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_第1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_第2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_第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_第4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 题目题目 基于 MATLAB 的电炉温度控制 算法比较及仿真研究 系系 别 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班 级 级 09 级 电 气 2 班 姓姓 名 名 学学 号 号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 梁 绒 香 计算机控制技术 1 目录 一 一 PID 算法的算法的设计设计及分析及分析 3 1 11 1 PIDPID 控制算法简介控制算法简介 3 1 21 2 基于 基于 MATLABMATLAB 仿真被控对象仿真被控对象 4 1 31 3 PIDPID 控制器参数确定控制器参数确定 5 二 二 SMITH 预预估控制算法估控制算法设计设计及分析及分析 6 2 12 1 SmithSmith 算法简介算法简介 6 2 22 2 数字 数字 SmithSmith 预估控制系统预估控制系统 7 2 32 3 采用采用 MatlabMatlab 系统仿真系统仿真 7 三 达林算法三 达林算法设计设计及分析及分析 8 3 13 1 达林算法简介达林算法简介 8 3 23 2 确定期望闭环传递函数确定期望闭环传递函数 9 3 33 3 基于基于 MATLABMATLAB 仿真被控对象仿真被控对象 10 四 四 PID 算法 数字算法 数字 SMITH 预预估控制算法 达林算法三种算法比估控制算法 达林算法三种算法比较较 11 五 参考文献五 参考文献 13 计算机控制技术 2 研究对象的分析研究对象的分析 该系统的被控对象为电炉 采用热阻丝加热 利用大功率可控硅 控制器控制热阻丝两端所加的电压大小 来改变流经热阻丝的电流 从而改变电炉炉内的温度 炉温变换范围为 0 500 炉温变化曲 线要求参数 过渡时间 80s 超调量 10 静态误差 2 s t p v e 该系统利用单片机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各参数的选择与设定 实 现工业过程中控制 它采用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将检测到的实际炉温 进行 A D 转换 再送入计算机中 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得出偏差 对此偏差进行调整 得出对应的控制量来控制驱动电路 调节电炉 的加热功率 从而实现对炉温的控制 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智能控 制 能自动完成数据采集 处理 转换 并进行控制和键盘终端处 理 各参数数值的修正 及显示 在设计中应该注意 采样周期不 能太短 否则会使调节过程过于频繁 这样不但执行机构不能反应 而且计算机的利用率也大为降低 采样周期不能太长 否则会使干 扰无法及时消除 使调节品质下降 计算机控制技术 3 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对象 温度检测与变送 一 一 PID 算法的算法的设计设计及分析及分析 1 11 1 PIDPID 控制算法简介控制算法简介 在一个控制系统中 将偏差的比例 P 积分 I 和微分 D 的增益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 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成为 PID 控制 PID 控制是连续系统中技术最成熟的 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控制算方法 它结构灵活 不仅可以用常规的 PID 控制 而且可以 根据系统的要求 采用各种 PID 的变型 如 PI PD 控制及改进的 PID 控制等 它具有许多特点 如不需要求出数学模型 控制效果 好等 特别是在微机控制系统中 对于时间常数比较大的被控制对 象来说 数字 PID 完全可以代替模拟 PID 调节器 应用更加灵活 使用性更强 所以该系统采用 PID 控制算法 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 1 1 所示 r t e t y t 图 1 1 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有一阶惯性纯滞后特性的电阻炉系统 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1 1 s Ke G s T s 计算机控制技术 4 在 PID 调节中 比例控制能迅速反应误差 从而减小误差 但 比例控制不能消除稳态误差 的加大 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 积 p K 分控制的作用是 只要系统存在误差 积分控制作用就不断地积累 输出控制量以消除误差 因而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 积分控制将能 完全消除误差 积分作用太强会使系统超调加大 甚至使系统出现 振荡 微分控制可以使减小超调量 克服振荡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加快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减小调整时间 从而改善系统的动 态性能 将 P I D 三种调节规律结合在一起 可以使系统既快速 敏捷 又平稳准确 只要三者强度配合适当 便可获得满意的调节 效果 1 21 2 基于 基于 MATLABMATLAB 仿真被控对象仿真被控对象 采用 simulink 仿真 通过 simulink 模块实现积分分离 PID 控制 算法 设采样时间 Ts 100s 被控对象为 s e sG s 101 3 Simulink 仿真图如图 1 2 所示 图 1 2 Simulink 仿真图 计算机控制技术 5 1 31 3 PIDPID 控制器参数确定控制器参数确定 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增大比例系数 Kp 一般将加快系统的响应 有利于减小静差 但过大的 Kp 会使系统有较大的超调 并产生振荡 使稳定性变坏 增大积分时间 Ti 有利于减小超调 减小振荡 使系统更加稳 定 但系统静差的消除将随之减慢 增大微分时间 Td 有利于加快系统响应 使超调量减小 稳定 性增加 但系统对扰动的抑制能力减弱 对扰动有较敏感的响应 根据 PID 控制器的参数 Kp Ki 和 Kd 分别会对系统性能产生不 同的影响 因此通过 凑试法 反复调节才能使控制达到最佳状态 经过调节 Kp Ki 和 Kd 得到一组较优参数 Kp 1 75 Ki 0 11 Kd 0 在该组参数控制下 最大超调量 10 p 调节时间 80s 稳定误差 2 综合性能较好 满足被控要 S t v e 求 图 1 3 MATLAB 仿真波形 计算机控制技术 6 二 二 Smith 预预估控制算法估控制算法设计设计及分析及分析 2 12 1 SmithSmith 算法简介算法简介 已知纯滞后负反馈控制系统 其中 D s 为调节器传递函数 为对象传递函数 其 s e sG s 1 10 1 0 中 G0 s e 0 1s包含纯滞后特性 纯滞后时间常数 0 1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 1 10 1 1 0 1 s e D s G sD s s 由于闭环特征方程中含有项 产生纯滞后现象 有超调或震 0 1s e 荡 使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甚至使系统不稳定 为了改善系统特性 引入 Smith 预估器 使得闭环系统的特征 方程中不含有项 0 1s e Smith 纯滞后补偿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为 图 2 1 Smith 纯滞后补偿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上图所示为零阶保持器 传递函数 ZOH 1 Ts h e G s s 并且有 为大于 1 的整数 T为采样周期 lT l 针对纯滞后系统闭环特征方程含的影响系统控制品质的纯滞后 问题 1957 年 Smith 提出了一种预估补偿控制方案 即在 PID 反馈 控制基础上 引入一个预估补偿环节 使闭环特征方程不含有纯滞 计算机控制技术 7 数字 PID S P eSG SGP s e Smith 预估器 后项 以提高控制质量 2 22 2 数字 数字 SmithSmith 预估控制系统预估控制系统 数字 Sminth 预估控制系统框图如图 3 1 所示 图中反馈控制器 采用数字 PID 控制器 数字 PID 控制算法和数字 Smith 预估器算法 均由计算机实现 r k tr ke keB ku ty T T kZ T 图 2 2 数字 Smith 预估控制系统框图 2 32 3 采用采用 MatlabMatlab 系统仿真系统仿真 本系统采用 PI 控制算法 用 matlab 下的 Simulink 工具箱搭建闭 环系统结构 加以 500 的阶跃信号 PI 控制器系数 11 0 75 1 TiKp 取反馈系数为 1 使用 Smith 预估补偿器的仿真结构和输出曲线分别 如图 2 3 2 4 所示 计算机控制技术 8 系统框图为 图 2 3 Smith 预估补偿器的仿真结构图 图 2 3 输出曲线 三 达林算法三 达林算法设计设计及分析及分析 3 13 1 达林算法简介达林算法简介 一般的 当对象的滞后时间 与对象的惯性时间常数 Tm 之比 超过 0 5 时 采用常规的控制算法很难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 因此 计算机控制技术 9 具有纯滞后特性对象属于比较难以控制的一类对象 对其控制需要 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 因此 对于滞后被控对象的控制问题一直是 自控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 1968 年美国 IBM 公司的达林针对被控对 象具有纯滞后特性的一类对象提出了达林算法这一控制算法 达林算法要求在选择闭环 Z 传递函数时 采用相当于连续一节 惯性环节的 W z 来代替最少拍多项式 如果对象含有纯滞后 W z 还应包含有同样纯滞后环节 即要求闭环控制系统的纯滞后 时间等于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 图 3 1 钟罩式电阻炉的控制系统 对一阶惯性对象 达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合适的数字 控制器 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 惯性环节的串联 其中纯滞后环节的滞后时间与被控对象的纯滞后 时间完全相同 这样就能保证使系统不产生很小的超调 同时保证 其稳定性 整个闭环系统的传函为 1 s e sW NT 3 23 2 确定期望闭环传递函数确定期望闭环传递函数 本设计中系统中采用的保持器为零阶保持器 采用加零阶保持 器的 Z 变换 则与 W s 相对应的整个闭环系统的闭环 Z 传递函数 计算机控制技术 10 为 11 1 1 1 1 ze ze s e s e sW T NTNTsTs 由此 可得出达林算法所设计的控制器 D z 为 1 1 1 1 1 1 1 zGzeze ze zGzW zW zD NTT NT 其中 1 0 sG s e zG Ts 又因为 1 1 1 0 1 1 1 1 1 ze zek ss eek sG s e zG T NTNTsTsTs 于是得到数字控制器为 1 zGzW zW zD z G z e1 ze1 z e 1 1N T1 T 1N T 1N T1 T T 1 T T z e1 ze1 e1 k ze1 e1 1 1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被控对象的控制模型以及被控要求 经计 算得到达林数字控制器为 zD 21 1 18 082 0 1 035 0 zz z 3 33 3 基于基于 MATLABMATLAB 仿真被控对象仿真被控对象 Simulink 仿真图如图 2 1 示 计算机控制技术 11 图 3 1 Simulink 仿真图 输出曲线如图 3 2 所示 图 3 2 MATLAB 仿真曲线 四 四 PID 算法 数字算法 数字 Smith 预预估控制算法 达林算法三估控制算法 达林算法三 种算法比种算法比较较 PID 算法 PID 控制多年来受到广泛的的应用 PID 在解决快速性 稳态误 差 超调量等问题上具有很好的应用 PID 的调整时间 动态性能 计算机控制技术 12 都很好 但是 PID 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改进 1 积分项的改进在 PID 控制中 积分作用是消除稳态误 差 提高控制精度 但是很多时候积分作用又会对系统的动态响应 造成不良影响 是系统产生大的超调或时间震荡 具体的改进有 1 积分项的改进有积分分离法抗积分饱和法 2 微分项的改进 有不完全微分 PID 控制算法微分先行 PID 控制算法 达林算法 适合用于没有超调或较小的超调 而对快速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需要消除振铃现象 Smith 预估控制算法 适合用于较大纯滞后系统的控制 总结 经过对以上三种算法得到的 Matlab 仿真波形图可以看出大林 算法和数字 Smith 预估控制算法基本没有超调 而且 Smith 预估控 制算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