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行测.doc_第1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行测.doc_第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行测.doc_第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行测.doc_第4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行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大题填空题1 . (4分) 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的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直到之交中国才转入封建社会。2 . (4分) 中国早期法律观首先表现出直观、的特性,青铜时代的人们只知有“”而不知有“法”。单一刑3 . (4分) 法家以“”的人性论和历史进化观作为其“”的理论基础。4 . (4分) 孟子始终以的继承者自居,孟子的思想包含着民本主义、等积极因素。5 . (4分) 儒家伦理法具有以下特征:、及广泛强制性。第 2 大题判断题1 . (2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法律学说的思想家是周公。正确错误2 . (2分) 中国古代的神权法思想目的在于神化王权。正确错误3 . (2分) 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男尊女卑正确错误4 . (2分) “竹刑”的作者是邓析。正确错误5 . (2分) 法家提出的口号是变法,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正确错误6 . (2分)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商鞅。正确错误7 . (2分) 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儒家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正确错误8 . (2分) 儒家的法律观包含重视德治的内容。正确错误9 . (2分) 壹法是法家提出的司法主张之一。正确错误10 . (2分) 法家提出的“任法”即要求有法必依。正确错误第 3 大题单项选择题1 . (2分) 夏、商的法律思想是( )。1 . “天命”、“天罚”2 .“以德配天”3 . “明德慎罚” 4 . “仁、义、礼、智、信”2 . (2分) 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特征有( )。1 . 乐观性2 . 第一性3 . 功利主义4 . 义务本位3 . (2分) 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 )。1 . 邓析2 . 孔子3 . 子产 4 . 荀子4 . (2分) 孔丘的法律思想以( )为核心。1 . “仁”、“义” 2 . “人治”3 . “仁”、“礼” 4 . “法治” 5 . (2分) 先秦法家中以重“势”而著称的是( )。1 . 申不害 2 . 慎到3 . 商鞅 4 . 韩非第 4 大题多项选择题1 . (3分) 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源泉主要有( )。1 . 祭2 . 宗教3 . 戎4 . 原始崇拜2 . (3分) 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 )。1 . 求上帝的保佑 2 . 上帝立周3 . 动摇了神权 4 . 强调德治,弱化天命3 . (3分) 中国古代“礼治”的基本特征是( )。1 . 礼不下庶人2 . 亲亲3 . 刑不上大夫 4 . 尊尊4 . (3分) “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 )。1 . 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2 . 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 3 . 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4 . 刑罚适中 5 . (3分) 后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1 . 韩非2 . 商鞅3 . 李斯 4 . 李悝6 . (3分) 管仲把( )视为“国之四维”。 1 . 礼2 . 义3 . 廉4 . 耻7 . (3分) 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于( )。1 . 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 2 . 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一 3 . 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4 . 否定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 8 . (3分) 法家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立法原则包括( )。1 . 顺天道 2 . 因民情3 . 随时变4 . 量可能9 . (3分) 先秦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1 . 商鞅2. 子产3 . 管仲4 . 慎到10 . (3分) 韩非认为,要树立君主的威信,使法律得到贯彻执行,要做到“三易”,此“三易”为( BCD )。1 . 易行2 . 易为3 . 易见4 . 易知第 5 大题简答题1 . (10分) 儒家省刑慎罚刑法观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 . (10分) 儒家法律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法先王”的思维模式。先王、圣人创制的大经大法是尽善尽美的,是不变之常道,后世统治者只需因时制宜、知权达变、适当损益,即可用之治世。“法先王”使旧邦维新、托古改制成为可能。2.家族伦理主义。儒家重道德,但其所重的道德并非一般的人际关系,而是家族伦理主义,或宗法人伦主义。在儒家看来,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孝”、“友”等关系,就是搞好了政治。3.民本主义。儒家关心民瘼,重视民命,认为富国必先富民,国家的安危、政治的治乱都取决于民心的向背。4.大一统的君主主义。儒家反对分裂,主张统一,但又把维护君权看作是统一的根本措施。5.“中庸”的法律方法论。“中庸”的基本含义是“和”,即“无过”,也“无不及”。儒家对法的论述都是以中庸主义作方法论来展开的。此外,对待法制的适用,儒家的主张是要根据时事有所权变,反对教条的理解等等。6.德主刑辅。在治理国家方面,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