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大气环境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划分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垂直分层高度分布主要特点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1718 km;中纬1012 km,高纬89 km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天气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55 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上升; 大气下冷上热,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适合高空飞行;O3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在80500 km高空,存在若干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温馨提示(1)对流层在不同季节厚度也不同,夏季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表现形式:吸收、散射和反射。(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2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及其影响因素(1)概念比较:序号辐射名称辐射类型辐射方向作用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射向地面地面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射向大气和宇宙空间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增温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大气逆辐射都会增强(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越短,地表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大,地面辐射也就越强下垫面因素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不同,新雪反射率最大气象因素同纬度地区,降水量越多,年日照时数越少,得到的太阳辐射就越少;反之则多巧学妙记数字法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一个根本原因:太阳辐射。两种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三个环节: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四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情景导入先思考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烟的微火“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烟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作用参与的物质表现形式典例吸收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有选择性)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地面生物免遭过多紫外线的侵害反射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云层愈厚,反射作用愈强(无选择性)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有选择性)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由上图可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过程可归纳如下表:保温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过程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辐射过程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辐射过程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辐射 方法技巧很重要 1图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2图示法记忆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面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D削弱作用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 BC D3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主要因为()A增强 B较强C减弱 D不变解析:1.A2.C3.B第1题,图示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过程,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会被大气削弱,则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则发出地面辐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之后大气发出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第2题,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不强,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第3题,沙漠地区云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一、选择题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BC D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层顶部 B层底部 C层中部 D层3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解析:1.B2.D3.C第1题,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第2题,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一电离层(海拔大约85 km处)。第3题,“神舟十号”的轨道在高层大气层,依据图所示阅读出相关数据即可。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 km/h。据此完成45题。4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5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解析:4.D5.B第4题,垂直方向上,温差越大,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大气越不稳定。图中甲、乙、丙三地由地面距离高空2 500 m高空范围内,垂直温差最小的是丙地,故丙地大气最稳定。第5题,图中信息显示,8时甲地附近地面和高空温差最大,故冷气团到达甲地附近上空。正午时,甲地上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下降;从8时开始,一直到午后,由于乙地气流不断对流上升,在高空形成厚厚的对流雨云,加上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正午前后到达乙地上空,乙地上冷下热,使对流更加旺盛,加上水汽充足,乙地可能会形成对流雨,因此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B正确;乙地为低压,甲、丙两地为高压,因此丙地刮起东南风,甲地出现西北风,答案C、D都不正确。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67题。6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D的原因是_。图中的作用是_。(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原因是什么?(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大或小),原因是_。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和粗细即可判断出AJ的含义。第(2)题,AD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的要小;图中是大气逆辐射,其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第(3)题,就气温的日较差而言,晴天时大,阴天时小,这主要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有关。第(4)题,浓烟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尘埃,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5)题,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温度不会太低。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大气的削弱作用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晴天大,阴天小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故温差较小。(4)D(5)小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原理:太阳辐射的分布差异不同地表气温不同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地表和高空存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温馨提示高低气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上两个地区而言的,如图中A地的近地面与B地的近地面比,A处气压低,B处气压高。两地的高空相比,A地高空气压高于B地高空气压。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符号F1F2F3类型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与风向相反总是垂直于风向对风的影响影响风的方向和速度影响风的速度和方向只影响风的方向 情景导入先思考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远航的水兵多么辛劳”军港之夜歌词中“军港的夜海风轻轻地吹”,你认为合理吗?提示:不合理。在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核心要点掌握好 热力环流的形成1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四个步骤”(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2)“四个步骤”: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2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示意图 白天,在同一水平面上,陆地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形成海风(如图1)。晚上,在同一水平面上,陆地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海洋气温高,形成低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气压梯度力,使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形成陆风(如图2)。(2)山谷风示意图白天,山坡附近的气温比山谷上空同一水平面处的气温高,因此在山坡附近形成低气压,在山谷上空形成高气压,大气从山谷中心向山坡运动,形成谷风(如图3)。夜晚,山坡附近的气温比山谷上空同一水平面处的气温要低,因此在山坡附近形成高气压。山谷上空形成低气压,大气从山坡向山谷运动,形成山风(如图4)。(3)城市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上空的气温比郊区同一水平面处的气温高,因此城市上空形成低气压,郊区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大气会从郊区向城市运动,高空大气从城市向郊区运动(如图5)。 方法技巧很重要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PAPE。(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如图PAPB,PABAD B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C近地面A处温度高于C处 DA、B、C、D之间不可能形成热力环流解析:选C根据图示高空等压面的分布: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B处气压较D处高,故水平气流由B流向D;由此可完成热力环流,故近地面气压C高于A,说明近地面A处盛行上升气流,C处盛行下沉气流,故C项正确。读下图,回答68题。6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APaPb;TaTb BPaPb;TaTbCPaTb DPaPb;TaPb;根据温压关系可知,Ta。第(2)题,A高空为低压,则近地面为高压,故为收缩下沉;B高空为高压,故近地面为低压,即为膨胀上升。第(3)、(4)题,A、B间热力环流为逆时针,B地为城区,A地为郊区。第(5)题,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此时为海风,故为白天。答案:(1)(2)B膨胀上升A收缩下沉(3)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AB,高空BA,垂直方向A地下沉,B地上升)(4)BB地受热,空气上升,为市区。(5)白天第3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1主要因素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2气压带、风带和三圈环流(1)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七个气压带:动力因素:C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和E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热力因素:A赤道低气压带(1个)和G极地高气压带(2个)。(3)六个风带:B东北信风带;D盛行西风带;F极地东风带。以上风带南北半球各一个。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每年有规律的南北移动。(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温馨提示(1)全球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且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幅度大致是510个纬度。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 0附近热力原因上升湿热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下沉干热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上升温湿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下沉冷干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分布风向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 南半球低纬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布:北半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3)影响:冬夏两季节的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大影响。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2)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典型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情景导入先思考 二战后期,日本投入大量心血研制了一种秘密武器“定高可控漂流式气球炸弹”,日本前前后后向美国本土方向送出的气球炸弹超过了9 000只。这些直径达33英尺,每只可以携带至少136 kg重武器的氢气球从空中穿越太平洋,自日本海滨一路向美国本土飞去,导致美国本土的西部森林里接连不断地出现神秘大火。你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怎样穿越太平洋飞到美国本土的吗?提示:借助于高空的盛行西风飘到美国的西部地区。 核心要点掌握好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2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ABC D解析:1.C2.C由各图中的纬度和风向可以判断,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34题。3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解析:3.B4.B第3题,从图中气压带分布的大致位置看该气压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4题,P地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应为西南风,故选B。 情景导入先思考 公元208年农历11月,曹操率83万大军攻打东吴,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准备以区区数万之众与曹军在赤壁决战。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准备大破曹军。施苦肉、献连环、借雕翎、杀蔡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什么会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说法?提示:赤壁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应盛行西北季风。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2北半球1月份的气压中心二、季风环流1东亚、南亚季风环流的形成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了季风环流,如下图所示:(1)冬季:(2)夏季: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季风区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区海陆热力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南亚季风区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西伯利亚、蒙古东北风低温干燥赤道附近的印度洋西南风温暖湿润亚洲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同一种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的交替控制终年炎热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中纬度西风带控制终年温暖湿润2.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热带季风气候旱季受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受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风向随季节明显转变 方法技巧很重要 高、低气压中心的判断方法(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低,为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高,为高压中心。(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有热低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冷高压中心。冬季,陆地上有冷高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热低压中心。(3)根据风向判断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这是判断高、低气压中心的依据。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为高压,陆地上为低压。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13题。1导致该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C地形起伏 D洋流分布21月份甲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3与该大陆西北地区夏季风向成因相同的是()A东亚西北季风 B东亚东南季风C南亚西南季风 D南亚东北季风解析:1.A2.A3.C第1题,由图可知该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1月份是当地夏季且陆地气压低,7月份是当地冬季且陆地气压高,所以造成气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2题,1月份甲地东部海洋上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南风。第3题,澳大利亚大陆西北部夏季吹西北风,其成因是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发生偏转而形成,所以与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相同,都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温度带名称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是两大洲气候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其成因分别是_;_。(2)图中、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但气候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3)两地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大小不同。试从大气环流、地形两方面作简要解释。解析:根据轮廓特点可判断两个大洲分别为大洋洲和南美洲。地位于25S35S的大陆东岸,应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两地同位于西风带,但由于地形的阻挡,差别较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虽然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相差悬殊,从大气环流上看,地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地形上看,地位于大分水岭迎风坡,平地小,地位于亚马孙平原上,面积广阔。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2)地形的阻挡(3)地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平地狭小;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处于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一、选择题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1.B2.D第1题,根据全球气压带分布结合甲气压带所处的纬度即可判断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乙地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风向右偏,可判断乙地地处北半球的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南风。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夏季,由于受够了堵车,戴维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这比他乘车快10分钟左右,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据此回答34题。3戴维冲浪所借助的风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A BC D4在该风带和与其相邻的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解析:3.D4.D英国地处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读图,回答56题。5如果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叙述正确的是()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6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两地中,丁地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流温暖湿润解析:5.B6.C第5题,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极地高气压带为热力原因;为低纬信风带。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燥,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第6题,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读图,回答78题。7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DQ地位于信风带8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 BQ地盛行东北风Ca为副热带高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解析:7.A8.C第7题,低纬环流圈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从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可知其为赤道低压带,则可以判断图示环流位于南半球。第8题,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相对方位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所以可以判断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湿润,Q地盛行西南风。右图中箭头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希尔排序的应用规定
- 园艺新品花卉引进
- 工程电气设计规范
- 培养高效团队和管理团队
-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 园艺学习:开始园艺学习之旅
- 管线迁移及保护专项方案
- 农业推广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支持
- 农业资源配置与优化利用
- 2025土地估价师备考:地役权试题
- 2025至2030中国清真食品市场供需前景调查及发展动向分析报告
- 农业综合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书
-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药厂复试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解析
- 住院患者自备药品管理制度
- 复苏室心理护理
- 《无机化学》第六版 课件 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公司商铺降租方案(3篇)
- (标准)供电 供水协议书
- 2025铁路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诺帝菲尔FCI-2000消防主机操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