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审丑.doc_第1页
审美与审丑.doc_第2页
审美与审丑.doc_第3页
审美与审丑.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是美?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简而言之,美是使人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美不能用概念来规定和判断,生态美学认为,自然界与社会中的一切,凡是有利于人的生命发展的,就是美的,人对自然、他者和社会的审美体验,是人生存的必要基础,有美的存在就有丑的存在,丑代表人性的负面,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扭曲与异化。我们通过审的活动来对事物的美丑做出评判,审美和审丑都是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们是非功利的直观感受活动,美与丑都是非测定性的,它们的这种特性是来自审美和审丑的主观性和美丑的形象的生命增长性,审美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掌握方式,是人与世界之间发生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按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观点,就是“审美客体”(对象)激起“审美主体”特殊的、神圣的、高尚的“审美感情”的关系,在美学范畴里,审美规范被分为四类:优美、崇高、滑稽和丑怪,所以说丑化也被看做是一种审美规范,审丑被看作是“审美疲劳”的产物,我认为审丑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之所以出现丑的心理特征,是因为美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可以在美与丑之间转换。对待美与丑,我们应该有客观、宽容的心态,有平和、正确的眼光,在我们睁开双眼将目光投向世界时,世界也就会染上“我”的色彩。人多有爱美之心,而少有爱丑之心。美的事物,往往让人珍爱、留恋;而丑的事物,则往往让人唾弃、避之为恐不及。尽管审美往往离不开审丑,但是审丑必然是为了审美,丑主要是作为美的陪衬存在的,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把丑和恶混淆在一起,因此丑就不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早古希腊时期,以美为中心的审美传统已经根深蒂固,美是一种最深的审美信仰,甚至他们认为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他们在表现痛苦时依然是避免丑的,本文将要讨论当代的艺术的审美观和审丑观。 上审美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因为观看了割自己的手喝血的视频对艺术产生了质疑,他提出艺术不是美的么,那为什么这种让人心里不舒服的行为还会被人称作为艺术?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是用技巧和想象创造可与他人共享的审美对象、环境或经验。艺术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割自己的手喝血这种行为刺激了人们的视觉,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我们始终有终归会死去并回归大地的愿望,这种无意识动机很少表现为明显的自毁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死的本能转向外部,由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引起大多数不愉快感受的事物也可以被称为艺术,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想象是一种特殊的转移形式,被他称为升华,所谓升华就是本能冲动向社会认为对自己有用的或得到社会承认理解和赞许的思想、理想和活动的自行转变。用哲学的观点来说,我们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同样美与丑都不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在一群人看来这样的行为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而这样的行为刚好引起了另一群人的共鸣,在这些人看来,这就是艺术,艺术的创作和审美都是以社会允许的方式宣泄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它们是使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得到替代性的满足,而这也就是艺术欣赏和审美经验的本质所在,观赏和创造艺术品的满足和愉快方式,基本上不与周围从的真实世界发生关系,而是与自己的心灵所产生出的幻想的王国产生关系。费希纳的审美认知理论来看,在普通的情感状态下,他人的快感会传到给我们,而他人的不快乐也会使我们感到到不开心,在不快乐的情绪状态下,他人的快感反而会传给我们以不快。很多时候引起了我们愉悦心情的感受真的就是我们真正的感受,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说引起我们自身不舒服的就不是艺术,与美直接有关的是快乐,快乐使人产生美感,美的事物可以是艺术,那么我们认为丑的就不可以是艺术吗?答案是否定的,艺术不仅仅可以表现愉悦的心情,也可以把内心的痛苦通过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我认为审美和审丑的之间的分界线十分的模糊,格式塔学派认为,审美欣赏的目的,是借助审美对象与人的同形同构关系使自己的情感愿望得以表现。他们认为,表现是人的知觉样式固有的特征。比如杨丽萍的孔雀舞能够引起人的美感,不是因为舞蹈中对孔雀的形态、动态的表演,使人联想美丽的孔雀而感到美,而是因为表演中体现的孔雀的“力的样式”传达给人脑皮层,受“同形同构”的影响产生快乐的知觉共鸣。再如柳树被动下垂的样子会引起人的悲哀情感,也是由于柳树的样子与人的“悲哀情感的力”具有“同形同构”的关系。所以柳树这一形象可以表现人的悲哀情感。总而言之,外在世界的力与人的内在的力具有同形同构性,同形同构引起的共鸣产生人的美感。我认为这种观点在形的整体性、力的表现性和运动性等方面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但它缺乏科学的心理学依据,另一方面忽视了社会实践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只从生理和心理方面解释事物和情感的力的关系,从而忽视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忽视了社会和历史对人的心理结构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具有片面性。之所以会产生审丑现象,就是因为社会实践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把丑排除在审美形态之外,也没有把丑作为审美范畴来研究。现代,丑从各个方面渗透进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学艺术,丑以其最本真的形态从边缘走向中心。我们对丑加以关照,一是对美学长期以来一直忽略的问题提起重视,二是丑的文化在当代确实占有一席之地且发展非常快速。从审美到审丑的视觉必将对当代美学的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我认为当代审丑现象的产生还有几个原因是人们的从众心理、积极性偏见和自尊需要使然,当大众由于对现代主义艺术“认知不协调”时,就会感到非常困惑和焦虑,希望能够获得相关的“信息”,从而减少、消除自己在把握这些艺术品时的不确定性,规避负面心理状态。然而,他们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理论水平却无法实现这种需求,因而需要借助其他人的评判和阐释,从而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一套认知世界的基本图式,通常我们会因为要合群,而人云亦云,由于给予他人积极肯定的答案更容易使自己愉快,所以人们在进行判断时,表达积极肯定估计的往往要多于消极否定的。这意味着大众往往更愿意给予那些在艺术史上已经取得了一定地位的现代主义艺术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从而造成了我们感知美的感觉出现偏差。往往我们在欣赏丑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比较心理,在丑中寻求自我安慰,对于自尊低的人来说,是需要更多的东西来支撑自己的自尊的,比如有比他们更不堪的可以评头品足的对象,这是一种维护自尊的自我防御机制。 尼采说过:“无论在造型艺术还是音乐和诗歌中,除了美丽灵魂的艺术外,还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