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泸州市初中升学(会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考点详解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分值会考100分 中考40分二、试卷结构:1、测试水平分布: 会考:识记80% 理解、运用20%中考:识记:60% 理解:30% 运用:10% 2、考试内容分布:会考:世古史10% 世近史40% 世现史50%中考:中古史10% 中近现史40% 世近现史50% 3、题型比例: 会考:单选10个(40分) 填空10个(20分)材料2个(40分)中考:单选12个(18分) 材料2个 (22分)4、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 60% 中难题:30% 难题:10% 三、2016级历史会考考纲第一部分:世界古代史(九年级上册)1、古代亚非文明:神奇的金字塔P8; 汉谟拉比法典P10;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P11。2、古代欧洲文明:雅典民主政治P24; 罗马共和国P27第二部分:世界近现代史(与中考考纲相同)2016级历史中考考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序及各阶段特征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八年级上册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虎门销烟P2;鸦片战争P4;中英南京条约P5;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P15;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P172、 近代化的起步洋务派的产生P28;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P29;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P32、百日维新P34; 戊戌六君子P34;辛亥革命的酝酿P37、武昌起义P39;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P4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P4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P45;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P45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49-53;长征的开始P70、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P71-744、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P79;七七事变P87、南京大屠杀P90;抗日战争的胜利P1015、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庆谈判P108、百万雄师过大江P1206、 经济和社会生活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企业家张謇P125-1287、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魏源与严复P144-145八年级下册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开国大典P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19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P45;十一届三中全会P4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49、城市经济体制改革P52;经济特区的建立P55、对外开放的扩大P58;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P70、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P7110、国防成就与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P104;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P106;中美中日建交P107;全方位的外交政策P108第三部分:世界近现代史1、 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文化巨人但丁与达芬奇P73; 新航路的开辟P75;共和国诞生与克伦威尔独裁P80;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P81;独立战争爆发与独立宣言P84;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和华盛顿P86;攻占巴士第狱P91;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P92;2、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P107; 火车和轮船的出现P109; 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P112;汽车和飞机的发明P1133、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南北战争的爆发P122; 北方的胜利P124; 农奴制的废除P128;明治维新P1334、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P3;三国协约P4;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P8-125、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P29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P43;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P45;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P48;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P49; 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P54; 日本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P55。7、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爆发P62; 德国东侵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P67-68;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P69;开罗会议P74;诺曼底登陆P75;雅尔塔会议P76; 德国和日本投降P768、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铁幕演说P85;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P86;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P90; 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的建立P91、日本成为经济大国P93;东欧剧变P98、苏联解体P100 9、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P12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P123; 世界格局多极花趋势的出现P126、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P1274、 现代科技与文化计算机网络技术P138;知识经济的出现P1422016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序及各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和巩固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4、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5、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成熟时期6、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二、商鞅变法1、原因: 战国前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秦孝公深感落后挨打,决心改革。2、经过: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3、内容: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派官吏治理。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4、评价: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作用: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背景: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中,以鲜卑族拓跋部的影响最大) 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2、改革的目的:为了挽救北魏政权的统治危机。3、改革的内容有: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行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了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用汉姓(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学说汉话、同汉族通婚、推行汉族的教育制度、用汉字处理公文、写诗。4、影响: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虎门销烟19世纪初, 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 的有利地位。英国商人为牟取暴利,开始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道光帝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任命 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将缴获的鸦片在海滩全部当众销毁。这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2、鸦片战争P4;(1)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硝烟) (2)目的: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根本原因) (3)起止时间: (4)结果:虽然有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但仍然失败。3、中英南京条约;(1)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内容:割让 给英国;赔款 万元;开放 为通商口岸;中国征收英商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3)补充条约:1843年, 和 ,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居住等特权。(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政治方面)严重破了 。(经济方面)中国逐渐成为 ,(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 。(历史进程)鸦片战争是 4、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 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 壮烈牺牲,1895年初,日军水路夹击清朝海军基地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5、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P17 (1)1895年4月,慈禧太后派 赴日本马关求和,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2)内容:割让 (后因俄德法干涉由清政府赎回)、 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 ;增开 、杭州、沙市、 为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 (影响: )(3)危害: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 ,刺激了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二、近代化的起步(一)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的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内忧外患)2、情况(1)洋务派的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的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地方、。(4)时间:从世纪年代到年代。(5)口号:、3、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 (第一个近代兵工厂),曾国藩、李鸿章合办了 (最大的军事企业),左宗棠创办了;(2)创办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工业,主要有: 和 (李鸿章创办)、 和(张之洞创办)。(3)创办新式学堂,选送第一批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4)创办新式海军,筹建了 、 、 三支海军。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5、评价:(1) 局限性: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积极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二)戊戌变法1、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P32(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因此,掀起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2)领导力量: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3)表现:公车上书 A导火线: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B 情况: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 C 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D 影响: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创报刊(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立学会,建团体(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办学堂。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直接背景:1897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2)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_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 。史称“_”,又称 “百日维新”。3、戊戌政变:(1) 原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_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2) 经过: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史称“_”。戊戌变法失败。4.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三)辛亥革命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酝酿:(1)兴中会的成立时间、地点:1894年,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领 导 人:孙中山。性质:_。目标任务:_(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_年成立于_。领导人:_。机关刊物:_;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性质:中国同盟会是_政党。(3).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三大主义,简称_。评价:三民主义是 ,它成为_领导_的指导思想。2、武昌起义:(1)经过:_年10月10日,_新军的革命士兵,在革命党人领导下发动起义,史称“_ ”。 3、中华民国的成立:(1)、_年月日,_在南京宣誓就职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中华民国以_为首都,改用公历,以_纪元,1912年为民国_年。(3)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_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背)(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_革命。(2)功绩: (3)局限性: (四) 新文化运动1、背景:北洋军阀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股 的逆流2、兴起的标志: 年9月,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 )3、主要阵地: 和 4、代表人物主要有 5、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 6、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1)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2)内容:宣传 宣传 :(3)代表:李大钊,发表了 、 等文章。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后宣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7、评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 运动。它高举 与 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 的觉醒,为 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 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_。2.、爆发时间、地点:_年5月4日,_。3.、口号:_等。4.、经过:第一阶段(前期):1919年5月4日6月3日,中心在_,主力是_;第二阶段(后期):1919年6月5日以后,中心在_,主力是_。5.、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主要原因: 。表现:以组合选择的方式掌握。)6.、历史意义:_(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时间与地点:_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在_ 秘密举行,后移至嘉兴_。2.、中共“一大”的内容:党的中心工作:_ 。大会选举_担任中央局书记。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_(三)红军长征1、 长征的开始 (1)背景: 长征的直接原因。(2)长征的性质: (3)长征的开始: 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 ,踏上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2遵义会议(1935年1月)(1)内容: (2)意义: 3、长征的胜利(1)胜利进程: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2)胜利会师: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 ,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 、 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3)长征的历史意义:略(4)长征精神: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九一八事变1.经过:_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_附近的一段路轨,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的标志)2.结果: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_政策,_。接着,日本在东北建立了 ,以长春为都城,扶持中国末代皇帝 任“执政”。 (二)卢沟桥事变_年_月_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日本_ 侵华战争,这就是“_事变”,又称“_事变”。卢沟桥事变,揭开了_ 的序幕。(七七事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三)南京大屠杀1、_年_月_日,日军攻陷_。在_个星期之内,日军屠杀中国同胞达_ 多万人2、南京大屠杀的启示:_。(四)抗日战争的胜利(背景:联系世界史)1、中国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_年_月_日,在 上,举行了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的签字仪式。2、胜利原因: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_ 五、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重庆谈判1、(蒋介石目的):为拖延的时间,准备内战。2、(毛泽东目的):为了_,揭露_阴谋。3、重庆谈判:_年8月28日,毛泽东在_ 、_ 的陪同下乘飞机到达重庆参加谈判。4.、重庆谈判的结果:_年10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签订_,即_。5、意义: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1.、渡江战役:战役的发起:_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 的命令。目的: 。战线:西起江西_ _,东到江苏_。结果:_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占领了总统府。2、 .国民政府的垮台:1949年_月_日,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六、 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洋务运动的诱导 外商企业的刺激。(2)情况:时间: ;民族资产阶级来源: 地点分布: 。(3)代表企业: 。2、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1)原因:中华民国政府政策的保护、鼓励。 (主因) (2)情况:时间: ;(3)表现:略(4)发展最快的是: (5)著名实业家: 。3、艰辛中求发展(略)。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曲折的发展!(二)企业家张謇1、主张: 、“ ”(即以实业 )2、实践:创办的第一个企业: 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创办的中国第一座博物馆: 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 魏源(1)参加抗英斗争(2)编成 :基础 ;内容:略;目的:“ ”,即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意义:是我国第一部 2、严复:他译述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 ,介绍了 思想。他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认为中国若不求进步必然灭亡。这些主张对于 。八年级下册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1、情况: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 为总理兼外交部长, 为中央人民政府军委主席, 为总司令。1949年10月1日, 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从此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现代史时期)2、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 勾结 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 ,使中国人民从此 ,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鼓舞了世界 和被压迫人民取得解放的斗争。(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 年9月第一届 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 ,它是我国第一部 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一切权利属于 , 制度是国家根本制度,它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思想基础(1)先导:_4月,邓小平给中央写信:强调应当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党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_的先导。(2)序幕:_年5月11日,_发表了_,否定“_”的错误方针,揭开了_的序幕。(3)意义: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 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2、情况: 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共 届 中全会。3、会议内容:重新确立了 、 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 和加强社会主义 ,纠正了一系列冤假错案。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 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使我国进入了以 和 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4、四项基本原则:(1)背景:_后,出现了一股_。(2)内容:坚持_、坚持_、坚持_、坚持_。 (3)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_的根本前提,为我国的_和_指明了方向。(二)经济体制改革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1)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和普遍实行以 、 为主要内容的 。(首例:安徽 县 生产队;四川省)。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八亿 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 ,促进了农村 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生产资料公有制)(2)深化改革的措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技术进步2、城市改革: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针: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从 开始。(三)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1)特区的建立:1979年4月 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年在广东省的 、 、 和福建省的 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 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最 南 、最大的经济特区。(2)意义: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的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 成为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朋友称赞“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2、对外开放的扩大:步骤: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开放了上海 ,以此为龙头带动 和整个 地区经济的新飞跃。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3、结果: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4、对外开放意义: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 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 、先进的 和先进的 培养了大批的 人才和 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民主的发展:(1)不断完善 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 制度。 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各级 政协 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我国农村和城镇 民主进一步扩大。2、法制的加强:(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通过了修订 ,这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2)各级司法部门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陈希同、成克杰、胡长青均因贪污受贿受到法律严惩。十、国防成就与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 年, 在接见中 双边谈判的代表时提出。(2)内容: , , , ,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拓了 ,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 。万隆会议:(1)召开: 年4月,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 举行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2)会议内容:团结 ,反 主义。(3)美国的破坏:美蒋特务制造了企图谋害周恩来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会议期间, 国利用亚非国家 和 的不同挑拨离间,挑拨各国与中国的关系,妄图把会议引入歧途(4)中国的贡献: 提出了“ ”的倡议,并在 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背景: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联合国席位长期被蒋介石占据。(2)我国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主要原因:我国的 提高。(3) 年,第 联合国大会,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4)意义:增强了 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建交:1972年 访华,双方在 发表 ,两国同意按照 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意义:结束了 20多年的敌对局面,开始走向 。正式建交:1978年12月,两国政府发表 ,宣布中美两国自 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 与 ,也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2)中日建交: 年, 访华,中日双方签署 ,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4、全方位的外交政策(1)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两极格局瓦解,我国奉行 , , 的和平外交政策。1991加入 (APEC),2001年,加入 (WTO). 第三部分:世界近现代史 九年级上册一、欧美国家的剧变与殖民扩张(一)文化巨人但丁与达芬奇P73 1、1416世纪的西欧,最先兴起的地点:意大利(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2、核心思想: (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3、实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成就:但丁神曲(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5、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二)、新航路的开辟P75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出现2、过程:(1)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2)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等地,第一个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3)15191522年,麦哲伦及船队,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3、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三)英国的新生1、根本原因: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过程:(1)、议会斗争时期:斗争焦点:限制王权 把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2)、内战时期:内战开始的标志:国王宣布讨伐议会 议会军领导人物:克伦威尔(新模范军)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3)、共和时期: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4)、复辟时期:1660年开始(5)、结束:光荣革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复辟封建制度,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威廉三世到英国当国王,史称“光荣革命” )4、巩固:权利法案(1689年)(1)、目的:限制王权。通过机构:议会(2)、内容:规定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3)、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四)、美国独立战争1、独立战争爆发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压迫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经过:准备: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团结起来(1)开始标志:1775列克星顿枪声(2)建军:1775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建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3)建国:1776.7.4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由杰斐逊等起草)马克思称其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称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即宣言的通过标志着美国的建立)(4)转折:1777萨拉托加大捷(获得法国,荷兰的援助)(5)胜利:1781约克镇英军投降(6)独立:1783英美巴黎和约结束。3、巩固:1787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规定美国是由各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4、性质与意义:北美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5、华盛顿:被誉为“美国国父”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五)、法国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2、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国庆节7月14日)。3、重要文件-人权宣言(1)时间:1789年8月 通过机构:制宪会议(2)内容: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 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成立政治口号:自由、平等、博爱。( 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5、罗伯斯比尔-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雅各宾派)二、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1.首先发生在英国,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2.发明源于实践经验,是经验与技术的结合。1.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2.发明源于科学理论,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3、对有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全球化。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学科交叉渗透。3.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影响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P110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P114共同影响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一)、美国南北战争1、根因: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矛盾焦点:黑奴制的存废)2、经过:林肯当选为总统导火线;(1)南方以里士满为首都,公开分裂国家, 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2)战争之初形势:北方节节失利(原因: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试图妥协,放松战备。)为了扭转战局,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使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战争形势骤然改观; (3)转折点:葛底斯堡之役(4)1865年北方胜利结束。(评价林肯)3、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它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也为以后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创造了条件。(二)、俄国农奴制的废除1、 根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治本主义的发展。导火线:1855年,_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签署法令的沙皇:_。时间:_年。目的: 2、内容:农奴有_,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农奴有占有_和_、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_一块份地。(农奴对份地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 煤炭仓储物流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机械拆除与人工拆除配合方案
- 2025年关于轴承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氢能电源生产线项目技术方案
- 起重设备安装项目成本控制方案
- 足疗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 住宅小区物业股权转让及业主权益保障协议
- 离婚协议经典样本:婚姻终止财产分配与子女监护协议
- 液化空气储能空分技术经济性分析与评估
- 2025年解除租赁合同协议书
- 黄冈市2025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 人工搬运培训课件
- 2025年哈尔滨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精练)
- (标准)舞蹈班转让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T/CTRA 01-2020废轮胎/橡胶再生油
- 2025年网信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中英语新课标3000词汇表(新高考)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
- 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