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栽培技术.doc_第1页
草莓栽培技术.doc_第2页
草莓栽培技术.doc_第3页
草莓栽培技术.doc_第4页
草莓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草莓品种介绍一、 保护地促成栽培用品种丰香 日本1984年正式登记的品种,现为我国草莓产区主栽品种之一。丰香植株生长势强,叶片圆、大而厚,叶色浓绿有光泽果实短圆锥形,果皮鲜红色、光泽艳丽。果实香气浓郁,糖度高,酸味适中。果实硬度较大,耐储运性较好。单果重2025克,亩产量20002500公斤丰香休眠浅,打破休眠所需5以下,积温为50100小时,花芽分化早,易行促成栽培。丰香抗白粉病差、畸形果比例高、果实上色慢。幸香 日本正在推广的草莓新品种之一。幸香植株生长势中庸,株型半直立,叶片中型。果实长圆锥形,果形整齐,无畸形果。果皮全红,光泽艳丽,果肉殷红细腻果实香味浓郁,糖度10以上,酸甜适口。果实硬度大,可在完熟期采收,耐储运性极好,自然条件下可保存一周。单果重2530克,亩产量25003000公斤。幸香休眠浅,花芽分化早,易行促成栽培。较抗白粉病,是保护地促成栽培中取代丰香的最好草莓新品种。枥乙女 日本正在推广的草莓新品种之一。枥乙女植株生长势健壮,叶片大而厚,叶色深绿果实圆锥形,果形整齐,果皮鲜红色、光泽艳丽,果肉红色。果实糖度910,酸甜适口。果实硬度大,耐储运性强。属大型果品种,单果重3545克,亩产量25003000公斤枥乙女抗白粉病。红珍珠 日本正在推广的草莓新品种之一。红珍珠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开张。叶片圆形,橙黄绿色,质地粗糙,边缘上冲。果实圆锥形,果形整齐,果皮红色、光泽亮丽,果肉橙红色,香气浓烈。果实糖度12以上,甜酸风味。果实硬度大,耐储运性好。单果重2025克,被认为是有发展前景的品种之一。甜草莓 美国育成草莓品种甜草莓植株较大,茎叶开张。果实圆锥形,果实鲜红至橘红色,果肉含糖量高,维生素C含量丰富,具有独特的风味,风靡欧美市场。单株产量高(500750克),屈大型果、极早熟品种,抗病性极强,适合于各种复杂的种植环境条件栽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优良品种。弗吉尼亚 美国育成草莓品种,弗吉尼亚草莓植株较大,茎叶开张、生长势强。果实圆锥形,果实鲜红至橘红色,果实硬度高,耐储性好,果形大,平均单果重50克、畸形果比例少,单株产量高(500750克),弗吉尼亚休眠浅,打破休眠所需积温少,花芽分化早,易行促成栽培。抗白粉病强、自花授粉能力强,畸形果比例少,环境适应性广,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优良品种之。二、加工出口栽培用品种森格纳(Sengana) 欧洲主栽品种。森格纳品种生长势旺盛,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早熟性好。果实短圆锥形,果皮、果肉均为红色,风味酸甜,果实硬度中等。由产量3000公斤以上,为加工出口用优良品种,目前畅销国际市场。哈尼(Honeoye) 美国育成草莓品种。哈尼品种生长势强,抗病性好。果实圆锥形,果型整齐,果皮红色有光泽,果肉红色。果实硬度大,有香味,品质好。卡玛露萨 卡玛露萨品种生长势健壮,抗病性极强,早热性好,休眠期短,适宜各种不同栽培形式的草莓种植。果实长圆锥形,果皮果肉全红,光泽亮丽,果实糖度910,酸甜适度,品质优秀。果实硬度大极耐储运,采后可保持一周以上。单果重3035克,属大型果品种,单株产量700克以上,亩产量4000公斤以上。是国际市场最为看好的鲜食及加工品种之。图腾 国际市场最重要的加工品种之一。具有优良的加工品性,高糖高酸,风味浓郁,果肉红色,加工后能保持果肉的完整性丰产性好,抗病性强,市场需求旺盛。草莓病虫简介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 aphanis Braun)1、分布为害 草莓白粉病是北方草莓产区保护地栽培中最重要的叶果病害,常因发病迅速、防治不力而泛滥成灾、损失惨重。2、症状特征 叶片染病,先在叶背长山白色霉层,后叶缘上卷呈匙状,最后致叶而污斑累累、叶缘焦枯。蕾果染病,膨大畸形;大果染病,果面被覆霉层,被害处首先变色,果实僵硬、着色不匀,失去商品价值。3、发病规律 草莓白粉病在陆地以闭囊壳、菌丝体随病残体或草莓叶越冬;在保护地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寄主上繁殖为害。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露水传播蔓延。分生孢子从萌发到侵入一般需24小时,5天后即可形成白色霉斑,7天后就可形成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分生孢子适生条件是温度15-30,相对湿度80以上。病害流行条件是高温高湿与干旱交替出现,若菌源丰富极易流行。4、防治措施 选栽幸香、枥乙女、宝交早生等抗病品种。采用地膜覆盖,通风降湿等生态防治。人工摘除衰老枯叶、病果。化学防治选用40%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或20.67%万兴乳油3000倍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间隔期10天。草莓“V”型褐斑病(Gnomonia fructicola Fall)1、分布为害 草莓“V”型褐斑病是山东草莓产区普遍发生的叶部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幼嫩叶片,也能引起果柄褐腐。2、症状特征 嫩叶小斑初为紫褐色,常从叶顶开始,沿小央主脉向叶基作“V”形迅速扩展,形成大“V”字形褐斑,故称“V”型褐斑病。病斑边缘浓褐色,斑内常相间出现黄绿红褐色轮纹,最后病斑内全面密生黑褐色小粒点。3、发病规律 草莓“V”型褐斑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草莓“V”型褐斑病属偏低温高湿病害,春秋冬阴雨多湿或光照不足造成棚内低温高湿,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一般花期前后和花芽形成期是发病高峰期。温度超过28,该病一般不再发生。4、防治措施 及时摘除衰老枯叶,清除病残菌源。采用地膜覆盖,注意通风降湿。现蕾开花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68.75易保水分散性粒剂1200倍或75%猛杀生干悬浮剂800倍或20.67%万兴乳油3000倍或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提倡轮换交替用药,间隔期10天。草莓叶枯褐斑病(Marssonina potentillae Magn)1、分布为害 草莓叶枯褐斑病是山东草莓产区常发性叶部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害叶柄和果梗。2、症状特征 叶片初产生紫褐色小斑,后扩大成直径3-4毫米的不规则形褐斑,病斑中央与周缘颜色变化不大。发病严重时,常数斑愈合布满叶面,后期全叶黄褐至暗褐色干枯。枯死部位长出黑色小粒点。3、发病规律 草莓叶枯褐斑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植株或病残体上越冬。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侵染,并由带病种苗实现中远距离传播。该病属低温高湿病害,春秋冬雨露雾较多或光照不足造成棚内低温高湿,均有利该病的侵染、发病和流行。4、防治措施 及时摘除衰枯老病叶和病残体,尽量减少侵染来源。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注意保温降湿。草莓现蕾开花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或20.67万兴乳油3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提倡轮换交替用药,间隔期10天。草莓轮型褐斑病(Dendrophoma abscurans Anderson)1、分布为害 草莓轮型褐斑病是我国草莓产区常发性叶部病害之一,也是胶东草莓生长后期的重要叶部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叶柄、果梗。2、症状特征 受害叶片初生紫褐色小圆斑,逐渐扩展为大小不等的圆形至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外围紫褐色,周缘紫红色,病健交界处明显。后期病斑密生黑色小点,多呈不规则轮状排列。3、发病规律 草莓轮型褐斑病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夏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溅和气流传插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并蔓延。草莓轮型褐斑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在25-30高温多湿季节和时晴时雨阴雨连绵的雨季,该病易于发生和流行。4、防治措施 摘除植株衰枯老病叶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来源。提倡宽行起垅、地膜覆盖、密植栽培技术。田间发病初期选用20.67万兴乳油3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加强草莓后期管理、降低植株带菌率,可选用75猛杀生干悬浮剂8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草莓白斑蛇眼病(Ramularia草莓tulasnei草莓Sacc)1、分布为害 草莓白斑蛇眼病是我国草莓产区的常发性叶部病害之一,主要为害老叶片,也可侵害叶柄、果梗等。2、征状特征 叶片杂病初期为暗紫红色小斑点,髓后扩大成25毫米大小的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表生白色粉状霉层,边缘紫红色,略显细轮纹;病斑酷似蛇眼,故称蛇眼病。后期生出黑色小点。发病严重时,常数斑愈合成大型病斑。3、发生规律 草莓白斑蛇眼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枯老病叶越冬,第二年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草莓白斑蛇眼病属中温高湿型病害,病菌生育适温1822,低于7或高于23发育迟缓。春秋季雨雾露多或光照不足或天气阴湿易于发病和流行。4、防治措施 摘除植株衰枯老病叶及病残体、压低侵染来源。提倡宽行起垅、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发病初期选用20.67万兴乳油3000倍喷雾防治,间隔10天再选用75猛杀生干悬浮剂800倍或77可杀得干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草莓疫霉果腐病(Phytophthora cactorum Schroete)1、分布为害 草莓疫霉果腐病是草霉生产中最重要的果实病害之,常造成果穗成批急剧变黑枯死和浆果腐烂。2、征状特征 花序和果穗染病呈急性水烫状,迅速变黑枯死。青果被害变黑褐色枯硬、皮革状。成熟果被害部白化软腐,似开水烫过。3、发生规律 草莓疫霉果腐病以卵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内越冬。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浸染为害。草莓疫霉果腐病属中偏低温高湿病害,凡地势低洼、连作重茬、雾露阴雨、光照不足,棚内高湿时均有利于发病和病害流行。4、防治措施 选择无病地沙壤土育苗,实行四年以上轮作。提倡宽行起垅、地膜覆盖、密植栽培技术。定植时用72.2%普力克水剂灌穴,定植后喷77可杀得500倍液封闭地面。从草莓现蕾开花期开始,选用68.75易保水分散性粒剂1200倍或20.67万兴乳油3000倍或52.5抑快净水分散性粒剂2500倍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4-5次,间隔期10天。草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on)1、分布为害 草莓灰霉病是山东草莓产区最重要的叶果病害之一,每年都会因该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减收。该病主要侵害叶、蕾、花、果实。2、病状特征 叶片杂病,病部产生褐色水渍状轮纹大斑。果实染病,最初出现油渍状淡褐色小斑点,随病斑扩大呈灰白色软腐,上生灰色霉状物。3、发病规律 草莓灰霉病以菌丝体、菌核、分生孢子在病组织、病残体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蔓延。草莓灰霉病适温范围广,要求相对湿度高,PH值低,因此,雾露刚雨、光照不足,低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4、防治措施 提倡宽行起垅、地膜覆盖、密植栽培技术。花序现蕾期喷洒85赤霉素或20奇宝30ppm以拉长果柄。人工及时摘除衰枯病叶、剔除染病花序和病果。从现蕾开花期开始,根据病情,选用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或50多霉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二斑叶螨(Tetrany Chus urticae)1、分布为害 二斑叶螨足世界性重要害螨种类之一,也是胶东半岛最重要的叶螨种类,每年都会因其严重为害,造成叶片枯衰竭变,严重影响草莓产量。2、为害特征 二斑叶螨体色多变,绿、黄绿、褐绿等色,因非红色被果农欲称“白蜘蛛”。体背两侧各具1块暗红色长斑,故称二斑叶螨。被害叶片,失绿,褐色枯衰或焦枯是其为害特征。3、发生规律 二斑叶螨以成螨在果园或草莓大棚内越冬或繁殖为害,年发生1520代,具有寄主多,繁殖快、抗性强、防治难等特点。二斑叶螨属于高温干旱型害螨,是大棚草莓后期和陆地草莓夏季的重要害螨种类。4、防治措施 及时摘除衰枯老叶,减少螨源基数。草莓生长中、后期或大棚草莓春季螨类发生时,选用9.5螨即死乳油3000倍或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或10哒四螨悬浮剂1000倍或20三唑锡悬浮剂1500倍轮换交替喷雾防治。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1、选择优良品种,培育优质壮苗保护地草莓栽培对品种要求较高,适合保护地草莓栽培的品种必须具备:植株健壮,生长势强,果型中大,丰产性好,休眠程度浅,抗逆性强等特点。实践证明,最适合山东地区保护地栽培的草莓品种是丰香、弗吉尼亚、枥乙女、宝交早生等。培育优质壮苗宜采用匍匐茎分株法繁殖子苗。首先选择地面平坦、灌溉方便、沙壤土地整畦作成苗圃,其中畦宽110120cm。一般于4月中旬定植脱毒母株,株距5060cm,每亩可定植1000株左右,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尤其在67月份匍匐茎抽生期,可选用叶康或氨基酸型叶面肥每半月左右进行一次根外喷肥,进入8月份以后,及时疏除细弱小苗,保留健壮大苗,每半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培育壮苗。繁苗期间若发现有蚜虫为害,可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防治,若发现有甜菜夜蛾为害,可喷洒15安达悬浮剂3000倍防治。2、坚持合理轮作,实行土壤消毒保护地草莓对土壤适应性强,无论是沙土、还是壤土,PH值在58,草莓均能生长,但最适合保护地草莓栽培的土壤是疏松肥沃、通气良好、水分充足而不积水、PH值5.55.6的轻沙壤土。保护地大棚应与大田作物轮作,但不宜与马铃署、番茄、辣椒、茄子、豌豆、甜菜、豌豆、玉等轮作。对于无法实行轮作的大棚,需要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公斤和硫酸铜2.5公斤在起垄前撒施耙匀。3、确定栽培模式,适时移栽定植保护地草莓根据果实采收上市期的不同而分为保护地促成栽培模式和保护地半促成栽培模式。保护地促成栽培模式为了达到早熟丰产、春节上市的目的,最好选择休眠程度浅的丰香或弗吉尼亚品种。并且应该在定植前对草莓苗实行假植、遮阳降温、强制休眠、促进花芽等一系列技术处理。实践证明:于7月上旬选留壮苗开始假植,8月下旬9月上旬覆盖遮阳网减光降温两周左右,丰香品种基本可以通过春化阶段,基本完成花芽分化。条件允许的话,也可在定植前,将假植苗移入恒温库中进行低温处理,完成春化阶段。促成栽培模式适宜9月中旬移栽定植。保护地半促成栽培模式为了达到早熟丰产,提早上市的目的,可以选择休眠程度浅的丰香或休眠程度中等的宝交早生品种。半促成栽培模式定植前一般不需要对草莓苗实行特殊的技术处理,半促成栽培模式适宜移栽定植的时间也是9月中旬。4、提倡起垄栽培,全面地膜覆盖草莓属浅根性喜湿怕早不耐涝的草本植物,加上大棚内高温蒸发量大易干旱,夜晚低温结露易潮湿的特殊小气候,因此保护地草莓提倡起垄栽培。起垄前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50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硼砂3公斤,精耕细作。保护地草莓大棚提倡东西长80m,南北宽67m,前面高度1.11.2m,后面高度1.82.0m,后墙用土擂实尽可能厚。棚内南北垄向,垄间距5060cm,垄高15cm。定植时一垄双行,株距1520cm,亩栽植密度1100012000株。栽植深度本着“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原则。栽植时强调草毒根茎部的弓背方向朝向垄沟,因弓背是将来抽坐花序的部位,弓背朝外栽植可使草莓果结在垄外侧。保护地草莓扣棚的适宜时间为10月20日前后。大棚膜多选用聚氯乙烯无滴膜。拍棚后57天覆盖黑色地膜能起到提温、保墒、降低棚内湿度的作用。5、加强花果管理,调空棚内温度草莓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26,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