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doc_第1页
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doc_第2页
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doc_第3页
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doc_第4页
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节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课时8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正确理解综合指标,其中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及标志变动度指标等的概念、意义、作用。掌握各综合指标的计算原则、计算方法,明确它们的种类,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应用它们进行经济分析。掌握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重点:位置平均数与数值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突出方法:示例讲解法。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1.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分。 2.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突破方法:示例讲解法、课堂讨论法。相关内容素材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第一节 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特点1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它一般用绝对数的形式表示,是最基本的指标。2特点:同数量指标。二、总量指标的分类1按反映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分别简称为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单位总量是指总体中单位数的总和,反映总体的规模大小。标志总量指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在同一个总体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总量,而可以有多个标志总量。二者具有相对性,随研究目的变化,二者互相转化。2按反映时间状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二者区别:(1)是否具有可累加性;(2)是否与时期长短有关系;(3)是否连续登记。要求能判断区别具体指标。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1实物单位。(1)自然单位:按研究对象的自然状态来度量其数量;(2)度量衡单位:按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规定度量事物数量;(3)复合单位:两种计量单位结合使用而形成的实物单位;(4)标准实物单位:按统一折算的标准来度量研究对象的一种计量单位。2价值单位:又称货币单位,是用货币来度量社会财富和劳动成果的一种计量单位。3劳动单位:用劳动时间来表示的计量单位。四、总量指标的作用和局限性1总量指标是综合指标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指标;2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的起点;3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4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基础。5对不同规模的总体无法进行对比。第二节 相对指标分析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1两个性质相同或有一定联系的指标相对比得到的指标是相对指标。2作用:(1)说明现象基本的数量对比关系;(2)使不能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1有名数形式:主要用于部分强度相对指标。2无名数形式: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多以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表示。三、相对指标的种类: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四、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又叫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实际数与计划数之比,表明计划完成的程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故也叫计划完成百分比。2公式:3最简单的、求绝对数的计划完成程度。4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降低率或提高率时: 5对成本费用求计划完成程度时,大于1表示未完成计划,小于1表示超额完成计划。6. 水平法长期计划的检查:(1)如果计划规定的是计划期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应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2)从任何一个时刻开始的一年内,正好完成计划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则到此时正好完计划。7累计法长期计划的检查:如果计划规定的是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应用累计法检查长期计划。练习:某企业计划“九五”期间累计投资410亿元,实际执行情况如下:年份96979899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投资额68839510529302830求:(1)提前完成计划时间;(2)计划完成程度。五、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1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几个部分,以部分数值比总体数值得到的比重或比率,叫结构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某一指标数值比另一部分的同一指标数值所得到的相对指标叫比例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或几比几的形式来表现。有时是连比的形式。3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国家、地区、部门、单位、个人等)同类指标对比得到的相对数叫比较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和倍数表示。六、动态相对指标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七、强度相对指标1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相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叫强度相对指标,它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2表现形式:有名数、无名数。3有正逆指标之分。指标数值大小与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成正比时为正指标,反之为逆指标。4注意“人均”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求平均,其分子分母有一定对应关系;“人均”指标分子分母不属同一总体,不具有特定对应关系。例:人均钢产量与平均每个钢铁工人生产的钢产量;人均粮食产量与劳均粮食产量。八、运用相对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1 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2. 要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结合起来运用。第三节 平均指标分析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特点1指标是指在同质总体内将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用来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也叫平均数。其含义:同质总体中,每个单位的标志值不同,对其“截长补短”,得到一平均值,假设各单位拥有此同一水平,用它来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2平均指标的特征:(1)将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抽象化;(2)反映总体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和集中趋势。各单位标志值以平均数为中心上下波动。二、平均指标的作用1比较分析的作用。可用于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对比。2可以作为论断事物的数量标准或参考。如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可用班平均成绩作参考。3可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4可用以作数量上的推算和估计。三、平均指标的种类:依计算方法分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数值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位置平均数包括众数,中位数。四、算术平均数(一)最基本最常用的平均指标。(二)公式:1基本公式: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2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适用于未分组资料。例:已知五个同学年龄分别为17、17、18、19、19岁,求平均年龄。(答案:18岁)教学过程3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适用于分组资料。(1)当所给资料为单项式分组资料时,直接用公式。例:已知某班同学年龄情况如下:年龄(岁)学生数(人)1819202117212319求平均年龄。 提醒学生注意:做题前首先判断题中所给资料中哪个是 x,哪个是 f:求哪个指标(对什么求平均)哪个指标是 x,另一个是 f。如本题中要求平均年龄,则年龄为 x,学生数为 f。(答案:19.55岁)练习:已知某小区家庭拥有子女情况如下:子女数(个)家庭数(个)123455002501507525求平均子女数。注意:(1)求哪个指标哪个指标是x,x 不一定大于 f; (2)所求平均子女数不可四舍五入。 (2)当所给资料为组距式分组资料时,取各组组中值作为各组标志值的代表值。例:已知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情况如下:考试成绩(分)学生数(个)50606070708080909010021217136求平均成绩。答案:(76.8)4当分组资料题中所给条件为频率而非次数时,应用公式为:练习:已知某乡水稻生产情况如下:水稻亩产量(公斤)耕地所占比重(%)300400400500500600600700700800926332111求该乡水稻平均亩产量。教学过程5相对数的算术平均数相对数计算平均数时要以相对指标的分母作权数。(为什么?见统计教育01年第4期李林杰文章统计学教学中的几个“盲点”)例:已知某局下属15个企业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计划完成程度(%)组中值(%)企业数(个)计划任务数(万元)实际完成数(万元)901001001101101209510511558210080010095840115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答案:105%)(三)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五、调和平均数(H)1“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2简单调和平均数 适用于未分组资料。3加权调和平均数 适用于分组资料。4相对数求调和平均数应以相对数分子作权数六、几何平均数(G)1几何平均数是n项变量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2适用于计算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是计算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最合适的方法。3公式:(1)简单几何平均数:(2)加权几何平均数:4几何平均数特点:(1)适用于反映特定现象的平均水平,即标志总量等于各单位标志值连乘积时的平均水平。(2)只要标志值中有一个为零或负值,就无法计算几何平均数。七、众数(Mo) 1众数是变量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2未分组资料确定众数3单项变量数列确定众数4组距数列确定众数的步骤:(1)确定众数组;(2)计算众数。5众数的特点:(1)不受各单位标志值的影响;(2)有时数列中不存在众数,有时有多个众数。八、中位数(Me)教学过程1将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正中间位置的标志值叫中位数。在某些场合,用中位数表示现象的一般水平更具代表性。2根据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为奇数时,中间位置标志值就是中位数;为偶数时,中间位置二标志值的平均数是中位数。3单项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先由(f1+f2+fn)/2确定中位数位置,计算累计次数,根据累计次数确定中位数组,该组标志值即中位数。组距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由(f1+f2+fn)/2确定中位数位置;计算累计次数,并据以确定中位数所在组;用公式计算中位数数值。4中位数特点:(1)不受异常标志值的影响;(2)各单位标志值与中位数之间离差绝对值的总和为最小,即:|x1-Me|+|x2-Me|+|xn-Me|=min。九、平均数之间的关系1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之间关系:2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之间关系:正态分布时,X=Me=Mo;右偏分布时,Xeo;左偏分布时,Xeo。十、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2总平均数与组平均数结合起来运用;(回忆调和平均数后练习)3注意极端值的影响。第四节 标志变异度指标一、概念意义和种类1概念:标志变异度又称标志变动度,是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指标。2意义:(1)衡量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尺度;(2)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3种类: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变异系数。二、全距(R)1所有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叫全距,又叫极差。反映各单位标志值变动的最大范围。越小,说明标志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强。2公式:(1)未分组资料:R=最大值-最小值 (2)分组资料:R=最高组上限-最低组下限 3特点:计算简便,意义明确,有一定实用性;受极端值影响,不能全面反映所有标志值的真实变动。三、平均差(M.D)1平均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2简单平均差: 适用于未分组资料。教学过程例:已知五位同学年龄:17,17,18,18,19,求年龄平均差。(答案:0.64岁)3加权平均差: 适用于分组资料。例:见教科书142页。4特点:考察了每一个标志值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距的不足;应用受一定限制。四、方差和标准差1方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用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