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推荐表 单位名称:陕西师范大学 填表日期:2008年 11月20 日论文题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写作教学作者姓名论文答辩日期学科专业方向高 玲2008年6月18日学科教学(语文)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发表学术论文(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人文语文教学的四重境界,中学语文杂志,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2006年第4期。在阅读鉴赏中提高语文素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十五卷,2006年3月30日出版。论现代教育主体间指导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国教学报,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25日出版。多元智力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志,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社,2007年8月出版,被授予“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不与社会时代脱钩,美文杂志,美文杂志社,2007年8月下半月刊。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实施新课程 落实新理念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作者研发的写作-校本课程系列之一受到学生热烈欢迎,选课人数爆满。效果良好。作者的多个必修模块的表达交流教学设计荣获各级评比优秀奖,现已在校内推广。于2008年6月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西安市新课程教学研讨课,教学效果良好。 2007年10月、2008年5月、2008年10月先后为西安市教育学会命题三套。分别为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三、五模块终结考试题。在全省范围内多所学校使用,反响强烈,广受好评。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高中生古诗文背诵经典(参编)未来出版社 2007年7月出版,2008年再版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感受幸福 学习写得深刻获陕西省教育学会2008年度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2008年10月人教版必修二教学设计囚绿记获陕西省教育学会2008年度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三等奖。2008年10月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随着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我国开始正式走进新课程。2005年我国全面进入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语文课程标准树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凸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新课程带给老师同学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学习方式,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建设达成新目标的新内容,是当前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的任务。在这个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本文对改革开放至今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教学价值、教学目标、教材特征、教学方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提出了一些看法。第一章,我国写作教学的回顾与反思。本章首先对我国的传统的写作教学的形成与发展作了一个历史性的总体性的回顾,进而反思我国当代写作教学的现状,总结出我国中学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作文难、作文教学差。分别对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写作教材的变化、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梳理探究。明确了写作教学的价值,把写作教学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二章,是高中写作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首先,本文对高中写作教学目标进行了一个总体的认识,解读了世纪之交的高中写作教学思想,充分认识新课程理念,对课程总目标以及写作目标进行了分析,解读了新课程实施中高中写作教学应具备的各种条件,分别从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梳理出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突出了写作过程,回归了写作主体,提倡个性化写作,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建构,强调写作思维的训练,注重激发写作的积极性,重视写作素质的熏陶与积淀,淡化了文体模仿,强化了写作任务的完成训练等等。在实践方面,提出了实施新课程写作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模式:一是DDC作文教学模式。其重视动力学(兴趣性与成功感的激发)与操作化(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的统一,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自学为基础,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自学和作文的互评互改,演示作文的思维过程。二是非构思作文教学模式。将创新思维和创新写作教学的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解决了以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随意性、表面化、经验性的问题,解决了创新作文的教学化、训练化的老大难问题。三是网络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的交互功能,重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及时性、高效性、时代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实现了多元互动交流。四是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帮助其建构个性化的写作素材;改革教师的指导方式;等途径实现个性化写作。五是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学科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重视情感体验,激发写作热情,写出有个人独特生命体验的作品。第三章,主要论述写作教学改革的意义。分别从个人发展和时代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说明写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研究成果:1 人文语文教学的四重境界,中学语文杂志,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2006年第4期。2 在阅读鉴赏中提高语文素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十五卷,2006年3月30日出版。3 论现代教育主体间指导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国教育科学学报,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25日出版。4 多元智力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社,2007年8月出版,被授予“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5 不与社会时代脱钩,美文杂志,美文杂志社,2007年8月下半月刊。参考文献:学术著作类: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4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5 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6 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7 朱光潜,谈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8 吕叔湘,关于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吕叔湘全集【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9 黄甫全主编,现代教学论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滕守尧,艺术与创生,【C】,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11倪文锦,谢锡金主编,【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12马正平编著,【C】, 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13厉复东主编,【C】,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3月14倪文锦,【C】,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教与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学术论文:15高山,高中校园写作现象失衡【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6年16刘小军,玩的就是作文,【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17李翠萍,归来兮,个性化写作 【J】 珠海教育,2006年18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J】珠海教育,2005年8月19贾邦意,个性化的写作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 2007年第8期20贺松涛,个性化作文教学面面观,【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4期21陈吉良,体验式作文的类型与途径, 【J】 中学语文 2008年第1期22李明新,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变革教学观念,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第1期23徐树忠,个性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12期24学生“原生态”写作能力培养和教师个性化写作教学,甘肃教育,2005年第7期,第47页25韩俊,百年中国语文的十大偏失,基础教育,2005年第12期专家推荐理由高玲的硕士论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鸟瞰式的回顾与梳理,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诊断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紧扣本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全新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课程实施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进行了有益地探索,提出了富有创见的一些新构想,选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探索价值,其提出的实践模式对高中写作教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论文在写作方面,观点明确,立论公允,论据材料充实丰富,引文规范;内容上重点突出,结构谨严,逻辑性强;语言规范流畅。总之,高玲的硕士论文从选题、写作及价值等方面,都达到了优秀的级别,本人极力推荐高玲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写作教学一文为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论文。 专家签字:马守君 2008.11.30单位推荐意见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主席(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说明:学科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科教学要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本表可复印、附页。- 6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写作教学摘 要随着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我国开始正式走进新课程。2005年我国全面进入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语文课程标准树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凸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新课程带给老师同学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学习方式,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建设达成新目标的新内容,是当前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的任务。在这个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本文对改革开放至今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教学价值、教学目标、教材特征、教学方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提出了一些看法。第一章,我国写作教学的回顾与反思。本文首先对我国的传统的写作教学的形成与发展作了一个历史性的总体性的回顾,进而反思我国当代写作教学的现状,总结出我国中学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作文难、作文教学差。分别对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写作教材的变化、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梳理探究。明确了写作教学的价值,把写作教学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二章,是高中写作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首先,本文对高中写作教学目标进行了一个总体的认识,解读了世纪之交的高中写作教学思想,充分认识新课程理念,对课程总目标以及写作目标进行了分析,解读了新课程实施中高中写作教学应具备的各种条件,分别从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梳理出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突出了写作过程,回归了写作主体,提倡个性化写作,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建构,强调写作思维的训练,注重激发写作的积极性,重视写作素质的熏陶与积淀,淡化了文体模仿,强化了写作任务的完成训练等等。在实践方面,提出了实施新课程写作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模式:一是DDC作文教学模式。其重视动力学(兴趣性与成功感的激发)与操作化(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的统一,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自学为基础,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自学和作文的互评互改,演示作文的思维过程。二是非构思作文教学模式。将创新思维和创新写作教学的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解决了以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随意性、表面化、经验性的问题,解决了创新作文的教学化、训练化的老大难问题。三是网络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的交互功能,重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及时性、高效性、时代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实现了多元互动交流。四是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帮助其建构个性化的写作素材;改革教师的指导方式;等途径实现个性化写作。五是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学科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重视情感体验,激发写作热情,写出有个人独特生命体验的作品。第三章,主要论述写作教学改革的意义。分别从个人发展和时代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说明写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写作教学,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AbstractAs the year 2003 “Ordinary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Experimental)” promulgated, new curriculum reform already began to enter our country .In 2005 , curriculum reform was carried out thoroughly all over China.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ore shows distinctively the humanities and tools of the language. Truly from the actual studen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develops good human qualities and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of a new type of talents, new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set chief and stage goals with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is refreshing. The new century language courses and teaching reform is developing in depth.During the language course curriculum reform, the system of the objectives has made important changes, the ways of students learning, the roles of teachers in educ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will also make changes. The focus of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will gradually shift to language courses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construction. Building new content of Reached goals is currently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urgent task in teaching languages courses and study. In this context,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puts forward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teaching writng.This thesis focuses on ,from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until now, the review and order to the basic problems in 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writing, including teaching values, teaching objectives,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individual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Chapter I, the reflections and thinking of writing and teaching in China. In this thesis, first of Chinas traditional teaching writing an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of a historic review, which reflect the contemporary writing of the status of teaching, summarized in the composition of Chinas secondary schools are the main problem is: difficult student writing and poor composition teaching. Teaching respectively on the reform of the status quo, the changes in writing materials, the problems and issues have reviewed , sorted out the root causes of Inquiry and defined the value of teaching writing to raise the status of teaching writing to a new levelChapter II,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 high school teaching writing. First of all, this goal of teaching high school writing for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eaching high school writing and fully understand the new curriculum ideas, as well as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curriculum writing goals were analyzed, interpret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writing teaching should have all conditions, from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materials analysis, carried out in-depth studies. On this basis,the two aspects were studied,which were in light of Chinas current status of teaching writing and research results from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Came out with results of the current study including: Focus on the writing process, the return of writing the theme to promote personalized writing, students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ity, thinking that writing training, paying attention to arising the enthusiasm of writing,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 writ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accumulation ,while weakening the stylistic imitation, but strengthening the writing tasks etc. In practice, propos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trategy for teaching writing courses. Several major teaching models include the following: First, DDC composition teaching mode. The importance it attaches to dynamics (interest and sense of the excitation) and the operation of (Writing thinking Model Construction) reunification and student activities as the main basis for the self-study, led teachers, training the main line teaching.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of writing and composition of mutual self-assessment to each other, the thinking process demonstration composition. The idea of writing a non-teaching mode. Creativethinking and creative writing teaching training will be put into practice in order that the long-standing problems can be solved,such as, the widespread teaching of the past randomness to the surface, empirical issues, and the innovative com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ird, network composition teaching mode. Making full use of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interactive features, focusing on training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handle information and ability to innovate, is timely, efficient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s well as helps to raise their interest in writing, develop the ability to raise the cap composition to achieve multiple interaction. Fourth, personalized composition teaching mode. Training students through the creative seeks unconventional thinking to help construct personalized writing materialsreforming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so on to realize the personalized writing. Fift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writing mode.The creation of academic activities,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guiding students concerned about life,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practice, attention to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enthusiasm inspired writing can all make students write a personal unique life experience works.Chapter III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writing. The two aspects,that is,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were also discussed to clarify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writing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standards,writing teaching,objectives of teaching,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methodsIV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引 论1第一章 我国写作教学的回顾与反思3第一节 我国写作教学的历史回顾3一、传统写作学的形成与发展3二、对我国现当代写作教学状况的反思6第二节 我国写作教学改革述评7一、研究状况7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0三、根源探究13第二章 高中写作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16第一节 对高中写作教学目标的总体认识16一、世纪之交的高中写作教学思想解读16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写作教学目标解读17第二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20一、新课标下的高中写作教学背景分析20二、实施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学情分析23三、教材分析26四、实施策略29第三章 高中写作教学改革的意义48第一节 写作教学改革对学生的意义48一、有助于培养语文能力48二、有助于提高整体素养50第二节 写作教学改革对社会的意义51一、高素质人才的需要51二、社会发展的需要51参考文献52附 录54结 语56致 谢57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8引 论引 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在世界各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样,中国大地也涌现出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面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实质性地启动。随着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我国开始正式走进新课程。2005年我国全面进入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轰轰烈烈的新课程实验已经走进学校,走进老师和同学。旧的语文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创新”,教师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新知识、新理念为教学主体,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开放视野,从内外塑造自身的能力和修养。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特征,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新型人才。新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树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凸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新课程带给老师同学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学习方式,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建设达成新目标的新内容,是当前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的任务。在这个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研究现状:新课程改革过渡到写作教学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话语权的丧失;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缺少对文字的深刻感受力以及教学中缺少有效的操作策略;缺少科学有效的写作指导;不能正确处理教师指导与学生训练的关系等等。针对以上问题,许多学界人士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努力寻求改革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重视了写作与生活、写作与活动、写作与阅读三个结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给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改革评价方式。加强与阅读、口语交际的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联系。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创新写作教学的研究。重视写作教学与社会的沟通。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重视学生的个性发挥。重视学生的体验。倡导科学的思维训练。开发写作教学资源。改革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机制。重视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等等。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新途径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在这一次课程改革中,中国当代中学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怎样确定、中学写作教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这些问题都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较为系统地阅读了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的相关论著,阅读了吕叔湘、叶圣陶、朱自清、朱光潜、于漪、马正平等专家的相关学术论著,阅读了当今语文学界专家的相关论著及其科研成果,查阅了多种语文教学杂志的相关论文,查阅了一线语文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为了进一步了解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一线的真实状况,本人还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调查访谈工作。精心设计了高中学生写作现状问卷调查表,对一所省级重点高中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为自己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细致的探究,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写作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初步探索实施新课程写作教学的策略,力图给一线教师在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个参考,真正落实新课程目标理念。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国的新课程改革。59第一章 我国写作教学的回顾与反思第一章 我国写作教学的回顾与反思第一节 我国写作教学的历史回顾一、传统写作学的形成与发展传统写作学是在继承和发展古代写作理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在20世纪初的“五四”前后建立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由2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60年的时间。这60年。既是传统写作学的形成、发展期,也是现代写作学的逐步孕育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兴白话”、“禁八股”,提倡科学精神与教育,出现了梁启超、陈独秀、胡适、刘半农、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思想文化战线的先锋人物。提出了许多写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观点,促成了汉语写作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时代变革。以其写作思想理论的深度和高度在当时独树一帜。如梁启超于1925年7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是我国现代第一部传统的作文法和写作教学法的论著。可谓是传统写作学萌生的标志之作。该书既阐述了写作的法则,又以科学的观念划分了文体类别,并在“写” 和“教”两个方面的指导中倡导科学的观念和方法论,在当时自成一家之言。再者,开了“以思维为中心”的写作研究之先河,对后几十年的写作理论研究和写作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再如民族文化的旗手鲁迅先生,主张“作文如说话”,提出了“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写作观。他指出文章写作要做到内容与形式和技巧的有机结合,认为“内容和形式不能机械地分开”(且介亭杂文 论旧形式的采用;对于写作技巧的运用,他主张形式要灵活,反对照搬和模仿,提倡多样化。在写作的方法论方面,他要求作者要多深入社会和观察生活,要“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他还总结和肯定了“静默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的写作方法。他提出写文章对全部材料要进行认真分析和挖掘,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指出写文章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反对无病呻吟,告诫人们“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写文章要以理服人。他认为写作为了对读者和社会负责,必须重视文章修改,“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他主张写文章的人要在博览、深思和多看、多练上下功夫,明确指出“作文无秘诀”,但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鲁迅先生的写作理论观,不仅涉及面广,自成理论体系,而且见地非常深刻、独到,吧写作理论研究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以自己的写作思想理论和写作实践经验,为写作学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到了二三十年代,随着外来科学文化的渗入和白话文的兴起,一大批研讨文章写作基本知识的论著相继问世,出现了陈望道、叶圣陶、夏丐尊、刘熏宇、朱光潜、朱自清等一大批语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是这一时期对写作研究贡献最大的一位。他的作文论(商务印书馆1924年4月版和以后出版的文心(与夏丐尊合作,开明书店1934年6月版)、文章讲话(与夏丐尊合作,开明书店1938年版)、文章例话(开明书店1937年2月版)等著作,共同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写作知识体系。主要贡献有:重视作者的文德修养,强调作文与做人和求诚的统一;阐明了写作活动的性质和写作的任务;提出了“应需”性写作为目标的实践要求;强调了思维与表达的统一性;提出了写作训练中求“通”与求“好”的辩证要求;强调重视阅读与写作的互相促进关系;提出了一套以教育为视角,以学生为本位的写作教学思想;对各种文体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等。同期的夏丐尊先生和刘熏宇先生对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小品文的意义、要素和基本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有意识地引入了外国写作中的有用观点,较深入地研讨了小品文的做法,设计了具体的训练内容。作家兼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先生总结自己多年从事中学、大学语文和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概括,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写作观点。他认为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语文训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训练;语文训练要求的是“文从字顺”,文化训练要求的是“辞明理达”;主张“以读促写”,认为学习写作要有切近的目标。他还提出写作要有较强的读者意识,要有文体感。他认为“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为了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论教本与写作,见国文教学,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149页。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练习才能与未来的应用相联系,他还认为,写作训练“没有意识到假想的读者,往往不去辨别各种体裁,只马马虎虎写下去,等到实际应用,自然便不合式”他把在写作训练中应有明确的读者意识,形成对各体文章的辨析力,形成文体的形式感等,看作是走向写作成功的重要途径。学贯中西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进一步丰富了传统写作学的研究内容。他的朱光潜美学文集以及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等著作,虽不是写作学专著,但其中涉及到了写作研究的许多宏观与微观的课题,与写作实践、写作教学联系十分密切。如谈文学中的“文学与人生”、“资禀与修养”、“作文与运思”、“选择与安排”、“咬文嚼字”等章节,以及写作练习中的章节内容,所论述的都是写作中普遍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他强调写作训练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学习写作的“循序渐进”说。他认为学习写作是作者全面写作素养循序渐进的积蓄,写作修养主要包括人品的、学识经验的和文学本身的三个方面,只有广泛涉猎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才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他提倡“苦思”,反对一味地模仿因袭。指出写作活动是“思”与“写”的统一,“思维”与“表达”在写作实践中始终是互相促进、紧密结合的。他还从思维科学的角度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了写作运思的过程。在文体论研究方面,他对诗歌、散文、日记、书信、随感录、对话体、说理文等文体特征和写作要领,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在广泛吸收西方哲学、心理学、文艺学、美学、思维科学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开阔的视野和精辟的理论观点,丰富了传统写作学的研究内容,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此外,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学者和著作还有黎锦熙的国语的“作文”教学法、阮真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民智书局1929年版、黄洁如的文法与作文(开明书店1930年版)、胡怀琛的文章做法全集(世界书局1934年11月版)、茅盾的创作的准备(上海生活书局1936年11月论教本与写作,见国文教学,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149页。版)等等。这些论著以及大量的研究论文,都为写作学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受前人“以文为本”的影响和苏联文学理论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以“写作基础知识”为代表的由“主题”、“题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文风”、“修改”、“文体写作”这“八大块”组成的传统写作学的知识体系。它长期支配着写作教学领域,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直到80年代初,人们才对这个体系产生不满,认为它束缚了研究者的思路,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流于读写和字词句语言表达的分析上,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缺乏对写作行为活动自身规律的深入探讨,存在平面化、静态化和“就文论文”的封闭性的缺点,缺乏对写作过程的特点和本质规律以及作者智能、素养形成规律的科学揭示,长期以来难以取得重大突破,要求突破它,运用现代科学观念和新的研究方法创立新的写作学理论体系。50至60年代较有影响的论著有朱德熙的作文指导(北京开明书店1951年10月出版)、纪纯(张志公)的写作方法-从开头到结尾(北京开明书店1952年7月出版)、吴奔星的阅读和写作的基本问题(东方书店1954年3月版)、张福深的作文的基础知识(河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10月出版)、彭先初的王老师讲作文(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2月出版)、何家槐的作文基础知识讲话(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5月出版)、复旦大学中文系语文写作教研组编著的写作基础知识(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年5月出版)、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编著的写作知识(1960年编写,商务印书馆1964年2月出版)等。这些论著、教材和论文,大多数属于通俗的写作指导读物,研究者注重的是写作理论知识的普及和实际应用;在理论研究的层次上,属于对文章阅读和写作经验进行总结的多,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归纳的少。其中有的著作虽不乏理论的突破和创新之处,但总体上看研究者大多缺乏独立的学科意识,其理论知识体系缺乏学科的权威性。纵观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近60年的传统写作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其超越古代写作理论的发展演进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写作功利观又“应试”、“建功立业”、“为君”转变为“新民”、“为人生”服务,为民族、民主革命斗争服务;新中国成立后,进而转变为为中国人民革命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二)写作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由古代培养少数的“举子”、“秀才”文人,向培养大众化的作家、“全民作家”,以及向全社会普及写作知识,提高全民族的读写能力的方向转变。(三)写作的语言文字工具由“文言”写作向“白话”文写作转变。(四)写作方法论由重“读”、“阅历”和“写”,向重“三大革命斗争”社会实践和“重写”、“重宣讲”的走向转变。(五)问题的功能地位由古代的“重实用”和“重诗文”,到传统写作学时期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重于“实用”的走向转变。(六)学了的理论体系由古代的写作思想文化丰厚而学科理论形态和框架的无序,向传统写作学的体系框架有形(“以文为本”)、“有序(“八大块”)的走向转变。二、对我国现当代写作教学状况的反思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主张自我个性的解放,讲求科学化的方法,追求语言的时代节奏。现代写作教学在学生写作内容、写作题目上一改过去“代圣人立言”、“以文载道”的教学思想,主张写身边事,抒胸中情,传心中意。这就从心灵上解放了学生,培养出大胆抒发创造性感受、认识、感觉、感情的写作习惯和意识,提高了现代人的主体素质。另外,现代写作教学比较重视说话与写作之间的关系。白话文写作将说话与写作学习联系起来,主张怎么说就怎么写,将写作世俗化、生活化,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但是,受西方的“文体学”写作知识、写作原理的影响,我国现代写作教学的基本方法论是建立在“文体中心”论的基础之上的。它把写作教学永远局限在文体训练的范围内,使写作教学产生模式化、僵化的负面作用。由于现代写作教学以写作知识作为训练的目标,自然就忽视了阅读对写作学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学习写作没有强调从大量的阅读中去塑造主体心灵人格,积累素材,积累词汇、语感,培养文气,失掉了传统写作教学的人文精神的优良传统。从对当代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所掌握的信息来看,我国中学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作文难、作文教学差。首先是学生作文难。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有困难,尤其是在写作技法和技巧的操作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这就是所谓的“能力性困难”。具体表现在“立意上庸、材料上枯、结构上套、语言上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承接装裱加工合同范本
- 广东惠州市惠东县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历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汇-综合
- 肺结核病人的护理考核试题(附答案)
- 《网络互联技术》(实践篇)(第2版)-综合实训汇 综合技能试题1-5
- 规划解除合同范本
- 转让协议简易合同范本
- 网络文章发布合同范本
- 采购家用马桶合同范本
- 装修品牌合作合同范本
- 合肥钢板租赁合同范本
- 高考688个高频词汇 word版
- 氟化工艺课件
-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引
- 项目融资概述课件
- 社会调查与统计第四章抽样
- 《国际结算(第五版)》第九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塑胶操场监理实施细则
- 说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课件
- 地铁车站导向标识安装安全技术交底
- 更换回转窑大齿圈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