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MW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运行说明书.doc_第1页
300MW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运行说明书.doc_第2页
300MW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运行说明书.doc_第3页
300MW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运行说明书.doc_第4页
300MW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运行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编号: N300-16.7/538/538型300MW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说明书运行说明 发布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 发布 此资料系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专有资料,属本公司产权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同意,不准擅自复制,不得向第三方转让、披露及提供。目 次1 主要技术规范2 汽轮机蒸汽品质3 汽轮机控制整定值4 汽轮机冷却蒸汽系统的检查5 监测仪表5.1 汽缸膨胀5.2 转子位置5.3 差胀5.4 转子偏心5.5 振动5.6 相位角5.7 零转速5.8 转速6 测定蒸汽及金属温度的热电偶7 调节级叶片的运行建议7.1 引言7.2 运行建议7.3 汽轮机阀门控制方式的变换8 蒸汽参数的允许变化范围8.1 进口压力8.2 再热压力8.3 进口温度8.4 再热温度8.5 高中压合缸9 运行限制及注意事项9.1 一般注意事项9.2 汽轮机偏周波运行9.3 汽封用蒸汽9.4 低压排汽及排汽缸喷水装置9.5 进水9.6 疏水阀9.7 监测仪表9.8 轴承及油系统9.9 备用电源9.10 其它10 汽轮机进水10.1 运行10.2 维护11 启动和负荷变化的建议11.1 目的11.2 汽轮机转子的热应力11.3 汽轮机启动程序11.4 负荷变化的建议11.5 转子疲劳寿命损耗的确定12 调节阀的管理(节流喷嘴)12.1 冲转与最小负荷12.2 负荷变化12.3 停机12.4 调节方式的转换13 初步检查运行13.1 检查步骤13.2 预防措施及规则14 进汽前的启动程序15 不带旁路的汽轮机启动(高压缸启动)15.1 冷态启动用蒸汽冲转15.1.1 供蒸汽前的状态15.1.2 用蒸汽冲转15.1.3 在暖机期间避开低压汽轮机叶片的共振15.1.4 冷态启动转子加热(中速暖机)过程15.1.5 从主汽阀控制切换到调节汽阀控制15.1.6 同步和加初始负荷15.1.7 超速遮断试验15.2 热态启动用蒸汽冲转15.2.1 供蒸汽前的状态15.2.2 用蒸汽冲转15.2.3 在暖机期间避开低压汽轮机叶片的共振转速15.2.4 从主汽门控制切换到调节汽阀控制15.2.5 同步和加初始负荷16 带旁路的汽轮机启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17 带旁路的中压缸启动18 负荷变化19 停机程序19.1 正常停机19.2 应急停机19.3 在停机期间的盘车运行20 给水加热器运行20.1 投用20.2 解列20.3 应急运行20.4 多级加热器21 定期的性能试验21.1 每周一次的试验21.2 每月一次的试验21.3 每半年一次的试验22 ATC模式运行注意事项23 遥控自动运行模式23.1 自动同步器23.2 遥控23.3 汽轮机自动控制(ATC)24 汽轮机手动操作运行模式 102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N300-16.7/538/538型300MW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运行说明资料编号 资料编号:1 主要技术规范产品编号:K156额定功率MW300额定汽压MPa16.7额定汽温538或537再热汽温538或537工作转速r/min3000回热级数三高、四低、一除氧给水泵驱动方式小汽轮机或电泵低压末级叶片高度mm9053 汽轮机控制整定值3.1 油压值名 称说 明符 号设计值MPa(g)主油泵出口在额定转速A1.4421.689吸入口交直流危急油泵工作A0.06860.1373吸入口在额定转速A0.0680.31辅助油泵高压密封备用油泵出口A0.8380.896交流润滑油泵A0.0830.124直流危急油泵A0.0830.124交流顶轴油泵A8.2710.33压力整定(在额定转速)润滑油0.0960.124自动停机油压-溢流阀#1整定0.690.76自动停机油压-溢流阀#2整定0.860.93超速保护遮断整定值3330r/min 符号A在调整油压之前,油温必须大于或等于32C,所有的压力均在透平中心线读得。3.2 高压油数值EH油压设计值(即EH油泵调压阀整定值) 14MPa(g)溢流阀 16.2MPa(g) 蓄压器充气(氮气压力)高压蓄压器充到 8.96 MPa(g)重新充气是在压力下降到 8.27MPa回油蓄压器充到 0.21MPa重新充气是在压力下降到 0.165MPa油箱中油的工作温度范围 37603.3 变送器数值符号XD名 称标准范围输出ma直流TP主蒸汽压力019.6MPa 表压420IP第1级压力014.7MPa表压420OPC中压排汽压力01.47MPa表压420CP凝气器压力0101.3kPa表压420HPE高压排汽压力04.9MPa表压420GS汽封蒸汽00.118MPa表压420排汽缸喷水控制器整定点为0.186 MPa表压加上0.0093 MPa/m乘上标高差。 此标高差是指当控制器比冷凝器颈部管子接口低时,凝汽器颈部的管子接口与喷水控制器之间的标高差。3.4 调节汽阀阀 号喷嘴数 131230330431 阀门管理程序中所用的数据 (* DEH程序变量名称)占总流量(FDCF*)%流量系数曲线坐标值(COEF*)0.0001.00050.001.00075.000.99180.020.96184.940.92390.060.86495.380.790100.000.7073.5 调节汽阀开启顺序及布置示意图3.6 转子位置(轴向位移)整定值记录仪刻度1.25 0 -1.25mm整定点探头间隙(MW)PU/ATC流程图(P-11)名称输入电流(记录仪及DEH)mA记录仪读数(mm)RP1A及RP1BRP2A及RP2B通道1(调整器向)遮断(TB)1.5遮断点65.61.0(调速器向)报警1.6报警点66.40.9零位整定*2.5120(发电机向) 报警3.4报警点517.60.4(发电机向) 遮断(TB)3.5遮断点518.41.0通道2(调整器向)遮断(TB)1.5-5.6-(调速器向)报警1.6-6.4-零位整定*2.5-12-(发电机向) 报警3.4-17.6-(发电机向) 遮断(TB)3.5-18.4- * 转子推力盘是位于推力轴承的调速器端及发电机端推力面中间。3.7 差胀整定值差胀发电机端(LP*)刻度020mm。整定点输入电源(EDH)mA记录指示mm转子伸长遮断16.7415.92报警16.1415.17冷态6.022.52转子缩短报警5.51.88遮断4.91.123.8 监视仪表数值偏心报警0.076mm振动报警0.127mm遮断0.254mm汽缸膨胀050mm转速05000r/min继电器整定14-1/SD 转速1r/min(至盘车回路)14-2/SD 转速200 r/min(至盘车回路)3.9 压力开关整定值符号63开关号常开接点*整定值MPa(g)符号63开关号常开接点*整定值MPa(g)压力增加压力减少压力增加压力减少-1、3/LBO1打开0.0350.045-12/EOP1打开0.0690.0752打开0.0350.0452打开0.0690.075-2、4/LBO1打开0.0350.045-1/ASP1闭合9.302打开0.0450.0622闭合9.30-1/LV1闭合0.0203(绝对)-2/ASP1打开4.142闭合0.0169(绝对)2打开4.14-2/LV1闭合0.0203(绝对)-12/AST1打开6.892闭合0.0186(绝对)2打开6.89-34/LV1闭合0.0203(绝对)3打开6.892闭合0.0203(绝对)-1/LP1打开9.31/OPC1闭合6.892打开102闭合6.89-24/LP1打开9.31/BOR1闭合0.0690.0752打开9.312闭合0.0690.075-12/BOP1打开0.075/EPR1闭合0.0690.0752打开0.0822闭合0.0690.075/EHS1最大/TGI1闭合0.142闭合0.14最大/BLS1打开0.021/MP1打开11.032打开0.0482打开11.03/BLD1及BLD21闭合4.13/TG1闭合0.0312闭合0.031/MPF1闭合0.69(差压)/XO1闭合0.0395 O/MPF2闭合0.69(差压)2闭合0.0492 O/MPF3闭合0.69(差压)3最大/PR1闭合0.212闭合0.21O绝对压力绝对压力开关至0mm水银柱(0MPa绝对压力),一付常开接点打开(常闭接点闭合)。当绝对压力增加到压力开关的整定点时,常开接点就闭合(常闭接点就打开)。*所有的压力开关整定点均是指每个开关的常开接点而言的,不管某个开关是用常开接点还是常闭接点。表格中出现“最大”字样,表示调整开关使其离开工作范围,以给出相对于同壳体中其它工作开关的最小“开关”差。3.10 温度开关整定值符号23开关号常开接点*整定值MPa(g)温度增加温度减少/ORR1最大2打开21/EHR1闭合652打开21/TCD1闭合552打开233.11 隔膜阀 在AST压力为14MPa(g),当安全油降到0.36MPa(g)时打开; 在AST压力为0MPa(g),当安全油升到0.12MPa(g)时关闭。3.12 DEH控制器整定值a SPD2600 转速2600r/min动作(DEH至喷水回路)b 超速遮断整定值为3330r/min。c OPC转速整定值为103%的额定转速(即3090r/min)。 机械超速遮断整定值为3330 r/min。 ETS超速遮断整定值为3330 r/min。3.13 发送头间隙整定值符 号发送头图 例PU/RXPU/MPWPU/VB1至VB7PU-1至4/SDPU/ZS1和2PU/DEPU/RP1A和BPU/RP2A和BPU/OS1和2转子偏心TSI鉴相器(Kf)转子振动转速零转速差胀*1轴向位置*2轴向位置超速3*33331,4*223* 安装好后应校验前置器输出电压,电压值应在-11-12V范围内,如不能满足,则更改间隙满足之。* 根据转子结构不同而有图1或图4两种型式。3.14 润滑油箱液位开关整定当油达到下表所列油位尺寸时液位开关动作。油箱容量m3液位mmABCD241333152.4152.4563汽轮机运行引 言 本运行说明仅适用于汽轮机的启动并投入运行,它们不能应用于汽轮机新安装后的初次启动。这一运行说明的各项条款仅适用于正常状况,在不正常状况下则必须根据负责汽轮机运转的工程师的最佳判断,采用经过修改的运行规程。汽轮机初运转的六个月,建议采用节流调节方式(全周进汽)见“调节级叶片的运行建议”。5 监测仪表下列各监测仪表都配备于这一机组,如应用时,则必须在启动、运行、停机过程中注意观察。对于监测仪表的报警和自动停机极限见“运行限制和注意事项”和“汽轮机控制整定说明”。5.1 汽缸膨胀机组从冷态进入高温带负荷状态,温度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汽缸膨胀。汽缸膨胀仪测定自低压缸的固定点至调阀端轴承座间轴向尺寸的伸长。设计时考虑到使调阀端轴承座可在经过润滑的轴向导键上自由移动。如汽缸膨胀时,若机组的自由端在导键上的滑动受阻,则可能会导致机组的严重损坏。汽缸膨胀仪测定调阀端轴承座相对于基础固定点的位移。它显示出在启动、停机、负荷及蒸汽温度变动时汽缸的膨胀和收缩。如汽缸膨胀仪不能显示出上述各种瞬态,那就必须弄清情况。负荷、蒸汽状态、真空度等情况如果相似,则仪器所示调阀端轴承座的相对位置应当大致相同。5.2 转子位置转子位置测定仪测定汽轮机推力盘相对于推力轴承支架的相对轴向位置。推力盘对位于其两侧的推力轴承瓦块施加轴向压力。轴瓦磨损,造成转子的轴向移动将在轴向位置监视器上显示出来。测定仪备有报警继电器,当转子的轴向移动超越一预定位置时,便自动报警。如转子继续轴向移动超越第二个更远的预定位置时,轴向位移自动停车,继电器就通过紧急停车系统使汽轮机停机。测定仪备有两只转子位置检测器及2通道逻辑仪,以防虚假停车。5.3 差胀当蒸汽进入汽轮机后,转子及汽缸均要膨胀。由于转子质量较小,温升较快,故而膨胀较汽缸更为迅速而产生差胀。在汽轮机的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之间具有轴向间隙,允许汽轮机有差胀,但如差胀值超过许用值,便可能导致转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相碰。差胀仪的作用是以图表显示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移。它连续显示出汽轮机在运转过程中之轴向间隙。仪表备有报警和自动停车报警继电器,如达到极限轴向间隙,它们将各自发挥其功能。通过一段瞬态过程后,转子和固定部分温度逐步趋向一致,差胀值随之减少,便产生较大轴向间隙。这时汽轮机的蒸汽流量和温度又可改变。5.4 转子偏心当汽轮机停机时,如汽缸上部温度较下部为高,则转子受到不均匀冷却而使之弓弯。使用盘车装置使转子慢慢旋转,可使转子承受较均匀的温度,因此可减少弓弯值。在低速时,从转子转速到600r/min左右,转子的弓弯值是被作为转子偏心值连续记录下来的;在高速时,则被作为振动值(见振动仪说明)。偏心仪配备报警信号,达到极限偏心值时就发挥功能。如不盘车而停车时,应停于转子向下弓弯的位置,这样可减少转子上下部分的温度梯度。瞬间偏心值仪表读数最小时,就是最佳转子停车位置。注意:偏心值检测器位于汽轮机调阀端轴承座垂直中心线之顶端。其读数之最小值便是转子至检测器的最小间隙。在这一位置,转子的上半部(较冷部分)在较高的温度中,如此可减少弓弯。5.5 振动振动仪用来测定汽轮机转速在600r/min以上时转子的振动;低于这一转速,转子弓弯值是被作为偏心值记录下来的。振动值是转子邻近主轴承部分的。过大的振动预示汽轮机可能发生危险或表示汽轮机不正常。每一振动仪都配备报警危急继电器,在任何一只轴承处测得过大的振动,它们便发挥功能。5.6 相位角 相位角仪显示某一轴承的凸起处和汽轮机转子参考点也就是1号平衡孔之间角度的相对关系。相位角仪下面有一选择旋钮,以供选择任一检测器测得的相位角读数。5.7 零转速零转速仪具有继电器,当机组转速小于1r/min时便发挥其功能。零转速使用两只转速检测器,它能测出调阀端轴承座内装于转子上一只具有齿形刻痕的轮的转动。该零转速仪具有两条各不相关的测定渠道,每渠道的输出继电器都成2通道与门逻辑,以防止虚假信号。继电器的输出为盘车装置啮合用,也可用于信号装置。5.8 转速转速仪使用一只转速检测器作为输入装置。一种模拟的转速输出信号接通记录仪,连续记录其转速。另有两只继电器作为附加输出,它们分别对应两个各不相关的预定转速,当转速超越某一预定值时,其相应的继电器便会发挥功能。它们用来控制盘车喷油装置,控制排汽缸喷水,还可用于控制顶轴油泵。6 测定蒸汽及金属温度的热电偶下表中热电偶的位置均示于传递图“汽轮机热电偶测点布置图”中。项号热电偶号热电偶位置测温对象说 明015016TC3010TC3020蒸汽室-深-左方蒸汽室-深-右方金属与“汽轮机主汽阀处的启动时蒸汽状态”图表对照,以便在从主汽阀控制转为调节阀控制前(见“运行限制及注意事项”)适当加热蒸汽室。用以保证深、浅两处热电偶所测得温差不大于83。017018TC3030TC3040蒸汽室-浅-右方蒸汽室-浅-左方金属049051TC3241TC3251再热阀壳-深-左方再热阀壳-深-右方金属用以保证深、浅两处热电偶所测得温差不大于83。050052TC3242TC3252再热阀壳-浅-左方再热阀壳-浅-右方金属039038TC3051TC3052高压内缸金属与项号041的温度比较以决定:a)是冷态启动还是热态启动。b)是冷态启动,则决定转子加热时间。如温度过低,则须先采取适当步骤(见“冷态启动暖机规程”图)。c)是热态启动,则决定达到额定转速的全部冲转时间(见“热态启动建议”图)。参阅“启动和负荷变化建议”部分。041TC3091中压#1持环金属与项号038、039的温度比较以决定:a)是冷态启动还是热态启动。b)是冷态启动,则决定转子加热时间。如温度过低,则须先采取适当步骤(见“冷态启动暖机规程”图)。037TC3070第一级蒸汽与项号038、039对照,将实际温度和基于本运行说明所预定的温度进行比较。028TC3331中压排汽蒸汽用作中压转子应力计算项号热电偶号热电偶位置测温对象说 明021022TC3210TC3220高-中压缸端壁金属与项号023对照,以监测汽封区转子金属与汽封蒸汽间的温差(见“汽封蒸汽温度的建议”图)。023TC3230高压汽封蒸汽集气管(高、中压汽封公用集气管)蒸汽测出汽封蒸汽温度,以供与项号021和022对照。024025TC3240TC3250中压进口-再热阀-左方中压进口-再热阀-右方蒸汽当这一温度达到最低值260时,开始计算转子加热时间(见“冷态启动暖机过程”图)。各再热阀进口的最大温差为14(见“蒸汽参数允许变化范围”)。033034026027031032064040TC3261TC3271TC3320TC3330TC3333TC3334TC3337TC3338高压排汽区-下部高压排汽区-上部中压排汽区-下部中压排汽区-上部中压#1抽汽口-下部中压#1抽汽口-上部中压进汽区-下部中压进汽区-上部金属进水监测热电偶,在所述温度区成对使用。当下部温度低于上部42时,即行报警。当下部温度低于上部温度达56时,自动停机或采取适当措施,如“汽轮机进水”章节中所建议。029030TC3760TC3770主汽阀进口-左方主汽阀进口-右方蒸汽测定每一主汽阀进口的蒸汽温度。各主汽阀进口处的最大温差为14(见“蒸汽参数的允许变化范围”)。019020TC3110TC3120低压排汽缸-调阀端低压排汽缸-电机端蒸汽用以报警和记录低压排汽缸蒸汽温度。79报警,121为极限值,持续时间15分。如超过121,操作者必须紧急停机。(见“运行限制及注意事项”)。043TC3500低压汽封蒸汽蒸汽用以监视低压汽封蒸汽温度,如温度超越177或低于121,即予报警。042TC3580高压抽汽金属035TC3335高压排汽区上部-左方蒸汽036TC3336高压排汽区上部-右方蒸汽7 调节级叶片的运行建议7.1 引言 (1)汽轮机设计成可使用喷嘴调节(部分进汽)运行的。这一调节方式具有最有效的热力性能,从而在整个负荷变动范围内达到最低的热耗值。然而与节流调节运行(全周进汽)相比,它对调节级(第一级)叶片在部分负荷时作用着很大的负荷。这是由于在这一级上的作用力和压降均较高。(2)调节级叶片与转子的连接方式为在转子和叶片根部设有相应的负荷承受面(侧装式叶片)。在冷加工及装配时,叶片和转子接触面上的作用负荷并不一定均匀分布,这就会导致接触面上局部高应力。部分进汽运行时会导致这些应力过高,尤其是新安装机组初始启动时,经常遭遇到不正常的蒸汽压力及温度,更会使之恶化。然而由于运转时周围条件和温度的时效作用,可使叶片和转子接触的均匀性改善,从而运行一段时期以后使负荷分布趋向均匀,增加了调节级叶片的机械可靠性。(3)汽轮机采用全周进汽方式运行,与采用部分进汽相比,在部分负荷时,调节级的负荷较小。同时也使叶片在部分负荷时处于较高温度之下,这对叶片和转子接触面上的负荷分布趋于均匀是有益的。7.2 运行建议 (1)为增加调节级叶片的可靠性,建议火电汽轮机下列范畴内的转子和调节级叶片在新机使用之初,必须通过至少六个月的全周进汽方式运行。a 凡具有侧装式调节级叶片的新转子。b 凡具有侧装式调节级叶片的备用转子。c 凡具有侧装式调节级叶片的更换的转子。d 凡新装侧装式调节级叶片的旧转子。e 具有销钉固定式调节级叶片,额定功率在3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2)六个月的运行周期是以7.1(2)所述的转子和叶片的接触条件为基础的。如到时7.1(2)节中所指出的不正常压力及温度还是存在,则全周进汽的运行方式尚须继续,直至达到稳定的参数为止。这一时期结束,汽轮机便须转为正常的部分进汽。具备阀门管理性能的机组,这时便可采用效果最佳的喷嘴调节方式运行。7.3 汽轮机阀门控制方式的变换所有配备单独的调节阀操纵机构的汽轮机可从全周进汽变为部分进汽,反之亦然。在这种具备阀门管理性能的汽轮机上,进汽方式的变换只须按下控制板上相应的键钮,这种变换可在机组带负荷运转时进行。8 蒸汽参数的允许变化范围汽轮机的功能、容量、蒸汽流量、转速调节及压力控制都是基于额定蒸汽参数下的运行。汽轮发电机组可以在下述蒸汽压力和温度变动范围内运转。这些允许变化范围仅供紧急情况使用,因而要尽可能将这种不正常运行减至最小限度,尤其是对于压力及温度同时发生变动的情况,更须竭力避免。8.1 进汽压力在任意十二个月的运转期内,汽轮机主汽阀进口处的压力须控制在平均压力不超过105%的额定压力。在维持这一平均压力时,又不得使压力超过105%额定压力的1%,时间不得超过控制所需的合理时间。在不正常条件下,进口处瞬时压力波动的最大值不得超过额定压力的30%,并且在十二个月的运转周期内,这些超过105%额定压力的瞬时波动时间总和不得大于12小时。8.2 再热压力高压汽轮机排汽口处的压力不得超过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口的最大压力25%。此最大压力是汽轮机高压缸流过105%额定压力的最大计算蒸汽流量及在正常条件运行时高压缸排汽口的压力。用户必须为机组提供合适的安全阀。8.3 进口温度在任意十二个月的运转期内,汽轮机主汽阀进口处的蒸汽温度平均值不得大于额定温度。在维持这一平均值时,温度值不得大于额定温度8。在不正常运行条件下,汽轮机主汽阀进口处之温度不得超过额定温度14,在十二个月运转期内的时间总和不超过400小时。如有温度波动则波动的最大值不得超过额定温度28,时间不超过15分钟,并在十二个月运转期内的波动时间总和不大于80小时。在保持上面所述的温度规定下,还须做到同时进入汽轮机各主汽阀的蒸汽温差须保持在14C以下。在不正常情况下,差值允许达到42C,但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且两次发生这种不正常情况的时间间隔至少4小时。8.4 再热温度在任意十二个月的运转期内,汽轮机再热进口处的蒸汽温度平均值不得大于额定再热温度。在维持这一平均值时,再热温度不超过额定值8。在不正常运行条件下,再热温度不得超过额定值14,在十二个月运转期内的时间总和不超过400小时。如有波动,测波动的最大值不超过额定再热温度28,时间不超过15分钟,并在十二个月运转期内的波动时间总和不大于80小时。在维持上述再热温度平均值的条件下,同时进入汽轮机各高温再热阀的蒸汽温差必须保持在14以下。在不正常情况下,这一温差允许高达42,但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且两次发生这种不正常情况的时间间隔至少相隔4小时。8.5 高-中压合缸由于主蒸汽进口及再热蒸汽进口被安置在同一汽轮机汽缸上,因此主蒸汽及再热蒸汽进口之温差必须加以控制,以使设备能达到设计的最理想寿命。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差不得偏离额定条件的28。在不正常条件下,这一偏离值允许高达42C,但仅限于再热温度低于主蒸汽进口温度。一般说来,这些限制是在接近满载时使用。当负荷减少时,再热温度将低于主蒸汽进口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当负荷趋近空载时,温差可达83。短暂的温度周期性波动,应予避免。9 运行限制及注意事项9.1 一般注意事项 (1)在蒸汽进入汽轮机之前,应根据转子的初始温度来决定采用冷态启动或热态启动。汽轮机的启动步骤“启动及负荷变化的建议”一节中已作详细说明。(2)当采用冷态启动程序时,可利用“冷态转子升温程序”图表来决定转子的升温时间。在紧急状态下,运行人员往往会因事急燃眉而企图使机组更快地与电网耦合,但此时应加注意的是,根据转子启动时的初始温度所决定的升温时间不容缩短。暖机过程的允许持速范围可查阅“汽轮机暖机转速的建议”图表。(3)当采用热态启动程序时,应控制主汽阀入口处的蒸汽状态,使调节级后蒸汽温度和金属温度相匹配。在任何情况下,调节级后蒸汽温度均不得比当地金属温度高111或低38(参阅“热态启动建议”图表)。(4)该汽轮发电机组的低压汽轮机叶片的共振转速范围示于“汽轮机暖机转速的建议”图表中。如汽轮机在加速过程中必须持速,应保证该转速不在共振区内。如果是在共振区内的话,则应将此转速降至共振区以下。(5)为了使蒸汽室在汽轮机由主汽阀控制转换到调节阀控制前得到足够的加热,蒸汽室内表面的温度(由内表面的深孔热电偶测得)应等于或大于主汽阀前蒸汽压力的饱和蒸汽温度,这样可防止蒸汽室内因控制方式转换至调节阀控制而腔内压力升高时形成水滴。这个加热过程在主蒸汽压力高时可能较难实现,因蒸汽流经主汽阀的预启阀时,将有较大的温度损失。为使蒸汽室达到所需的温度,而在主汽阀入口处必须保持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可以从表明压力与温度之间关系的“主汽门前的启动蒸汽参数”图表中查得。例如当进口蒸汽压力为6.89MPa时,主汽阀处蒸汽的最低温度应为357 。启动时建议使用减压蒸汽。(6)蒸汽室内的深孔热电偶与浅孔热电偶间的最大温差不应超过83。(7)在汽轮机运行的全过程中,均应注意蒸汽及金属热电偶的极限值,请参阅“测定蒸汽及金属温度的热电偶”一节。(8)运行时应严格遵守“汽轮机控制整定值”中规定的调节阀最终开启程序。任何其它程序均将导致一级叶片发生故障。(9)切勿在一侧汽室的主汽阀和/或调节阀开启而另一侧汽室的主汽阀和/或调节阀关闭时运行。但这一限制不适用于极短的时间,例如测试阀杆的动作是否灵活时。(10)切勿在汽轮机一侧的再热截止阀和/或调节阀开启而另一侧的再热截止阀和/或调节阀关闭时运行。这一限制不适用于极短的时间,例如测试阀杆的动作是否灵活时。(11)如果再热器采用喷水装置,则必须遵守下述运行条件:以最大工况热平衡的蒸汽量为基础,测定再热器的喷水量,当喷水量每达此蒸汽流量的1%时,应将负荷减少0.6%。(12)避免在额定负荷的5%以下运行。如确有需要,则可在下述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随着主负荷的卸除而不断增加发电机的附加载荷。a “空负荷和低负荷运行准则”中规定的再热温度及低压排汽压力的极限值得以维持。b 低压汽轮机的排汽温度没有超过9.4节“低压排汽及排汽缸喷水装置”第(4)条规定的极限及条件。c 所有监测仪表的读数均在允许(报警)限度以内。(对差胀的读数尤应注意读数迅速或继续变动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超越允许的限度。此措施包括解列或带足够的负荷,以重新建立安全运行的条件)。(13)当汽轮机运行时,如DEH控制柜的箱门未曾关闭,则在控制室内或其邻近、除声发动电话机外,不得操作其它手提式无线电设备。在控制箱门开启的情况下,一台5瓦的发讯机可使调节阀的开启位置产生1015%的变动。(14)如机组在下列各种偏离正常工况条件下运行,例如:停止使用给水加热器。再热喷水量大于热平衡所需的量。汽轮机驱动的锅炉给水泵换为电动泵。用以加热空气的抽汽量低于热平衡计算值等。会造成变动点下游的主机流量大于设计流量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卸除足够的负荷来防止叶片承载超越设计条件,则最终将导致汽轮机,特别是叶片损坏。在超越设计允许的最大负荷称为“最大允许极限负荷”时,低压缸最后三级的叶片尤易损坏。运行说明书其他部分的各种运行规程,是用来指导运行人员在机组处于上述各种不正常条件下,如何减轻机组负荷,以免造成损坏。(15)如在蒸汽参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下运行,则可参阅“蒸汽参数的允许变化范围”一节。(16)对汽包式锅炉的机组而言,如在主汽阀压力控制器(或限止器)停止使用的场合,主汽阀处的蒸汽压力在失控情况下跌至额定压力的90%(配备直流锅炉的机组为95%)以下,或主蒸汽温度或再热温度在失控条件下降落83以上时,应卸除负荷,事故停机。在使用压力控制器(或限止器)时的正常停机,可参阅“停机程序”一节。(17)汽轮发电机组不能处于电动机状态过久。无意的电动机状态应限于一分钟以内,以防汽轮机叶片因鼓风及缺少通风而过热。有意的电动机状态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允许的。(18)危急遮断机构a 经过任何的大修或前轴承座经过整修后,危急遮断机构的原有整定值都将受到影响。为了保证危急遮断机构的正常动作,在上述作业之后的首次试车时,都应做超速试验,以后每隔六个月定期进行一次超速试验,如未满六个月又逢上述作业,则仍需在作业后立即进行超速试验。b 危急遮断机构的试验程序已在“冷态启动用蒸汽冲转”一节中详加说明。c 危急遮断机构的整定值,已在“汽轮机控制整定值”一文中加以规定。d 危急遮断机构的作用原理,已在“危急遮断机构”一文中加以描述。(19)停机期间,盘车装置仍应保持运转,除非“在停机期间的盘车运行”一节中有所说明。(20)切勿在转子静止条件下将蒸汽注入汽轮机内。(21)当锅炉至汽轮机间的蒸汽管道需进行现场水压试验时,主汽阀很可能被当作截止阀使用,在此情况下水温及受其影响的金属温度必须予以测定。这一点尤其是在机组因锅炉检修而停止运行时更为重要,由装在阀体突台上的热电偶测得的主汽阀内表面的温度与水温差应在83以内,为了避免阀体及内部附件因温度梯度过大而变形,上述温差值是绝不能超过的。进行水压试验时,主汽阀必须关闭,但根据阀碟与阀座的吻合状况,可能会有些水渗漏。9.2 汽轮机的偏周波运行为了防止汽轮机叶片可能发生共振,应避免偏周波运行,长时间偏周波运行可能引起过度的振动应力,而最终导致叶片产生疲劳裂纹。允许偏周波运行的数值和时间,规定在“运行曲线与图表”一节中的“汽轮机偏周波的运行”图上。9.3 汽封用蒸汽 (1)进入汽轮机汽封内的蒸汽应保持14以上的过热度。(2)为了避免转子弯曲,故在盘车装置运行前,不得将汽封蒸汽系统投入使用。(3)低压汽轮机汽封所用蒸汽的温度下限为121,上限为177。汽封系统温度控制器建议整定在149。(4)为了保护汽封区的转子,使之免受热应力造成的损害,故开车或停车时均应使汽封蒸汽温度与转子表面温度间的温差保持在最低限度。各种温差下使转子由热应力而开始产生裂纹的估计周期数,可从“汽封蒸汽温度的建议”一图中查得。作为运行人员指南,建议采用10000周作为允许的周期疲劳容量。(5)在热态启动时,若用辅助锅炉来提供汽封用蒸汽,则应保证辅助锅炉供应的蒸汽,其温度与转子的最大温差在允许范围以内。9.4 低压排汽及排汽缸喷水装置 (1)当汽轮机汽封中尚未充入蒸汽以前,不得开动空气引射泵或真空泵。(2)排汽缸装有喷水装置。在自动控制情况下,当转子转速达2600r/min,开始喷水,并连续运转,直到负荷达15%时为止,开车时控制开关应始终放在“自动”位置上。控制开关也有“手控”位置。(3)运行人员必须肯定,当汽轮机转速超过3r/min时,排汽缸喷水装置的控制阀处有水到达。(4)在排汽缸喷水装置停止使用时,低压排汽缸处的蒸汽温度的极限值,在连续运行时为79时报警,短期(15分钟)可为121。如果到达121后温度不能迅速下降,应紧急停机并排除故障。如超过121也应立即紧急停机并排除故障。注意:在使用排汽缸喷水装置时,高的排汽温度将被消除,可是,高的叶片通道温度可能存在,故需注意背压极限,以防叶片温度到达不可接受的程度。(5)在空负荷流量,凝汽器绝对压力过低以及喷水装置停止使用的情况下,低压排汽缸预期不会过热。高的凝汽器绝对压力将造成过热。若机组允许处于电机状态,蒸汽流量少于(在额定转速下的)空负荷流量,则也会造成过热。(6)当低压排汽缸的蒸汽温度达79时,运行人员必须通过增加载荷或改进真空度来逐步降低温度。(7)在排汽缸喷水装置投入使用的场合,如在凝汽器绝对压力高的条件下运行,会使叶片通道内的蒸汽温度升高。在这种条件下运行时,必须注意不使低压透平的转动部件及静止部件间形成不可接受的差胀或径向膨胀。(8)在排汽温度高时,应对差胀、振动、轴承温度变化等给以特别注意。在排汽缸喷水装置停止使用的情况下,可由装在排汽缸上的温度计或热电偶测定温度。如排汽缸处的蒸汽温度已达到报警79时,运行人员用下述任一种方法来降低温度。a 提高真空度。b 在低载情况下,可增加负荷,使之超过额定负荷的15%以上。c 如不在并网条件下,则可将汽轮机降速至暖机转速。d 如已在暖机转速,则可返回至盘车转速。e 将排汽缸喷水装置投入使用。(9)排汽缸喷水装置的调节阀有一旁通阀,此阀只供调节阀失灵或检修时使用。旁通的开启度以足以维持控制水压的计算值为宜。参阅“汽轮机控制整定值”一节。注意:为了防止汽轮机遭受可能的损坏,当汽轮机在不需使用排汽缸喷水装置的条件下运行时,应注意将此阀关闭。(10)图表“空负荷及低负荷运行导则”中,已对空负荷(全速)及5%负荷下的排汽压力及再热温度间的关系作了规定。如空负荷(全速)条件下的再热温度为482,则图表中规定的排汽压力的极限为4.9kPa(绝对压力)。(11)按“汽轮机控制整定值”一节中所示的整定值来整定机组的真空跳闸机构。(12)真空破坏。A 除了在紧急状态下自动跳闸或停机而需在汽轮机主汽阀关闭后立即破坏真空外,一般的跳闸或停机后仍需维持真空,直到机组惰走至额定转速的10%或处于盘车状态时为止。机组自动跳闸后,如立即开启真空破坏阀,会使排汽缸的介质密度突然增加,由制刹作用而导致叶片的损坏。机组跳闸后,如果造成损伤的可能性会因滑行时间的缩短而减少,则应立即破坏真空。机组跳闸后需要立即破坏真空的意外事件有:交流电源断路、直流电源断路、轴承油压过低、润滑油漏损,主冷油器的冷却水漏损、止推轴承(过载)停机、汽轮机进水、转动部件与静止部件间的任何磨擦现象、以及惰走时的过度振动(但并不局限这些)。B 在下述条件未得到满足以前,任何转速下均不能破坏真空。a 汽轮机停机。b 汽轮机主汽阀关闭。c 发电机从电网解列。d 汽轮发电机组处于自由惰走状态。C 当机组与电网相连而汽轮发电机组的转速由电网决定时,即使主汽阀已经关闭,真空仍不能破坏。这种情况发生在机组处于电机状态。D 在机组甩负荷后但仍由调节系统使之维持转速而带附加负荷的情况真空不能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主汽阀并未关闭,发电机虽已与电网脱离,但机组并非处于自由惰走状态。E 如汽封蒸汽断路,则汽轮机跳闸,上述B项的条件得到满足后,立即破坏真空。F 为了防止冷空气通过热的汽封和转子进入汽轮机,真空应在汽封蒸汽切断前先行消除。(13)当并网运行时,在负荷大于10%额定负荷直至100%额定载荷的条件下,允许的最大背压为18.6kPa(a)。在较低负荷及空负荷全速条件下,允许的背压要低得多,应符合“空负荷及低负荷运行导则”中的规定。不遵守规定的背压极限,可能会造成叶片损坏或汽轮机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间的摩擦,而导致透平部件的严重损坏。9.5 进水 (1)冷水进入热的汽缸时将会带来摩擦、可能的振动和性能降低。如情况严重,必须延长停机期,以修复损坏的部件。运行人员必须保证汽轮机的疏水系统以及主蒸汽管、再热热段、再热冷段和抽汽管的疏水系统在启动时保持畅通。此外,运行人员还保证动力厂系统,包括给水加热器和锅炉蒸发器系统,以及再热恒温装置的正常运行。(2)测定进水的热电偶成对地安装于汽轮机汽缸上(一只在汽缸下部、另一只在上部)用以检测在选定的温度区内汽缸上、下部的金属温差。汽缸下部与上部的最大允许温差为56,下部温度应较低。当温差达42时报警。如温差超过56,应使汽轮机立即跳闸。温差的突然升高,说明外缸底部积水。此时应立即检查并打开汽轮机的全部疏水阀。检查所有能使汽轮机进水的动力厂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其中包括给水加热器、锅炉蒸发器系统,再热器恒温装置以及来自主蒸汽管、再热热段、冷段和抽汽管的疏水。注意:如果各种仪表读数正常,亦无其它必须跳闸的征兆,则汽轮机可在56的温差条件下保持运行。这将使运行人员有时间将积水隔离并加以处理,且利用汽轮机的蒸汽热量去矫正发生变形的静止部件。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如温差一旦超过56,则不论其值多大,均应不顾后果地使汽轮机立即跳闸。(3)至关重要的是应使汽轮机运行人员熟悉“汽轮机进水”一节中的全部内容。9.6 疏水阀 (1)汽轮机的疏水阀在正常情况下是自动的。但是,如果必需手动时,则全部汽轮机疏水阀以及对汽轮机安全运转至为重要的其他疏水阀必须实现下列各点:a 在机组停止使用但汽轮机尚未冷却前呈开启状态。b 在汽轮机启动前及汽封充汽前呈开启状态。c 为了排放汽轮机再热阀上游的疏水,在机组加负荷过程中,直到负荷达10%额定负荷时为止,保持开启状态。d 为了排放汽轮机再热阀下游的疏水,当机组负荷至20%额定负荷前保持开启状态e 为了排放汽轮机再热截止阀上游的疏水,当机组卸载至10%额定负荷时开启,并在低于10%额定负荷的情况下保持开启。f 为了排放汽轮机再热阀下游的疏水,当机组卸载至20%额定负荷时开启,并在20%额定负荷以下保持开启。(2)在主要疏水阀开启前避免破坏真空,此项规定并不适用于需要立即破坏真空的紧急场合,也不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