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山奇松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 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对,他说的就是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3、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4、在这四绝中,人们对什么情有独钟呢? 奇松。4、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4、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欣赏黄山松,感受黄山松!5、齐读课题。 板书 黄山奇松6、“奇”在这里什么意思呢?奇特、神奇、奇怪二、精读第二自然段(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 指明回答:是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2)、对,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就让我们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吧!(课件播放玉屏楼)(3)、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4)、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5)、推敲推敲三大名松位置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出示】比较: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陪客”、“迎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送客”“迎客”、“陪客”、三大名松。明确:不能。因为招待客人的礼仪顺序,应该是先迎客,再陪客,最后送客。这样的顺序既清晰,又符合记忆规律,简单易背。) 评1:*善于推敲,学有所得, 评2你言之有理,真棒! (6)、过渡:这三大名松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再读,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符号标出来。(一)品味迎客松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个呢?迎客松 2、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指名读。)3、能给“乃至”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甚至)谁能用“不仅而且”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4、一提到黄山的松树,人们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人们马上也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5、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呢?6、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到你刚才标出的句子,再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可以找出有关的句子或词语,做出批注。A:姿态奇特 (1)、姿态优美年代久远却依然美丽。 板书:姿态优美 (班级提示) (2)枝干遒劲年代久远却雄健有力。遒劲指?(雄健有力)(出示图片)B: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3) 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说明生命力很顽强。 (班级提示)7、点击课件( “饱经风霜”)那么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同学们自己读一下。 (出示资料)黄山松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8、读了刚才这段资料,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在1700多米高的悬崖上800多年了,你经历了哪些困难?提示春夏秋冬有哪些恶劣的天气? 生1:我经历了风吹日晒。(你来说) 生2:暴雨如注,雷电交加、寒风呼啸、飞雪压顶、(你也来说)生3:我经历了狂风与暴雪。9、是啊800多年间,狂风吹、积雪盖,雷电劈、暴雨浇、骄阳烤,P这就叫饱经。这里的饱是“充足”的意思。虽然他们饱经风霜800多年,却仍然”10、谁来说?(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出示)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11、奇不奇?12、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13、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依然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女生齐读)14、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让我们一起读出迎客松旺盛的生命力。(齐读)15、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句216、过渡: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 我从它伸出手臂欢迎游客知道它很热情 (班级提示)(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17、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迎客松吗?18、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做一做动作。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19、你看,它好像正在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20、生: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欢迎光临 (评 你这个迎客松真会说话!)生:黄山欢迎您! (评 迎客松最欢迎您!)20、谁来读好这句话,可以加上动作,谁来试试?21、这真让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呀!由此可见,称它为迎客松那是名副其实的。(在人们的眼里迎客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热情好客的黄山人。)22、正如有一首诗这样称赞它(范读或齐读)出示: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23、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迎客松不愧为黄山第一名松,这就是它的奇特之处。24、不仅如此,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千,让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她的还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也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40多年来,迎客松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中外贵宾的背景而永驻青史。此时,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填空:( )的迎客松 (不屈不挠 生机勃勃 热情好客)23、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你再来读课文,就会对迎客松更多一份赞美、敬重、仰慕 (一齐读)(二)品味陪客松 【两人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要求】1、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自学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说说它奇在哪里?然后同桌两人交流一下。2、哪个小组来说说陪客松奇在哪里呢?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生:把陪客松比作了绿色巨人,可以看出它非常的茂盛。 评:你真会斟酌字眼。(板书:绿色的巨人) 生:在游人眼中,陪客松成了亲密的朋友了3、游人此时在哪儿?(玉屏楼前)陪客松呢?(正对玉屏楼)4、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我们对陪客松的爱? 评1 陪客松真是游人贴心的朋友呀。 评2、游人多么喜欢陪客松呀!(三)品味送客松1、再来看看这是什么松?(送客松)(出示图片)2、哪一小组说说送客松奇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姿态枝干3、(指着图片)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姿态奇特,枝干盘曲,就像什么呢?4、盆景是园丁们人工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 指名回答。 黄山、大自然。5、所以称它为“天然盆景”。 (板书:天然盆景)6、它还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为什么叫他送客松?“它向山下”7、“手臂”指什么?8、送客松似乎在向游客告别,它好像在说什么?生:再见了,欢迎下次光临! 评 真会说话生:路上小心,保重! 9、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评:我们一定会再来的。 思考比较,领悟体会“虚实结合”的表现特色。1、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对三大名松的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生:都用了比喻句、拟人句2、是的,两个“如同”与一个“好像”前面的语句分别是对三大名松姿态的实写,后面的语句是写作者的联想即虚写。这样由实写到虚写的表达方法,我们一般称之为“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3、如果把想象的部分去掉,你有什么感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生答:会感觉太简单了,不能表达出人们对奇松的爱。这样写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人们对黄山松寄予的美好情感,对它的喜爱和赞美。4、让我们配乐朗读一下,体会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三、观千松,赞叹黄山松之“奇”1、黄山的松树不止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种,还有许多许多种,它们引读最后一段。(配乐)2、这一段围绕哪句话在写? 3、文中“或”是什么意思呢?(有的)你能从这段文字中找到解释吗?既然意思一样,把“或”直接换成“有的”可以吗?不可以,用有的,会感觉非常的啰嗦。重复。4、是的,用或可以展现出作者用词的简洁和凝练。 (班级提示)5、让我们一起读出文章语言的简洁美、凝练美、读出排比句的变化美。6、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形似(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评1 *奇思妙想,妙语连珠,给你点赞。 评2 *精彩! 妙不可言!评3 *你用诗一般的语言赋予了黄山松独特的神韵,有才!7、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连山石也有了灵气,(机动。难怪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发出这样的赞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段,表达出我们对黄山松的赞叹之情。四、读写结合,总结全文1、黄山无石不松,松树千姿百态。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松?【评:同学们知道的真多。】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黄山松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配乐 出示黄山松图片)3、这么多的松树,你喜欢哪一棵呢?可以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三大名松的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选择其中一棵松来介绍一下,我们要比一比,谁更能抓住黄山松的典型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表现出它的神奇。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名交流。5、展示学生作品。相机评价,学生修改。评1:用上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评2:这一位写的真好,用上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评3:你写的非常生动。总结: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很多写景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揣摩揣摩作者是怎么写的。这样的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六作业1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同学们回去可以把这美丽奇特的黄山风光介绍给你的父母,说不定他们一心动,暑假就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呢! )2推荐文章: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板书设计: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笑与健康教学课件
- 2025年石材、石料加工品及制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拆迁子女赠与协议书范本
- 童话课件教学课件
- 赞助农村协议书范本
- 施工酒后作业协议书范本
- 租赁纠纷和解协议书范本
- 医院返款协议书范本
- 看护孩子安全协议书范本
- 楼房拆迁协议书范本
- 2025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申请范文
- 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 腰围外固定支架护理
- JJF(冀) 246-2025 加德纳比色计校准规范
- 夏令营教师聘用合同
- GA/T 2151-2024道路交通车路协同信息服务通用技术要求
- 2025年浙江省宁波市专用通信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行动研究
- 皮革厂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变电站钥匙管理规定
-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看拼音写词语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