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般自首与准自首的认定界限及疑难问题探析第20卷第4期2009年7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VO【.20NO.04Ju1.2009口法学研究一般自首与准自首的认定界限及疑难问题探析於贤淑(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建福州350007)I商要】自首分为一般自首与准自首,二者虽然同属我国刑法规定的自首范畴,却有着明显的界限与认定标准.认定自首的基本路径是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一般自首还是准自首,从成立条件不同,本质特征不同,主体不同,法律要求不同四个方面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一般自首与准自首的认定界限.在正确区分一般自首与准自首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情况和立法精神,从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个构成要件探讨一般自首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从准自首的主体范围,供述的内容性质探讨准自首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关键词一般自首;准自首;认定界限作者简介】於贤淑(1974一),女,硕士,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刑法学与法理学研究.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自首分为一般自首与准自首两种基本类型.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白已罪行的行为;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二者虽同属我国刑法规定的自首范畴,却有着明显的界限与认定标准.实践中我们审查自首情形时,首先要对行为人的行为是一般自首情形还是准自首情形作出基本判断,为正确适用自首制度奠定基础.一,一般自首与准自首的认定界限(一l二者成立条件不同一般自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动投案;二是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这两个要件之间存在连贯性特征,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自动投案是一般自首成立的前提条件,认定自动投案,关键是审查犯罪嫌疑人有没有实施自动投案行为,一般自首也要求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必须及时向司法机关供认犯罪,即强调投案时间的时限性.准自首成立的要件包括特定的主体和特定的内容两个方面,其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受到控制或限制;其内容则要求行为人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二)二者的本质特征不同无沦是一般自首还是准自首,其本质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后主动将自已交付国家追诉,从而使犯罪得以及时侦破和审判,达到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的效果.但二者的本质特征并不同,一般自首的本质特征是自动投案,即强调投案的”自动性”,犯罪嫌疑人所供述的罪行既可以是已被司法机关掌握的,也可以是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性质可以是同种,也可以是不同种.而准自首的本质特征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即强调司法机关对行为人所供述罪行的“未掌握性”,并且强调行为人所供罪行必须与判决已确定或者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罪行是不同种类的罪行.(三)二者的主体不同一般自首的主体拥有完全的人身自由,未被置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主动,直接地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投案,其目的是主动将自已交付国家追诉.准自首的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这里的强制措施是指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措施,即准自首主体已处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下,人身自由已被限制或剥夺.(四)供述罪行内容的法律要求不同一般自首供述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司法机关已掌握的,也可以是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既可以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未掌握的罪行同一性质,也可以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未掌握的罪行不是同一性质,即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罪行的性质是否被司法机一50关掌握并不影响一般自首的成立.而准自首则要求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供述的罪行一方面没有被司法机关掌握,另一方面与判决已确定或者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罪行是不同的种类.二,一般自首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由于一般自首的成立需具备两个条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下面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一)”自动投案”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自动投案,是犯罪分子在犯罪后,归案前,基于本人的意志而向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负责人员承认自已实施了某种犯罪,并且自愿置于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负责人员的控制之下的行为.司法实践中,”自动投案”存在的疑难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1.司法机关捎带口信,电话通知或传唤行为人到司法机关接受调查,是否属于自动投案.有观点认为,传唤到案不是自动投案.传唤是司法机关使用传票指令行为人在指定的时间自行到案接受讯问.传唤虽没有直接的强制效力,但它指示行为人应负到案的义务,如不履行该项义务将受到强制,因而具有问接的强制效力,故在理论上被称为”间接强制措施”.如其受传唤而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视为准自首.笔者认为,司法机关采用捎带1:1信,电话通知或传票通知等形式要求行为人到案,并没有使行为人与司法机关发生面对面的直接联系,行为人到司法机关投案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选择的余地.行为人选择到案,完全依赖本人意志,应当视为自动投案.只要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且不论司法机关事先是否掌握,均成立一般自首而不是准自首.根据最高法院(解释规定: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如果行为人接到司法机关传唤或通知后,先潜逃再投案的,是一般自首;而行为人接到司法机关的传唤或通知后,主动直接到案的,反而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或者根据到案后交代罪行的被掌握情况,以准自首论,显然不合理.2.双规期间交待犯罪事实,是否属于自动投案.双规是指党的纪检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或发现问题时,责令被查处人在规定的地点于规定的时间内如实向组织交待自已的违法乱纪问题.由于纪检部门不是司法机关,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上述问题产生了分歧.【2】笔者认为,”双规”不能等同于刑事强制措施,纪检监察部门也不是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掌握了犯罪事实与证据也不等于司法机关掌握了犯罪事实与证据.对于被查处人在双规期间如实交待犯罪事实,是否视为自动投案,构成自首,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情形区别对待.一是被查处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真实,但被查处人心存侥幸,百般抵赖,后在纪检人员出示有关的证据后,才不得已交待犯罪事实的,这种情形下被查处人不是自愿交待罪行的,不构成自首;二是纪检部门虽事前掌握被查处人的犯罪事实和证据,但尚未告知,经过教育,被查处人主动交待了犯罪事实,可视为投案自首;三是虽有举报,举报内容经查不实,但被查处人却主动交待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投案自首;四是虽有举报,但被查处人在如实交待了被举报的犯罪事实以外,还主动交待了纪检部门和司法机关事前并不掌握的其他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投案自首.3.犯罪嫌疑人先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潜逃,随后又自动归案的行为能否认定自首?这种情形与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第67条和第68条规定作出的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情形有所不同.自首的本质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后主动将自已交付国家追诉,从而使犯罪得以及时侦破和审判,达到节约司法资源的效果.31这种情形下,犯罪嫌疑人之前已有自首行为,已经使案件得到及时侦破,客观上起到了节约司法资源的效果.犯罪嫌疑人在自首后虽又逃脱控制,但最终还是将自已主动交付国家追诉,此行为也同样在客观上使得案件能及时得到审判.因此,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整体上仍然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体现了自首的本质,应当认定为自首.4.亲属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能否认定自首.司法实践中,对亲属协助司法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能否视为自动投案问题,司法机关多以没有法律规定不予认定.尽管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如实供述,但仍不能认定为自首.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不符合自首制度的立法目的,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弊端.立法设立自首制度的目的在于感召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同时鼓励犯罪嫌疑人的家长,亲友促使犯罪嫌疑人归案.犯罪嫌疑人的家长,亲友之所以大义灭亲,协助司法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目的就是为挽救犯罪嫌疑人,使其可以从轻处罚.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拒捕,其行为不视为自首,则会大大挫伤犯罪嫌疑人的家长,亲友支持司法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司法机关获得更多的线索和证据,及时侦破案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二)”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如实供述,指实事求是,客观地将自已的犯罪事实予以陈述.实践中,”如实供述”存在的疑难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1.投案时不如实供述,后面才如实供述,能否视为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解释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但对于投案时不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后来才如实供述的,能否视为”如实供述自已罪行”,解释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有观点认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是指投案时就必须供述自已的罪行,否则不应认定为自首.C4笔者认为,若犯罪嫌疑人经教育后,最终如实供述自已犯罪事实的,一般还应认定为自首.否则若强调犯罪嫌疑一到司法机关就认罪,不能有任何思想斗争或犹豫,不符合实际.2.投案后一直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二审期间翻供的,能否认定为自首?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被告人自动投案后到一审判决前一直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但却在二审期间否认自已犯罪或否认主要犯罪事实.对这种情形能否认定为自一51首?总体上说被告人一审判决前的如实供述,已作为直接证据来定罪量刑,其在二审期间的翻供则企图使据以定案的证据体系遭到破坏,从而达到逃避法院审查和裁判的目的,若仍认定为自首,则有违立法宗旨,因此这种情形不能认定为自首.3.不承认自已的行为是犯罪是否属于”供述罪行”?实践中一些犯罪嫌疑人一方面主动投案,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已的行为不是犯罪,在司法机关面前拒不认罪,这种情况能否认定为自首,实务中产生了很大的争论.一些司法工作人员认为,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表明其不是”如实供述罪行”,所以不能认定其为自首.L5j笔者认为,法律只强诃认定自首要求犯罪嫌疑人对自已的行为事实必须如实交代,至于是否对自已的行为有正确的法律认识,属主观认识范畴,在自首认定中不需要加以评价.“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用语采用”罪行”字眼,是一个规范评价的范畴,实务中应将其理解为是对”行为事实”的指称.4.供述部分犯罪事实能否视为如实供述罪行?如犯罪分子犯有一罪,在交待犯罪的过程中推诿罪责,保全自已,意图逃避制裁;或者歪曲罪质,隐瞒情节,企图蒙混过关;或者掩盖真相,避重就轻,试图减轻罪责等,均属不如实供述罪行,不能成立自首.如犯罪嫌疑人同时犯有数罪,仅如实交代了其中某个或几个罪的犯罪事实,原则上只应对如实供述的罪行认定为自首.三,”准自首”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一)主刑已执行完毕.正被执行附加刑或被单处附加刑的罪犯,能否成为准自首的主体有学者指出,是否构成准自首的主体因附加刑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分别.对于剥夺政治权利这种附加刑,不论是在主刑执行完毕而正在剥夺政治权利的还是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准自首论.而主刑执行完毕附加刑罚金,没收财产尚未执行完毕或者独立适用罚金,没收财产的犯罪分子,应比照累犯中”刑罚执行完毕”的规定来理解,不属于”正在服刑的罪犯”.6j笔者对此种区别对待的观点不赞同.笔者认为对正在服刑的罪犯,应做限制解释,即仅指主刑执行期间的罪犯.因为被执行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的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没有受到丝毫控制,如果自动投案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其他罪行,完全符合一般自首的条件,应以一般自首论.(二)被采取非刑事强制措施的犯罪分子是否属于准自首的主体范围我国法律体系中强制措施的种类既包括刑事强制措施,也包括行政强制措施.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者,主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能否成立自首?是一般自首还是准自首?对此,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看法.否定说认为,犯罪分子虽然主动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但不符合”准自首”的主体条件;同时犯罪分子也不具备自动投案这一一般自首的构成要件,所以不能认定为自首行为.肯定说认为应当认定为自首,但对于是一般自首还是准自首,看法不一,认定是准自首的学者认为,此种行为属于供述了司法机关未掌握的余罪,内容上已经具备了准自首的实质条件,应以准自首论._7】(P45)笔者认为应认定为一般自首.行政强制措施毕竟只是一种行政措施,而非刑事强制措施,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准自首的主体条件.同时行为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也没有罪行被他人发觉的现实危险,此时自动交代自已的罪行应视为自动投案.(三)行为人主动交待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与被采取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能否认定为自首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以自首论.因为劳动教养是对轻微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且劳动教养处罚原因和决定又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劳动教养期间供认同种类罪行的,可采取”自动投案”较为宽松的解释,对投案的时间,场所,方式不作限制,给予其自由意志的选择.另一种观点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保洁公司住宅小区物业清洁聘用合同
- 2025版食堂外包服务项目合同
- 2025年度高性能金属制品采购及售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保安外包服务合同样本-临时性安保需求
- 2025年度环保节能打印机租赁与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外墙清洗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新能源产业2025年私募股权投资热点:退出策略与风险控制研究报告
- 2025版商标注册代理及品牌维权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墙纸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合同
- 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流量预测与城市交通流优化策略
-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三篇)
- 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指征及术后管理-课件
- “三重一大”决策 标准化流程图 20131017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新课标学习心得分享
- 小学生元宵中秋猜谜语竞赛题目
- 环保与物业公司合作协议
- FZ/T 01057.2-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2部分:燃烧法
- 面条制品-课件
-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知识梳理
- 微观经济学-范里安varian中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