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9月教育学原理专业(18)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二、研究方向1教育基本理论2教育哲学3德育原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专业修业三年,总学分为3638学分。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面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5学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0001马列经典著作选读(教育学)5431王坤庆0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10003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240611801教育学原理5432、3涂艳国等1802德育原理5432杜时忠180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5432郭元祥等1804教育历史名著选读5433王坤庆1805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研究3623涂艳国(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研究方向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1806教育哲学研究5434王坤庆1807教育社会学5433董泽芳1808当代教育思想流派研究5433涂艳国德育原理1809中国德育思想史5434周玫1810西方德育思想史3623杜时忠1811德育评价3623翟天山(三)任意选修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1822教学认识论3624涂艳国1823教育史基本问题研究3624杨汉麟等1824教育学史专题研究3624王坤庆1825教育社会学3623董泽芳1826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3624范先佐1827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研究3623杜时忠五、教学实践本专业研究生必须完成教学实践,包括讲授本科生课程,参与本科生基础课程的辅导与答疑工作,时间为四周,课堂讲授不少于8学时。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进行。六、调查研究进行教育调查是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全面训练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使所学理论能够联系实际。形式包括参与学术会议、实地考察、收集资料、课题调查等。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调查研究结束之后,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七、科学研究及学术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6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3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选题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际价值,运用有效研究方法,在较全面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较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对所研究的问题,应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逻辑性较强; 文风朴实,表达流畅;引文、注释合乎学术规范。八、培养方式与方法采用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既强调系统的理论学习,拓宽知识基础。又强调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是讲授、自学、讨论三者的统一,校内基础理论学习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九、其它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寻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3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4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5每位硕士生须根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序号著作(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时间1教育学王道俊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2教育学原理成有信主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3教育学原理王道俊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概论黄济主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5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日)大河内一男主编,教育学学出版社1994年版6现代教育学基础(日)筑波大学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7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8爱弥儿(法)卢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9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10民主主义与教育(美)杜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11皮亚杰教育论著选(瑞士)皮亚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12教学与发展(苏)赞科夫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13教育过程(美)布鲁纳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14西洋三千年教育文献精华(美)乌里奇编,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出版公司1973年版15西方心理史高觉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16现代心理学史(美)舒尔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7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美)佛罗斯特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18外国现代教育史赵祥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9理论诠释与实践杨深坑著,台北师大书苑出版公司1988年版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00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育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王坤庆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3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黄哲学的终结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6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7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相到科学的发展8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八封书信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0马克思经济学手稿有关部分11马克思资本论有关部分教学方式:自学为主,辅以讲授、讨论,要求写课程论文课程编号:1801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涂艳国内容概要:本课程按教育学一般原理、教育过程原理等部分,针对研究生的不同情况(如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与非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1教育学比较研究。选读3-4本教育学教材或专著,弄清各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逻辑结构及特点、长处、缺陷,了解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动向,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及教育学知识框架,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2教育学专题研究。在述学习的同时,选定专题,广泛阅读资料,密切联系实际,写出一定见解的文章,争取达到公开发表水平。前一层次兼有补课性质,后一层次为学位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1-26卷(选读);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4巴班斯基教育学;5筑波大学现代教育学基础;6奥恩斯坦美国教育学基础;7沛西能教育哲学;8黄济教育哲学;9刁培萼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10雷国鼎教育学;11黄济、王策山主编现代教育论。教学方式:自学为主,辅以讲授、讨论,写专题论文课程编号:1802 课程名称:德育原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杜时忠内容概要: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德育原理的基本理论,对德育原理的基本问题有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就一个或几个专题开展研究。具体开设这几个专题:1德育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是什么?)2德育的功能(多种功能与基本功能、实现机制与条件)3学习德育改革(世界大趋势、中国德育的问题)4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德育有无规律?规律是什么?)5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内容设置中的问题:大德育体系)6德育方法(运用了哪些方法?哪些方法较有效?)7德育研究之研究(现状与问题)课程编号:1803 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郭元祥内容概要:本课程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1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2现代科学方法与教育学研究;3教育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人民出版社马克思经典作用论历史科学第1,4章2瞿葆奎教育与教育学(选读)3瞿葆奎教育研究方法(选读)4魏宏森系统科学方法导论5萨奇夫斯基一般系统论原理6皮亚杰儿童心理学与教育科学7大河内男等教育学的理论问题8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方式:自学为主,辅以讲授、讨论、写作业课程编号:1804 课程名称:教育历史名著选读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王坤庆内容概要:本课程拟选读若干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弄清所提出的基本概念、观点、理论逻辑及社会背景,认识根源,了解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2杨贤江新教育大纲3华中师范大学教科所编陶行知全集(选读)4柏拉图理想图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6卢梭爱弥儿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8拉伊实验教育学9凯兴斯泰纳工作学校要义10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学方式:自学为主,进行专题研究,辅以讲授、讨论,要求写评论文章课程编号:1805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研究总学时:54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科院 任课教师:涂艳国内容概要:本课程无固定内容,拟根据我国教育实际和研究生学习需要选择若干问题,进行教育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专题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并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研究现实教育问题的能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数目或资料,视研究课题而定。教学方式:专题研究,写论文,自学、调查、讨论,适当讲授课程编号:1806 课程名称:教育哲学研究总学时:36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王坤庆内容概要:讲述在哲学价值指导下的教育哲学,侧重研究现代教育从价值。主要包括:1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2价值与教育价值;3人的主体性发展与教育;4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5现代教育价值观研究;6教育哲学的发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王坤庆著现代教育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黄济著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概论,济南教育出版社;3陆有铨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4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与研讨、自学课程编号:1807 课程名称:教育社会学总学时:54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董泽芳内容概要:教育社会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社会学与教育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以研究教育社会现象,尤其是研究现实的教育社会问题出发来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旨在探讨教育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的一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发展脉胳、理论流派、社会制度与教育功能、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社会变迁与教育变革、社会问题与教育对策、个体社会化与教育、学校社会组织、班级社会体系与教师问题的社会学分析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董泽芳教育社会学,华中师大出版社。参考书:吴康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与研讨、自学课程编号:1808 课程名称:当代教育思想流派研究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涂艳国内容概要:主要评述当代有影响的教育潮、流派,主要包括:1教育思想流派概述;2实用主义与进步主义的教育思潮;3文化教育学;4永恒主义要素主义;5改造主义与结构主义;6存在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7人文主义教育思潮。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有铨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济南教育出版社;2李其龙编著德育教学论流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3季萍著西方现代教育流派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美伊丽莎白劳伦斯著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自学课程编号:1809 课程名称:中国德育思想史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周玫内容概要: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德育文化有深入学习与研究,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传统德育文化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对现代德育与传统德育的关系作出思考。具体有:1春秋旧中国时期的德育思想;2秦汉时期的德育思想;3隋唐时期的德育思想;4时清时期的德育思想;5近代德育思想总览。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学方式: 课程编号:1811 课程名称:德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翟天山内容概要:本课程新兴学科,尚不成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德育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常用方法,对各种方法的利弊作出分析,尝试找到德育评价改革的新路子。具体有:1德育评价的一般原理;2我国学校德育评价;3学校德育评价的改革。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课程编号:1810 课程名称:西方德育思想史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杜时忠内容概要: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深入地研习历史上著名教育家的著作,把握其思想体系,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实予以分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涂尔干:道德教育论;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教学方式:讲授与研讨结合课程编号:1822 课程名称:教育(教学)认识论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涂艳国内容概要:本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广泛借鉴当代认识论、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的认识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认识的特点;教育认识的主体;教育认识的客体;教育认识的中介;教育认识目标;教育认识活动;教育认识过程;教育认识模式;教育认识评价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2美奥苏贝尔等著,佘星南等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学认识论编写组编:教学认识论,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社。4王道俊、扈中平主编: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自学课程编号:1823 课程名称:教育史基本问题研究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杨汉麟等内容概要:主要研究教育史的相关问题:1教育的起源与发展;2古希腊教育及教育思想家;3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4卢梭教育思想研究;5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研究;6杜威教育思想研究。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英博伊德、金合著西方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