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黄云前测资料一、未用多媒体上课前的班级情况:班级特点:04经贸班(就业)共48人,由原来的几个班的学生组合而成,专业是经贸英语。学生个性:较为内敛,上课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话不多,但布置朗读或作业均能较好完成。姓名成绩姓名成绩姓名成绩姓名成绩沈秦燕67徐君君62仇海燕70苏丽丽67姚小岗72何美娟64章莉70曹武妹67郭秋红70徐彬彬64王水琴74洪曹美70贾春梅68何鑫宇65张东东73石文菊68郭玲70陈文娟70张蒸63袁齐蓉76宗静静66顾钰涓76周颖64黄佳慧78张小琴63万蓓蓓61陈晨61章黄蓉72赵笑娥73李小龙71刘露63周兵62许应伟62袁敏80宗晓秋64潘萍67刘丹丹73曹雪莲77张爱琴70程亚南65张海燕70王彩云62朱秋萍63宗晶晶64钱正雨61冒磊磊61周春梅62周文文71可以看出该班同学学习态度是认真的,对见过的题型和练习过的题目均能答对,但可明显看出,在知识面上和灵活性上有欠缺,尤其是表达个人思想方面比较苍白。期望能在运用多媒体与学科整合后有所改观。后测资料二、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后的情况简介:1、教学过程:预习阶段:学生利用多媒体网上资源,查阅有关资料:a、作者生平事迹、作品简介b、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c、有关课文的朗读课堂教学:交流预习阶段的获得的资料,互相补充a、教师挑选出必须掌握的内容,其他资料留以后备用b、利用幻灯片检查字词方面的预习情况c、播放有关课文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意境,故则着重于断句和文章语气的揣摩。d、提出问题之后,可利用反馈交流及时得知学生所思所想,及时评判,也有利于学生间互相交流、启发e、小型课堂练习当堂通过与学生直接交流当堂批改,提高效率。f、教师找到的资料与学生共享,增加知识点,拓宽视野。复习阶段:及时反馈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避免了反馈慢,费时低效的弊病,提高了效率。2、教育艺术:a、更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解读阐述的多元化,强调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b、更注重阅读教学中人和自然的对话,人和社会的对话,今人和古人的对话,自我和本我的对话。c、更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d、注重培养学生的电子化阅读能力和快速阅读的能力。3、教学方法:A、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B、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分享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理解。C、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阅读难点,对有分歧和有疑问的地方,让他们寻找各种资料,加以比较分析,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D、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教师提供网络,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阅读,上传自己喜爱的文章,在论坛里发表意见。E、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练习形式,即时呈现、实时互动。4、过程控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要加强过程控制,否则容易形成乱、散、闹的局面,表面看热热闹闹,实际收效不大。教师在控制时间和控制内容范围两方面下功夫。首先教师自己对课文相当熟悉,对查找到的资料认真研究,有自己的见解。自己也要有快速阅读的能力,要能对学生提供的资料和提出的问题及时地予以评价和回答。5、学生收获一段时间后,学生纷纷反映,这样上语文课好象比以前轻松了,因为省掉了大部分死记老师的话这样繁重的任务,但更多的是感到紧张了,因为过去是只等着老师来讲,所谓讨论、提问也是少数学生和老师的事,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于记老师现成的讲解和答案。现在不同了,自己的手查资料、分析,课堂讨论都积极参与,作业更是一点也不能马虎和拖拉。虽然紧张些但显得更充实了。觉得知识面拓宽了,也变得喜欢读书和思考了。6、成绩统计分析报告见表姓名成绩姓名成绩姓名成绩姓名成绩沈秦燕70徐君君67仇海燕75苏丽丽74姚小岗74何美娟69章莉72曹武妹71郭秋红73徐彬彬68王水琴80洪曹美75贾春梅72何鑫宇70张东东75石文菊69郭玲70陈文娟71张蒸65袁齐蓉75宗静静69顾钰涓77周颖65黄佳慧79张小琴68万蓓蓓62陈晨61章黄蓉80赵笑娥75李小龙70刘露65周兵78许应伟65袁敏81宗晓秋64潘萍73刘丹丹76曹雪莲78张爱琴70程亚南72张海燕71王彩云64朱秋萍66宗晶晶70钱正雨65冒磊磊63周春梅65周文文757、教后感:这一阶段的教学下来,自己也感到确实有很多收获,因为是跟学生互动,教师必须时常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所教文章的理解不仅要深入,而且要广泛,因为有些学生自己所能找到的资料教师也未必能完全看到过,因此,你过去那种满足于教参和练习册的教学准备是更不上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了。教师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应该再熟练些,希望能得到这方面的培训更多些,不希望能成为电脑专家,但求操作起来更方便更连贯。当然,我认为阅读是体现语文人文性的重要部分,因此,多媒体技术只是阅读教学的手段,不能取代文本的自读,不能以现成的音像束缚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要谨防学生成为阅读中的思想懒汉。信息手段的运用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是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学习阅读方法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排斥,而是可以互相融合,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8、教师记录A、第一次:有部分学生没有能预先查找资料,上课时只是对新颖的教育感到好奇B、第二次:明显地学生都能查找相关资料,但有部分同学上课时不发表自己的意见。C、第三次:积极参与讨论,但打字速度跟不上思维。D、第四次:作业完成得更出色,速度快,质量高。9、学生活动记录:A、到多媒体教室熟悉环境,学生使用机器B、到图书室查找文字资料,再到多媒体(网上)查找C、和其他同学交流看法D、一下子看到好多同学的看法E、作业这么快就看好结束了F、再到网上找到别的练习练练G、找到跟课文有关的文章读读第三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面加点的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枭(xio)雄 鲁缟(go) 番(p)阳B、邂逅(hu) 羸(li)兵 星宿(xi)C、愀(qi)然 扁(pin)舟 枕藉(ji)D、妃嫔(pn) 逦迤(y)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鼎足之形成矣(形势确定)B、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C、彼所将不过十五六万(不超过)D、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农历每月第一天)3、下面句中的“乃”表判断的一句是 ( )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蒙冲斗舰乃以千数C、乃罢会 D、骑乃得过4、下面句中的“卒”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鲁肃闻刘表卒 B、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C、五万兵难卒合 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加点字的表达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泛”,小船自由自在地漂浮于江面,正是作者心境的写照)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拟人手法,赋予明月于动态,显作者对明月的关爱之情)C、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横”、“接”,前一个远景,后一个近景,写出境界的开阔)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纵”,是小船的自由放纵,也是作者精神的自由放纵) 6、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光花了29年的时间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B、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C、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为资治通鉴。D、“赤壁之战”是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之战。7、有关“赤壁之战”的情节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赤壁战况 孙权决断 周瑜论战降战之争 诸葛回访 鲁肃献策A、 B、C、 D、8、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B、荆州之民附操者C、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9、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雷鼓大震,北军大坏C、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10、有关“赤壁之战”中人物性格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肃语重心长 B、诸葛亮雄健周密C、周瑜锋芒毕露 D、张昭坚决果断11、下面句子是谓语省略句的是 ( )A、请为将军筹之 B、鼎铛玉石C、竖子不足为谋 D、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2、下面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何以能鼓乐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因击沛公于座 D、短屈原于顷襄王13、陆游书愤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早岁那知世事难,中原北望气如山。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吊唁) B、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C、乘犊车,从吏卒(跟随) D、兵精足用,英雄乐业(乐意)15、下面句子中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北)B、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国,指中原地区)C、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镐(鲁,指山东)D、马超、韩遂尚在关西(关西,指函谷关以西)16、下面句子中的“且”作副词用的一项是 ( )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不出火且尽C、且北方之人,不可水战 D、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17、下面“故”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旧的,原来的)B、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C、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所以)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因此)18、下面句子中的“所”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C、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D、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19、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时周瑜受使至番阳A、意思相同 意思相同B、意思相同 意思不同C、意思不同 意思不同D、意思不同 意思相同20、选出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A、楼阁各依地势,向中心区攒聚,屋角相对,好象兵戈相斗B、楼阁各依地势,在中心相勾连,屋角相对,好象兵戈相斗C、楼阁高低参差,在中心相勾连,檐角相互对峙D、楼阁高低参差,向中心区攒聚,檐角相互对峙21、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蜀山兀 阿房出 六王毕 四海一A、 B、C、 D、22、有关阿房宫赋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牧作文的目的是借古讽今,针最高统治者的淫逸之风。B、本文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结构美、形象美、题旨美和语言美等四方面。C、本文骈散结合,后两段的议论更是体现骈体特征。D、全文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2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东”字用法不同类的是 ( )A、曹操自江陵顺江东下 B、东举巴蜀C、西望夏江,东望武昌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24、下面句子中没有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B、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之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5、下面全都能说明周瑜、刘备联军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一项是 ( )操军众已有疾疫 寇众我寡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时东南风急可烧而走也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A、 B、 C、 D、26、下面句子中的“之”作动词用的一项是 (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独夫之心,日益骄固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D、岂他人之过哉27、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后面的一句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8、下面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函谷举B、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C、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D、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9、下面句子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北面而事之(北面,北向。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这里有投降的意思)B、故兵法忌之(兵法,指孙子兵法,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所著)C、权起更衣(更衣,上厕所的委婉说法)D、七月既望(既望,即指农历每月十五日)3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合)B、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如果)C、月出于东山之上(超过)D、遂于鲁肃俱诣孙权(终于)二、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40分)(一)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 (a)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鲡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b)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1、“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是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_的象征。32、“寄蜉蝣于天地”中的“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只能活几小时,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比喻_。3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句的“孟德”指_,“周郎”指_。34、a处画横线的句子是一曲_体的诗歌。诗中的“桂棹”、“兰桨”、“美人”,使人想到_的诗作和遭遇,暗含难以摆脱世俗烦恼的微妙心情。35、b处画横线的句子中,“斯”在这里指_,“彼”在句子中指_。3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sh)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h)C、鲡酒临江,横槊赋诗(shu)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zng)37、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A、羡长江之无穷B、古之人不余欺也C、击空明兮溯流光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3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B、顺流而东也C、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9、对选段用韵、句法、层次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为文赋,特别注重声韵美,第一个段落中有两组韵脚,第一组是“光”、“方”,第二组是“慕”、“诉”、“缕”、“妞”。B、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特质和情韵,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C、第一段由“乐”而“歌”,歌词暗写苏子胸襟,为下文“苏子曰”一段作烘托。D、第二段中苏子“问”乃承上启下语,而客人的“答”道出了苏轼感慨英雄穷途末路且无意仕途的沉沦。40、下面多项有关前两段的一些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人的洞箫声凄苦忧愁,是因为受“泣孤舟之妇”之“泣”所感染。B、作者对萧声的描写十分形象,真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D、客之所以“悲”,是因触景生情,有感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二)甲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士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乙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飞机盒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营养强化剂项目建议书
- 抛光工安全培训
- 2025年法人大数据项目发展计划
- 福建省莆田市某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抗浮锚杆施工工艺
- 自卑案例的题目及答案
- 高中必修考试例题及答案
- 2025年饮料灭菌乳项目建议书
- tcp协议的特点与特征
- 保密观考试题及答案2025保密观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衰弱护理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2025版农业合作社成员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乒乓球裁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活动成都热波zebra音乐节营销策划方案5月1日5月3日
-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2025版)导言课课件
- 混凝土施工示范样板制作方案
- 酒店房卡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 2024年(IPA)国际注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真题卷(含答案)
- 2025一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实务》思维导图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