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PC的昨日、今日、明日、结论 SPC在本世纪的工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在19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工业社会意识到品质复兴的必要性,在戴明思想的主导下,SPC的推广应用已经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代名词之一。以下简单介绍SPC的发展过程及未来展望。SPC的昨日1920年代随着Shewhart的 管制图(注1)及Dodge & Roming抽样表(注2)的发表,一批Bell Lab.的品管先驱就尝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管制,统计检验部门于焉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期间,美国国防部由民间采购大量的军需物资及装备,而应用这些方法于供货商的生产过程及验收。随着战后,有些战时使用的标准及教育训练的教材亦延续在民间的企业使用。这些标准包括:(1) 品质管制指南(Guide for Quality Control) AWS Z1.1(1941) ASA Z1.1(1958) ASQC STD B1 (1958) CNS 2311 Z45 (1964) ANSI Z1.1 (1969)(2) 分析数据用的管制图法 (Control Chart Method of Analyzing Data) AWS Z1.2 (1941) ASA Z1.2 (1958) ASQC STD B2 (1958) CNS 2312 Z46 (1965) ANSI Z1.2 (1969)(3) 管制品质用的管制图法 (Control Chart Method of Controlling Quality During Production) AWS Z1.3 (1941) ASA Z1.3 (1958) ASQC STD B3 (1958) CNS 2579 Z79 (1966) ANSI Z1.3 (1969)(4) MIL-STD-414, Sampling Procedures and Tables for Inspection by Variables for Percent Defectives.(1957)(5) MIL-STD-105D, Sampling Procedures and Tables for Inspection by Attributes.(1963) 战后美国主导西方社会的经济,大量供应品管有关的知识技术给日本及盟约国。尤其对日本工业的革命有直接的贡献,台湾亦随着军方及民间企业的推行品管而引进SPC。学术界亦新增了工业工程与管理的新领域,尤其数理统计的应用学者投入SPC的理论研究而逐渐成一风潮。以下略记一些SPC的有关事件。 1950年日本JUSE邀请W.E.Deming举办讲习,其对日本工业发展之影响与贡献,无与伦比,举国景从,几已成为日本品管界之偶像,故JUSE特设置戴明奖,以示崇敬。刘振译:品管九讲。 1951年J.M.Juran出版品质管制手册(Quality Control Handbook,尔后促使Juarn从事品管的顾问生涯,其思想的影响就等于本世纪的品质故事。林公孚译:第20世纪的故事,品质月刊第三十卷第八期。 1961年A.V.Feigenbaum出版全面品质管制(Total Quality Control) ,以系统科学的方法首次论述品管的思想、原理、理论及方法,而运用于全世界的企业。杨文士、廖永平等译:全面质量管理,大陆机械工业出版社。 1962年日本石川馨主持的JUSE正式出版QCC的月刊,此后QCC活动在日本快速推广。因为QCC是符合人性的活动而普及至全世界。Ishikawa: What is TQC? The Japanese Way。 1962年日本田口玄一以工程技术与统计方法的结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及制程设计的改善技术。日本工业界普遍采用目前所谓田口氏品质工程于产品及制程的设计阶段,以降低成本及改善品质,而获得实际的利益。 美国的工业统计学者A.J.Duncan,E.R.Ott,E.L.Grant,I.W.Burr,等出版统计品管的书籍而流传至今。 1970年代起,日本松下电子零件公司与松下电器产业公司电视事业部之间长期的信赖关系,每年为了提高电子零件之品质而努力,终于达成了ppm的品质水准。经由日本QC大会的对外发表,ppm品质水准的观念逐渐普及于日本及国际工业先进国家。 我国品管专家自美、日引进统计品管及品管相关的新知技术,并于1964年成立中华民国品质管制学会。当时国内尚处于农产品加工及轻工业生产的阶段,产量因素往往优先于品质的考量。然而,品质学会一群前辈深深相信,提升品质才能发展经济。他们本身以传教士的精神传扬品质福音,播种品管的种子,历经30年以上而达成目前的成果。王晃三:第三十届年会讲话。 在此阶段SPC在工业界的应用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理论与实际利益的矛盾,造成现场人员对统计的排斥。而且在学术界的投入后,SPC变成艰涩难咽的怪东西。统计理论在工业界的应用,应该着重于解决问题的立场,而问题本身是存在于专业上(固有技术),统计理论(共同技术)提供一个模式,再由它来把问题用统计的共同语言表达,以客观的数据左证引起问题的原因,据以采取对策。在解决问题的本末地位,专业方法为本,统计方法为辅,这应该是很容易接受的道理。 SPC的今日1980年美国NBC电视台播放了一个电视影片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戴明在这节目中以显著的地位出现。结论是:日本的企业有今天的地位,是戴明教他们如何提升品质。当时美国的企业已经知道,日本的企业在各种工业领域已经取得支配地位,包括消费性电器产品、机车、汽车、手表、照相机、半导体。此电视节目在美国的产、官、学、研界引起推波助澜的功效,在戴明思想的带领下,SPC重登舞台,企业界与学术界再度出发。国内产、官、学、研界也因此重拾新瓶装老酒,对SPC的重视亦被动地以落后510年间的差距永远追随着先进国家的脉动。在此阶段SPC的有关事件略述如下。 1983年福特汽车向戴明请教提升品质的方法,福特汽车整个高阶管理都参加戴明举办的课程而就此彻底改变了福特,1986年福特汽车自1920年来总收入超过通用汽车。国内福特六和于1984年亦随着总公司投入SPC的导入及推广到供货商的生产。福特Q1品质水准的评审制度,涵盖着SPC影子,强烈地表现出在体制内施行SPC的意愿。 约在同时期,信息电子业的龙头老大IBM及MOTOROLA提出6 品质水准提升运动。据当时在国内推动6 运动的IBM IPO的专员翁田山先生所说:1992年后IBM的供货商,品质水准达不到6 的水准,将不能列为IBM的正式供货商。从此,SPC在国内高科技产业被视为必要的管理工具。本人在此阶段并没有在SPC推广活动中缺席,鉴于SPC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及储存的繁琐,于1990年4月率先推出国人适用的SPC软件Q1-SPC,经国内市场的肯定,目前仍在业界流通使用。在这些年间利用Q1-SPC软件办过上百场的SPC教育训练,并于1996年8月由学会出版一本SPC的教材SPC统计制程管制计算机化、自动化、实时化、整合化(注3),希望藉此在国内SPC的推广过程中,尽点棉薄之力。同时也因国内PC的普及,各类SPC的软件充斥于市场,1999年7月Q1-SPC的窗口版亦正式上市。 再说1980年田口玄一将其在日本发展成功的田口氏品质工程与我国品管专家吴玉印先生推广至美国。首度在AT&T Bell Lab.、福特汽车及全录等知名企业成功导入,并经由ASI的协助广泛推广至上百家企业。美国学术界不得不正视田口氏品质工程的影响,而引起广泛的讨论批判,但是在品质改善的领域中田口方法逐渐取代传统的实验设计而变成主流的应用工具。1985年我国亦由钟清章教授领导下成立田口氏品质工程推行委员会,持续推广至今。 品质系统的第三者认证在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公布之后,国内约在1992年起遭到波及。品质的问题逐渐在业界形成前所未有的热门话题,政府机构、学术团体、企管顾问公司迅速转向参与ISO-9000认证及辅导的行列。SPC拜此之赐亦逐渐被业界纳入品质系统,虽然祇有在第20项中指定应该在品质环圈的各阶段中应用统计方法,但已经让申请认证的公司正式在品质系统中以制度化的方式引进SPC。更有甚者,1994年FORD、GM、CHRYSLER三大汽车厂公布QS-9000的品质系统要求,更将SPC的应用提升到实际的生产活动中。 SPC的推广历经50年以上,至今历久不衰而更加被重视。若SPC祇是品质系统的要求或是客户规定的交付文件,SPC势必如1980年代以前一样遭到工程及管理人员的排斥。SPC若祇是如戴明等备之品管大师口说的有利工具,无法让业界实际在其中得到利益,SPC是无法扎根于企业体系内。近年来钟汉清先生以其丰富的学经历在企业实务领域如日中天之时,突然引退而积极筹画成立华人戴明学院,推广戴明的渊博知识体系。SPC是否会因戴明思想逐渐成为经营管理的主流而更广泛的被应用于各界,有待大家拭目以待。 SPC的明日SPC不是处理品质问题的万灵丹,他是解析制程问题及管制制程变异的有效工具之一,昨日是,今日是,明日也是。因此,处理品质问题不能局限于SPC或其它如ISO-9000的品质系统、方针管理、田口方法、等等,而是公司全员由上而下确知品质的重要影响;如品质与销售量、品质与生产力、品质与利润、品质与竞争力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些观念或许就是现在最热门的主题TQM吧。但是SPC永远会伴随着TQM的需求去适应各种问题解析原因的分析工具。以下以个人的浅见表达SPC未来发展的方向。 SPC将成为全员应知应会的方法,工程及管理人员的共同语言,因此简易通俗的SPC将是最大市场课题。 SPC的研究及推广将会以专业领域的问题为主导,统计的深入研究将会因市场的需求而区隔于学术领域本身。 因应专业领域的需求,自动化实时化的数据收集及分析监控将是说服专业技术人员使用SPC的重要关键。 因应自动化实时化的分析监控需求,SPC的技术将会结合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的应用中。 因应国际网际网络的普及,SPC的数据会因客户的需求而传输于网络的空间。 最重要的还是持续不断改善的观念、态度、行动、习惯的养成。结论国内大部份的产业,若市场祗局限于台湾地区,则将面临经济规模太小而自相残杀,最后导至产业的未落或独控于一大财团。假设将品质经营、品质系统及品质技术的发展及推广活动视为一产业,由产、官、学、研界投入经营,若不将服务对象往外扩充,势必造成恶性竞争而导至小鼻子小眼睛的内需产业。而要将国内品质的发展及推广能力往外扩张,首先要在国内先行扎根而培养出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及技术,才能谈到品质产业的外销。虽然我们不敢想能如日本的品质产业回销到西方世界,起码对华人世界或东南亚各国的推广应该是国内有志之士首先设定的目标。以SPC的技术发展及推广,个人的看法亦是如此,先落实国内的推广再发展到华人社会。符合华人思维及习惯的SPC理念、案例及技术,在国内企业导入成功而获得利益的事件愈多,愈可引起国际的重视。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卓越品质展望中,我们势必能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注1) W.A.Shewhart(1931) The 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注2) H.F.Dodge and H.G.Roming(1929):Dodge & Roming Sampling Inspection Tables.(注3) 官生平(1996):SPC统计制程管制计算机化、自动化、实时化、整合化,中华民国品质管制学会出版。引用地址: 注意: 该地址仅在今日23:59:59之前有效全面质量管理 Category : 品质管理 | Post on 2007/9/14 00:26 by admin | Comments:0引言: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现代管理大讲堂”系列之三:全面质量管理TQM(三)by AMT 管政三、质量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在介绍顾客完全满意之前,我们先来界定一下顾客。顾客有两种界定标准,一种是“具有消费能力或消费潜力的人”,另一种是“任何接受我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人”。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渠道,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隐蔽型(潜在):预算不足或没有购买该商品的需求,缺乏信息和购买渠道,可能随环境、条件、需要变化,成为显著顾客。顾客最关注的是卓越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货真价实,以及按时交货。顾客眼中的价值是从产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收益减去商业成本所得的利益。收益主要包括:所获效用;实用性,购物享受等;成本主要包括:金钱支出;为获得满足所花时间、精力、获取信息和实物时所经历的种种不便等。而顾客所获得产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品效用、利益,以及隐含的个性化需求。而“顾客完全满意”就是倡导的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竞争优势获取策略,来分析企业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的长期优越性。不同的竞争优势获取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如下图:四、专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展望以下是世界上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就21世纪的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展望: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过去的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而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全民的事业,与人有关、人人有责。必须全民参与质量活动,全社会监督质量活动。必须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革命性变革,以追求世界级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世界级质量的领导地位所要做的一切事情。菲根堡姆博士提出: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要把战略、质量、价格、成本、生产率、服务和人力资源、能源和环境学一起进行考虑,即要认识到现代经济中质量的广泛性,树立“大质量”概念。要求未来市场竞争的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的支撑,它们是质量成为全面强调整个公司向顾客提供服务的竞争纪律的一种方式所谓顾客是指最终使用者,或你旁边桌子和工作台的员工。他们使质量成为同时达到顾客完全满意、人力资源和低成本的公司的行为方式。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勒特指出:产品质量分为绩效质量与吻合质量。绩效质量是产品的绝对工作质量,它是单纯以产品中所包含的工程技术水平来衡量的质量,而不考虑质量的市场定位;吻合质量是指由市场定位决定的,与目标市场的需要相一致的质量。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经营的一种思想革命,新的经营哲学。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他对全面质量管理有十分精辟的见解是:(1)全面质量管理是改善职工素质和企业素质,以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和增加效益的目的;(2)全面质量管理关键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协调和督促,而这件事最后只有一把手有权去做。TQC是“大QC”;(3)管理的历史就是从管人到尊重人。我们坚信,全面质量管理(TQM)必将成为21世纪质量管理创新的焦点。参考文献: 1 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连云港: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2 王卉,江传富全面质量管理21世纪质量管理创新的焦点北京:电子标准化与 质量,20013 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 )北京: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4 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北京:经济师,2001引用地址: 注意: 该地址仅在今日23:59:59之前有效品质英语扫盲 Category : 品质管理 | Post on 2007/8/11 13:07 by admin | Comments:0英文缩写 中文名称 英文全名 SPC 统计过程控制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USL 规格上限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LSL 规格下限 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UCL 管制上限 Upper control limit LCL 管制下限 Lower control limit PCL 前置管制中心限 Per-control Central Limit UPCL 前置管制上限 Upper Per-control Limit LPCL 前置管制下限 Lower Per-control Limit ANOVA 变异数分析 Analysis of Variance BSC 平衡计分卡 Balanced Scoredoard CI 信赖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管制图 Control chart CTQ 质量关键 Critical to quality DPMO 百万个机会的缺点数 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 DPM 每百万单位的缺点数 Defects per million DPU 单位缺点数 Defects per unit DFSS 六个希格玛设计 Design for six sigma DOE 实验设计 Design of experiment 制造设计 Design of manufactring FMEA 故障模式与失效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故障率 Failure rate Gage R & R 量规重复能力与重制能力Gage repeatability & reproducibility 直方图 Histogram 假设检定 Hypothesis testing KM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MRP 物料需求规划 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常态分配 Normal distribution QFD 质量机能展开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6 六个希格玛 Six Sigma , s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2, S2 变异数 Variance ABC 作业制成本制度 Activity-Based Costing BTF 计划生产 Build To Forecast BTO 订单生产 Build To Order CPM 要径法 Critical Path Method CPM 每一百万个使用者会有几次抱怨Complaint per Million CRM 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P 产能需求规划 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 CS 顾客满意度 Customer Satisfaction CTO 客制化生产 Configuration To Order DVT 设计验证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ing DSS 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EC 设计变更工程变更 Engineer Change EC 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EMC 电磁相容 Electric Magnetic Capability EOQ 基本经济订购量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RP 企业资源规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FMS 弹性制造系统 Flexible Manufacture System FQC 成品质量管理 Finish or Final Quality Control IPQC 制程质量管理 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QC 进料质量管理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ISO 国际标准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AR 首批样品认可 Initial Sample Approval Request JIT 实时管理 Just In Time MES 制造执行系统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O 制令 Manufacture Order MPS 主生产排程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RO 请修(购)单 Maintenance Repair Operation MRP 物料需求规划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II 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NFCF 更改预估量的通知 Notice for Changing Forecast OEM 委托代工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ODM 委托设计与制造 Original Design & Manufacture OPT 最佳生产技术 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QC 出货质量管理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PDCA PDCA管理循环 Plan-Do-Check-Action PO 订单 Purchase Order QA 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QC 质量管理 Quality Control QCC 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E 质量工程 Quality Engineering RMA 退货验收 Returned Material Approval ROP 再订购点 Re-Order Point SCM 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FC 现场控制 Shop Floor Control SO 订单 Sales Order SOR 特殊订单需求 Special Order Request TOC 限制理论 Theory of Constraints TPM 全面生产管理 Tot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TQC 全面质量控制 Total Quality Control TQM 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WIP 在制品 Work In Process QE Quality Engineering品质工程 QA Quality Assurance品质保证 PCs Pieces个(根、块等) CTN Carton卡通箱 PAL Pallet/ski栈板 PO Purchasing Order采购订单 MO Manufacture Oder生产单 D/C Date Code生产日期码 Cy#R3r ID/C Identification Order(供应商)识别码 L/N Lot Number批号 P/N Part Number料号 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原设备制造QTY Quantity数量 NG Not Good不行,不合格 C=0 Critical=0极严重不允许 APP Approve核准,认可,承认 CHK Check确认 ASSY Assembly装配,组装 LRR Lot Reject Rate批退率 引用地址: 注意: 该地址仅在今日23:59:59之前有效海尔的发展战略 Category : 品质管理 | Post on 2007/7/1 18:05 by admin | Comments:0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20世纪60年代企业发展战略以一种具有科学性的概念,开始在美国的企业管理学中使用。20世纪80年代做为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方法被中国的企业接受。什么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统一的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正是对企业的未来和企业的发展做出的一个战略性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以一种战略的形式引进到管理学中,最开始的时候是在欧美一些国家得到认同和广泛的使用,一直到了1980年,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一门学科,才引进到我国的企业中来。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做过一个非常精确,也是非常简单的描述。他说,什么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呢?企业的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条问题要回答的是我们企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你可能经常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企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企业?根据目前我们企业的现状,我们企业的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的企业应该发展到哪一步,这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应该回答的两个问题。另外德鲁克说企业的发展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三个问题: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什么?企业未来的发展行动是什么?【自检】试回答战略大师德鲁克提出的企业发展战略问题:(1)什么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我们的企业是什么?_我们企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_(2)企业的发展战略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_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什么?_企业未来的发展行动是什么?_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1.一元化战略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名牌战略应该说是它的一个战略重点。2.多元化战略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第二个阶段,很多家电行业的质量已经相差不大,要想做出企业的品牌、名牌,靠什么呢?海尔提出,要靠服务、靠创造消费者认同的产品以外的价值来进行创品牌。他们提出一个很新的观点,就是以概念功能价值来进行创品牌。观念创新企业的一切创新活动的保障。决定一个战略,首先要改变观念,否则就很难支持这个战略的创新。海尔提出“三只眼”的概念就是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好比是长一只眼,只要盯住政府就行了。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应该是两只眼,一只眼盯住内部,一只眼盯住外部。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应该再多一只眼,这只眼应该盯住政府,改革的过程中会出台很多新的政策,盯住它就可能有机遇。观念的改变可以创造市场。兼并红星电器厂时是7月份,是洗衣机的销售淡季,当时这个厂解决一个观念问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夏天人们并不是不用洗衣机,而是五公斤的洗衣机太大,浪费水和电。在这个观念指导下,制造当时全世界最小的15升的洗衣机,开拓很大一片市场。现在这个产品在美国也很受欢迎。短短的5年时间小小神童洗衣机在全世界的销量200万台。张瑞敏总裁对他的多元化经营总结了两条经验:(1)企业要做多元化经营的时候要具备几个条件:主体企业一定要具备足够的优势,它的内部管理模式是一流的,并且它的管理模式应该与世界管理模式接轨。外部市场上的产品一定要在同行业名列前茅。这是非常关键的。目标明确。多元化的经营,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外延,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实质性的发展。(2)在选择新行业的时候,张总裁给出的两条原则:要把自己所热爱的行业要做大,要做强,要做好。先进入与原行业相关的领域,再进入到一些新的行业。记住,要做就要做出规模来,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3从1998年开始,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合格的国际出口商,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就是要在全世界各地形成一个本土化的海尔,例如美国海尔是在当地生产、销售,被当地消费者认可的美国品牌,在加入WTO后对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国际化战略呢?一般来说,国际化战略要满足这样三条:(1)市场国际化。就是大量的产品必须能够要销往全球主要的经济区,这才叫做市场国际化。(2)营销国际化。就是企业在海外应该有足够多的营销网点和服务网点,这才叫做营销国际化。(3)产品国际化。就是产品应该是国际上一流的最先进的。【自检】你的企业实现国际化了吗?你是否希望自己的企业早日走出国门、与狼共舞?对照国际化战略的标准,检查自己企业国际化方面的不足之处,做出改进措施。_国际化标准存在的不足改进措施市场国际化营销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海尔是1998年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并且一直到今天。它的品牌已经被全世界得到关注和很多国家的居民认同。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海尔越来越感觉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应该说是国内无名牌,要想做名牌,一定是世界名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目标就是创国际名牌,冲击世界500强。这个发展战略的重点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投资建厂,让海尔的产品美国制造!表101 海尔发展战略总结内容战略一元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时间19841992年19921998年1998年至今战略背景亏损147万元,第四任厂长社会和自身资源重新整合,品牌延伸企业迅速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关注、竞争,加入WTO后国门之内无名牌,先难后易。战略目标名牌产品多元化创国际名牌,冲击世界500强。战略重点质量创名牌兼并与自建相结合在全世界范围投资建厂,让海尔产品美国制造。扩张,品牌输出、信誉度。战略步骤从管理13条到ISO9000认证体系白色家电黑色米色用3个13划定经营格局,以不变应万变,先有市场后建工厂。战略方针要做就做最好的东方亮了再亮西方先攻发达国家,再进入发展中国家。设计、生产、销售本土化,三位一体化。成绩1988年获得全国家电行业的第一块金牌。坚持出一套可以移植的管理模式OEC管理法。培育出来一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望牛墩宿舍装修施工方案
- 品质部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设备租赁和维护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茶叶供货服务方案范本
- 2025房地产按揭贷款合同样本
- 2025企业的设备购买合同范文
- 2025铝材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台儿庄幼教面试真题及答案
- 安全员 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月考试题
- 《前列腺穿刺中国专家共识》
- 麦肯锡商业计划书模板
- 项目经理职业生涯规划
- 除锈剂MSDS参考资料
- 高一英语选择性必修一课文及翻译(外研版新教材)中英Word精编文档
- 社会调查研究抽样课件
- 消防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表
- 应用成型的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代替传统的铁皮风管
- JJF(石化)006-2018漆膜弹性测定器校准规范
- 东华软件需求调研提纲汇总版与03-02同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