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韶 关 学 院毕 业 论 文题 目:法律信仰与中国法制建设学生姓名:曾 德 有学 号:09108012023系(院):法学院专 业:法学班 级:09法学(2)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刘佩韦 讲师 起止时间: 2012 年 9月 2013 年 3 月目录一、中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法律信仰 (1)(一) 中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二) 中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法律信仰的缺失 (2)二、法律信仰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2)(一) 法律信仰的概念 (2)1、 为解决成文法的尴尬,创造法律 (2)2、 使判例法更具权威和影响力 (3)(二) 法律信仰的主客观构成要件 (3)1、 法律信仰的客观条件-信仰对象 (3)2、 法律信仰的主观条件 (5)三、中国法制建设对法律信仰的影响 (7)1、立法对法律信仰的影响 (7)2、司法对法律信仰的影响 (7)3、执法对法律信仰的影响 (8)4、守法对法律信仰的影响 (8)5、法律价值对法律信仰的影响(9)四、法律信仰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9)1、法律信仰为中国法制建设创建文化基础(9)2、法律信仰为中国法制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9)3、法律信仰是中国法制建设继续前行的精神保障(9)五、结语 (10)致谢(11)参考文献 (12)法律信仰与中国法制建设摘要:目前中国法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众多,这些问题的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其中法律信仰的缺失便是众因之一,本文以法律信仰的角度分析中国法制建设问题所在为入口,深入探讨法律信仰的概念、构成要件以及从中寻找法律信仰与中国法制建设之间二者的联系问题。透过分析二者之间的某种联系,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种种问题,对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法制建设;法律信仰;法律信念;法治社会 Legal belief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of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many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egal system, has a range of complex reasons behind these problems. Lack of belief in law is one of the reasons. Analiyzing this belief by law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egal system as an entry, in-depth discussion on legal concepts and elements of belief and finding some legal issue links both between belief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egal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it will help us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ule of law in China .It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of the law to establish Legal.Key words: legislation; Legal belief; Legal belief; The rule of law 法律信仰与中国法制建设专业班级:09法学(2)班 学生姓名:曾德有指导老师:刘佩韦 讲师 中国法制建设近年来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当我们看到成就的同时,也要发现其背后所隐含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中国法治的进程。通过对法律信仰与中国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法制现状的准确把握,对于解决法制建设中存在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同时能为我们形成法律信仰奠定知识条件,从而从中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一、 中国法制建设存在问题与法律信仰(一)中国法制建设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特别是表现在立法上,随着立法活动的频繁我国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结束了无法可依的历史。但是成就的背后却隐含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很不解:例如大量的西方式法律被移植到我们中国,但是却没有起到像它在西方那样的神奇作用;在法制建设中大量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权大于法、人大于法、以言代法和以权废法等与法治精神相违背的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潜规则”的盛行和权力寻租的大量出现,从而致使使法律不被尊重和导致法律没有权威,因而直接威胁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中国法制建设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这工程的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不是简单的如直接由原因A导致问题B那样的,而是众多原因集合下的结果。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文化、国家体制、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法律信仰等。对于中国法制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解释,本文仅试从法律信仰的角度来解释中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二) 中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法律信仰的缺失中国法制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性工程,它所涵盖的范围极广,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律文化等等。在这些子系统里又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进行法制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要把中国建设成法治国家,而法律信仰是实现真正法治国家的精神条件,是现代法律运行的心理基础,中国社会要实现法治就要求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而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就要求有法律信仰的支持,没有这种支持,法律文化现代化难以建立,法治国家的梦想难以实现。在目前的中国法制建设中,我们的法制比以往已经进步许多,但是由于国人缺乏对法律的信仰,于是在法制建设的道路里出现的与法治精神相违背的现象屡禁不止。曾记得先贤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写到:“即使是完善的法制,而且为全体公民所赞同,要是公民们的情操尚未经习俗与教化的陶冶而符合于政体的基本精神-要是城邦订立了平民法制,而平民却缺乏平民情绪,或城邦订立寡头法制而公民却缺乏寡头情绪,这终究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培养公民的言行,使他们在其中的政体中,都能因为这样的言行的普及于全邦而收到长治久安的功效。”在亚里士多德的经典陈述里的“公民们的情操尚未经习俗与教化的陶冶而符合于政体的基本精神”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国人法律信仰的缺失。即使我们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信仰的缺失也实现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要解决上述中国法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使我们的国民信服法律,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二、 法律信仰的概念与构成要件(一)法律信仰的概念信仰一词在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对于某种宗教,或对某种注意极度的信服和尊敬,并且以它作为行为准则。”这种对信仰的定义很格式化,公式化,让人难以深入理解。人类既是理性的动物,同时也是感性的动物,她的成长过程是一幅充满了艰辛与坎坷、苦难与死亡的历史长卷。不管是因为自然地压抑,还是因为人为的动乱,都会使人类觉得生命无常,如果要使这样的心态安定下来,就需要有栓系心理的结实“木桩”,在现实中,这种木桩很多时候是不存在的,但是为了自身需要,人类便会自造这“木桩”。于是当我们以这样的思路去观察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在人类的历史上先后以图腾、神灵、真理作为“木桩”,以此使人类无常的心理正常化。这就是所谓的“木桩”,就是指信仰对象,对象不同,则信仰不同,当我们信仰的是法律时,我们是以法律作为栓系我们心理的“木桩”。因此笔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指基于主体基于一种满足某种内心需求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的守法的升华状态。 (二)法律信仰的主客观条件1、法律信仰的客观条件-信仰对象从法律信仰一词中不难读出法律信仰的对象是法律的结论,但是是否所有的法律都是可以作为信仰的对象呢?或者换个角度说什么样的法律才能被人们所信仰。法律信仰是要求作为主体的人去感受,信服法律,人作为一种理性的动物,有自己的思想内涵,并不是所有的包括恶法在内的法律,她都会对其信服。只有当法律满足了人内心的某种需求,她才有可能去信服法律。因此我们要信仰的法律必须是(1)科学性;即该法律所表现的内容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特别是要符合一国国情的。(2)正义性的,正义是法律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法律的灵魂,法律缺乏正义性,则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就不是法律了,它必须要以人为本,并且公正的平衡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3)效益性;法律运行必须能给人们带来某种效益,因而能为主体带来利益,虽然这样的说话带有某种法律工具主义的倾向,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法律的首要功能就是一种工具,它满足了人的需求。科学性的法律所保证的是该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正义性的法律能使该法能为人们谋福祉,不是恶法;效益性的法律给人们带来的是实在的好处,不是高空星辰,可望不可及的。2、法律信仰的主观条件(1)要有法律信念。法律信念不同于法律信仰,它是指主体内心对法律的诚服的主观状态,而法律信仰是主客观相结合的概念。人类的行为是在其主观状态支配下的结果,越是主体内心中深层的坚定心理现象,对其行为的支配越强,因此法律信念对法律信仰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没有法律信念,就无法产生法律信仰。简而言之,法律信念使人对法律有好感(2)要有价值认同。法律信念的形成并不是有了主体运用、遵守法律的行为就会内化为其对法律的强烈信念,而还需要主体内心对法律的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指主体的价值追求与法律价值取向达成了一致,当主体对法律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认同态度,他就会觉得该法律靠谱,于是自然而然的对法律产生信任。简单的说,价值认同是使人觉得法律靠谱。(3)要有利益感受;与法律信念一样,价值认同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方面由法律给以了主体利益回报,也就是所谓的有利益感受;另一方面,也产生于外部环境。利益感受简单的说的就是主体能够感受到法律的利益回报,当有这样的回报时,主体就会觉得认同法律,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形成对法律的强烈信念,当这些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结合在一起时,法律信仰就因此产生了。言简意赅,利益感受就是使人觉得法律对人有好处。三、中国法制建设对法律信仰的影响中国法制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文化、法律价值、法律监督等多项内容,由于范围广和本人学识有限,笔者仅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价值的方面来阐述中国法制建设对法律信仰的影响。(一)立法对法律信仰的影响;法律信仰的对象是法律,要有法律信仰就必须现有法律,否则无“法”可信,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立法活动可谓频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之市场的需求,立法也在急速加快,这种“快速推进”型的立法实践,不仅标志着“无法可依”的历史朝代的结束,更意味着中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雏型的形成。这些法律对人们形成法律信仰又有怎样的影响呢?关于这一点主要是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主要取决于立法机关立的法是良法,还是恶法。在积极方面,通过大量的立法,排除其他因素,最起码使国人有法律可信,而一些良法的出现使国人对法律产生一个“好的印象”,有助于人们形成法律信仰,在这方面物权法的出台就是印证,虽然很多人对物权法是否为良法有争议,但是它的出台,使人们坚信他们的私有财产有保障了,特别是私有企业主在创造社会价值的时候就不会有以后自己的私有财产会被没收的顾虑了。在消极方面,立法对法律信仰的形成也是明显的,由于我国的立法权的分布不合理,各级立法机关立法技术水平相差甚远,所立之法参次不齐;另外立法机关闭门立法,缺乏民主与民意的表达机制,立法技术不当,在中国法制建设中制定了许多恶法,最鲜明的例子莫过于国务院拆迁补偿条例,它对国人形成法律信仰的威胁是特别大的,因为恶法污染了法律信仰的源泉-法律,连法律信仰的对象都是恶法,所以在那种恶法传千里的效应下,致使国人对法律失去信心,从而法律信仰就无从谈起。(二)司法对法律信仰的影响;公正是司法的灵魂,也是培育国人法律信仰的关键。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纸上谈兵。一次公正的判决并非仅仅是维护了受害人的权益,更加重要的是它会通过以个案横向传播的形式使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及邻居同事甚至其周围更多的人感受到法律的可信可敬,这比国家的普法运动所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普通民众是最讲究实际的,如果他们认识到通过法律能够保护自身的切身利益,有这样的利益感受,这就使他的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法律的信任与尊敬;同时当他们看到通过法律使违反法律者得到应有的惩罚时,也必然会给予那些试图以身试法者一种强大的威慑,使之不敢违法或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也恰恰体现了法律的尊严。法律有了尊严,自然人们就会尊敬法律,长此以往,千万次公正判决就像水滴汇聚成河流向大海才能逐步使法律信仰进驻民众心间。反之,个别审判不公及冤假错案残酷吞噬着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撞击着人们心中本来就很脆弱的法律信仰神经,使国人失去对法律信仰。中国法制建设在司法方面随着一系列的司法改革而不断的进步,但是司法活动中不时冒出的冤假错案、刑讯逼供、司法腐败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怎能让国人相信法院会给他们带去正义,由此自然不能奢望国人能够信仰法律。(三)执法对法律信仰的影响;执法是司法的延续,严格执法是司法公正的保障之一,因为如果法院的判决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则只是一纸空文,那对于司法而言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公正执法是严格执法的必然要求,这里的执法机关不仅仅是指法院的执行庭,还包括行政机关的执法。严格执法是政府做出行政行为的首要要求,是取信于民众的重要保证,不仅事关政府的诚信形象,而且关乎民众法律信仰的形成。执法涉及到的是法律权威的问题,执法不力,权威自然树立不起来,在目前的中国,法院的执行难,政府的执行不到位或者是违法执行,使民众不惧怕法律,它们觉得法院的判决,政府的文书就是一张纸老虎,不值得畏惧。这就无法使国人信仰法律了。(四)守法对法律信仰的影响;法律信仰并不只是单指主观的心理状态,而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 ,它要求主体以法律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里的主体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和普通的民众。特别是前三者,更加要求他们在守法方面起带头模范作用,从而引导国人严格守法,在守法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法律的信仰。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带头违法却是政府等有关机关,它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带头违法,因为它们违法了却不会受到制裁,于是它们更加变本加厉。这样的行径直接导致的是民众不信任法律,对国人法律信仰的形成可谓危害极大。(五)法律价值对法律信仰的影响;法律价值是指人们对法律的一种认识状态,由于我国历史上原因,法律工具主义一直在我国的法学理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仍有很大的市场,但是要建设中国法治社会,这种学说已经无法满足我们法治的要求了,而且对中国法制建设也是有害的。该学说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工具,这种学说的危害是存在着暗示社会民众对法律的被迫服从。如此一来,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被统治者-社会民众认为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用于管制和约束被统治阶级时所用的一种手段,于是对法律产生畏惧心理。而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表现,对法律的畏惧是不会形成法律信仰的,或者说法律信仰不因畏惧而产生,因此这样的学说对国人法律信仰的形成是有害的,中国法制建设的道路上,由于一批批有识之士不断地宣扬法治理念,法律工具主义已经渐渐的日薄西山了,这对于国人形成法律信仰扫除了新障碍。 四、法律信仰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中国法制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不仅仅包括物质层面上的制度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其内在系统“软件”的开发,而这里的系统软件包括法律信仰。中国要走向法治社会,最关键也是最为基础,就是要使法律信仰能够深入国人的内心,在其内心扎根成长。所以就要有了伯尔曼所说那句法律必须信仰,否则形同虚设。作为法律文化的法律信仰,它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部分,部分对整体也是存在影响的,法律信仰对中国法制建设也不例外。(一)法律信仰为中国法制建设创建文化基础;纵观历史,横看中西,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制度的建构都离不开坚实的文化基础。在法治建设上,法律信仰的首要作用就是为中国法制建设创建文化基础。作为中国法制建设的“软件”的一部分,法律信仰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在中国法制建设的“软件”中发挥作用。法治社会在精神世界的表现是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大众对于法律表示崇敬,进而确信,进而忠诚,法治的文化基础的核心就得以形成了。当文化基础形成之后,它就会使中国法制建设焕然一新,从而推动法制前进。(二)法律信仰为中国法制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当我们考察法律信仰在西方的渊源时,我们惊奇的发现:在西方法律信仰作为精神层面的东西,竟然是先于经济基础而出现的,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在西方法治国家的建构过程中,并没有政府的推动,而是在广大的具有法律信仰的普通民众的推动下,逐渐建立起来的。在中国法制建设中,如果国人形成了法律信仰,这股精神动力就会转化为实践行动来推动法制建设的进程。它力量的强大是官方所企不能及的,在这样强大力量的推动下,中国成为法治社会将指日可待。在实践中,一批批具有法律信仰的法学家们不管在立法、司法,还是社会其他方面,他们所发挥的点点滴滴的作用渐渐的影响着国人,使国人的法律素养不断提高,从而加速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三)法律信仰是中国法制建设继续前行的精神保障;中国法制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中国法制建设前行的过程里,出现了许多与法治精神相违背的现象,这些现象所反映的问题直接阻碍了中国法制建设的道路,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目前的中国一般是采取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改革来实现,但是这样的解决方式缓慢和艰辛。假设国人普遍形成了对法律的信仰时,对于目前中国法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在具有法律信仰的广大民众的推动下,整个中国将会形成一股强大而无以抗衡的力量强推法制建设前行。在实践中,当收容遣送条例被废除的时候,我们清晰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四、结语法律信仰与中国法制建设二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总的来说它们之间的联系所表现的是一种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功实践为形成法律信仰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国人具有良好的法律信仰也必会推动中国法制建设的前行。在相反的另一面,中国法制建设所反映的问题,如果不予以根除,将摧毁本已微弱的国民的法律信仰之内心。对此我们要正确把握法律信仰与中国法制建设的关系,立良法、正司法、严执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科学实验记录模板及示例
- 甲醇合成操作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3年高理综模拟试卷汇编
- 网络营销课程期末考试资料
- 劳动法课程作业题目解析
- 电子商务平台产品上架及库存管理流程
- 2025-2030反刍动物甲烷减排饲料研发进展与碳交易潜力报告
- 2025-2030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方法与减排路径研究
- 2025-2030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比较与投资价值报告
- 混播草草坪施工方案
- GB/T 33881-2017罐车用铝合金板、带材
- GB/T 2951.2-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
- 安全生产知识题库(2000道)
- 完形填空完整版教学设计
- ICU患者的人文关怀课件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教案
- 放射培训考试习题及答案
- DB33∕1050-2016 城市建筑工程日照分析技术规程
- 道路、桥梁、隧道、地铁施工标准化手册(专业篇)
- 第十四章 环合反应天津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