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毕业论文对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的思考.doc_第1页
人文社科毕业论文对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的思考.doc_第2页
人文社科毕业论文对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的思考.doc_第3页
人文社科毕业论文对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的思考.doc_第4页
人文社科毕业论文对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的思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的思考摘 要本文从旅游商品学的视角出发,以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分析了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在文化、艺术、经济、社会等五个方面的价值体现;其次从攀枝花市、四川省、再到全国的思路,纵向分析了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最后结合苴却砚的发展前景及产业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苴却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对策建议,目的是为苴却砚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代表中国旅游文化形象的特色旅游商品贡献些许力量。关键词 苴却砚,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文化载体,对策建议ABSTRACT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traveling business characters and scholarships angle of view,unifies the way by the horizontal analysis and the longitudinal analysis,first analyzed ju actually the inkstone as the feature tourism commodity in the culture,art, the economy,the society and so on five aspect values to manifest;Next from Panzhihua,Sichuan,again to national mentality,Longitudinal analyzed ju actually the inkstone to manifest primary,intermediate,the high-level three levels as the feature tourism goods value,finally unified ju actually the inkstone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nd the industrial present situation,In view of the existence question,proposed ju actually the inkstone obtains the bigge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 countermeasure to suggest,the goal is some day can become for ju actually the inkstone represents the Chinese traveling culture image the feature tourism commodity contribution trifle strength.Keywords Ju actually inkstone,Feature tourism commodity,The value manifests,Cultural carrier,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绪 论3一、旅游商品的概念及其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4二、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获得者苴却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6(一)苴却砚的历史沿革6(二)苴却砚的发展现状7三、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的五大方面8(一)实用价值8(二)文化价值8(三)艺术审美价值91. 苴却砚的内容美92苴却砚的形式美9(四)经济价值10(五)社会价值10四、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的三大层次12(一)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的初级层次在攀枝花市范围内121有利于增加攀枝花这个现代化新兴钢铁城市的文化底蕴122有实力成为攀枝花具有品牌效应的代表性旅游商品,促进攀枝花旅游商品整体水平的提高123对攀枝花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具有促进作用13(二)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的中级层次在四川省范围内131在四川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化的过程中将发挥积极作用132有利于增强四川省旅游商品的文化性133有利于优化四川省旅游商品结构,提高文化类旅游商品的比重14(三)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的高级层次-在全国范围内141有利于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商品消费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142有利于继承、弘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强化“东方文明古国”的神秘感,增强旅游吸引力153有利于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商品品牌15五、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前景和必须解决的问题16六、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获得更大发展的五点对策建议18(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行业管理18(二)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苴却砚的特色、品味和品牌18(三)注入文化内涵,提升品味和价值,培养苴却砚中的名牌和精品18(四)重视和培养苴却砚工艺人才19(五)培养专业的营销人员,加强对旅游者的导购宣传,建立并完善苴却砚的营销网19结论20参考文献21附录一:攀枝花市报送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作品22附录二: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品牌评选结果名单统计表23致谢24绪 论旅游商品承担了满足旅游者需求和传播旅游地形象的双重责任,是文化艺术、工艺传统、民族风格和物质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可以反映一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发育程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商品在促进文化交往、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越来越显现出不可低估的的积极作用。近30年来,中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和销售情况与旅游业总体发展状况相比却明显滞后,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这反映出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严峻形势,但同时也预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和上升空间。“纸、笔、墨、砚”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书法工具和材料,是古代文人书房中四件必备物品,被称为“文房四宝”,在中华文明的存续和发展中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看,文房四宝是一种独有性、稀缺性的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经济价值、社会人文价值。具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的苴却砚,是“文房四宝”中的精品,现已成为集实用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于一身的艺术珍品,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优秀载体。在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苴却砚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致力于研究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的价值,希望通过本文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攀枝花地域特点以艺术手法浓缩到苴却砚的研制开发中,使之能为提升中国旅游商品的总体水平做出贡献,并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将苴却砚发展到国家级特色旅游商品的层次。一旅游商品的概念及其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的“旅游商品”,指旅游者为旅游做准备和在旅游途中带有一定目的购买的包含旅游信息和旅游地文化特色、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实物商品。旅游商品具有物质和精神属性,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独创性是优秀旅游商品必备的品质 钟志平论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的难点和对策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6):60-61。依据旅游者的需求,旅游商品可分为旅游纪念品、旅游日用消费品、旅游专用品和其他商品四大类型。旅游商品对于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旅游商品是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市场是一个特定的消费市场,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有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等需求,因而旅游市场就形成了提供行、游、住、食、购、娱六个方面的服务,“购”与其他五个要素共同构成旅游经济活动领域的重要部分。与吃、住、行、游所带来的相对固定和较低的利润相比较,旅游商品消费具有利润高、结算及时等优点,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2)旅游商品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2003”中,在“旅游商品”这个主类下的“地方旅游商品”亚类中,罗列了“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及制品”、“水产品及制品”、“中草药材及制品”、“传统手工品及制品”、“日用工业品”和“其他物品”7个基本类型,明确指出旅游商品可以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各地区旅游业实际发展中,传统生产工具、生产工艺、传统商贸形式、现代工业和农业、传统商品等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3)发展旅游商品可以填补外贸的不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旅游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运输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旅游商品,可以促进和带动地方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可以解决大批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于安定社会和振兴地方经济具有积极意义。(4)发展旅游商品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和交流。日益自动化、数字化、便捷化的社会生活,使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和生活习俗逐渐被遗忘,而旅游商品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民间工艺品与旅游市场的有机结合,既是加强国际或民间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有利于调动传统手工艺者、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在继承和保护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融入新内容,使传统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5)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可以丰富和延伸旅游活动的内容,拓展旅游产业效益链。旅游活动的核心是“游”,游览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验民风民俗。但是,风光和民俗是带不走、看不久的,游览活动具有被动性和短暂性特点。而旅游商品及其消费活动,可以丰富和延伸旅游活动的内容,不仅能一边购物一边体验异地风光民俗,而且在旅游结束回归生活常态后,还可以长期拥有富含旅游地信息和旅游体验回忆的特色旅游商品,拓展了旅游产业的效益链 钟志平旅游购物理论与开发实务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56-60。总之,旅游商品的研制、生产、流通和消费,不仅能直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且能否最大限度吸引旅游者购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发达程度高低的标志。在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旅游发达国家,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一般在40-60%,而我国的这个比例一直徘徊在20%左右,与旅游业发展速度相比明显滞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获得者苴却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鉴于旅游商品对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国各地方政府都积极扶持旅游商品的开发。四川省政府200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四川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中强调“大力开发具有四川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提高四川旅游购物档次和经济效益。对专业旅游商品研制、开发、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为此从2002年起,四川省政府和四川省旅游协会多次组织全省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以期发现、奖励、促进特色旅游商品的进一步发展。攀枝花苴却砚在2005年、2007年的全省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两次获得金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一)苴却砚的历史沿革苴却砚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四川苴却砚石眼碧翠高洁,石色紫黑沉凝,石质细润温坚,石品绚丽丰富,与广东肇庆端砚、江西歙砚、山西澄泥砚、甘肃洮砚、山东红丝石砚、宁夏贺兰砚、贵州思州石砚、吉林省松花御砚、河北易水古砚并称为中国“十大名砚”。苴却砚源远流长。据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青先生考证,苴却砚早在唐宋时期被称为“泸砚”并载入史册。清宣统元年,苴却巡检宋光枢取砚三方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并一举获选、名震中外。由于它图饰简练、线条明快、细致生动,被选为文房珍品。遗憾的是,过去由于自然环境的封闭和经济文化的落后,苴却砚最终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1984年,苴却石产地偶然被攀枝花民间艺人所了解,进而深山探宝,开发利用。近年来,攀枝花艺人消化吸收前人制苴却砚的技艺,并加以创新丰富,雕镂出富有中华民族传统韵味的各种砚式的砚台、砚盘、砚池。1989年,苴却砚送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展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主席方毅亲自为展览会剪彩。我国著名书画家启功、黄胄、千家驹、傅杰等为苴却砚赋诗题词,赞誉苴却砚为“砚中珍品”、“砚中瑰宝”、“砚中奇品”。近几年苴却砚发展迅速,以其丰富的石品和良好的石性在砚林中后来居上、独树一帜,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和称道,大有直逼端、歙之势。自新开发以来,苴却砚屡获殊荣。1994年6月,亚太地区博览会荣获金奖,10月获首届中国名砚博览会金奖;1995年入选国家级礼品,由乔石委员长以国礼相赠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外国元首;1997年中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名砚”,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荣获金奖,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再获金奖;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收藏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苴却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无愧为集实用、收藏、把玩为一体的艺术珍品。(二)苴却砚的发展现状如今苴却砚已走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大批的优秀技艺人才和雕刻大师涌现,他们承前启后,大胆创新,把苴却石材的膘、眼、线等石品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事苴却砚生产的企业已由最初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三十余家,从业人数三百余人。产品连年销量翻番,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苴却砚现已发展成为攀枝花市一大特色产业,政府明文规定加大对苴却石矿的管理和投资力度,多次组织由市委市政府、行业协会、业界人士参加的研讨大会,就如何推动苴却石文化产业向更高阶段发展,做大做强特色经济作了长远规划。以苴却砚为主的文化商品一条街的施工建设已经开始了,苴却石旅游纪念品生产基地也正在打造之中,一批优秀的苴却砚生产企业如攀枝花市苴却砚厂、攀枝花市乐石艺术开发有限公司、金沙文化苴却石产业开发研究所、天工艺苑、乐山研轩、大雅堂、梦砚斋、奇雕艺术有限公司等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把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地结合,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可喜态势。三、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的五大方面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实用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五个方面。(一)实用价值砚在古代又称“研”,用来研磨颜料或墨,是作书画的必备文具。经地质矿产部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鉴定,苴却石为“绢云母、绿泥石、白云石板岩”,主要矿物质绢云母、绿泥石和白云石含量为百分之九十。其化学性能稳定,粒间间隙小,透水性极弱,单元呈层状连接结构,故有“贮水不涸,呵气研墨,磨墨无声”的特点。又因该石含石英、金红石和黄铁矿等成份,砚台便有发墨好、下墨而不损毫、不腐不冻、石质光洁、手感清凉润泽的感觉。苴却石独特的石质,使其成为最佳的制砚材质。用苴却石制成的砚品,抚之如婴儿肌肤,扣之声音如瓦似金,视之纹理清秀。石质细密腻滑、莹洁滋润,砚堂呵气凝珠,冬天历寒不冰,盛夏存墨不腐,发墨如油,耐磨益毫,集中国古“四大名砚”的优点于一身,其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极高。此外,苴却石质坚且绵便于施艺,深雕浅刻皆宜,具有良好的琢磨性和抛光性,并具有油脂蜡状光泽和丰富的色彩花纹,被原轻工部组织专家鉴定为稀有的中档宝玉石资源。经琢磨试验表明,苴却砚完全可以达到琢磨宝玉石工艺的一般要求。(二)文化价值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本质是人类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一种社会实践创造活动。苴却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书写和信息传递方式数字化、信息化的当今时代具有保持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砚”是我国特有的书写工具,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文房四宝之首。砚对我国民族辉煌历史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推动了社会文明史、艺术史、礼乐史及经济、科技史等方面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演化,砚由原始到进步,简单到复杂,实用到观赏,最后发展成为集书法、绘画、雕刻、装饰于一身的艺术珍品。历代文人对砚台的珍爱,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风景。刻砚、赏砚、藏砚,是中国历代文人学士的雅好,由此形成的“砚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文学美术于一体的“砚铭”,为许多现代艺术家所钟爱,就是砚文化的当代表现之一。砚铭展示了苴却砚所蕴含的文化品位,往往成为作品的点睛之笔。苴却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传承和发展了中国悠久的“砚文化”, 因而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三)艺术审美价值苴却砚是一个优异的砚种,其质地、品色与名砚相比不仅不逊色,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艺术审美价值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1苴却砚的内容美苴却砚的创作题材多取自中国古代文学、神话传说、古代书画作品、山川鸟兽、动植物景观等等,作品或雕山水楼阁、花鸟虫草,或刻动物古玩,或啄残荷听雨,或制文人雅士,雅趣自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族特色,是创作者一定的文化修养、思想情感、观念的艺术表达。对于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当代雕砚名家在继承古代雕刻艺术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苴却砚艺术的创作空间,其艺术创作已向大型化、立体化方向发展,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在造型、构图、题材、立意上有新的突破,创造了新的艺术意境。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风采的优秀作品,雕刻集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雕刻于一体,形成了厚重浑实、明丽浓郁的多元风格,尤其在因石立形、因材施艺、巧形俏色方面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了人工雕琢与自然成趣的和谐统一,作品以构思巧妙、雕镂精美,享誉海内外。2苴却砚的形式美苴却砚的形式美,一是指人们通过观察石砚整体而获得的视觉效果,二是指抚弄石砚而得的手感效果,主要包括石色、石眼和石品花纹三个方面。(1)石色:石色指砚石的基调色泽,即某种砚石的主调色泽,也指砚石中作为主体的矿物质的总体颜色。苴却砚以紫黑、紫砂红、苴却绿为三大基色,佳者渥如朱丹、黯似玄玉、青若碧翠,更有上品石料蕴含蕉叶白、黄膘、绿膘、青花、金田黄、玉带、鱼脑冻诸色。因色彩斑澜多姿,故苴却砚又有“中国彩砚”的美誉。(2)石眼:石眼是指天然生长在砚石中,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石色的圆形石核(有的似鸟兽的眼睛)。石眼为砚石中珍贵的石品,只端砚和苴却砚独有。与端砚的石眼相比,苴却砚石眼具有以下显著特征:第一,石眼形大廓晰。从古今有关论砚的资料看,端砚石眼一般直径在3至5毫米,最大不过20毫米。苴却砚的石眼大多在10毫米以上,1尺左右的石砚一般都有直径在20毫米以上的石眼数个,直径在30-40毫米的石眼也时常能看到。迄今为止,直径50毫米以上石眼的砚已有10多方,其中最大的石眼直径达63毫米,被称为世界之最。第二,石眼数量极多。我国制砚史上有“七珍八宝”之说,指在砚上有七个石眼的为珍品,八个石眼的为宝。而苴却砚石眼大者直径达七公分,多者尺余砚上超过400个,实在举世罕见。苴却砚几乎方方都有石眼。一般5至8英寸砚上有2个直径20毫米左右的石眼是很寻常的,每方砚上有10个以上大眼(直径20毫米以上)的时常可见。第三,石眼色彩鲜活、睛明瞳亮、环绕晕缠。苴却砚的石眼绝大多数为青翠绿色、翠绿色、黄绿色,极少米黄色。石眼色泽碧翠高洁,稍事打磨即可熠熠生辉。(3)石品花纹: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中或掺杂在主要矿物质中,在色泽上与石色不同,形态各异的砚石的成分。苴却砚是中国砚石中石品花纹最丰富、最奇特的砚种之一。它除具有端砚的青花、鸲鹆眼、鱼脑冻、猪肝冻、蕉叶白、胭脂晕、火捺、冰纹、天青、金银线等大致相同的石品花纹外,红丝砚的紫红、灰黄、赤黄地丝纹、紫筋,歙砚的眉子、金星、罗纹、鱼籽、龙鳞、金银晕,洮河砚的黄膘绿漪石、鹦鹉绿、玫瑰红、湔墨点、柳叶青等石品花纹,在苴却砚中也常能见到。而苴却砚的一些珍贵的石品花纹,是其他砚种至今都未能发现的。如绿膘带眼、苴却彩虹、玉带绿膘、纯净绿石以及复合石品。其中绿膘带眼十分难得,绿膘是苴却砚诸种石品花纹的极致,而石眼又是苴却砚珍奇的象征,故有“绿膘带眼,千载难选”之说。而复合石品则是苴却砚中石品花纹最为丰富、多样、奇特的一类砚石,有极高的观赏、研究和收藏价值。(四)经济价值“文房四宝”不仅是传统书写用具,更极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随着时代的变迁,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嬗变,古老的砚台见证了数千年的文明传承,其文化含量和经济价值不言而喻。伴随砚材的日益枯竭,名砚的存世越发稀少,砚独特的收藏价值也日益凸显。据华西都市报2008年3月19日报道,在四川德阳发现了一座名为“龙腾盛世”的苴却砚,长1.4米,宽1米,高0.15米,重约300公斤,有直径13厘米的碧玉石眼208个。2007年,攀枝花申办全国“魅力城市”时,“龙腾盛世”作为攀枝花“魅力之宝”在北京展出。据业内人士称,该砚活眼遍布、浑然天成,属苴却砚之精品,国内罕见,市场价逾千万人民币。现在砚的收藏者越来越多,许多收藏者开始把收藏的目标瞄准更多具有收藏价值的砚台,砚甚至成为日本收藏者的首选藏品。贵为中国“十大名砚”的苴却砚由于具备较高的观赏及收藏价值,所以未来的升值空间巨大。(五)社会价值苴却砚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两方面。苴却砚的选料、磨制、雕刻、销售等一系列工艺流程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随着苴却砚的声名远播,仁和区大龙潭乡成为苴却石的重要产地(现已查明产量800余万立方米)。当地农民围绕当地富集的苴却石资源大做文章,兴办起了苴却砚家庭手工作坊,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据了解,大龙潭乡彝族同胞自古就有雕苴却砚的传统,后因诸多原因出现工艺断层。现在新一代的彝族农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劳,又重续久远的文化之根。目前,大龙潭乡已有20余个农民苴却砚加工坊。他们制作的砚台古朴成趣,独具民间风味,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家。赏、买农家砚,已成为不少城里爱砚、爱石者的乐趣。仁和区正规划修建苴却石文化村,与旅游联动,做大做强苴却石产业。这无疑给大龙潭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四、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的三大层次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商品,上文所述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五个方面,只是就苴却砚自身特性而言。如果将其放到一个更为宏观的范围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到,苴却砚的价值体现还具有“本地区四川全省全国”这样一个从低到高的立体分析视角,即作为特色旅游商品,苴却砚在攀枝花市范围内、在四川省范围内、直至在全国范围内,其价值体现有三大层次之分。(一)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的初级层次在攀枝花市范围内1有利于增加攀枝花这个现代化新兴钢铁城市的文化底蕴攀枝花是一个建市不到45年的现代化新兴钢铁城市,因矿产资源富集、盛产各种钢铁冶金产品而闻名。但同时钢铁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也极为严重,据2005年7月11日南方周末报道,攀枝花与临汾、大同、焦作等城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了“空气污染指数最大的十个城市”。在外地人心目中,攀枝花是一座由矿山、铁道、工厂组成的典型工业城市,缺少文化底蕴,旅游吸引力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苴却砚的出现和发展,使年轻的钢城拥有了凝结着数千年传统文化元素的“城市名片”,有力地弥补了钢铁城市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改善攀枝花城市旅游形象。2有实力成为攀枝花具有品牌效应的代表性旅游商品,促进攀枝花旅游商品整体水平的提高2007年12月,攀枝花市旅游协会报送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作品共17件,获金奖10件,银奖7件。其中砚类作品5件,占选送作品的29.4%,5件作品全部获奖,占选送作品获金奖数量的50% 见附录一,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苴却砚在攀枝花旅游商品市场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攀枝花市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旅游购物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技术设备开发不足,生产水平落后,许多纪念性、特色性旅游商品呈现出新产品老模式的状况,难以适应旅游者的需要。作为攀枝花市发展较好的旅游商品之一,苴却砚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杰出的审美价值,毫无疑问地成为攀枝花最具品牌效应的代表性旅游商品。以攀枝花市旅游发展为依托,深度挖掘苴却砚的旅游开发价值,丰富其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必将有助于促进攀枝花旅游商品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旅游商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拓。3对攀枝花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其作用可以概括为若干“中心”商品流通中心、交通运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等等。根据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规划,攀枝花在2020年前要“倾力打造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任务是: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将攀枝花打造成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商贸物流较为发达、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城市软实力大幅提升的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同样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它的开发和快速发展,可以有力拉动第三产业的增值,有利于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目标的实现。(二)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的中级层次在四川省范围内1在四川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化的过程中将发挥积极作用2007年,四川省提出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促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的决定。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要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推出特色产品。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其发展有利于促进“购”这一重要的旅游业构成要素的发展,扩大旅游消费市场,对吃、住、行、游、娱五大旅游需求要素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有利于增强四川省旅游商品的文化性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始源悠久并互相交错影响、相互融汇的两支主体文化,而巴蜀文化,是具有从古及今的历史延续性和连续表现形式的区域性文化,是长江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金沙遗址、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不同阶段,证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华夏文明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巴蜀地区在文学、音乐、军事、宗教、水利、农业、绘画、雕塑、建筑、烹饪等方面人才辈出,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但统观当前四川省旅游商品市场,能代表和反映古蜀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特色旅游商品真的是屈指可数。苴却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历史的积淀早已为其注入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且不失其独有的艺术价值和韵味,因而不可让与的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对于增强四川省旅游商品的文化性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3有利于优化四川省旅游商品结构,提高文化类旅游商品的比重根据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旅游协会2007年12月5日公布的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品牌评选结果名单 见附录二,我们可以对评选出的174件代表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最高水平的商品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以苴却砚为主的文化旅游商品仅占总类的3.4%,比重最高的反而是最没有价值含量的旅游食品。这样的商品结构很不合理,尤其是文化旅游商品的市场缺口相当之大。现在商品市场越来越看重旅游商品的文化属性,注重产品附加值的开发,这更显示出攀枝花苴却砚的珍奇与可贵。大力促进苴却砚的发展,正可以视作一次契机,来调整优化四川省旅游商品结构,提高文化旅游商品的比重。(三)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价值体现的高级层次-在全国范围内1有利于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商品消费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六大产业要素发展极不均衡,其中“购”是最为薄弱的环节,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0%左右,这与旅游发达国家高达40-60%的比例差距甚远。旅游商品开发及销售成为阻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瓶颈。世界旅游业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旅游业要想获得最佳产业效益并保存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配套协调发展为基础,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其中尤其要突出发展消费弹性巨大的旅游购物,所以扩大旅游商品销售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环节。当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中的精品发展到可以代表中国旅游文化形象的高度,必然有助于“购”这一产业要素的发展,从而对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有利于继承、弘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强化“东方文明古国”的神秘感,增强旅游吸引力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是保持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深入,如何在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的强势压力之下,继承、弘扬、传播中华文明,是我们必须严肃考虑和认真对待的问题。同时,旅游业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经济产业和具有经济特征的文化产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既能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又能促进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在这个方面,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苴却砚,既有端砚的石眼,石质亦如歙砚致密细腻,同时又具有洮砚的艳丽色彩,如澄泥砚般发墨,可谓集端歙名砚的优势于一体,代表了中国文房四宝的最高水平,是我国特色旅游商品中为数不多的文化类产品,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将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加以大力发展,可以充分体现中华数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积淀,有利于塑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大国形象,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强化“东方文明古国”的神秘魅力,增加旅游吸引力。3有利于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商品品牌外国游客往往欣赏古风古韵的东方气息,对能够代表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旅游商品情有独钟。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和我国有着相近的文化渊源,选择文房四宝作为旅游留念的比例最高。砚被誉为文房四宝之首,是纸笔墨砚中最易保存,存世最久,留传最广及最受人们喜爱的文房用品。苴却砚作为文房四宝中的精品,对来自东南亚临近国家和欧美的游客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当苴却砚发展成为可以代表中国旅游文化形象的国际知名品牌,有利于中国旅游商品获得与法国香水、瑞士钟表、日本电器、荷兰风车饰品等并驾齐驱的国际声誉和吸引力。五、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前景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银行在1997年发布的对中国旅游业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及展望分析,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位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位客源输出国,从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转变。目前我国旅游业“吃、住、行、游、娱、购”六方面要素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必须改变,旅游商品消费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必须进一步提高 刘惠余旅游购物品开发与营销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272。这对苴却砚而言,是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作为特色旅游商品,苴却砚自身的特质决定了它将在21世纪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争取苴却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否则“成为国家级特色旅游商品”就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和纸上谈兵的幻想。首先,政府方面:(1)原材料的开发还未得到有效的管理。苴却石是攀枝花特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地域性、非再生性和传统性等特点。对于这样的稀有资源应采用特种行业的管理办法,严令禁止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外流,对本市生产企业也应采取计划准购制度。原材料确需出境的可经有关部门批准,加征税收,其产品必需标注“攀枝花苴却石”品牌。(2)攀枝花还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的文化艺术市场,行业整体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政府与企业之间必须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作用,加强扶持和宣传力度。(3)企业融资困难。苴却砚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信贷无门,这大大制约了发展速度。政府应做好企业与信贷部门的沟通和政策扶持,选择发展速度快、技术力量雄厚、具备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给予重点支持。(4)行业监督管理不力,行业中存在很多欺诈行为。利益的驱使促使很多所谓的“内行”参与到行业竞争中来,欺骗顾客,尤其假借从事苴却砚的名义套取政府资金从事其他活动。这不仅让真正从事苴却石事业的有志之士得不到支持,更是让政府看不到所支持的项目成果而失望。(5)没有形成城市形象意识。当前苴却砚已成为攀枝花旅游文化的象征,是攀枝花发展特色旅游商品的优势所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地方特色意识,在宣传城市形象方面把中国苴却砚放在重要位置。建议政府在各媒体、交通要道树立城市特色标识,宣传中国苴却石雕。其次, 企业方面:(1)苴却砚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与攀枝花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态势不相适应。有些企业自身实力不够,大部分为小作坊加工,技术、设施、资金严重缺乏。另外,苴却砚旅游工艺品开发缓慢,难以满足追求不同艺术风格的群体和游客的需要。(2)缺乏培养苴却砚行业人才的有效机制,已成为制约苴却砚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直接系统地接受苴却砚专业技能教育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从事苴却砚设计制作的主要是家族式作坊的制砚人,大多是靠在作坊制作中师傅传徒弟和自己的实践过程中自我提高和改进,仍然停留在工匠水平。而相当部分的企业负责人也是缺乏创新意识,大多是传承祖业的砚匠或者是小本生意经营者,因素质不高和受传统观念等影响,往往欠缺忧患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加上缺乏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企业往往难以做大做强做精。(3)一般而言,旅游者外出不愿带太多的现金和过重的行李,这决定了旅游商品的价格不宜太昂贵,体积与重量也不能太庞大。而砚台的制作者往往贪大求全,生产的砚台动辄几百公斤甚至几吨,尽管这些砚制作精美、雕刻精细,但往往只具备观赏性,几万几十万的价格也让普通收藏者望而却步。现在的收藏者更多的还是喜欢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便于收藏、携带、把玩的砚台。苴却砚似乎在便携性上差了一些,在生产制作时应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六、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获得更大发展的五点对策建议21世纪是旅游的世纪,在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应力争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至政府主管部门、下至苴却砚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行业管理由于我国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体制,在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上,也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合作型体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应从商品的初期开发阶段就积极配合,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给予相当的保护和支持。攀枝花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苴却砚行业的宏观管理,成立有权威的行业协会,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给予指导;制定严格合理的开采管理规定;制定雕刻艺术人才的培训计划;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保护苴却砚行业,为企业提供海內外市场信息,组织企业交流活动,每年定期组织权威小组为企业评选名优产品;制定行业技术职称条件,为艺术人才提供晋升机会;定期举办“砚台艺术”全国巡回展,组织精品名砚拍卖;通过上网、报刊、电视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苴却砚,鼓励民间收藏风气。(二)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苴却砚的特色、品味和品牌全面考察和设计旅游商品,突出特色、提高品味、树立品牌,这是旅游商品上档次、上规模的必经之路。苴却砚的开发和生产应面向市场,积极研究旅游者的购物动机,准确把握商品市场的新特点、新趋势,从多角度挖掘苴却砚的旅游开发价值,不拘限于文化价值、纪念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中的一种或几种。一方面,要依托现有优势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多开发如文镇、印章料、摆件、挂件、茶盘、笔架、笔筒、佩饰等苴却石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外观精美、价位适中、方便携带,能使更多的收藏者乐于接受,避免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另一方面,优势企业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拳头旅游商品和国际品牌商品的发展目标,同时与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积极配合,为苴却砚精品的研发创造条件。政府和企业要集中力量向社会推广,并利用市场不断收集和反馈信息,以保证产品的更新。(三)注入文化内涵,提升品味和价值,培养苴却砚中的名牌和精品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优秀文化遗产,也为旅游商品研发提供了无尽的取材空间和创新空间。但目前我国旅游商品生产普遍存在文化含量低,缺乏附加值和吸引力的尴尬。从攀枝花当前苴却砚产业现状分析,既要保留传统苴却砚独特的工艺特性,又要丰富文化内涵,精炼砚雕艺术,提炼经济价值。应该注意两个方面:其一,在苴却砚的创作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注入文化内涵,如历史典故题材的创作、历史名人的刻画、名家名作的再现以及砚铭的精心创作等。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苴却砚的文化内涵,使苴却砚始终充满着文化气息,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作品的文化底蕴决定作品的质量和市场效应。其二,进一步提高苴却砚的工艺水平,必须以绘画艺术为基础,结合传统砚雕艺术,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为一体,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表现形式及传统雕刻技法协调、完美地融汇其中,丰富苴却砚的文化內涵。这是苴却砚发展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四)重视和培养苴却砚工艺人才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挖掘和开发旅游商品的重要基础,加强开发与研究,提高旅游商品的设计水平与质量,又是当前开发生产旅游商品的关键。要有一批有实力、有水平的旅游商品开发设计队伍,不断设计出有新意、有品味、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决定一个砚种的声望和影响,在砚种,更在从业的砚艺家。砚艺家的技能和创作水平与苴却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建立一批有实力、有水平的苴却砚开发设计队伍,不仅是对整个苴却砚行业负责,更是对未来的发展负责。对苴却砚艺人的培养,不是工艺的简单传授和讲解,浅尝辄止的探讨和交流,而是要从整个苴却砚行业的发展去把握,多在把握砚雕语言,突出苴却砚的特色上下功夫。只有保证高水平的苴却砚开发设计队伍后继有人,才能保证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向品牌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五)培养专业的营销人员,加强对旅游者的导购宣传,建立并完善苴却砚的营销网促进苴却砚发展要做的工作很多,最根本的是要使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苴却砚生产企业和流通部门达成共识,为培育和发展苴却砚市场、扩大苴却砚消费共同努力。具体措施包括:培养专业的营销人员,加强对旅游者的导购宣传,建立健全营销网络等等。要将适于旅游者选购的苴却砚产品和购物场所汇编成具有实际导购意义的宣传手册,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宣传苴却砚相关知识,积极引导旅游者购物,扩大旅游者购物消费。结 论苴却砚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优秀载体,具备丰富而杰出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苴却砚作为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有利于丰富旅游商品种类,提升旅游商品文化品质,有利于优化我国旅游商品结构,促进“ 吃、住、行、游、娱、购”六大旅游产业要素的协调发展,对于攀枝花市、四川省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都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攀枝花倾力打造“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四川省力争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中国旅游业力争在“2020年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这三大机遇对苴却砚而言是一次绝佳的发展契机,作为荣获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的作品,苴却砚应力争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苴却砚已经成为攀枝花市旅游形象的代表性商品,在规模、效益、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苴却砚的发展不应浅尝辄止,而应向更高的层次冲刺。这就需要上至政府主管部门、下至苴却砚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树立将苴却砚发展成为国家级特色旅游商品的远大目标,让苴却砚在世界范围内绽放它的魅力,提升我国旅游文化形象,增强旅游吸引力,为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 罗春明,罗润先,罗伟先,余文香中国苴却砚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5-572 孙文芳中国名砚揽胜M中华书局,2006:96-983 刘惠余旅游购物品开发与营销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109-1114 石美玉旅游购物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22-1245 钟志平旅游购物理论与开发实务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56-606 戎玉中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若干问题思考J杭州研究,2001,(1):29-327 周士平对我国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1,(3):42-448 钟志平论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的难点和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6):60-619 贡波扎西,陈安强,文强 阿坝州藏羌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36-3910 张海燕论天祝土族刺绣的艺术价值及其商业开发J河南学院学报,2007,(4):65-6711 唐雪琼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