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 制 说 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为规范大鲵健康养殖方法,有效提高大鲵养殖成活率,降低污染排放,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大鲵养殖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六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6324号),将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范广西地方标准的编制任务下达给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1.2 主要工作过程2015 年 8 月,编制单位成立课题组,张益峰为负责人。为了使编写工作顺利进行,课题组制定了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工作方案,课题组全体人员依据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拟定了本标准的结构。2016年 810 月,编写小组成员收集了大鲵驯养生产的主要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结合编制组成员多年的驯养生产经验,通过对资料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编写出本标准征求意见初稿,经过编写小组集体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 年 1011 月,向广西大学、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等 7 个单位的 7 名专家征求意见,共收集反馈意见24 条,采纳 22 条,未采纳 2 条,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了送审稿。1.3 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张益峰、潘建龙、向志娇、王大鹏。2.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2.1 标准编制原则(1)政策性原则:本标准编写过程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2)适用性原则:本标准集各地水产驯养生产和大鲵养殖的研究资料及起草单位的成功经验,结合广西大鲵驯养环境,仿自然及工厂化养殖经验等条件编制,标准完全按国家最新颁布的规则编写,内容全面,形式规范,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3)经济性原则:本标准编制过程从调查、采访、测试、材料收集到形成初稿、征询意见稿都严格控制经费的开支。(4)协调统一性原则:本标准参照国内相关标准的编写形式和表达方法,力求与国内相关标准的协调统一。(5)规范化原则: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并以TCS2009软件为本标准的编写模板。2.2 标准内容确定依据2.2. 1 标准内容确定参考资料参考资料主要包括相关论著、论文和养殖技术调查, 相关论著、论文详见参考文献;养殖技术调查主要是广西区内不同地域的大鲵养殖生产技术、调查。2.2.2 资料信息采用原则研究报告、论著和论文主要注重其准确性的评估,不同来源的资料有冲突的,以权威部门发表的资料为准。凡引用了技术内容的资料,均列入参考文献目录。对于现场走访养殖管理部门、养殖业者等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主要用于印证其他资料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不作为标准的技术依据。3. 标准主要内容确定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大鲵养殖环境选择、大鲵养殖、病害防治及管理、引种与运输等质量标准要求。分述如下:3.1 养殖环境条件养殖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场地选址,水源、水质,设施,排引水及水处理系统。其中养殖条件和设施主要依据大鲵的生物学特性、清洁生产要求和广西的基础条件。(1)大鲵生存温度在 25以下,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以蛙、鱼、3虾等水中动物为食。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大鲵有很强的耐饥本领。研究表明,大鲵最适温度为 1822之间,温度高于 25,易发病,温度低于 10时,大鲵减少进食。因此,养殖场大鲵养殖场建设选址宜周围植被茂盛,环境安静,温度清凉,水源充足,排引水方便,饵料资源丰富,无地质灾害隐患、交通方便。仿生态大鲵养殖场应设置在海拔 300 m700 m 的山涧溪流间。 (2)大鲵视力退化,有怕光喜阴,弱肉强食等习性,因此养殖池要营造阴暗的环境,减少大鲵对光的应激反应,并根据大鲵体型的大小分池养殖。(3)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不仅利于管理,也是养殖预防病害传播的的关键,同时,一定比例的污水处理塘有利于采取技术手段处理外排废水。大鲵对水质要求很高,引入的养殖水要依次进入沉淀池、过滤池,并经紫外消毒或化学消毒。3.2 大鲵养殖大鲵养殖依据发育形态不同,分为稚幼鲵养殖和成鲵饲养。稚幼鲵指大鲵受精卵从孵化脱膜出苗,至外鳃变态消失前的生长阶段,抵抗外界能力弱,要求养殖池进行培育,池壁、池底用瓷砖贴,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排水口设在池的中间位置,宜采用微流水培育,水质清新,并经过过滤、消毒,水中溶解氧应保持在 5 mg/L 以上。饵料投喂前应用 3 %的氯化钠溶液或 20 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再经清水漂洗后才投喂。并要求在养殖过程中,个体的大小出现差异化时,应及时分级分池养殖,特别对个别体小、发育慢的个体,应单独养殖,加强投料、水质调控等强化措施。(2)成鲵是指外鳃变态消失,由腮呼吸为主转为以肺呼吸为主,皮肤呼吸为辅的生长时期,适应外界能力强。要求放养前,养殖池应洗刷干净,用 10 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器具用 50 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30 min 消毒;池子加水晾 2 d3 d,待消毒药物气味消失,调节水深至 20 cm30 cm后放入成鲵,宜采用微流水养殖。调控水质。常年保持水质清新,应及时清除残饵、粪便。夏、秋季宜每隔 2 d3 d 清池 1 次;冬、春季宜每隔 6 d7 d 清池 1 次。平时勤于观察,搞好管理,应做好生产日志和摄食、用药等记录。3.3 病害防治及管理(1)大鲵病害的病毒发生原因较为多,病害以预防为主。要求大鲵养殖场的建设应符合防疫条件,4尽可能加大养殖用水量,改善生态环境,投喂饵料多样化。生产过程中做好消毒工作。加强水体消毒、鲵体消毒、饵料消毒、工具消毒等措施。定期投喂药饵。按照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和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的有关规定,定期投喂一定量的药饵。建立健全隔离及防疫制度,实行生产区封闭隔离管理,引进物种或发生疫病应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发生重大疫情,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做好患病大鲵的隔离、治疗或扑杀以及无害化处理工作。(2)大鲵发生病害时根据病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管护,及时诊断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根据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的相关规定,使用药物对病鲵进行治疗。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药物和添加剂,合理使用相关必须的药物。大鲵用药后及时清洗消毒池子,采常流水养殖,做好病鲵的暂养护理工作。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应及时将消毒造成的脱皮捞出,防止交叉感染。药物治疗后宜加强营养,改善饵料质量,增加饵料品种,促进大鲵体质恢复。3.4 引种与运输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有尾两栖类资源,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引种与运输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农业部关于加强大鲵资源保护规范经营利用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引种过程应有明确的组织性、目的性,先考察养殖环境是否符合大鲵生长所需的各种要求,再建好配套的养殖设施。引种宜到正规单位,应要求出具相应的法律文件。宜对引种地进行病害调查,保证引进种苗无携带检疫性病原体。稚幼苗引种时避免在敏感期进行运输。稚幼鲵的运输宜采用水产双层氧气袋充氧降温运输,运输数量:运输 5 cm 左右的稚幼鲵,规格为45 cm90 cm 的水产用双层氧气袋,每袋可装运 100 尾左右。 成鲵采用少水润湿低温法进行运输。包装起运前停食 3 d4 d,水产用双层氧气袋加少量水后充满新鲜空气,密封。每袋装成鲵 1 尾,再装到相应的泡沫箱中,加放冰袋进行降温,密封。可送输 24 小时,途中加入新制的冰袋可延长运输时间。4. 标准与国内外标准的比较;目前,陕西、浙江、贵州等省市均已制定了适合当地的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范。与这些同类技术标准比较,本标准具有内容全面、系统性及针对性强等特点,例如,针对广西的水体和气候,尤其是以喀斯特地貌水源和亚热带气候为主的特点,对稚幼鲵养殖、成鲵养殖、水体选择和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将蒙山县、金秀县、融水县、恭城等县的大鲵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部分养殖成果和经验溶入标准之中。55.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我国颁布的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农业部关于加强大鲵资源保护规范经营利用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无冲突。本标准的生产技术部分,与 GB/T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要求一致。6.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专家对标准提出的意见主要以文字和语句修改为主,未产生重大分歧意见。7. 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有尾两栖类资源,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仅是集科研、观赏、药食为一体的特种经济动物,而且是研究动物进化方面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大鲵驯养生产是发展大鲵人工养殖产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但可以解决困扰大鲵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而且能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使大鲵这一珍稀物种成为水产渔业的特色品牌农业,并能为市场提供紧缺的商品,从而有效遏阻乱捕盗杀、增加自然界大鲵种群数量,促进大鲵资源实现生态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农业部关于加强大鲵资源保护规范经营利用管理的通知颁布实施以来,广西大鲵驯养生产的规模日趋扩大。目前,陕西、浙江、贵州等省市已制定了适合当地的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范,但广西在此方面尚是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广西大鲵驯养生产的成效。制定适合广西的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范,对指导和规范大鲵驯养生产,提高大鲵驯养的成效,十分必要。对于大鲵养殖业这一新兴产业来说,及时将该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执行和推广,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极为必要。但是由于该标准实施还有一定难度,包括:广大养殖户还没有较强的该方面的意识,一时难以适应这方面要求;建设养殖场地费用较高,缺少财政补贴而一般养殖户又难以承担等等。因而建议暂时将该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实施。8、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由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标准实施的监督。由科研单位和水产技术推广单位负责标准的推广。在具体实践中,在遵循本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生产环境来制定出适合的技术与措施。6作为推荐性技术标准,本标准可分两步推广实施,首先推广标准中大鲵养殖技术,如药剂和化学品使用的规范化、完善生产记录。待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监测力量满足一定程度时,再实施外排水排放处理等要求,逐步将标准作为强制标准执行。9、主要参考文献1 陈喜斌,沈建中,赵京杨,熊家军,张国良.水温对大鲵摄食的影响J. 水产科学. 1999(01) .2 李坚明,荣仕屿,黄儒明. 桂南地区娃娃鱼繁养技术J. 中国水产. 2016(09) .3刘寿远. 大瑶山农家大鲵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政策及答案解析
- 七年级安全教育课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组装车间安全试卷题库及答案解析
- 【语文】无锡市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2020高考语文图文转换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 湘潭市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题(含答案)
- 【语文】乐山市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代报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及答案解析
- 护理三基考试题库付费题及答案解析
- 【语文】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箱变应急预案与响应方案
- 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护理
- 《拒绝沉迷手机远离“垃圾快乐”》班会课件
- 沉井顶管施工方案
- 锅炉设备更换技术方案
- 班次调度冲突解决
- 管理会计学 第10版 课件 第1、2章 管理会计概论、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 领导科学之领导用人(经典)
- 大米先生管理制度
- 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PPT
-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