02 6.75云南9 24.29 6.851 22.90 7.002 7.113 20.50 9.83江西4 26.21 6.90表 1 中主产区 15 个样品含油率 20.50%34.02%,林科院对浙江、云南等地的共计 332 个茶叶籽样本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得到含油量为14.10%40.96%,含油量两者总范围为 14.10%40.96%。以含油量为定等级指标,将茶叶籽设定为一等、二等、三等和等外。从表 1 可知,茶叶籽水分为 4.43%9.83%,可根据此数据设定茶叶籽水分指标;茶叶籽含油量为 14.10%40.96%。油料中杂质大多不含油脂,且杂质的存在,在油脂制取过程中还会吸附一定量的油脂,降低出油率,有些杂质还会降低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标准中定义了茶叶籽中杂质,分为无机杂质、有5机杂质和筛下物杂质 3 类,其中筛下物杂质是根据茶叶籽侧径 610mm、横径 711mm,同时参考 GB 1352-2009大豆中筛下物杂质定义,规定为可通过直径 3.0mm 圆孔筛的细小物质。将茶叶籽杂质限定为1.5%;茶叶籽中水分按实际测样和生产,在一般温湿度条件下,水分10%可以进行安全储存和生产,因此茶叶籽水分限定为10%。;色泽和气味这一项感官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茶叶籽品质的优劣,因此,色泽和气味也可以作为茶叶籽质量指标之一。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以茶叶籽纯仁率为定等指标,确定茶叶籽的质量要求和等级限量值(表 2)。表 2 茶叶籽质量要求等级 含油量(以干基计)/()水分含量/()杂质含量/() 色泽、气味1 30.02 25.03 20.0等外 20.010.0 3.0 正常3.3.2 食品安全要求茶叶籽及茶叶仁主要用于提取茶叶油,其安全指标应符合 GB 19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料的要求。3.4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是保证标准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为监督部门提供的有力工具。本标准对所有指标的检验方法都作了明确规定,全部采用国家标准方法。3.5 检验规则检验规则包括扦样、检验规则、组批、判定规则的内容,对其都作了具体说明。3.6 标识茶叶籽或茶叶仁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标注产品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63.7 包装、储存和运输3.7.1 包装应清洁、牢固、无破损,封口严密、结实,不应撒漏,不应给产品带来污染和异常气味。使用麻袋包装时,应符合 GB/T 24904 的规定,使用塑料编织袋包装时,应符合 GB/T 8946 的规定,或按用户要求包装。3.7.2 储存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潮、防虫、防鼠、无异味的仓房内,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或含水量较高的物质混存。3.7.3 运输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雨淋和污染。4 新旧国家标准的总体对比茶叶籽行业标准为首次制订。5 技术经济论证及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目前,国家提出制定茶叶籽行业标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规范了国内茶叶籽的市场;(2)茶叶绿化环境、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综合利用茶叶籽,可促进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具有深远的环保意义;(3)促进茶叶的种植与发展,对当地农民致富起着重要的作用。6 参考的国际标准国际上尚无茶叶籽的相关标准。7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的制定,与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无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