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及特征研究.doc_第1页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及特征研究.doc_第2页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及特征研究.doc_第3页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及特征研究.doc_第4页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及特征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目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及特征研究作者学院专业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三 年 五 月 日- 12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及特征研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指导老师: 摘要:城市化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全国城市化不断升温的情况下,湖南省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然而,城市化进程不能只从城市化率增速来评价,伴随高速城市化出现的往往是一系列城市问题,因此只有着眼城市化质量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化进程。本文将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对湖南各州市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湖南城市化的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实力偏弱、中心城市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平均规模偏小,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等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描叙。关键词:城市化质量;城市化特点;湖南省;熵值法1 前言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如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时期,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成熟期1。而城市化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令世界瞩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全国大力发展城市化的情况下城市化率在1978年一2009年期间从17.92%上升至46.59%,城镇人口达62186万,年均增长速度接近了1% 2。而湖南省的城市化也在1978年以后幵始了正常发展,根据统计,2000年以来,湖南省城市化速度居于中部六省之首,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但在全国范围内看,城市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等因素的限制,湖南省城市化水平还无法跟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但比中部地区各省要略高。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湖南省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城市化率水平上升,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大量涌入的人口在给城市带来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管理难、交通拥挤、能源消耗加速、环境卫生水平下降等逐步加深的“城市病”,很难说这样的城市化是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是城市整体的生活质量的下降3。在2011年长沙市政府发布的文件中就明确提到了“城市化质量总体不高,主城区、城市边缘区与中远郊区城市化进程极不平衡,城市化质量水平滞后于人口城市化规模与速度”4 。和中国大多数的城市一样,湖南省正面临着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但是城市化质量未全面提高的问题,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成为城市化面对的主要矛盾。运用适当的方法来减少这些问题对人们的困扰已经成为当代的一大论题。可见,无论是从发展城市化理论的角度讲,还是从解决我国城市化中存在问题的角度讲,系统地探讨城市化质量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化质量进行研究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实践推进的需要5。1.2当代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综述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另外,城市化涵盖了人口城市化、 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含义, 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结和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验与总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置身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大背景中,并与经济、社会、政治诸因素的联系和影响中研究, 才能对城市化本质和内涵才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城市自身发展的质量,即城市现代化.城市是城市的核心载体,城市自身的发展质量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的基础;其次是区域发展质量,即城乡一体化,这是城市化发展的终极目标6。城市化质量真实反映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的衡量标准和要求。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层与面的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表现为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城市(镇) 集中和聚集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城市化过程既是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农村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提高,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消除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的过程7。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2.1 指标体系的构成本文依据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并以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为原则,共选取了 22个指标,分别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等6个方面对城市化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811。表1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成811经济发展指标X1一人均GDP(元/人)X2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3一人均财政收入(元/人)X4一货物进出口总额(万美元)X5一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万美元)X6一人均社会消费品(元/人)X7一工业总产值(亿元)居民生活指标X8一百人民用汽车拥有量(辆)X9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10一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万元)Xll一恩格尔系数(%)X12一燃气普及率(%)基础设施指标X13一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X14一电信业务总量(万元)社会发展指标X15一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册)X16一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X17一万人拥有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人)生态环境指标X18一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X19一生活垃圾清运量(万吨)X20一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乡一体化指标X21一城乡收入差距(倍)X22一城镇化水平(%)2.2 测度方法熵值法熵值法能够克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以及多指标变量间信息的重叠12,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1314。在信息论中,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大;反之该指标的权重越小15 。熵值法计算步骤为:(1)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矩阵:有m个城市, n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ijmn (0im,0jn), xij为第i个城市第j个指标的指标值。(2)数据标准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 (2.1) 逆向指标: (2.2)(3)第j项指标下第i个城市指标值的比重:(2.3) (4)第j项指标的熵值: (2.4) 其中; (5)评价指标j的差异性系数: (2.5) (6)评价指标j的权重: (2.6) (7)第i城市城市化质量评价值: (2.7)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分析3.1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分析本文采用熵值法来分析湖南省14个州市城市化的质量。各评价指标的数据如下表、表(湖南省各州市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该数据来自于湖南省统计年鉴2012和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2。另外,为了消除不同地区在面积、人口上的数量差异,本文部分指标采用人均值。表湖南省各州市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X179530404314075324231127973462931644X20.28 0.20 0.17 0.20 0.26 0.25 0.32 X36004.80 2814.34 2339.96 1452.07 576.52 1342.25 1637.90 X4748934186353247730125733393453909835721X526011649140483974969891101867229830X624604.27 6987.72 7174.15 3298.39 1055.25 6108.73 3901.73 X75480221721062824102238261733X816.83 13.55 14.47 8.60 7.71 7.88 13.06 X926451226332061417866135841968017567X1066937091469385539802556281256589528202441978Xll35.9 36.4 34.7 39.9 40.1 36.9 40.0 X1278.60 72.34 70.23 74.12 67.85 68.22 65.45 X133141490676720152115121108616187X1499.50 27.97 20.95 31.60 26.51 30.32 31.76 X15128.14 12.55 20.62 11.37 6.95 25.54 9.40 X16727.77183.88413.92136.8638.868.6665.79X1743.41 9.78 23.03 7.67 2.02 3.74 3.34 X188.43 8.19 7.96 8.36 6.50 8.65 8.97 X1987.62 85.43 83.22 80.13 78.42 79.33 81.04 X2073.70 75.42 68.50 74.32 68.67 69.54 70.13 X211.97 2.43 2.17 2.10 3.11 2.78 2.64 X2268.49 57.48 52.08 46.99 34.13 47.81 40.10 表湖南省各州市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张家界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湘西州X120082204962930518168178162236214137X20.55 0.26 0.21 0.26 0.32 0.17 0.34 X31230.38 785.91 2063.12 876.21 1000.65 1043.02 981.03 X426004880215611719159542522378021208X54256122606278446024711216798834X63701.07 2890.41 5216.75 2040.27 1996.54 1555.91 1945.04 X71651134221686010281400316X811.53 10.76 11.96 11.26 10.27 13.51 6.88 X914098173281760617193138241689213591X1024352396652554025343974199032168452186745Xll35.1 39.4 37.6 38.4 38.6 36.7 38.0 X1262.14 64.56 68.75 62.80 60.79 65.40 60.32 X132301412469635974472232582656X149.98 21.68 22.63 20.86 22.13 22.56 12.94 X152.28 9.80 6.84 6.10 5.33 10.49 2.61 X1685.8567.7344.7448.1958.5467.8782.58X174.76 4.00 2.46 3.07 2.82 3.81 5.31 X187.14 5.65 6.92 5.18 3.95 7.48 7.76 X1978.12 80.56 81.32 82.70 80.78 79.23 78.33 X2069.41 71.32 72.61 68.32 68.41 67.21 68.70 X213.44 2.56 2.83 2.86 3.23 4.28 3.70 X2239.15 41.10 43.30 37.94 37.69 37.50 36.07 3.1 各项指标贡献度分析通过熵值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经济发展指标、居民生活指标、基础设施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城乡一体化指标这6项城市化质量指标对各城市的贡献度,以及各城市的综合得分与综合排名(如下表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分析结果)。以综合排名为X轴,各项指标及各项指标的贡献率为Y轴作图。表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分析结果经济发展指标居民生活指标基础设施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城乡一体化指标综合得分综合排名长沙市0.34030.20210.0880.20230.08570.06050.97891株洲市0.1160.09620.02510.03780.08480.04990.45522湘潭市0.11640.08210.01850.08120.08070.05050.43643衡阳市0.08950.07210.03580.03010.0830.04930.38714岳阳市0.09420.07030.02880.02670.08190.04270.36995郴州市0.10250.07620.01980.01140.07790.04020.35336常德市0.07990.07890.02240.0160.08370.04050.34577娄底市0.06890.07320.01410.01740.07680.03050.30508益阳市0.05520.07340.01510.01740.07310.04150.29959永州市0.05680.07230.01750.01260.07100.03750.291010张家界0.06130.06270.00740.01590.07650.03450.281311怀化市0.05010.06510.0160.01180.06620.03510.266812邵阳市0.04270.06190.01850.01010.07410.03420.266613湘西州0.04290.05810.00910.01590.07830.03210.258814(1) 城市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由图1可知,各州市经济发展贡献度有着显著的差异,只有排名前3的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度达到了0.1以上,并且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25%以上。其他各州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度特别是排名靠后的几个城市经济贡献度都在0.05左右,都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水平掣肘了湖南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改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将成为提高湖南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手段。(2)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能跟上城市化质量的发展。居民生活涉及居民对物质、文化、劳务等各方面社会产品的满足,而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代表着一个社会其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由图2可知,只有长沙市居民生活贡献度达到了0.2,其他各州市的居民生活贡献度都低于0.1,并且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生活贡献率都在20%以上。因而,湖南省各州市居民生活指标在评价城市化质量当中有着显著的贡献。人民生活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而日新月异。()城市化的进程直接影响着市民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改造,城市管理条件的改善,城市良好人居环境的维护,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图3可知,基础设施指标在湖南省各州市的城市化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呈现着较大的波动性,并没有随着城市化质量的降低而出现规则性的变化,基础设施贡献率在各州市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可以看出,各州市对待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不同的态度和举措。其中,张家界市和湘西州有着相当低的基础设施贡献值和基础设施贡献率,大致可推断为其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湖南省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城市化进程应是社会向更高级形态的演进和转变过程,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中才能充分实现,因此社会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1。由图4可知,长沙市有着超过0.2的社会发展贡献度,以及超过20%的社会发展贡献率,远远超其他各州市。而排名第三的湘潭市社会发展贡献度也有0.08,社会发展贡献率也将近20%,明显高于其他12个州市,从而湘潭市有着仅次于长沙市的社会资源。而从排名第6的郴州市到排名最后的湘西州的9个州市的社会发展贡献率和社会发展指标都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综上可知,社会发展指标在一定情况下能反映城市化质量的高低。()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城市居民生活与城市自身发展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气候资源以及生物资源质量与数量的总和。城市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是个多层面复合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广为关注的一大点,也让生态环境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由图5可看出,湖南省各州市生态环境的贡献度都差不多,而生态环境贡献率则随着排名的降低而有着逐步上升的趋势。这也可说明,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化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贡献率不断的下降,这不难看出大多数城市的发展都是在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而不断加快。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在不断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强调生态环境,更警示着不要把发展都建立在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资源、资本、技术等要素相互融合,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空间、文化、生态、社会、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指标则通过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水平等来反映城市化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由图6可知,湖南省各州市城乡一体化的贡献度都差不多,而城乡一体化贡献率以长沙市的6.05%最低,而其他各州市则均处于10%-15%之间。从而可以得出,长沙市城乡差距较为明显,而其他各州市的城乡相对差距比较小。侧面能够看出长沙市较高的平均消费水平、平均收入水平将长沙市的城乡差距拉高到了一个新高。.湖南省城市化质量综合分析由表4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分析结果,湖南省各州市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最高的为长沙市,得分0.9789;其次为株洲市,得分0.4552,;最低为湘西州,得分只有0.2588。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在个体城市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尤其省会长沙市的综合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各州市,是最低湘西州的3倍多甚至超过排名第二的株洲市一倍多。如图7所示,作为湖南省省会城市的长沙市在城市化质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沙市的城市化质量也高居湖南省各州市之首。而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等城市也以较高的得分位居湖南省城市化质量的第二批城市。而其他各州市的城市化质量水平则相对很低,成为掣肘湖南省城市化质量的一批城市。不断提高长沙市城市化质量水平,以点带线、以点带面,逐步带动湖南省其他各州市城市化质量的高速发展,促进湖南省城市化质量的整体提高。3.3 湖南省城市化特点分析3.3.1 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湖南省城镇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区域间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严重突出了东部长沙市为核心的经济先进区与西部经济匮乏区巨大的差异。形成了以长沙市为顶端,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为第二梯次,常德市、郴州市为第三档,邵阳市、张家界市、益阳市、永州市、娄底市、湘西州比较落后的“金字塔”型发展格局。湖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贡献度有着显著的差异,只有排名前3的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度达到了0.1以上,并且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25%以上。其他各州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度特别是排名靠后的几个城市经济贡献度都在0.05左右,都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水平掣肘了湖南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改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将成为提高湖南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手段。3.3.2 城市经济实力偏弱,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湖南省不断推动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9.8%提高到2012年的46.7%,年均提高1.41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是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居全省城市首位的长沙市,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达到1899.03亿元,但只及广州市的23.8%,武汉市的52.0%。从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来看,湖南省地级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域内的地位均较全国地级市所占地位要低。3.3.3 生态贡献度低,经济的发展以环境为代价由表4(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分析结果)可知,湖南省各州市生态环境的贡献度都差不多,都在0.0662(怀化市)到0.8570(长沙市)之间,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占据着相当低的城市化质量贡献度,而生态环境贡献率则随着城市化质量综合排名的降低而有着逐步上升的趋势。极低的生态环境贡献度表明湖南省各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忽略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全省因盲目使用农药、化肥及工业“三废”排放已污染土地528万公顷,“四水”70以上的河段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51。生态环境贡献率则随着城市化质量综合排名的降低而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湖南省各州市的城市化建设、经济发展都建立在以生态环境破坏为基础上,在城市化进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湖南省城市化质量提升策略4.1. 协调区域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湖南省14个州市在地域上,于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协调区域发展,以长株潭为中心,加强相邻州市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区域合作,以点带线、以点带面,形成以长沙市为龙头,全省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协调区域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也是为湖南省城市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提高城市化质量的不二法则。加快基础产业发展,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和特色产业集群化,继续增加技术改造力度,不断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新兴工业化。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4.2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湖南省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困扰,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应成为湖南省城市化过程中重点强调的内容,秉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加强城市绿化,做好对城市及周边绿地、植被、水资源的保护。另外,城市环保设施必须超前规划,加大城市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尽可能降低对自然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影响,保障和提高自然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根据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加快与完善对城市水、公共交通、电管网设施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4.3 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强改革创新,营造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的政策环境和各类资本向城市聚集的投融资环境,为推进新型城市化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是湖南省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保证。其次,适度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建立健全全省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便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加快人口的快速凝聚,实现城市规模化,人口城市化;最后,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倡导农民集中居住,优化农村空间布局,逐步将散乱无序的村落集中建成具有地域特色、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的农村新社区,以达到基础设施配套的规模效益。 结语本文根据湖南省统计年鉴2012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2等数据,运用熵值法来计算与分析湖南省14个州市的城市化质量与特点。分析得出14个州市城市化质量综合排名依次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郴州市、常德市、娄底市、益阳市、永州市、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湘西州。其中,长沙市以绝对的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州市,形成了以长沙市为顶端,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为第二梯次,常德市、郴州市为第三档,邵阳市、张家界市、益阳市、永州市、娄底市、湘西州比较落后的“金字塔”型发展格局。参考文献1李琪.城市化质量研究:理论框架与中国经验D.西北大学,20122何威鹏.2000年以来湖南省城市化质量诊断D.湖南师范大学,2012.053孟雯.成都市城市化质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064戴宾,外来人口政策与社会公共资源配置I.htt:/blog.sina.eom.en/dbswjtu,20075王凯,中国城镇化的成效和基本趋势(一)I.http:/www. chinacity. org. cn/cst j/fzbg/66867. Html,20096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27-317福建省城调队课题组,建立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统计研究,20058侯萃萃,东北地区城市化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0.059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0510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地理研究,200911李琪,安树伟,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比较研究.经济论坛,201212欧向军,甄峰,秦永东.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地理研究,2008,27(5):9931002.13方创琳,Yehua Dennis Wei.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地理学报,2001,56(5):561569.14乔家君.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资源科学,2004,26(1):113119.15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2):98102.16张琪.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0517湖南统计信息网I,/fxbg/2004fxbg/2004jczx/200411290016.htm502012年湖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I,/hdjl/xwfbh/201301/t20130122_806160.html,201251湖南省建设环境规划I,/wiki/%E6%B9%96%E5%8D%97%E7%9C%81%E7%94%9F%E6%80%81%E7%8E%AF%E5%A2%83%E5%BB%BA%E8%AE%BE%E8%A7%84%E5%88%92Hunan province urbanization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professional Zhang Sheng guide teacher: Li WenhuiABSTRACT:Urbanization is the measure of a country and regional econom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