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强训练报道的现场感军事记者2013年第12期葛松【见报稿】打了1天仗 连搬3次家刘刚“什么?又要搬家?!”南国某演兵场上,导调组下发的一道“宿营地暴露,立即转移”命令,让刚刚经历“战火”洗礼、还没来得及休息片刻的某旅官兵,个个惊讶不已。“也难怪大家这么意外,演练半日,这已是第二次要搬家了。”带队参加演练的该旅发射一营营长万新亮,悄悄向笔者“告密”。原来,天刚蒙蒙亮,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就将睡梦中的官兵惊醒,全营上下闻令而动,火速开进预定地域。然而,当饥肠辘辘的官兵回到宿营地时,“全员全装立即转移至2号地域”的命令就接踵而至,让大家饱餐一顿的梦想泡了汤。好不容易在新的宿营地域安顿下来,已是时近中午。官兵草草扒了几口饭,新的火力突击命令再度传来。顷刻间战车轰鸣、呼声阵阵,万营长带领官兵如离弦之箭直插发射阵地随着一声“点火”令下,墨绿色的导弹腾空而起,成功“命中”。班师回营,连战告捷的喜悦还未散去,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大家七嘴八舌地向营长倒苦水:7月的南国已是酷热难当,更别提在杂草丛生、密不透风的大山深处了。好不容易重新搭起帐篷安营扎寨,屁股还没挨过床板就又要拆掉重来,谁都有点舍不得。“执行命令!是守着劳动果实等死,还是保存实力战胜敌人重要?”万营长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一声断喝仿佛一针清醒剂,再次激起了官兵的斗志。一场不见硝烟的特殊战斗随即打响:拆卸伪装、收拢装具、装车加固官兵平时过硬的训练积累派上了大用场。笔者注意到,官兵不仅把装备物资全部撤收干净,还把平整场坪时移走的草皮、树苗重新归位。数小时后,刚刚还帐篷林立的山坳一角已是空空如也、片纸不留,若非亲眼目睹,真不敢相信这里曾经驻扎过百十号人。敌特袭扰、卫星过顶该营官兵不断接受重重考验。月上梢头,演练终于告一段落。野战帐篷内,始终紧绷心弦的官兵看没啥动静,逐渐放松了警惕。指挥车内,笔者也松了一口气,这下不会再有啥“课目”了吧。这时,一直坚守岗位的该旅旅长陈在望冲笔者使了个眼色:“别急,好戏还在后头!”说话间,一阵急促的警报声骤然划破夜空,作战参谋发出指令:“一营,立即转换宿营地域!”(刊于火箭兵报报2013年7月17日一版)【编辑随感】一、以小见大聚焦实战化主题这篇稿件,是火箭兵报“新风劲吹演兵场”专栏刊发的反映第二炮兵部队实战化训练的诸多稿件之一。近年来,第二炮兵部队大力推进实战化训练,战场环境越设越难、交锋对手越来越强、作战流程越演越真,演训一线不断涌现官兵从难从严求实训练的感人事迹和创新亮点。在这个大背景下,火箭兵报强化舆论引导,将报道视角瞄准火热的演兵场,在一、二版显著位置集中刊发了一系列反映严实训风的稿件,跟进报道战略导弹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创新探索。这些稿件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读者的高度认可,也受到了广大基层报道骨干的一致热捧,编辑部办公室的案头,每天都摆满了体裁各异、或长或短的基层来稿,有时一天甚至收到几十篇,而打了1天仗 连搬3次家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说,编辑的工作就如同鉴宝师一样,必须具备敏锐的发现力、挑剔的眼光和宁缺毋滥的标准,挑出宝石堆里最闪亮、最完美、最具价值的那一颗。因此,在对这些稿件进行筛选之前,笔者头脑中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标准:开口要小,不能贪大求全,一味追求大场面;角度要新,不能因循守旧,沿用套路;语言要活,不能平铺直叙,没有嚼劲。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在对多篇自发来稿一番沙里淘金之后,打了1天仗 连搬3次家进入眼帘,让有些审美疲劳的笔者看到了变化。众所周知,一场演练任务中,可写的素材、可选择的切入点很多,而作者独辟蹊径,从“搬家”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入手,用大量篇幅生动再现了几次部署转换的紧张气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演练任务的激烈程度。尽管稿件还有一些瑕疵,但在笔者看来,仍不失为一篇以小见大的好稿。随后,笔者立即与作者及时取得了联系,并就稿件中表述不太准确和需要充实完善的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原稿基础上对文字进行了调整润色后推荐到一版,并很快见报。二、善用鲜活故事凸显现场感与许多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样式相比,描写性新闻可读性更强,传播信息的能力也更强。长期致力于媒介研究的罗伊彼得克拉克认为,人一般总是用描述去获知、去理解、去记忆、去寻找意义。因为,描写性新闻更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正因为此,要写好写活军事报道,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凸显现场感,让文字多一些“硝烟味儿”。而要实现这一终极目的,善用鲜活的语言讲故事是必由之路。拿打了1天仗 连搬3次家这篇新闻特写来说,可以说通篇文章都在讲故事,都在给读者呈现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画面。先看标题,“打仗”和“搬家”两个动作、“1天”和“3次”两个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强烈的画面感很容易激发读者看下去的阅读兴趣;再看开头,上来就是一句“什么?又要搬家!”,未见其面先闻其声,官兵们意外惊讶的表情跃然纸上;纵览全文,作者仿佛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用拉家常式的语言,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了3次搬家的曲折经历,还巧妙地借助营长“告密”、官兵倒苦水、旅长使眼色等颇具戏剧性的情节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让读者感觉如同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不愿意轻易放过中间任何一个“镜头”。需要把握的一点是,讲故事不同于简单地罗列故事,而是要有详有略,对那些能够体现稿件主题的故事和细节要“浓墨重彩”,对那些与文章主旨无关的则要果断舍弃。这篇稿件重点在于“搬家”,倘若再继续讲述搬家之后的事,不但有画蛇添足之嫌,而且会削弱主题的表现力。因此,文章写到“顷刻间战车轰鸣、呼声阵阵,万营长带领官兵如离弦之箭直插发射阵地”时就戛然而止,一个省略号将如何占领阵地、如何起竖发射等轰动场面一带而过。同样,文章用作战参谋的一条指示作为结尾,并没有再写第3次搬家的具体情况,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三、在“走转改”中直达新闻现场在长期从事军事新闻报道采写编辑工作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好的音乐可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好的稿件同样能让人久久回味,关键是看能不能把故事讲得更“抓人”。严格说来,打了1天仗 连搬3次家的文字算不上非常优美,它的抓人之处,就在于作者对现场原汁原味的把握。这种把握,离不开对新闻主题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积累,更离不开与新闻现场的“零距离接触”。因此,透过这篇稿件,我们更应该深刻领悟一个理念:办公室里永远闻不到战场的硝烟味儿,要想让读者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战场的硝烟,记者首先要抵近“战场”前沿,贴近基层官兵,贴近训练实际,获取最鲜活的故事和第一手资料。近年来,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火箭兵报社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分批次分阶段派出编辑记者走进大山坑道、深入基层班排、走上导弹阵地,在与普通官兵“五同”中感知基层冷暖、倾听官兵呼声、收获新闻灵感。与此同时,火箭兵报先后推出了走转改一线传真走转改记者观察走转改记者亲历新春走军营以及新风劲吹演兵场等栏目,持续加大对“走转改”新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月度设计服务合同范本
- 鱼缸景观租赁合同范本
- 发廊员工劳务合同范本
- 工厂订单合同范本合集
- 水泥硬化施工合同范本
- 血糖试纸购销合同范本
- 房屋抵押贷款合同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农业技术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中式面点师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机械冷加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变电工程土建专业)
- 零星维修工程施工方案
- 结直肠腺瘤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公示稿
- 电动车充电应急处置预案
- 入学测试卷(一)(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医疗护理员培训机构申报表
- 半导体器件的干法刻蚀技术考核试卷
- 农商行贷款合同(2024版)
- 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
- 专家讲课劳务合同书
- 少儿舞蹈剧目分析报告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